本文总览:
- 1、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发展市场?
- 2、太阳能光伏市场又火了,格力TCL创维们纷纷加码在抢什么?
- 3、刚进入光伏行业,请问光伏设备销售渠道一般是怎样的?大家都是怎么做的呢
- 4、郑州光伏批发市场在哪
- 5、昆明光伏发电批发市场在哪
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发展市场?
中国光伏产业仍然处在一片阴霾之中,事实证明发改委出台的并不完善的上网电价的办法对于当前国内的光伏产业来说,就像光明置于困在玻璃瓶里的蜜蜂一样,给予了一些希望,但是中国的光伏企业要逃离玻璃瓶,自由飞翔仍尚需时日。
中国光伏产业之所以会有今天这样哀鸿遍野的惨状,一部分是因为欧债危机和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出口受阻,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一条需要10年的走完的路,中国3年就把它走完了,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供过于求。两头在外的光伏企业是中国以出口为导向企业的极致代表,当危机袭来,盲目扩张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这就像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体力严重透支体质衰弱,一旦感染风寒,大病一场在所难免。
从去年三月份光伏行情急转直下到现在,国内的中小企业已经倒闭的差不多了。很多行业巨头也纷纷开始停产,放假和裁员。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严重倾斜的天平最终会向回归到平衡的位置,供求关系达到和谐的程度,整个产业也就会回到健康的状态。
可是,奇怪的是,一些公司在现有基础上减产、裁员的同时也不忘寻找机会继续进行扩产。网上各光伏企业扩展产业链的新闻随处可见,其中最劲爆的莫过于代工大王郭台铭撤资1000亿进军光伏市场,让业外人士以为光伏仍然在爆发式增长。这是一个很让人纳闷的现象,但是身处其中的人却不难发现这种现象的合理之处。大家知道,能源是绝对不可或缺的,而现有的能源很快就会枯竭,所以发展新能源势在必然。风电的迅猛发展,生物质能的浪潮以及其他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无一不是有力的证据。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认为,光伏产业面临多重困境,企业自己能否突围尚未可知,有关政府救市的探讨不绝于耳。
政府是否应该救市?
光伏行业内外交困,企业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单纯依靠企业恐难以脱困,巨头们上亿元的巨额债务难以通过市场手段寻得解决方案。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遇到困难撒手不管”不是政府机构的一贯作风。为了拯救新兴行业、为了地方财税、为了就业问题,地方政府出手救市势在必行。
政府如何救市?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救市: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担保为光伏企业融得资金,将补贴、电价、优惠措施等举措落到实处,为光伏企业增加些许动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透过央企、国企间接帮助光伏企业,或入资、或入股、或国有化,以解光伏企业燃眉之急。
光伏企业的危在旦夕,地方政府应“该出手时就出手”。地方政府在制定拯救举措时,应当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规划,避免“一刀切”的做事方式。同时,地方政府应当在光伏发电站等领域给予重点关照,加快国内市场拓展步伐,将光伏市场由国外转移到国内。
此前诸多业内人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双反”美国、欧盟等地多晶硅,这或许是不错的“双输”选择,能为我国在贸易、外交等领域赢得一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然而,盲目的、全方位的反制国外多晶硅产品必然会造成“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中投顾问《2012-2016年中国太阳能发电站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加快光伏电站建设是挽救国内光伏企业关键措施,而上马光伏电站、开拓国内市场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光伏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强光伏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为国内光伏市场繁盛打下良好基础。
“绿色发展”要求我们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个产业的发展;在众多民生问题亟待解决的情况下,政府也不可能不计效益地扶持一个尚未成熟的市场。由此可见,随着节能减排指标的严格施行,一些难以达到节能减排要求的光伏企业将面临兼并重组甚至淘汰的风险。
在这里提醒光伏界注意防范风险,丝毫没有看淡这一产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光伏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最有希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我以为,当前光伏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强化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盲目扩大产能。
笔者建议,发展光伏产业应坚持统筹规划、创新为先、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要着眼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确定科学的发展路径,整合产业资源,调整产品结构,严格行业准入标准,正确把握技术、试验、示范、应用进程,保证健康、有序、持续发展;要把财政支持聚焦到技术创新上,加强太阳能核心技术的研发,重点支持研究机构和有研究实力的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努力提高产品投入产出的效费比,尽早改变"自己创造1美元产值,却替美国创造9美元产值"的现状,为我国争取长远的利益;要建立光伏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加强质量标准监测,以优良的品质赢得市场,以高效的服务树立品牌形象;要从严格行业准入和执法监督两个方面入手,落实节能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和污染,做到清洁能源清洁发展,新兴能源确实低碳。通过政府、行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光伏产业实现"节约、高效、洁净、多元、安全"的要求,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兴能源产业;太阳能光伏电站能实现平价上网,使用太阳能光伏产品回报大于投入,就一定能像太阳能光热产品一样,"不用扬鞭自奋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市场广泛应用普及,真正开创人类的光明事业。
太阳能光伏市场又火了,格力TCL创维们纷纷加码在抢什么?
这两年来,光伏市场又火了,如今这把热火还烧到家电圈,吸引了包括格力、TCL、创维等一大批企业的纷纷加码,这到底又是为什么?
孔余||撰稿
又是光伏,还是光伏,太阳能光伏怎么又火了?
对于很多家电企业来说,对于光伏产业并不陌生,也不意外。进入无补贴时代的光伏产业,从2020年开始再度因为成本实在太便宜了、涉及各国的能源安全,以及与气候变化的强相关等特点,再次于市场走红。由此还吸引了格力、TCL、创维等一大批家电企业的参与和推动。
早在10年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尚德与赛维两大“难兄难弟”的故事还没有完全被人遗忘,如今这一产业却再度火爆。那么,当前一些家电企业进军或布局光伏产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家电圈相信,接下来还会有一大批企业进军光伏产业,那么他们到底在争夺什么?未来的光伏产业,来自家电行业的这些企业们又能否如愿以偿?
这些年,外界看到家电企业的多元化,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家电主业不行了,企业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其实,很多人还忽视一个重要的拐点,就是众多家电行业的头部企业们已经从过去的一家企业变成一个平台,他们现在的一系列多元化业务扩张,表面上是寻找新的业务支点和规模及利润的增长点,本质上则是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平台化资源能力的全面释放和引爆 。
换个角度看家电企业的多元化扩张
海尔、美的、格力、海信,这些中国家庭“耳熟能详”的家电企业,如今已不只是属于家电行业的企业了。跟松下、飞利浦、博世、西门子等外资企业一样,当年他们虽然凭借家电业务崛起,品牌也是因为家电产品而变得有知名度,但如今却不只是“家电企业”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TCL 科技 、格力电器、创维集团等诞生于家电行业的知名企业,为何在最近一年多来突然频频加码太阳能光伏业务,大家或许就会有新的答案和思考:
首先,不只是简单地为了追求营业规模和利润的增长,在家电之外建立新的业务增长点。事实上,这些年来很多家电企业都在进行多元化扩张,有的转型 科技 集团,有的转型商用业务,有的转型园区运营商等等。本质上,都是基于企业自身经营战略和能力的一种辐射。
同时,无论是格力电器,TCL 科技 和创维集团,如今面向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扩张,都不会像10年前甚至更早时间那样,盲目追求“什么热做什么、什么火造什么”。而是一定要与企业现有的资源、平台和能力进行对接和打通。毕竟,有了从0到1的基础,再从1到100突破,成功概率就大一些。
再者,对于任何家电企业来说,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多元化扩张都只是企业发展和经营的一种手段。选择多元化业务的第一标准,就是进行企业综合能力的覆盖和有效资源的辐射,而不是短期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从行业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的晋级
早在多年前,以海尔、美的、海信、长虹、TCL为代表的家电行业头部企业们,就开始启动了一轮由行业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的转型与晋级。简单理解,就是这些企业不满足于家电等产品的打造,而是基于企业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孵化新业务、新公司。有的企业甚至提出了要打造2家、3家世界500强企业。
具体来看,就可以发现更多的逻辑所在:早在多年前,格力电器就开始布局太阳能光伏(储)空调,可以说与太阳能光伏行业建立比较密切的联系。如今,格力电器终于在时隔5年后入主银隆新能源,成为这家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未来格力电器不只是在新能源 汽车 ,包括新能源储能,以及太阳能光伏等方面,都会有相应的业务布局和扩张。当然,这是否会成为格力电器新的业务增长点,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最新公布的创维集团半年报,首次披露创维于2020年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后,于今年上半年就收获8.29亿元的业务营收。家电圈获悉,创维光伏业务目前主要面向家庭用户市场,构建家庭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未来还将逐步开拓工商业光伏、用电侧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等。不过,光伏目前在创维集团旗下的多媒体公司,应该是想利用电视原有的电视经销商渠道,直接面向用户进行推广和销售,也是联手传统电视经销商一起转型。
TCL 科技 则是于去年通过收购并控股中环股份,从而切入太阳能光伏产业。不过,与其它企业不同的是,目前中环光伏业务更多还聚焦于产业链上游,并没有涉及光伏下游的产品模块和方案运营。中环股份对于TCL集团来说,除了收获来自光伏产业的稳定增长空间,其中光伏材料的硅片还是芯片的重要原材料,这也打通并连接TCL半导体芯片的产业逻辑。
对于格力电器、创维集团以及TCL 科技 来说,选择进入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各自的目标和路径或许各不相同,但也有相似之处:首先,能力和资源的覆盖,与现有业务可以形成一定的关联、协同性;比如,格力电器与银隆新能源不只是在光伏储能、光伏太阳能、光伏中央空调产品上,包括在智能制造、机器人,以及新能源 汽车 等品类上,可以实现客户资源、渠道资源共享;同样,创维光伏业务被放于多媒体业务体系,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
其次,业务的前瞻性发展空间和经济与 社会 价值双协同。赚钱的行业有很多,太阳能光伏并不新鲜,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引爆过一轮。如今再次于中国市场走热,关键还是在“碳减排”、“碳中和”的国家政策和全球能源环境下,让很多企业既看到产业的发展前景,又看到企业 社会 责任和商业价值协同引爆。比如说,TCL 科技 收购中环就打造了企业全新业务板块,不只是光伏等新能源,还有芯片半导体,这些都是解决“卡脖子”技术关键。
再者,任何企业的多元化扩张,最终还得考虑中短期的经济效益,毕竟当前家电业务对于很多头部千亿级,甚至五百亿级的集团型企业来说,可增长空间相当有限。必须要提前布置新的业务。比如说美的有机器人及自动化、新零售、医疗、核心部件等新业务,海信还有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业务,此外海尔多元化扩张业务体系更多、更广,对于企业来说这些业务跟光伏一样,解决的是未来业务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旦企业凭借某一项或者多项业务“做大做强”之后,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巩固现有的主业”,而是如何进行实现“经营主业和经营规模的稳步做大”。这不只是中国企业发展经营模式,而是全球各国众多企业的共同选择。所以,很多诞生于家电行业的头部企业,现阶段虽然家电业务的占比仍然不小,但是他们对于未来一系列新兴业务的布局,却是势在必行,也是水到渠成。
再回过头去看看西门子、松下、飞利浦等一系列外资企业,或许我们对于中国家电企业当前的多元化扩张,就有了更深入理解和洞察!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刚进入光伏行业,请问光伏设备销售渠道一般是怎样的?大家都是怎么做的呢
自己联系吧。 我们的设备有些是自己联系的,有的是通过杭州的分销商(那设备自己没有直接购买的权利)。 CentroThern、应用材料、DESPATCH、RENA等等。 展会也要去看看,那潜在的客户很多。 还有认识一些做这行的人员吧, 这行现在的人员流动比较大。 可以关注一下中国(无锡)光伏产业园,那的光伏企业比较多,有的马上要上马,无锡尚德在那要建新厂区(但是还没有看到动工的迹象)。 祝你卖出更多的设备
郑州光伏批发市场在哪
郑州光伏批发市场在郑州华南城的建材市场前兴路,该市场出售大量光伏板。乘车路线为:
1、首先在华南城乘坐15路公交车到熙熙广场。
2、其次乘坐1号地铁。
3、最后到建材市场出站到达前兴路就有卖光伏板的商店。
昆明光伏发电批发市场在哪
在昆明市东川区。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昆明光伏发电批发市场在昆明市东川区古铜路。该批发市场已经成立四个年头,在法人张天力的带领下,处于存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