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德国光伏展_光电、风电发展历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2022年光伏行业火爆“出圈”产业资本“跨界”投资引发行业洗牌2.光电、风电发展历程
3.什么是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1MW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需要投资多少资金,哪里有专业团队,占地多少亩
2022年光伏行业火爆“出圈”产业资本“跨界”投资引发行业洗牌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光伏行业的景气度不断升温。2022年,光伏热度贯穿全年,产业链多个环节出现价格上涨,硅料价格更是屡创历史新高。
同时,2022年的光伏行业火爆出圈,吸引众多产业资本跨界投资,行业上下游产业引来新一轮扩产热潮。
“总体而言,2022年是光伏行业发展迅速的一年,但也逐渐暴露出产能过剩的迹象。”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年,行业内部的供给侧改革将出现,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的利润率将逐渐增强。伴随着产能和政策调控,行业上中下游的利润分配也将更加合理化。
业内预计,光伏行业2022年大规模的扩产将大概率于2023年达产并投入市场,那么,光伏行业大规模扩产会否造成产能过剩?光伏行业是否会迎来新一轮产业洗牌?现有的众多光伏企业有多少能够存活下来?这一切尚需市场检验。
硅价屡创新高
产业资本跨界“追光”
2022年,从硅料价格上涨开始,涨价传导至光伏行业整个产业链,从硅料到硅片再至光伏组件皆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涨价。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硅料最高价格超过30万元/吨,相比去年年初的8万元/吨左右,涨了几倍。同时,光伏组件的价格也随之上涨,销售价格临近下游电站的底线。”
一家新能源电站企业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组件价格今年最高都超过2元/W,这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压力就比较大。
在屈放看来,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不断创历史新高,光伏行业超过一半以上的利润被硅料环节拿走,这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不利的。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并传导至硅片和组件环节,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导致了行业发展不平衡。
根据万德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上旬,光伏硅片价格指数由年初的48.92点上涨至58.05点,累计涨幅18.66%,而今年硅片价格指数最高点达63.85点。
今年前三季度,光伏行业净利润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别是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隆基绿能,这4家公司净利润皆突破百亿元,排名前三位的全是硅料厂商。
2022年的“光伏热”吸引了众多跨界玩家涌入。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有不少于50家公司跨界布局光伏,其中约30家是A股上市公司。数据显示,分布式光伏、太阳能电池是产业资本跨界投资的重头戏,多晶硅环节也是跨界企业布局重点。此外,还有企业布局光伏全产业链。
屈放表示,“对于跨界玩家,已涉足的上市公司中,有些公司利用自身资源开启农光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用电成本,如正邦科技等,还有如江河集团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是将自身主营业务与光伏相结合。”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表示,光伏行业新增大量参与者,一方面可以缓解行业供给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为行业长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长期来看,光伏行业长期成长空间足够大。虽然多家企业跨界光伏,但整个行业依然呈现头部集中情况。
在新势力不断涌入的形势之下,光伏企业为保持市场竞争力纷纷扩张产能并寻求多元化契机。以隆基绿能为例,公司拟在芜湖市投建二期年15GW单晶组件项目,还拟在广东江门鹤山市投建年产10GW单晶组件项目;拟投资鄂尔多斯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芜湖年产10GW单晶组件项目。与此同时,隆基绿能布局氢能领域;晶科科技进军风电、氢能领域。
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继茂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以非常快的速度扩张产能。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份,我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超480个。
对于光伏行业的产能扩张,上机数控董事杨昊认为,光伏行业正处于快速高速发展期,当前终端装机需求不断提升,随着各环节的产能陆续释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但适当的竞争会促使企业加大研发,降低成本,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晶科科技总经理王洪表示,更多新人进入光伏行业会使光伏产品设备的成本逐渐下降。
价格先涨后跌
产能扩张引发隐忧
光伏行业2022年的火爆状况不仅吸引了众多产业资本的跨界投资,也带来了产能扩张后引起的过剩隐忧,进而导致整个光伏行业的价格出现下行趋势。
从12月份的数据来看,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了价格下降通道。12月23日,隆基绿能和TCL中环再次下调硅片价格,降幅相比上次报价均超过20%。同样,硅料价格也开始下调。
“硅片价格下降,一个是上游硅料价格下跌,同时下游需求减弱,库存压力加大。”屈放分析称,12月下旬,硅料价格又跌到了25万/吨左右,硅片产能已经超过市场需求。
事实上,不仅仅是硅料和硅片,光伏全产业链正在降价。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上周的数据,主流电池片成交价降低至1.15元/W左右,环比下跌15.4%。组件端,远期订单的执行价降至1.72元/W至1.8元/W,环比跌幅达10.4%。
业内人士预计,光伏产业链的降价将持续至明年一季度。如果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能解决的话,产业链相关环节将会持续降价。
“2023年,光伏行业整体仍属高景气周期,但部分环节将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继续高增至350GW左右。其中,国内约140GW,同比增速约40%,且地面电站的需求有望复苏,装机占比将回升。”屈放称。
行业洗牌加速
技术创新是制胜法宝
屈放预测,硅料产能明年预计释放到200万吨,产能将达到市场需求量的150%以上。从硅片产量来看,2022年底的全球硅片预计产能达到470GW,而明年有可能突破1000GW,严重超过实际需求。
对于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_表示,光伏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这就决定了光伏行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扩产,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应用到生产经营中去。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表示,扩充的产能一定是现阶段行业领先的产能,只有这样的产能扩充之后对行业、对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才有推动作用。
“先进产能不会过剩反而会供不应求,行业在热钱驱动下加速洗牌,专注研发创新的企业将强者更强。”屈放表示,从目前光伏行业的发展来看,光伏电池新技术或将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的降本增效。光伏电池有望成为2023年光伏行业的新突破,TOPCon、HJT等技术路线都有望在产业化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2022年11月2日,隆基绿能发布了新一代HPBC电池,电池量产标准版效率突破25.0%,PRO版本效率突破25.3%,并基于此电池技术研发组件产品Hi-MO6,主要聚焦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需求。
在屈放看来,当前,光伏电池主要是P型PERC电池技术,但其转换效率已经接近极限。光伏行业主流的PERC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为隆基绿能创造的24.06%,打破了行业此前认为的PERC电池24%的效率瓶颈。
11月19日,隆基绿能对外界宣布: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最新认证报告,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异质结(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打破了尘封5年的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纪录。
这是光伏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太阳能科技企业创造的硅电池效率破世界纪录。
“提升转换效率、降低度电成本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李振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太阳能电池效率是光伏科技创新的灯塔,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极限效率展示了光伏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
李振国表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无论是TOPCon、HPBC、HJT,包括这些技术的一些融合和杂化,在量产上三年左右会实现26%到27%的量产效率。
“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1%,为下游地面电站可节省6%以上的成本。这意味着光伏度电成本将会进一步下降。”屈放表示,对光伏行业来说,随着新电池技术大规模量产后,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的变革。
光电、风电发展历程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隆基绿能(601012);通威股份(600438);大全能源(688303);天合光能(688599);晶科能源(688223);东方日升(300118);晶澳科技(002459)等。
本文核心数据:光伏产业链生产企业分布热力地图;中国光伏产业园区分布情况图;2021年我国光伏产业代表性企业产能/产量情况
光伏产业链全景梳理
我国光伏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光伏发电原材料及设备的制造,从硅矿制备出晶体硅,再进一步加工成硅片、电池片及电池组件;中游细分领域分为集中式光伏电站与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及运营;下游主要是光伏电站运维服务,包括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维护管理、配件管理、安全管理等服务。
光伏产业链上游晶体硅制造代表性企业有通威股份、协鑫科技、Wacker等,光伏电池及光伏组件生产代表性企业有爱旭股份、中润光能、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等;中游光伏电站建设及运营代表性企业三峡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东方日升等;下游运维服务代表性企业有正泰电器、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林洋能源、三峡能源等。
光伏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广东分布最集中
从我国光伏产业链企业区域分布来看,光伏产业链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和江苏地区,其次是在山东、浙江、四川等地区;其余地方,如新疆、青海、西藏等省份虽然有企业分布,但是数量极少。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江苏代表性企业最多,其次是浙江;四川、重庆和陕西代表性企业较少,但分别拥有龙头企业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和隆基绿能。
产业产业园区分布图:江苏最多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园区共有60个,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青海。江苏拥有光伏产业园区数量最多,共有12个,包括常州光伏产业园、无锡光伏产业园、金坛光伏产业园等园区。其中常州光伏产业园以核心企业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为依托,是常州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点特色专题园区之一;盐城光伏产业园是盐城市重点打造的优势特色产业园区之一,重点发展光伏能源、光伏产业装备制造。
我国光伏产业新增装机量情况
得益于多项利好政策扶持和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实现,我国逐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及应用市场之一。近年来,我国光伏装机量累计新增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光伏装机量累计新增5493万千瓦;截至8月,2022年我国光伏装机量累计新增4447万千瓦。
光伏产业代表性企业产能/产量情况
目前,布局了晶体硅、硅片、光伏电池等环节的上市企业中,通威股份在晶体硅、硅片等环节的产量遥遥领先于其它企业。光伏产业链上的其它代表性企业产能/产量情况如下:
注:统计的企业为公布相关产能/产量数据的上市企业,未公布具体产能/产量数据的上市企业未纳入统计中。
光伏产业代表性企业最新投资动向
2019年以来,光伏产业代表性企业的投资动向主要包括收购公司拓展业务、通过对子公司增资的方式扩展光伏业务。光伏产业代表性企业最新投资动向如下: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产业投资机会与投融资策略建议分析报告》。
什么是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1MW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需要投资多少资金,哪里有专业团队,占地多少亩
先说世界太阳能光伏发展历程吧:
1839年 法国科学家贝克莱尔发现“光生伏打效应”,即“光伏效应”。
1876年 亚当斯在金属和硒片上发现固态光伏效应。
1883年 制成第一个“硒光电池”,用作敏感器件。
1930年 肖特基提出“光伏效应”理论。
1930年 朗格首次提出用“光伏效应”制造“太阳电池”,使太阳能变成电能。
1931年 布鲁诺将铜化合物和硒银电极浸入电解液,在阳光下启动了一个电动机。
1932年 奥杜博特和斯托拉制成第一块“硫化镉”太阳电池。
1941年 奥尔在硅上发现光伏效应。
1950年 前苏联设计完成一个塔式太阳能发电站,用装在轨道上可移动的定日镜跟踪
太阳,设计功率为2.5×106千瓦。
1952年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在比利牛斯山东部建造了一座50千瓦的太阳炉。
1954年 恰宾和皮尔松在美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实用的单晶太阳电池,效率为6%。
1954年 韦克尔首次发现了砷化镓具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镉薄膜,制成
了第一块薄膜太阳电池。
1955年 吉尼和罗非斯基进行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优化设计。
1955年 第一个光电航标灯问世。美国RCA研究砷化镓太阳电池。
1957年 硅太阳电池效率达8%。
1958年 太阳电池首次在空间应用,装备美国先锋1号卫星电源。
1959年 第一个多晶硅太阳电池问世,效率达5%。
1960年 硅太阳电池首次实现并网运行。
1962年 砷化镓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3%。
65~68 意大利先后建立了三套塔式太阳能试验装置。
1969年 薄膜硫化镉太阳电池效率达8%。
1972年 罗非斯基研制出紫光电池,效率达16%。
1972年 美国宇航公司背场电池问世。
1973年 砷化镓太阳电池效率达15%。
1973年 美国制定了政府的阳光发电计划,太阳能研究经费大幅度增长,成立太阳能
开发银行,促进太阳能产品的商业化。
1974年 日本政府制定了阳光计划。世界上出现的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
1974年 COMSAT研究所提出无反射绒面电池,硅太阳电池效率达18%。
1975年 非晶硅太阳电池问世,带硅电池效率达6%。
1976年 多晶硅太阳电池效率达10%。
1976年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刘易斯研究中心开始在全球安装了 83 套光伏电力
系统,为疫苗冷藏、室内照明、诊所照明、通讯、水泵、粮食加工和教室电
视提供电力。
1977年 全球光伏电力产量超过 500 千瓦。
1978年 美国建成100kWp太阳地面光伏电站。
1980年 单晶硅太阳电池效率达20%,砷化镓电池达22.5%,多晶硅电池达14.5%,硫化
镉电池达9.15%。
1982年 德国大众汽车开始测试安装在 Dasher 旅行车车顶的光伏阵列,该阵列可产
生 160 瓦电力用于汽车点火。
1983年 美国建成1MWp光伏电站;冶金硅电池效率达11.8%。
1983年 全球光伏电力产量超过 21.3 兆瓦。
1985年 新南威尔士大学突破了硅太阳能电池在单一太阳条件下转换率(无法达到)
20% 的障碍。
1986年 美国建成6.5MWp光伏电站。
1990年 德国提出“2000个光伏屋顶计划”,每个家庭的屋顶装3~5kWp光伏电池。
1992年 第一套使用先进延展膜聚光器的 7.5 千瓦原型碟形系统投入使用。
1992年 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
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重要
文件。这次会议以后,世界各国加强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将利用太阳能
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
1994年 第一套使用自由活塞斯特灵引擎(free-piston Stirling engine)的碟形太
阳能发电系统与已有电网并网。
1995年 高效聚光砷化镓太阳电池效率达32%。
1996年 世界上最先进的、使用了 3000 片超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力飞机——
ICare 号飞越德国。
1996年 联合国在津巴布韦召开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发表了《哈拉雷太阳能与持续
发展宣言》,会议上讨论了《世界太阳能10年行动计划》(1996-2005),
《国际太阳能公约》,《世界太阳能战略规划》等重要文件,这次会议进一步
表明了联合国和世界各国对开发太阳能的坚定决心,要求全球共同行动,广
泛利用太阳能。
1997年 美国提出“克林顿总统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在2010年以前为100万户,每
户安装3~5kWp光伏电池。有太阳时光伏屋顶向电网供电,电表反转;无太阳
时电网向家庭供电,电表正转。家庭只需交“净电费”。
1997年 日本“新阳光计划”提出到2010年生产43亿Wp光伏电池。
1997年 欧洲联盟计划到2010年生产37亿Wp光伏电池。
1998年 单晶硅光伏电池效率达25%。
1998年 荷兰政府提出“荷兰百万个太阳光伏屋顶计划”,到2020年完成。
1999年 全球光伏电力产量超过 200 兆瓦。
2000年 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了太空中最大的太阳能电
力阵列。
2002年 日本在全国安装了 2.5 万套屋顶太阳能发电系统。
2003年 全球每年在太阳能和风电领域的投资超过 200 亿美元。
2006年 世界光伏电力产量超过 2500 兆瓦。 再说世界风电的发展和概况
自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以来,能源日趋紧张,各国相继制定法律,以促进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代替高污染的能源。从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趋势看,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速度最快,产业前景也最好。
风力发电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中成本最接近于常规能源,因而成为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技术。
进入21世纪,全球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其中风能始终保持最快的增长态势,并成为继石油燃料、化工燃料之后的核心能源,目前世界风能发电厂以每年32%的增长速度在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球风力发电机容量达7422.1万千瓦。由此可见,风电正在以超出预期的发展速度不断增长。
如今在全球的风能发展中,欧洲风能发电的发展速度很快。欧洲风能利用协会将在欧洲的近海岸地区进行风能的开发利用,希望在2020年风能发电能够满足欧洲居民的全部用电需求。
在欧洲,德国的风电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风电设备制造业已经取代汽车制造业和造船业。
光是在2002年就安装了3,200MW(相当于3座核电厂)。截至2005年年底,风力发电占德国用电需求的6.5%。在近期德国制定的风电发展长远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风电要实现占电力总用量的25%,到2050年实现占总用量的50%的目标。
另外丹麦的风能发电已经可以满足18%的用电需求,风力发电产能占全国用电量的21%;法国也在制定风能发电的长远发展规划。
同时亚洲的风电也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其中印度政府积极推动风能的发展,鼓励大型企业进行投资发展风电,并实施优惠政策激励风能制造基地,目前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第5大风电生产国。
题一: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什么?
分布式发电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的、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
它一般接入低于35千伏或更低电压等级的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
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建在城市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该
类项目必须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用户供电。如果没有公共电网支撑,分
布式系统就无法保证用户的用电可靠性和用电质量。
分布式光伏发电有以下特点:
一是输出功率相对较小。传统的集中式电站动辄几十万千瓦,甚至几百万千瓦,规模化
的应用提高了其经济性。光伏发电的模块化设计,决定了其规模可大可小,可根据场地的要
求调整光伏系统的容量。一般而言,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容量在数千千瓦以内。与集
中式电站不同,光伏电站的大小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对其经济性的影响也很小,小
型光伏系统的投资收益率并不会比大型的低。
二是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噪声,也不会对
空气和水产生污染。但是,需要重视分布式光伏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利用清洁能
源的时候,考虑民众对城市环境美感的关切。
三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局地的用电紧张状况。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白天出力最高,正
好在这个时段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最大。但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每平方
米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仅约100瓦,再加上适合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屋顶面积的限
制,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电紧张问题。
问题二: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由来已久。我国光伏组件产量自2007年以来,连续5年位居
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是当年新增安装容量的10倍,90%的光伏组件需要
销往国外。
我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风险在欧美“双反”时暴露无遗。为挽救我国光伏产
业,国家今年连续出台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国家电网公司发
布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关管理办法,为促进分布式发电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布式光伏发电近3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我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特许权招标,推动地
面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同年,开始了“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示范项目,给予分布式光伏
发电系统补贴,并按照投资规模的大小,确定补贴额度。截至2011年年底,国家已公布的
光电建筑示范项目规模约为30万千瓦;“金太阳”工程已公布的规模约为117万千瓦。分布
式光伏发电爆发式增长,但与之相关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行的标准、规范不健全,
导致问题集中显现。
国家公布的相关规划提出,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要达到1000万千瓦。同时,明确提
出鼓励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未来
的重要发展方向。
问题三:分布式光伏发电对电网产生哪些影响?
不论是集中式发电还是分布式发电,都需要供电稳定、可靠。分布式光伏发电利用太阳
能,是人们利用清洁能源的重要手段。但是,日夜更替,天气无常,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出力
不具备规律性,在接入公共电网后,需要公共电网作为备用。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电网的影
响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对电网规划产生影响。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能否准确地预测负荷是电
网规划的前提条件。分布式光伏的并网,加大了其所在区域的负荷预测难度,改变了既有的
负荷增长模式。大量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配电网的改造和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二是不同的并网方式影响各不相同。离网运行的分布式光伏对电网没有影响;并网但不
向电网输送功率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会造成电压波动;并网并且向电网输送功率的并网方式,
会造成电压波动并且影响继电保护的配置。
三是对电能质量产生影响。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重要影响是造成馈线上的电压分布改变,
其影响的大小与接入容量、接入位置密切相关。光伏发电一般通过逆变器接入电网,这类电
力电子器件的频繁开通和关断,容易产生谐波污染。
四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我国的配电网大多为单电源放射状结构,多采用速断、限时速
断保护形式,不具备方向性。这种保护方式在现有的辐射型配电网上,能够有效地保护全部
线路。但是,在配电网中接入分布式电源后,其注入功率会使继电保护范围缩小,不能可靠
地保护整体线路,甚至在其他并联分支故障时,引起安装分布式光伏的继电保护误动作。
问题四:国外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从国外的发展经历看,有几点经验可供借鉴:
采取经济杠杆保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持续稳定增长。德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
的补贴办法,对于屋顶光伏和地面光伏等各类光伏发电的应用模式,其规模不同,补贴力度
不同。
该国2012年最新修改的法律规定,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从17.94欧分每千瓦时到24.43
欧分每千瓦时。该国还规定,未来12个月内如果安装容量超过350万千瓦,上网电价下降
3%;如果超过750万千瓦,上网电价下降15%。我国目前急于挽救国内的光伏企业,准备迅
速启动光伏市场,但也应考虑未来如何采取合理的策略保证其稳步发展。
制定合理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方式,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西班牙要求某一区域安装
的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为该区域的峰值负荷的50%以下,尽量避免分布式电源反送电。德国要
求100千瓦以上的分布式电源必须安装远程通信和控制装置,以便调度实时了解其出力,并
且可以进行调度。
目前,西班牙的电网调度尚不具备远程监控和控制大规模光伏发电的能力,原因是输电
运营商仅要求1万千瓦以上的光伏发电项目安装遥测装置,而西班牙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光
伏项目。随着兆瓦级项目的增多,这些项目缺乏遥测设备将对电网运行产生显著影响。
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升级电网。目前,德国已经开始采取一些
间接措施来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要求,如升级改造接入点的上级变压器,重新配置
馈线的电压条件和控制设备等。德国的研究机构认为,要满足德国的光伏发展目标,需要额
外新建19.5万至38万千米高压和中压配网线路,相应的投资为130亿欧元~270亿欧元。
全社会分摊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引起的电网改造成本。国外政府通过征收电价附加,来
支持必要的电网改造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