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榆林2017年光伏大项目_痛心!百亿级光伏项目突发火灾致5死2伤影响多大?上市公司回应!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榆林隆基什么时候投产最新消息2.痛心!百亿级光伏项目突发火灾致5死2伤影响多大?上市公司回应!
3.独家|50大光伏项目建造成本分析
4.无补贴时代,光伏项目开发的困境与突围
榆林隆基什么时候投产最新消息
计划2024年。2019年9月,隆基位于陕西省单晶硅的光伏产业项目开工,2020年6月投产。该项目耗资31亿,除了带去直接的经济效益之外,还有2000个工作岗位,对当地经济的帮助非常明显。隆基已在榆林市投资建设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计划2024年建成投产,届时将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年产值100亿元。
痛心!百亿级光伏项目突发火灾致5死2伤影响多大?上市公司回应!
2021年7月6日,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1GWHJT项目首片下线,标志着通威太阳能在 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布局上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此次通威太阳能建成投产的金堂基地1GW异质结电池 是目前全球异质结电池量产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不包含为投产项目) 。通威股份作为PERC时代光伏电池龙头,此前分别在成都和合肥建设了两条HJT中试线,其中通威合肥HJT线电池效率稳定在24.5%左右。
此前,通威太阳能首席财务官周丹表示,通威股份HJT1GW规划目标是量产效率25%、良率98%,而通威股份下一步HJT扩产计划主要取决于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
技术路径:
根据CPIA数据,光电转化效率每提升1%对应度电成本下降5%-7%,随着BSF转化效率遇到天花板,以及更高效的PERC电池技术经济性提高,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PERC渗透率从2017年的15%迅速提升至2019年的65%。然而,目前 PERC量产转化效率也已接近理论极限的24.5%,因此 具有更高转化效率的TOPCon和HJT技术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
目前除 通威股份(600438) 以外, 爱康、华晟、明阳智能(601615)、金刚玻璃(300093) 等厂家均在加速布局HJT技术路径。 隆基股份(601012)、晶科能源(JKS) 也在近日公布了自身TOPCon或HJT高效电池技术路径的测试效率。预计高效电池技术路径对PERC技术的取代将逐渐加速。
新技术实现的过程中, 设备公司具有较高的业绩弹性。目前主流HJT所需设备包括:清洗制绒、PECVD、 PVD (RPD)、丝网印刷设备。
其中 迈为股份(300751)、捷佳伟创(300724)、金辰股份(603396)、钧石、理想万里晖等 国内公司的HJT设备已进入产线(量产或中试线);
帝尔激光(300776) 的激光LIA设备已获得欧洲HJT客户千万级别订单;
TOPCon技术预计将在PERC技术路径上增加LPCVD、硼扩、激光硼掺杂等设备, 捷佳伟创(300724)、帝尔激光(300776)、奥特维(688516)等 公司均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
随着TOPCon、HJT等高效电池技术路径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布局高效技术的设备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独家|50大光伏项目建造成本分析
12月3日,徐州发布通报称,2022年12月2日16时50分许,徐州经开区金凤路西侧一项目工地发生火灾,22时20分明火被扑灭。经消防、应急和公安等部门全力救援,事故中7名被困人员全部被陆续救出并送医院救治,其中5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人轻伤。
据了解,发生火灾事故的公司是弘元新材料(徐州)有限公司,建设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及年产24GWN型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该公司是上机数控全资子公司。
12月4日,上机数控回应中国证券报记者称,徐州项目建设为厂房代建租赁模式,目前项目尚在建设中,还未交付;项目投资主体及建设施工方均非上机数控或下属子公司。“项目的实施进度整体可控,上机数控方面无人员伤亡。”
善后工作有序开展
据了解,该项目是徐州今年以来新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11月份首批设备进驻。
上机数控8月15日的公告披露,公司拟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包括年产25GW单晶硅切片及年产24GWN型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项目分为三期实施,一期建设25GW单晶硅切片产能,二期建设14GW高效晶硅电池产能,三期建设10GW高效晶硅电池产能。
项目用地约1100亩,拟选址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房亭河北侧、金凤路西侧,项目建设期为2-3年。项目投资约150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以上。
上机数控彼时表示,本次投资项目是公司在光伏产业链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在借助徐州当地政策及产业配套优势下,进一步扩大现有产业规模的同时进行业务领域延伸,拓展建设TOPCON、异质结等N型电池产能。
记者注意到,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网站介绍,今年8月中旬,弘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一体化项目破土动工,仅用80天时间便建成了10万平方米厂房,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刷新了经开区项目建设的新速度。11月6日,首批设备进驻厂区,计划月底前试生产。
对此,上机数控回应中国证券报记者称:“一期切片项目尚处于代建阶段,还未交付公司使用。相关事项仅发生于一期切片项目代建过程中,不涉及公司电池片项目。”“项目的实施进度整体可控。上机数控方面无人员伤亡。”
上机数控12月4日晚公告表示,对于徐州切片项目进度的暂缓,公司可通过包头项目原有切片产能及代加工等方式来满足公司现阶段日常生产经营需求,不会影响相关合同的履行,不会影响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公司对本次事故不幸遇难人员表示沉痛哀悼,对伤者和遇难者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同时,公司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好本次事故的善后工作,并协助做好项目安全建设的保障工作,坚决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就上述火灾情况,徐州市应急管理局介绍,目前相关善后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徐州市政府已成立事故调查组,迅速开展事故调查。
订单频频
上机数控定位于高端智能化装备制造领域与光伏晶硅材料供应领域,自2004年进入太阳能光伏行业。
上机数控10月17日公告,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头)、弘元新材料(徐州)与一道衢州、一道泰州就“单晶硅片”销售签订合同。
公告称,对方自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总计向子公司采购单晶硅片8.25亿片(上下浮动不超过20%),其中2023年1-12月采购3.45亿片,2024年1-12月采购4.80亿片。预计2023-2024年销售金额为62.04亿元(含税),不含税为54.90亿元。
同日,上机数控披露,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徐州)与一道衢州及一道泰州就“N型硅材料产品”的销售签订合同,对方2023年总计向子公司采购N型硅材料产品3.00亿片(上下浮动不超过20%)。参照PVInfoLink公布价格测算,预计2023年销售金额为31.92亿元(含税),不含税为28.25亿元。
11月24日,上机数控披露的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三次修订稿)显示,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58.1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42亿元用于“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
上机数控对此表示,布局硅料领域是公司实现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有效解决公司高效单晶硅片产能扩张的隐忧,增强公司运营的抗风险能力。
无补贴时代,光伏项目开发的困境与突围
文| 黑鹰光伏 王亮 刘洋
从2020年至今,光伏行业公布的扩张项目总量超过130个,总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
那么,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设备、辅材等不同环节的项目建设成本是多少?
黑鹰光伏统计了超过50个光伏重大项目的关键投资数据, 基本涵盖光伏各核心产业链,主要统计信息为项目名称、投资预算、建设期限、施工地点及建设成本等,相信能帮助读者对各产业链建设成本有更为直观、详细的了解。
特别注: 数据主要来自于企业招股说明书、投资公告、募集资金说明书等公开数据,建设成本主要为工程费用、设备费用等建设投资支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下面各产业链中,看似投资的是相同的光伏产品,但可能由于技术类型的差异等,导致最终企业间投资成本出现重大差异,这也在情理之中,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建设规模越大,投资成本越低。比如京运通“乌海10GW高效单晶硅棒项目”每GW建设成本为21341万元,这较上机数控“2GW单晶硅棒项目”建设成本低了45.85%。
如下表所示,根据各自企业公开数据,仅从建造成本角度来看,颗粒硅的建设成本确实要低于多晶硅。
根据特变电工公司公告,其“年产10万都高纯多晶硅项目”建设投资合计为82.80亿元,每吨建设成本为8.28亿元。
而保利协鑫能源与上市数控公布的“30万吨颗粒硅项目”总投资约为180亿元,每吨建造成本约为6亿元,较前者约降低了27.54%,而其披露的总投资里面可能还涵盖流动资金,若是如此,其建设成本可能更低。
笔者统计数据发现,目前单晶硅片领域两个最大单体在建项目是高景太阳能、中环股份的 “50GW单晶硅片项目”,不过,建设成本却有巨大差异。
据黑鹰光伏统计,高景太阳能单晶硅片项目每GW建设成本约为34000万元,中环股份的每GW建设成本约为24000万元,后者较前者低了29.41%。(注:高景太阳能、中环股份披露的建设总投资中可能涵盖流动资金)
黑鹰统计数据显示,电池片领域的建设成本更是千差万别。
如下表所示,建设成本最高的项目为隆基股份“西安泾渭新城年产5GW单晶电池项目”,每GW建设成本为42852万元;最低的项目为通威股份“年产7.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智能工厂项目”,建设成本为29333万元。
即便是同规模的项目也有很大差异。比如同样是5GW单晶电池项目,隆基股份、聆达股份、弘业新能源三者每GW建设成本分别为42852万元、33682万元和32560万元。
如下表所示,叠瓦组件的建设成本要远高于其他组件项目。一般市场主流高效组件产品每GW建设成本基本在14000万元一下,而叠瓦组件的建设成本则在30000万元以上。(注:中环叠瓦项目建设投资中可能涵盖流动资金)
目前可查到的光伏背板项目有三个,分别来自于福莱特、明冠新材和赛伍技术,三者投资成本也存在很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项目的来自福莱特“年产 4200 万平方光伏背板玻璃项目”,每万平方米建设成本为12.09万元;其次是,赛伍技术“年产太阳能背板 3300 万平方米项目”,每万平方米建设成本为3.76万元;最后是明冠新材的“年产 3000 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背板扩建项目”,建设成本为5.22万元/万平方米。
从黑鹰光伏统计数据看,光伏胶膜每亿平方米建设成本已经降至30000万元以下,从福斯特和赛伍技术的投资数据看,后者对投资成本更具掌控力。
比如福斯特“滁州年产 5 亿平方米光伏胶膜项目”建设成本为29069万元/亿平方米,而赛伍技术“年产2.55亿平方米太阳能封装胶膜项目”建设成本为27490万元/亿平方米,后者建设规模更小,建设成本反而更低?
最近一年金刚线新建设项目信息较为有限,但我们从美畅股份和三超新材公布的金刚线项目建设中对其投资成本仍能有一定了解。
美畅股份“年产 1500 万公里高效金刚石线项目”建设总投资约为55400万元,建设成本为36.93万元/万平方公里;而三超新材“年产 1000 万公里超细金刚石线锯生产项目一期”建设成本为27.30万元。
下面图表涵盖逆变器、光伏制造设备、光伏支架、银浆、储能等其他核心光伏产业链,由于目前不同企业公布的投资项目类别与数据单位存在差异,很难进一步做准确对比、分析,所以下面仅做简单数据展示,供读者参详。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201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家队的进场,各地掀起一股光伏项目开发的热潮!随着2020年9月“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的确定,这股热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详见:《地方政府与光伏企业签署的42GW开发协议!》)
根据各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上的数据,广东、湖北、江西、山东、河北、内蒙等地的光伏项目备案量,均超过10GW。以江西省为例,1月底,江西省发改委公布了本省1MW以上备案项目名单,申请备案总规模超过34GW,进入省规划项目库的就有27GW以上!(详见:《27GW光伏项目进入江西省规划论证项目库!》)因此,有从业人员坦言:这波地面电站开发的热度,相对于2017年的那波,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那波是民企抢屋顶,这波是央企抢土地!然而,对于光伏项目,从完成备案到项目开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一、光伏是唯一采用“备案制”管理的能源项目
无论是煤电项目,还是风电项目,能源项目投资管理,一般都采用核准制;而光伏项目,自从2014年开始,由“核准制”变为“备案制”。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最大。
1、核准制
项目手续前置,需要办理好全部的项目手续,包括省土地批复、省电网的接入批复、环保批复等等,全部手续文件齐备之后,发改委才会给核准文件。
2、备案制
项目手续后置,只需要提供项目的基本信息、基本技术方案等基础信息即可完成备案,完成备案之后再去办理土地批复、接入批复、环保批复等支持性文件。
完成核准的项目,由于各种手续齐全,不出意外基本可以落地;而完成备案的项目,经常在办理后续手续的时候遇到困难,导致项目落地率低。
土地、接入,是平价上网项目面临的最大的两个问题。
二、稀缺的土地,是决定项目落地的第一要素!
1、一块土地被多次备案
多位前期开发人员坦言:当前项目开发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拿到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有多紧张呢?
某省的开发人员介绍,该省几乎每个县,都有好几个集团的人在开发。打个比方“一块土地,基本上是树上骑个猴、地上七个猴!”我要派人天天去政府守着,一天不去,估计地就没有了!
另一名开发人员介绍:一块地,我们已经完成了备案,但后期又有两家公司拿这块地做了备案。我们一看这种情况,就先把土地租金的定金支付给当地村民,签署了正式的合同,这就算把地拿到手了,其他两家完成备案也是白搭。
以广东省为例,作为全国第一用电大省,广东省有巨大的用电需求,肯定不存在限电的问题;而且,广东省煤电基准价高,资源也还可以,平价上网项目收益好,因此格外受到投资企业的青睐!2019年、2020年的两批平价上网项目中,广东省分别为2.38GW、10.89GW,总量居于全国首位。
然而,作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土地是广东省的稀缺资源!按照广东发改委要求,前两批项目,都获得了省电网公司的接入批复。然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很多项目出现土地不够用规模打折,甚至由于土地性质原因完全无地可用的局面。据介绍,广东前两批平价上网项目,目前可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项目,落实了土地。
“现在,广东省电网要求拿到土地落地文件,才给接入系统批复”广东某项目开发人员介绍“土地落地文件,至少是已经预付土地租金的证明文件”。
按照光伏项目常规的开发流程,都是项目各种手续办齐全之后,确定项目要开工,再支付土地租金。然而,现在这种模式很容易被“翘单”。
比如,某企业跟某村集体签署了土地租赁意向书之后,就去办理各项手续文件;电网接入都办好了,准备开工时,发现另外一家投资企业已经将土地租金的预付款付了,并签署了正式的租赁合同!第一家投资企业前期所有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块地被多家企业拿去备案!备案规模的统计数据看似很大,而最终能落地的,只有一家。
2、不断被推高的土地租金和路条费
一块地好几家抢,所有者“待价而沽”心理浓厚。土地租金的行情也不断上涨,相对于一年前,几乎翻了一番。土地租金、青苗补偿两项加起来,要超过2000元/亩。
除了土地租金看涨之外,另一个大幅上涨的就是“路条费”!
受疫情影响,电力央企在国外开拓业务难度加大,加大了国内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力度,开发任务都很重,甚至一些原来做火电项目的人都转行来做新能源开发。然而,新能源项目的投资风险点、财务测算和传统火电完全不同,这些人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而且有传统电力的思维惯性,为了完成任务,出手都很大方。
“之前,广东的光伏项目开发市场一直非常理性。去年年初,项目开发前期费用才5~7分/W。但受一些央企开发人员抢项目的影响,很多路条方死灰复燃,漫天要价。现在一些条件特别好的项目,已经涨到两毛甚至更高。”某项目开发人员介绍,“您要呼吁一下理性开发,不要让路条方把市场搞乱了。一些央企开发人员高价开出去,最后总部算不过帐,收益率达不到,完成的任务越多,未来被人巡查审计的风险越大!如果项目最终完不成,也会引发信誉危机,破坏契约精神。”
3、虚报的项目规模
某项目开发人员介绍:平价上网项目都是100MW级别的,需要两三千亩地,涉及范围非常大。
而如此大范围的土地里面,往往有一部分土地由于各种原因,如土地性质、建设条件等不能被利用。如果前期开发过程中,如果不到项目现场大致跑一遍,不到各相关部门认真核实,可利用面积很容易高估。
另一方面,为了完成集团任务,让数据看起来好看,数据往往被人为放大。比如,能干100MW的项目,往往报成200MW、300MW,这会给后期的工作造成很多困难。然而,项目开发、项目实施往往是两批人,开发人员把任务完成了,哪管后期落地的困难!一些备案成200MW、300MW的项目,可能最后连100MW都干不成。
4、“集散式”光伏项目
“我们集团需要大项目,但现在大块的土地太难找,土地资源这么珍贵,一些小块土地也不得不利用起来。”有开发人员介绍,“我们在做一些“集散式”项目。就是在一些小块的零散土地上,建设一些6MW以内的项目。在一个县域内,做十几个这样的小项目凑成一个较大的规模。”
三、接入与送出,短期困境,但未来可期
对于平价上网项目,除了土地之外,另一大限制因素一定是接入。
1、可建设规模与物理接入条件不匹配
在一些地区,土地可建设规模和物理接入条件不匹配的矛盾,非常突出!
有开发人员介绍,“我们选中一块非常好的土地,面积大,施工条件好,就是周边30公里以内没有可接入的变电站!我们场地附近还有其他企业也遇到类似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解决方案一般有两个:
一是等电网的配套工程,但周期会比较差,估计要两年以上。
二是几家投资企业筹资建设,费用按接入规模分摊。这种方式落地时间最快,西部很多省份的光伏基地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现在,我们在相邻的投资企业商量,是否可以合资建设一个220kV的升压变电站,一起送出”上述开发人员说,“但这会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我们需要等省级电网的意见,但项目今年应该是没办法落地了。”
当前,国家政策明确送出线路必须由电网建设,升压变电站是可以投资企业自建后由电网回购?虽然西部省份有投资企业筹资自建的案例,但大多数中东部省份还未出现这种情况,很多省电网公司对此事的态度也比较模糊。
2、接入问题预期未来会逐渐得到解决
2020年,一些新规划了GW级的大型光伏基地,同样面临附近接入资源不足的困境。据了解,国家电网积极参与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基地的相关规划工作中,一般当地政府规划了发电基地,电网公司都会配合做对应的送出规划。
2021年1月27日,国家电网辛保安在“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中表示: 未来5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年均投入超过700亿美元 ,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020年,国家电网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600亿元。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特高压投资1811亿元,约占总投资的40%。2020年,蒙西—晋中、驻马店—南阳特高压工程有序推进,青海—河南 800千伏直流工程、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相继贯通,解决了一大批新能源项目的接入、送出问题!山西垣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年初开工,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6台机组年底全部并网。
“我们去市里做项目开发的时候,市领导直接让我们在基地范围内选地,这样不需要担心送出问题”某企业开发人员介绍到。“十三五”末期,新能源项目的接入、送出问题十分突出,成为限制规模发展的卡脖子问题,预期在“十四五”期间会逐步得到解决。然而,由于电网规划、招标、建设等流程,新建的常规电压等级的送出工程一般要两年以上,特高压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解决接入与送出,未来可期,但需要时间。
四、困境中突围
当补贴不再是光伏项目限制因素时,土地和接入成为发展的主要矛盾,而接入之后还将面临消纳的问题。
对于光伏项目,完成备案仅仅是一个开始,从备案到并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然而,“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不会变,电力企业们能源转型、投资光伏等新能源的决心与目标不会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光伏行业就是在不断解决各种问题中,突出重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