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河源汉能光伏生产基地_深圳有多少产业转移到河源?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的介绍2.深圳有多少产业转移到河源?
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的介绍
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隶属于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汉能控股集团),是汉能控股集团于2010年在山东省禹城高新区投资的又一个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近120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近1000亩,年产1000MW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和研发基地。
深圳有多少产业转移到河源?
据悉,汉能从5月份开始欠薪,大面积欠薪则从7月开始,汉能将每月5号的发薪日调整为28号后,6月、7月的工资截至目前仍没有发放。无奈之下,不得不采取这种方法要回“血汗钱”。
汉能集团,全名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有三个主要的公司平台,分别为汉能水力发电集团、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以及汉能薄膜发电集团。钛媒体了解到,此次欠薪风波涉及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和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
据《蓝鲸 财经 》报道,当天下午2时左右,汉能集团董事局办公室高级助理杨靖,曾代表汉能集团与讨薪职工沟通,杨靖提出先对在场职工的人员名单和欠费总额进行统计,此后将上报公司商讨解决方案,争取部分发放。不过由于双方就补偿一事未能达成一致,此次沟通以失败告终。
汉能集团曾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港股市值最高达到3000亿,如今连员工薪资都发不出来,它到底经历了什么?这恐怕还要从10年前说起。
自2009年起,汉能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2011年,汉能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并在2014年8月26日正式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
起初,新兴薄膜发电产业让汉能一飞冲天。2014年5月,汉能股价尚不及2元港币,到2015年3月5日,股价迅速飙升至最高点9.07港元,整体涨幅接近5倍,市值一度达到3000亿港元。汉能创始人李河君也凭借1600亿的身价力压王健林、马云等人,一度成为当时的中国首富。
2011~2014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净利润分别达到7.2亿港元、13.2亿港元、20.2亿港元、33.1亿港元,其强劲业绩令市场为之侧目。
风云变幻,仅在一瞬间。
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突然遭到恶意做空,短短20分钟,股价出现断崖式下跌,超过1400亿港元市值瞬间蒸发,当日紧急停牌,更引发香港证监会勒令其停止上市公司的股份买卖,并且不得复牌,接受调查。而调查的主因之一,则是汉能薄膜发电与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的关联交易,存在“自买自卖”的嫌疑。
自此之后,汉能一蹶不振,停盘、亏损、裁员,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利空尽出。
在停牌三年零三个月之后,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汉能移动能源)发布公告称,将对持有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其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现金收购或股票置换。私有化之后,公司拟在国内A股上市。
据《 财经 》报道,退市方案开始以现金或股票置换,但是2019年2月26日,现金方案被放弃,汉能薄膜以私有化换股方式进行,侧面反映出汉能的流动性紧张问题。
直到今年6月份,汉能薄膜才正式从港交所退市,而A股上市时间尚未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自汉能薄膜停牌后,有关汉能集团旗下水电业务补贴薄膜光伏产业的消息就在业内开始流传。
其中,汉能集团最为优质的资产,即金安桥水电站,其部分股权也出质给银行用以“补血”,可见汉能融资的迫切心情。
据公开报道,今年8月中旬,金安桥水电站被法院强制拍卖了51%的股份,这也意味着每年为汉能提供几十亿元现金收入的超级“印钞机”,也不复存在。
汉能这座商业巨舰,为了平稳驶离暴风疾雨的海面,花费了颇多心力“开源节流”。
2018年7月,有媒体爆料称汉能控股集团强制员工购买6亿元的金融产品。据《中国电力网》报道,如果员工认购完成率低于50%,可能面临辞退;高于50%但不能100%完成,可能被降薪。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岗位级别越高,需要认购的额度越多,年化回报率预期10%。
同年,汉能薄膜发电集团修改合同,对大客户事业部业务人员执行“358条款”,按照级别根据个人完成业绩情况只发放工资3000、5000、8000元不等,工资急剧下降导致不少员工被迫离职。
上述“开源节流”的举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汉能的现金流压力,然而行业趋势的变化,却让汉能始料不及,形势变得更加不利。
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
此外,新政还进一步明确要规范分布式光伏发展,今年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即10GW)规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
光伏补贴的叫停,意味着汉能最为核心的光伏产业受到重创。此前,汉能已在四川绵阳、泸州、山西太原、辽宁营口、云南昆明等多地布局“移动能源产业园”。据公开资料显示,营口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投资就达到68亿元,这让以往靠政府补贴的汉能叫苦不迭。
而汉能薄膜自身羸弱的盈利能力,也不足以“输血自救”。根据2018年年报,汉能薄膜实现营收212.5亿港元,同比增长2.46倍;净利润为51.93亿港元,同比增长18.9倍,业绩看似比较好看,但经营现金流却为净流出7亿元。
据了解,汉能集团创始人李河君,此前曾定下几个“小目标”,到2019年底,汉能要实现400亿人民币的盈利,2000亿人民币的销售收入,10000亿人民币的市值;到2022年底,实现400亿美元的盈利,20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10000亿美元的市值。
如今看来,这一宏伟愿景,恐怕就此折戟,汉能的未来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说实话。这几年一直在力推深河合作和深圳产业转移工作。但是真正转移成功的产业并不多。像中兴通讯,说了多少年。一直只开花不结果,几经努力,好像把部分生产车间转移到河源来了,但好像对河源的发展推动作用并不大。其实不管从发展空间来说,还是区位优势来说,河源都具有很好的后发潜力,也与深圳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很多年了,两个城市又同饮一江水,河源人在深圳发展的也特别多,本来两个城市应该是有更亲近的发展关系。但也许是政策和机制的原因,反而深圳和汕尾发展更快更好。 这几年深圳落户河源的产业算滞后了。一个模具城好像说了好久,竣工投产的企业也并不算太多。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从深圳跟河源的源缘说起。深圳对口扶贫河源,是正式从2013年7月开始的,当时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深圳等珠三角地区6市与河源等粤东西北地区8市新一轮结对帮扶。深圳扶贫的对象是河源,因此,深圳将对口扶贫河源作为“家里事”摆上更重要位置,开始了从“输血”到“造血”、从“单向扶贫”到“合作共赢”的转变,以全面共建产业园区为核心,开始进行产业的转移,这也刚好符合当时深圳“腾笼换鸟”的发展战略,让深圳能专注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成立了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全权负责相关事宜。
因此,由于深圳相当重视对河源的扶贫工作,因此深圳各区政府也比较重视,相继在河源建立了几个工业园区,而且由于河源跟深圳地理位置较近,并且这几天交通轨道发展较多,只需2个小时左右车程就可以到达,因此有不少产业转移到河源去了,成了名符其实的深圳后工厂。
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
主打高新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模具、太阳能光伏等产业。目前已引进中兴通讯(河源)生产研发培训基地、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大鹏(源城)产业转移工业园
主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发展方向,重点承接和发展国内外及珠三角地区转入的电子电器和“四新” (新电子、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产业,目前已引进广东贝仕达克 科技 有限公司基建项目、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农业观光项目。
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
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为主导产业,承接盐田区港口物流业的产业优势。 目前与盐田共建仙塘“深东”现代综合物流园。
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
重点发展钟表及其配套产业,已引进威创达实业有限公司、元美精密五金(和平)有限公司。
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以电子电器及相关产业为主导产业,已引进的公司有: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龙川纽恩泰新能源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等
龙华(紫金)产业转移工业园
园区于2013年10月被省经委等七部门定位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目前有思比电子有限公司、万基隆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等公司
南山(连平)产业转移工业园
重点发展电子 科技 、绿色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已有佳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佳之美铝业有限公司等公司
河源如果大开发,深圳香港都没水喝了。不是每个地方都要大开发的,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定位。
深圳转惠州的多一些,特别是家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