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欧盟配额制光伏_什么是进口配额制?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谁有能源方面的咨询报告啊2.什么是进口配额制?
3.近五年,美国和欧盟在贸易领域的对外限制的分析 2000字左右
4.美国与中国的经济之战
谁有能源方面的咨询报告啊
出版日期 2007年4月 报告页码 566页 图表数量 128个
印刷版价 7000元 电子版价 7500元 两版合价 8000元
英文版价 12000元 英文电子 13000元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内容简介
2007年,世界各国相继制定并对外公布了本国阶段性的可再生能源的具体发展目标。不同国家发展目标的相同点是,在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化的进程中,强调了政府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责任,通常是政府科技投入先行,随后进行市场开拓。德国和英国承诺,到2010年和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0%和20%。西班牙则表示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超过29%。北欧部分国家提出了以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逐步替代核电的目标。美国能源部为逐步提高绿色电力的使用比例,制定了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的发展计划。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预计到2020年将占到全国发电装机总增量的15%左右,累计安装量达到3600万千瓦,继续保持美国在光伏发电技术开发和制造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专家预计,到202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将超过7000万千瓦,其中美国将占50%。
而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些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商业化发展的水平,无论从资源、技术和产业的角度,2007年及未来几年都将有大规模发展的潜力。可再生能源已经开始在我国的能源供应中发挥作用,在未来能源供应构成中可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政府制定的国家发展目标,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可以达到15%以上,2040年之后可以达到30%或更高的水平,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十一五”将是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大规模利用的起步阶段,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形成可再生能源市场和产业非常重要。到“十一五”末期,水电、风电、太阳能以及现代技术的生物质能利用等将达到2.7亿吨标准煤,满足10%的能源需求。
另外,2007年4月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徐锭明初称,《可再生能源法》的12项配套法规中现已完成7至8项。一旦《可再生能源法》配套措施出台,将对一系列产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可以预见,2007年及未来几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充满生机的快速发展时期。面对快速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该如何把握时机,迎接挑战,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发展战略呢?另外,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从业者,包括来华投资经营的外商也必须时刻了解、研究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才能审时度势,掌握趋势,在不断遇到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中,得以发展、壮大。
本研究咨询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际能源署、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行业研究网、国内外多种相关报纸杂志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提供的大量的内容翔实、统计精确的资料和数据,立足于世界可再生能源市场,从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情况、细分行业以及可再生能源行业未来发展战略等多方面深度剖析。报告全面展示可再生能源行业现状,揭示可再生能源的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目 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章 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分析 1
第一节 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作用 1
一、可再生能源的现状 1
二、可再生能源前景展望 4
第二节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8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和趋势 8
二、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12
三、世界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12
四、世界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利用进展 13
第三节 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分析 14
一、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概况 15
二、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15
三、2007年世界各国相继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16
四、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展望 17
第四节 世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综述 21
一、概述 21
二、风电 23
三、太阳能 25
四、生物质能 28
五、地热能 29
第五节 国外可再生能源发展评析 30
一、几组数据 30
二、国外发展可再生能源近况和做法 31
三、结论 36
第六节 国际可再生能源研发新态势 36
一、太阳能应用规模扩大 36
二、利用海洋发电的新技术 37
三、乙醇发展前景光明 38
四、风能前景广阔 39
第七节 国外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度分析 40
一、国外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度分析 40
二、国外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度实践 43
三、实践效果分析及启示 44
第八节 欧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45
一、欧盟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及未来政策目标 45
二、欧盟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46
三、欧盟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46
四、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简评 52
五、借鉴欧盟经验,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53
第九节 欧盟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展望 57
一、2007年欧洲拟加大力度推广可再生能源 57
二、太阳能光伏技术 58
三、太阳能供热 59
四、生物能 60
五、风能 62
第十节 新兴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分析和应用前景 63
一、风力 63
二、太阳能 64
三、生物能源 65
四、地热 66
五、生物燃料 67
第十一节 世界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68
一、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总体态势 68
二、世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新进展 70
三、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展望 74
第二章 各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分析 76
第一节 美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析 76
一、美国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76
二、美国能源管理部门和机构简介 77
三、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和节 能政策 77
四、美国可再生能源和节 能产业概况 80
五、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建议 82
六、美批准2008财年可再生能源项目预算 84
第二节 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与促进措施 85
一、2006年德可再生能源利用创新高 85
二、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概况 86
三、德国可再生能源结构 86
四、德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促进措施 87
五、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89
第三节 英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析 89
一、将可再生能源提到战略的高度 89
二、建立健全发展战略的实施机制 91
三、灵活运用经济手段和激励政策 92
四、加强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发力度 93
五、2006年可再生能源公司频频在伦敦上市 94
第四节 法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析 95
一、2006年法国大力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 95
二、法国再生能源未来希望 95
第五节 日本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析 98
一、日本新能源开发现状与未来展望 98
二、2006年日本新能源发展动态 100
三、日本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启示 101
第六节 瑞典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和利用现状 102
第七节 挪威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其突出技术介绍 105
一、挪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状况 105
二、挪威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的突出技术、设备与服务 106
第三章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析 111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111
一、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11
二、我国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状况 113
三、我国具备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条件 120
四、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120
五、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进展顺利 124
六、我国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投资最多的国家 124
七、众多外资竞入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 126
八、2007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127
九、我国“十一五”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 133
第二节 石油公司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分析 138
一、石油公司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状况 139
二、中国石油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新举措 141
三、对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的建议 143
四、2007年中石油可再生能源多个项目进入实质阶段 144
第三节 石油行业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实践 145
一、21世纪世界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146
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的重要战略选择 147
三、中国石油行业应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推动者 148
四、对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150
第四节 从国家经济战略看可再生能源发展 150
一、可再生能源在解决我国能源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151
二、可再生能源发展远远不能适应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要求 152
三、法律先行为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创造良好的制度与行业环境 153
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四大能源问题 154
第五节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展望分析 159
一、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59
二、太阳能利用方兴未艾 160
三、风力发电增势强劲 163
四、海洋能潜力无限 164
五、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 165
六、地热资源开发要加速 166
七、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化前景光明 167
第六节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制度及其完善 171
一、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及投资现状 171
二、国外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制度 173
三、我国现行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制度 175
四、完善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制度的建议 176
第七节 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和发展目标 179
一、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和发展目标 179
二、2006年《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 181
三、2006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可获专项资金支持 182
四、2007年《可再生能源法》配套法规完成情况 184
第八节 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分析 184
一、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 184
二、国外可再生能源发展财税政策的成功经验 186
三、我国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回顾 187
四、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188
第四章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政策分析 191
第一节 世界主要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形成及其政策取向 191
一、德国的固定电价制度 191
二、英国的配额/招标系统 191
三、澳大利亚的配额制 192
四、美国的补贴加配额制 192
五、丹麦由补贴政策转型为配额政策 193
六、荷兰绿色电价制度 193
第二节 国外几种激励制度在我国的适应性分析 194
一、配额制 194
二、固定电价制度 195
三、竞争性招标 196
四、绿色电价制度 196
第三节 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政策分析 197
第四节 2006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 199
一、2006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 199
二、2007年发改委启动2006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工作 203
第五节 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模式研究 204
一、可再生能源参与区域电力市场竞争的可行方案 204
二、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市场模式建议 209
第五章 促进节 能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政策分析 211
第一节 现行电价政策评析 211
一、现行电价政策与常规能源发电供给 211
二、现行电价政策与节 能 213
三、现行电价政策与可再生能源发电 214
第二节 电价政策目标转向是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前提 215
一、关于电力消费合理化与电价合理化的关系 215
二、关于电价政策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216
三、关于电价监管的效率与公平 218
第三节 促进节 能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政策框架分析 219
一、把兼顾能源的可持续与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可持续作为新时期电价政策的指导思想 219
二、用户电价总水平及时反映电力成本和需求的变动 221
三、建立与消费者耗用供电系统成本相符的用户电价结构 223
四、外部成本内部化 223
五、逐步引入竞争机制 224
六、规范、整合随电价征收的政府性基金 226
七、建立规范化的可再生能源电价管理办法 227
第二部分 细分行业分析
第六章 可再生能源之太阳能 229
第一节 世界太阳能的发展分析 229
一、2007年世界最大太阳能发电站在葡萄牙启用 229
二、德国太阳能工业概况 229
三、奥地利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 232
四、2006年日本大力普及太阳能利用 233
五、对中国台湾地区太阳能利用发展的现况与前景分析 234
第二节 我国太阳能的发展现状分析 235
一、我国太阳能的资源分析 235
二、太阳能产业发展分析 237
三、成本太高是太阳能发电产业化难点 240
四、太阳能产业面临五大瓶颈 243
五、太阳能产业黑马频出 245
六、太阳能发电的门槛分析 248
七、资本助力太阳能产业灿烂 253
八、2007年国家将加快发展太阳能热利用 257
第三节 制约因素对太阳能利用的影响分析 258
第四节 太阳能技术运用分析 260
一、太阳能烟囱发电 260
二、可夜间供热的太阳能设备 261
三、葡萄酒厂用太阳能发电 261
第五节 我国太阳能光伏的发展现状分析 262
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262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264
三、中国光伏产业研发制造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之列 267
四、光伏产业是新战略能源的领金者 268
五、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275
六、以战略眼光谋求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化 279
七、把光伏发电作为能源战略重点 284
八、2007年太阳能光伏产品认证体系出台 285
第六节 采用数倍聚光的光伏发电系统分析 286
一、采用数倍聚光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定义 287
二、经济性比较 289
三、新的“采用数倍聚光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其他优点:实际使用寿命更长 294
四、我国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障碍和建议 296
第七节 太阳能业高速发展需防泡沫 297
第八节 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99
一、国外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 300
二、我国太阳能发电现状与发展趋势 300
三、太阳能发电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301
第九节 我国太阳能利用进入大规模实用阶段条件成熟 301
一、太阳能利用逐步形成共识,政府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301
二、太阳能利用的技术难题被攻克 302
三、我国太阳能市场需求巨大 303
四、国际上太阳能的广泛利用 303
第十节 太阳能行业营销网络优化的对策分析 304
一、太阳能企业销售网络现状 305
二、太阳能企业销售网络优化的主要对策 307
第七章 可再生能源之风能 309
第一节 世界风能的发展分析 309
一、全球风能产业发展现状 309
二、全球风能资源评估计算可利用资源 313
三、世界风能市场速度增长分析 314
四、2006年全球风电发展依然迅速 315
五、2030年风电发展情况预测 316
第二节 欧美风能的发展分析 317
一、欧美风能产业发展迅速 317
二、加拿大的风能开发与利用 318
三、2006年德国风力发电情况分析 318
四、2007年美国风能发展情况与预测 319
第三节 西班牙风电对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启示 319
一、西班牙风电行业发展迅猛 319
二、西班牙风力发电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320
三、西班牙开发风电遇到的问题及挑战 322
四、中国发展风电的几点建议 323
第四节 我国风能的发展情况与趋势分析 325
一、中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情况 325
二、2006年全国最大在役风电场诞生 325
三、2006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327
四、2006年我国启动海上风电开发 327
五、2006年中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兆瓦级风力发电机投运 328
六、进口风力发电机组占据国内近八成市场 329
七、中国风电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330
八、风电管理标准体系成型 333
九、风电发展前景分析 334
十、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 336
等等....
什么是进口配额制?
1、什么是绿证
绿色电力证书简称“绿证”,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所发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具有唯一序列号进行标识,用以证明与核算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和使用。每一张绿证的产生,就意味着有1000度(1MWh)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已经上网。
我国对绿证的定义是:绿证,是绿色电力证书的简称,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唯一代码标识的电子凭证,一般由独立的第三方颁发。绿证可以通过自愿认购的方式进行交易, GEC 绿证只能交易一次,无法二次出售。目前核发的项目主体包括集中式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 国际绿证和我国的绿证在认证标准和交易环节有所不同。国际绿证可以来自水电项目,国际绿证可以多次交易。 在中国市场可选择购买的绿证种类,除了 GEC 外,主要还有两种国际绿证APX TIGR 和 I-REC 。2、绿证有什么用
购买绿证的一方,实际上是获得了声明权,即宣称自身使用了绿色能源,实现自身碳中和的目标。根据绿证对应电量占自身实际用电量的比例,可以证明自己有部分或100%使用了绿色电力。有些企业不但自身要求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也会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同样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减少供应链碳排放水平。
承担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的企业,用于完成RPS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履约。超额完成的消纳量可以在省内和省间进行交易。超额消纳量对应的用电量,不纳入五年规划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未来使用绿电,有可能在供电不足时,避免被安排有序用电,当然这需要地方政策细则的支持。 对碳排放的控排企业,在计算企业碳排放量时,绿色电力的碳排放因子是0,可以降低企业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3、绿证和绿电交易有什么区别
绿电交易,就是将清洁电力的能量属性与环境属性捆绑销售,看得见的电力和看不见的绿色权益是合一的,客户需要花费(正常的电价+绿色权益附加)的价格,购买证电合一的绿色电力。 对于新能源电站发电企业来说,只需要与电网公司签订相关捆绑协议他,绿电的环境属性不需要再做任何额外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变现。且价格一般比绿证要高或持平。 国家逐步开放绿电交易,对新能源电站发电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对比绿电交易的“证电合一”,绿证交易是“证电分离”的,电力是电力,绿色权益是绿色权益。 企业还是照常用电,购买绿证只是购买一份绿色权益,用来声明自身绿电履约。 目前,绿电交易还未放开,还在试点。大部分企业还是通过购买绿证的方式进行低碳履约。4、什么企业需要购买绿证
出口贸易企业
需求来源:避免高额碳关税在华外企,外企的供货商
需求来源:总部、客户的要求承诺或自愿完成碳中和的企业
需求来源:增进企业品牌正面形象不希望被限电限产的高耗能企业
需求来源:公司自身需求关于我们:
近五年,美国和欧盟在贸易领域的对外限制的分析 2000字左右
问题1:什么是进口配额制?
问题2:进口配额制是什么意思?
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 ,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以内 ,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它是发达国家实行进口数量限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有两大类:
(1)绝对配额。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这种方式在实施中,有以下两种形式:
①全球配额。即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按进口商品的申请先后批给一定的额度,至总配额发放完为止,超过总配额就不准进口。
全球配额并不限定进口的国别或地区,故配额公布后,进口商往往相互争夺配额。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依其优越地理因素,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为了减少这种情况所带来的不足,一些国家采用了国别配额。
②国别配额。即在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分配给固定的配额,超过规定的配额便不准进口。为了区分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进口商品时进口商必须提交原产地证明书。实行国别配额可使进口国家根据它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分配给予不同的配额。例如,1987年底,我国与美国就纺织品贸易达成协定,使我国对美纺织品成衣出口年增长率,从1988年1月1日起4年内,由19%下降到3%。
(2)关税配额。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 ,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的关税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 ,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 、附加税或罚款。这种方式在实施中也有以下两种形式:
①优惠性关税配额。即对关税配额内进口的商品给予较大幅度的关税减让,甚至免税;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征收原来的最惠国税。欧盟在普惠制实施中所采用的关税配额就属此类。
②非优惠性关税配额。即对关税配额内进口的商品征收原来正常的进口税,一般按最惠国税率征收;对超过关税配额的部分征收较高的进口附加税或罚款。例如,1974年12月,澳大利亚曾规定对除男衬衫、睡衣以外的各种服装,凡是超过配额的部分加征175%的进口附加税。
美国与中国的经济之战
导读:浅析近五年来美国和欧盟在贸易领域的种种限制,贸易限制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繁多,各国适用的贸易壁垒也层出不穷,欧美各国对于其他国家的贸易限制不断升级,随着与欧美等国的贸易联系不断加强,贸易保护主义在欧美发达国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拉美与亚洲国家不断遭受欧美发达国家贸易制裁,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年7月1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欧盟在2011年——2012年共执行112次
摘要
贸易限制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繁多,各国适用的贸易壁垒也层出不穷。近五年,欧美各国对于其他国家的贸易限制不断升级,尤其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随着与欧美等国的贸易联系不断加强,各种矛盾也随之出现。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在欧美发达国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拉美与亚洲国家不断遭受欧美发达国家贸易制裁。在过去5年间,针对亚洲国家的反倾销措施数量占比高达74%。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年7月1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欧盟在2011年——2012年共执行112次反倾销措施,主要针对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
一. 近五年美国对华贸易限制
近年来,美国对华发起贸易壁垒的手段不断升级,不仅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灰色区域”筑起合法性的壁垒,而且出现了向高附加值产品蔓延的趋势,技术壁垒已经成为美国限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重要手段。为限制中国贸易品流入,美国频繁使用“337调查”中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来制裁中国输美产品。
上半年,美国对华发起了9项“337调查”,其中3项涉及手机电子产品。5月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2013年“特别301报告”,继续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名单。此外,美国还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或者中国企业赴美投资,试图利用知识产权和“国家安全”等非关税措施提高对华贸易壁垒。中兴和华为的案例,已足以说明其保护手段的隐蔽性。
下面是近几年美国对中国的几个贸易限制:
1. 美国通过“337调查手段”,以保护专利打压中国产品。
2. 2012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再次发起超过20起“双反”调查。如3月19日裁定
中国输美钢制轮毂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美国商务部20日又连出3项涉及中国的贸易裁决,分别涉及中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学增白剂和镀锌钢丝三类产品。
3.
在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更是对华太阳能电池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中国企业反倾销税率从18.32%到249.96%不等,反补贴税率从14.78%到15.97%。
二. 近五年欧盟对华贸易限制
欧盟对华贸易管制方面与美国也是大同小异,自2008年以来,双边的贸易摩檫不断增加。欧盟对华出口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从2008年的6起,到2009年7起,再到2010年的11起,双边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虽然进入2011年,欧盟委员会先后终止了对我国输欧无线数据卡产品的反保障措施调查和对该案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但是,欧盟却在2011年5月14日,宣布对中国出口的铜版纸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一迹象表明,欧盟的这种转变不仅与美国的示范作用有关,也受其经济复苏缓慢和各成员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所影响。
下面是近几年欧盟对中国的几个贸易限制:
1.
欧盟反倾销委员会09年7月28日在布鲁塞尔投票表决,支持欧盟委员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的建议,以取代此前为期6个月的临时反倾销税。就在
此前一天,欧盟部长理事会在没有举行讨论的情况下决定对中国产钢线材(也称钢盘条)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高达24%。于09年24日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分别高达39.2%和30%。
2.
为了缓解全球温室效应,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10月出台了一项旨在大量减少含氟气体排放的法规修订提案。提案规定,自2005年起,欧盟境内生产或者进口含氟气体的企业都将实行配额制度,并且在2018年1月1日以后,企业需要根据其使用的配额数,按照30欧/1t
碳排放量缴纳费用。
3.
2012年9月6日,欧盟启动对中国产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2013年5月8日,欧委会建议对中国光伏产品征临时惩罚性关税,平价税率47%;2013年9月,相关各方要求欧委会就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召开听证会。欧委会停止搜集关于反倾销终裁所需的证据;2013年12月5日,将公布对反倾销调查的终裁结果。很有可能将同时公布反补贴调查结果。
4.
近日,欧盟发布《LED照明产品最新能效规定》,2013年9月1日起,出口到欧洲的LED照明产品须符合新的能效标准要求,并在未来三年分三个阶段逐步提高LED照明产品的能效标准。
二、浅析欧美对华进行贸易限制的原因
1、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根深蒂固是贸易限制的根本原因,而由于WTO某些规则的模糊性,当发达国家不景气时,这种保护倾向尤为严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经济发展不平衡时,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会激烈碰撞。
2、国际贸易规则不完善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影响调解作用的充分发挥,而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成员与发展中成员谈判地位的差异造成的。这是由一些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中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需要决定的。这种过分保护,易出现权力滥用,导致隐性贸易摩擦。由于无论调查结果是否形成反倾销事实,起诉国都不会被追究责任,而此举却会给调查对象带来严重损失,各国因此堂而皇之地利用反倾销的合法性、可操作性对其国内夕阳产业实施保护。
3、中国经济崛起引起经贸摩擦
美欧对华设限的根本动因在于:通过对占中国出口较大份额的纺织品出口的压制,达到抑制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发动机的目的。中国出口大量增加,其他新兴国家供给能力大大提高,改变了世界市场的供需结构,由此产生中国经济崛起与发达国家遏制崛起的矛盾,这是造成近期诸多贸易争端的根本原因。
4、保持进口贸易多元化目的
各国为保证经济安全,防止中国产品垄断其国内市场,保持多元化进口贸易环境,而对中国大量出口品设限的做法导致贸易摩擦。
三. 欧美对华进行贸易限制的影响
进入2013年,欧美对华贸易依旧争端不断,影响也越来越大。今年上半年,美国和欧盟分别对华实施2项和4项“双反”调查。
同年7月8日,欧美双方启动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贸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意在重塑欧美投资和贸易关系,建立国际贸易新规则。如果TTIP配合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两洋战略”得到实现,世界贸易版图有可能因此而改变。
而欧美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其联手走向市场一体化,这对中国出口、
投资和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该协议可能筑起的贸易壁垒,将远远大于欧美对中国单个产品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的影响。如果欧美之间享受零关税或者低关税,各自产品在对方市场上就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而中国同样的出口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后在价格方面就会失去竞争优势。如果欧美统一产品、行业规则和标准,中国产品如果达不到欧美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要求,可能连欧美市场的大门都进不去。
结论
在中国力求发展,却备受争议的当前,努力适应和改革是中国当前发展的需要。面对变得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对外贸易不仅需要继续保持政策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还需要进行不断的磋商、谈判,构建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保持进出口的稳定增长。不但要注重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开拓新市场,也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让中国的世界国家中的地位增高,威信增强,成为东方真正的巨龙。
目前的中美经济战中,没有输和赢的说法。美国有美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但中国也有中国的经济发展渠道,两者的发展情况是无法简单比较的,而且是动态变化的。
中国总出口21%到美国,但美国总出口不到9%到中国,中国对美国出口依赖太严重了。
但是中国出口美国的那21%是生活基本商品(中国也估计大部分只能卖卖没科技含量的商品),美国人就不敢随便加关税,不然美国老百姓不答应,随之就会影响大选的选票;而对于中国进口的那9%,如果科技产品、奢侈品居多的话(比如像飞机、电脑等等),就算我们提高关税,对普通人影响不大;对了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一党制,只能跟着党走,不像美国一党让我不爽就换另一个。
虽然中美经济战争的确正在进行,但是中美相互依存度过高,所以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相互和谐。
毕竟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