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肖旭东光伏_肖旭东主要经历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李泉的工作经历2.肖旭东主要经历
3.肖旭东的简介
李泉的工作经历
李泉,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6月生。199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师从高分子专业周其凤院士。1997年于美国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薄膜材料与先进电子显微学。(导师Laurence D. Marks教授,Scott A. Barnett教授,and Yip-wah Chung教授)1999年以合作实习方式加入香港城市大学李述汤院士研究组,开始纳米材料的研究。博士毕业后加入香港中文大学至今,一直从事功能纳米材料,特别是光电,能源类纳米材料,和先进分析电子显微学的研究。2008年与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肖旭东教授和林海青教授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建立光伏太阳能实验室,致力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研讨会作邀请报告10余次。现为JACS.,Adv. Mater.,Adv. Func. Mater.,和 Appl. Phys. Lett.等科技刊物的论文审稿人,美国材料学会会员。
肖旭东主要经历
1) 研制了基于国内技术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设备, 并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制备了17%光电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效率突破12.6%,相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也是世界一流水平;
2) 利用STM隧道谱, 发现了常规超导体在纳米尺度下拥有类似高温超导体的Pseudogap态;
3) 利用STM研究纳米隧道结,首次从实验上证实了量子电容现象,这一结果对于纳米电子器件中纳米隧道结构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了摩擦学的研究,特别是对原子尺度的摩擦力进行了定量测量,发现了有机单分子构形的有序度和润滑作用的关系,对于理解摩擦力产生的微观机理和应用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理论计算,对C60单晶表面在有序/无序相变附近的摩擦力和粘附力进行了定量研究,证明了C60转动自由度对能量耗散没有影响;
5) 合作发明了扫描极化显微镜, 并利用该显微镜首次发现,在室温条件下在云母表面形成的水膜具有“类冰”结构。这一结果深化了人们对“水”的认识,开创并激发了此领域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验工作;
6) 首次利用线性光学衍射术研究表面扩散,成功研究了扩散的各向异性,表面覆盖度的关系和杂质效应,解决了表面扩散测量中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发展了基于STM测量单个原子/分子表面扩散的新模式,对金属/半导体界面的形成及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1) “Aligned ZnO/CdTe Core-Shell Nanocable Arrays on Indium Tin Oxide: Synthesis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CS Nano 4, 3302-3308 (2010), Xina Wang, Haojun Zhu, Yeming Xu, Hao Wang, Yin Tao, Suikong Hark, Xudong Xiao, and Quan Li
2) “Pseudogap Mediated by Quantum-Size Effects in Lead Islands”, Phys. Rev. Lett. 102, 076801 (2009) , Wang, Kedong; Zhang, Xieqiu; Loy, M M T; Chiang, T-C; Xiao, Xudong* (* 为通讯作者, 下同)
3) “Intermixing of intra-basin and inter-basin diffusion of a single Ag atom on Si(111)-(7x7)”, Phys. Rev. Lett. 101, 266107 (2008), Wang, Kedong; Chen, Gang; Zhang, Chun; Loy, M M T; Xiao, Xudong*
4) “Quantum diffusion of H on Pt(111): Step effects”,Phys. Rev. Lett. 97, 166101 (2006), Zheng, C Z; Yeung, C K; Loy, M M T; Xiao, Xudong*
5)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Single Cu, Ag, and Au Atoms Adsorbed on Si (111) - (7x7) ”, Phys. Rev. Lett. 94, 176104 (2005), Chun Zhang, Gang Chen, Kedong Wang, Hongwei Yang, Tao Su, C. T. Chan,M. M. T. Loy, and Xudong Xiao*
6) “Time dependent tunneling spectroscopy for studying surface diffusion confined in nanostructures”,Phys. Rev. Lett. 94, 036103(2005),Wang, Kedong; Zhang, Chun; Loy, M M T; Xiao,Xudong*
7) “Efficient Visible Photoluminescence from Carbon Nanotubes in Zeolite Templates”, Phys. Rev. Lett. 93, 017402 (2004), Guo JD,Yang CL,Li ZM,Bai M,Liu HJ,Li GD,Wang EG,Chan CT,Tang ZK,Ge WK, Xiao Xudong
8) “Effect of C60 Molecular Rotation on Nanotribology”, Phys. Rev. Lett. 90, 146102 (2003),Liang Q, Tsui OKC, Xu YB, Li HN, Xiao Xudong
9) “Nonclassical behavior in the capacitance of a nanojunction”, Phys. Rev. Lett. 86, 5321-5324(2001), J. G. Hou, Bing Wang, Jinlong Yang, X. R. Wang, H. Q. Wang, Qingshi Zhu, and Xudong Xiao
10) “Imaging the condensation and evaporation of molecularly thin films of water with nanometer resolution”, Science 268, 267-269(1995), HU J, XIAO XD, OGLETREE DF, SALMERON M, 1995 1) Apparatus for imaging liquid and dielectric materials with scanning force polarization force microscopy Patent Number: 5,744,704,美国,20年,Jun, Hu, D. Frank Ogletree, Miquel Salmeron, Xudong Xiao
2) Method for Imaging Liquid and Dielectric Materials with Scanning Polarization Force Microscopy Patent Number: 5,880,360,美国,20年,Jun, Hu, D. Frank Ogletree, Miquel Salmeron, Xudong Xiao
3)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装备装置”,专利号:201010507303.4,中国,刘壮,肖旭东,杨世航,王晓峰,张撷秋,马续航,卢兰兰,宋秋明,钟国华
4) “薄膜光伏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申请号:200910108711.x, 中国,宋秋明,肖旭东,强骥鹏,施成营,刘壮,陈旺寿
5) “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制备方法 ”, 申请号:201010278999.8, 中国, 马续航,肖旭东,刘壮
6) “无镉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硫化锌缓冲层薄膜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 201110200888.X, 中国, 刘壮,卢兰兰,贺凡,肖旭东
7) “具有绒面的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201110179746.x, 中国,李玉飞,肖旭东,宋秋明,杨春雷,卢兰兰
8) “薄膜太阳能电池”, 申请号: 201110189919.6, 中国,肖旭东,刘壮
9) “薄膜型太阳能电池表面自对准电极的制造方法”, 申请号:201110193085.6,中国,李玉飞,肖旭东,杨春雷,宋秋明
10)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201110331329.2, 中国,肖旭东,杨春雷,刘壮
11)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201110306669.X, 中国,肖旭东,刘壮,杨春雷,王晓峰
12)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图案”, 申请号11C10514CN, 肖旭东,张撷秋,杨世航,朱家宽,邹承德,叶荏硕
13)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申请号11C10515CN,肖旭东,张撷秋,杨世航,朱家宽,邹承德,叶荏硕
14) “制造半导体膜的装置及方法”, 申请号11C10516CN,肖旭东,张撷秋,杨世航,朱家宽,邹承德,叶荏硕
肖旭东的简介
肖旭东
肖旭东,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教授,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光伏太阳能中心实验室主任以及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中文名:肖旭东
国籍:中国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主要成就:长期从事表面科学及太阳能电池研究
代表作品:已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引用达5400多次,H因子40,并有近60项中国和美国专利
简介
肖教授是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以及香港研资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同时也是《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ModernPhysicsB(IJMPB)andModernPhysicsLettersB(MPLB)》编委兼副主编、《化学物理学报》编委、以及Science,Nature,Phys.Rev.Lett.、Appl.Phys.Lett.、J.Vac.Sci.Tech.、Langmuir等科技刊物的论文审稿人。
肖教授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考取李政道先生主持的中美联合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于同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1992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伯克利劳伦斯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至2006年期间受聘于香港科技大学,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职务。现就职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教授。同时肖教授自2004年起一直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肖教授在过去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金属、半导体等表面/界面物理、以及薄膜物理的研究,已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包括Science两篇,PhysicalReviewLetters九篇。其论文已被同行引用达1800多次。肖教授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包括“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和中国科学院的"海外知名学者"。他还拥有两项美国的技术专利。他的研究涉及表面结构、表面吸附、表面薄膜生长、以及表面、界面的电子性质和机械性质等。近年来,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半导体/金属界面的工作中,解决了一系列Schottky结的基础科学问题,为其在光伏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例如半导体薄膜上的金属电极的制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肖旭东教授与李泉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协议框架下,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技术研究所组建了光伏太阳能研究中心,肖旭东教授任中心主任,并于2011年全职来深圳院工作。在先进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两年来的工作,光伏中心已成功地开展了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工艺及相关设备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铜铟镓硒相关装备设计制造的经验,对于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工艺对设备的特殊要求有了深刻的认识,掌握了大面积蒸发镀膜的设备规律,为进一步研发基于线型蒸发器的大面积铜铟镓硒生长设备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光伏中心已出色地完成了中科院支持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共蒸发-磁控溅射生长系统”项目,验收组专家对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标志着我国高效薄膜电池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为进一步推动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教育经历
本科(B.S.)1981.9-1986.7中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
硕士(M.A.)1986.8-1988.7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
博士(Ph.D.)1988.8-1992.12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
工作经历
2018.08-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2011.07-2015.01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光伏太阳能中心主任
2008.05-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2007.01-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教授
2006.07-2006.12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2004.0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
2001.01-2006.6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
1994.08-2000.12香港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1993.01-1994.08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
代表性成果
主要学术贡献
1)研制了基于国内技术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设备,并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制备了17%光电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效率突破12.6%,相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也是世界一流水平;
2)利用STM隧道谱,发现了常规超导体在纳米尺度下拥有类似高温超导体的Pseudogap态;
3)利用STM研究纳米隧道结,首次从实验上证实了量子电容现象,这一结果对于纳米电子器件中纳米隧道结构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了摩擦学的研究,特别是对原子尺度的摩擦力进行了定量测量,发现了有机单分子构形的有序度和润滑作用的关系,对于理解摩擦力产生的微观机理和应用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理论计算,对C60单晶表面在有序/无序相变附近的摩擦力和粘附力进行了定量研究,证明了C60转动自由度对能量耗散没有影响;
5)合作发明了扫描极化显微镜,并利用该显微镜首次发现,在室温条件下在云母表面形成的水膜具有“类冰”结构。这一结果深化了人们对“水”的认识,开创并激发了此领域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验工作;
6)首次利用线性光学衍射术研究表面扩散,成功研究了扩散的各向异性,表面覆盖度的关系和杂质效应,解决了表面扩散测量中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发展了基于STM测量单个原子/分子表面扩散的新模式,对金属/半导体界面的形成及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曾领导或主持的重要项目
1994-2002年其间,主持了11项香港研资局等机构的项目,因篇幅限制没有列入。
代表性论著
1)“AlignedZnO/CdTeCore-ShellNanocableArraysonIndiumTinOxide:SynthesisandPhotoelectrochemicalProperties”,ACSNano4,3302-3308(2010),XinaWang,HaojunZhu,YemingXu,HaoWang,YinTao,SuikongHark,XudongXiao,andQuanLi
2)“PseudogapMediatedbyQuantum-SizeEffectsinLeadIslands”,Phys.Rev.Lett.102,076801(2009),Wang,Kedong;Zhang,Xieqiu;Loy,MMT;Chiang,T-C;Xiao,Xudong*(*为通讯作者,下同)
3)“Intermixingofintra-basinandinter-basindiffusionofasingleAgatomonSi(111)-(7x7)”,Phys.Rev.Lett.101,266107(2008),Wang,Kedong;Chen,Gang;Zhang,Chun;Loy,MMT;Xiao,Xudong*
4)“QuantumdiffusionofHonPt(111):Stepeffects”,Phys.Rev.Lett.97,166101(2006),Zheng,CZ;Yeung,CK;Loy,MMT;Xiao,Xudong*
5)“ExperimentalandTheoreticalInvestigationofSingleCu,Ag,andAuAtomsAdsorbedonSi(111)-(7x7)”,Phys.Rev.Lett.94,176104(2005),ChunZhang,GangChen,KedongWang,HongweiYang,TaoSu,C.T.Chan,M.M.T.Loy,andXudongXiao*
6)“Timedependenttunnelingspectroscopyforstudyingsurfacediffusionconfinedinnanostructures”,Phys.Rev.Lett.94,036103(2005),Wang,Kedong;Zhang,Chun;Loy,MMT;Xiao,Xudong*
7)“EfficientVisiblePhotoluminescencefromCarbonNanotubesinZeoliteTemplates”,Phys.Rev.Lett.93,017402(2004),GuoJD,YangCL,LiZM,BaiM,LiuHJ,LiGD,WangEG,ChanCT,TangZK,GeWK,XiaoXudong
8)“EffectofC60MolecularRotationonNanotribology”,Phys.Rev.Lett.90,146102(2003),LiangQ,TsuiOKC,XuYB,LiHN,XiaoXudong
9)“Nonclassicalbehaviorinthecapacitanceofananojunction”,Phys.Rev.Lett.86,5321-5324(2001),J.G.Hou,BingWang,JinlongYang,X.R.Wang,H.Q.Wang,QingshiZhu,andXudongXiao
10)“Imagingthecondensationandevaporationofmolecularlythinfilmsofwaterwithnanometerresolution”,Science268,267-269(1995),HUJ,XIAOXD,OGLETREEDF,SALMERONM,1995
专利
1)"Apparatusforimagingliquidanddielectricmaterialswithscanningforcepolarizationforcemicroscopy"PatentNumber:5,744,704,美国,20年,Jun,Hu,D.FrankOgletree,MiquelSalmeron,XudongXiao
2)"MethodforImagingLiquidandDielectricMaterialswithScanningPolarizationForceMicroscopy"PatentNumber:5,880,360,美国,20年,Jun,Hu,D.FrankOgletree,MiquelSalmeron,XudongXiao
3)“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装备装置”,专利号:201010507303.4,中国,刘壮,肖旭东,杨世航,王晓峰,张撷秋,马续航,卢兰兰,宋秋明,钟国华
4)“薄膜光伏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申请号:200910108711.x,中国,宋秋明,肖旭东,强骥鹏,施成营,刘壮,陈旺寿
5)“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010278999.8,中国,马续航,肖旭东,刘壮
6)“无镉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硫化锌缓冲层薄膜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110200888.X,中国,刘壮,卢兰兰,贺凡,肖旭东
7)“具有绒面的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110179746.x,中国,李玉飞,肖旭东,宋秋明,杨春雷,卢兰兰
8)“薄膜太阳能电池”,申请号:201110189919.6,中国,肖旭东,刘壮
9)“薄膜型太阳能电池表面自对准电极的制造方法”,申请号:201110193085.6,中国,李玉飞,肖旭东,杨春雷,宋秋明
10)“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110331329.2,中国,肖旭东,杨春雷,刘壮
11)“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110306669.X,中国,肖旭东,刘壮,杨春雷,王晓峰
12)“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图案”,申请号11C10514CN,肖旭东,张撷秋,杨世航,朱家宽,邹承德,叶荏硕
13)“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申请号11C10515CN,肖旭东,张撷秋,杨世航,朱家宽,邹承德,叶荏硕
14)“制造半导体膜的装置及方法”,申请号11C10516CN,肖旭东,张撷秋,杨世航,朱家宽,邹承德,叶荏硕
相关报道
新华网:深港合作研发成功新一代太阳能电池
新华网深圳6月6日电(记者王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深港科研合作开始步入收获期。在深港两地政府的共同资助下,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日前成功研发出光电转换效率达17%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位置。
CIGS电池以价格低廉的玻璃、塑胶、金属箔片作为基底,再镀上1/200毫米的多层薄膜材料,可在阴天及散射光下发电,适用于高楼林立的城市环境,比传统晶硅太阳能电池薄98%,成本降低一半,被称为“下一代非常有前途的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
此次深港合作研制的CIGS电池,纤薄易携,性能稳定,既适用于给屋宇楼顶及建筑外墙发电,也可植入手袋及背包等个人物品实时为电子产品充电,还可用作航天及军用电子设备电源。
据了解,这项研究计划历时两年,同事获港中大、香港创新科技署、中国科学院及深圳市政府资助,在港中大及深圳先进院研制。
肖教授更是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以及香港研资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同时,也是《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IJMPB) and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MPLB)》编委兼副主编、《化学物理学报》编委、以及Science, Nature, Phys. Rev. Lett.、Appl. Phys. Lett.、 J. Vac. Sci. Tech.、Langmuir等科技刊物的论文审稿人。
肖教授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考取李政道先生主持的中美联合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于同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1992年获得物理系博士学位。之后在伯克利劳伦斯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至2006年期间受聘于香港科技大学,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现就职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教授。同时肖教授自2004年起一直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肖教授在过去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金属、半导体等表面/界面物理、以及薄膜物理的研究,已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包括Science 两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九篇。其工作已被同行引用达1800多次。肖教授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包括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和中国科学院的海外知名学者。他还拥有两项美国的技术专利。他的研究涉及表面结构、表面吸附、表面薄膜生长、以及表面、界面的电子性质和机械性质等。近年来,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半导体/金属界面的工作, 解决了一系列Schottky结的基础科学问题, 为其在光伏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 例如,半导体薄膜上的金属电极的制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8年,肖旭东教授与李泉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协议框架下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技术研究所组建了光伏太阳能研究中心,肖旭东教授任中心主任,并于2011年全职来深圳院工作。在先进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两年来的工作, 光伏中心已成功地开展了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工艺及相关设备的研究工作, 积累了丰富的铜铟镓硒相关装备设计制造的经验,对于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工艺对设备的特殊要求有了深刻的认识, 掌握了大面积蒸发镀膜的设备规律,为进一步研发基于线型蒸发器的大面积铜铟镓硒生长设备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光伏中心已出色地完成了中科院支持的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共蒸发-磁控溅射生长系统” 项目,验收组专家对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标志着我国高效薄膜电池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为进一步推动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