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大规模光伏并网_光伏并网发电的概念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光伏发电的并网有哪些模式?2.光伏并网发电的概念
3.光伏发电并网条件?
4.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可以直接并入电网
光伏发电的并网有哪些模式?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模式有以下三种模式:
(1)全部自用:光伏设备发电的电量全部自用,不进行并网;
(2)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光伏设备发电的电量,部分电量自用,剩余电量进行并网;
(3)全额上网:光伏设备发电的电量全部并网。
希望我们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光伏并网发电的概念
1. 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不均,我国的西北地区和西部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但是因为当地的工业并没有那么发达;电力输送的瓶颈,导致太阳能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
需要加快西电东送的进程
2. 目前太阳能光伏电站还主要是靠政府支持,并未向澳洲和德国那样深入普通居民
因为其整体系统的建设费用偏高,导致无法普及
3. 面板的发电效率较低,急待技术的突破,让面板的光电装换效率提高
4. 光电整体的上网电价较水电和火电高出许多
5. 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受天气影响很大,不利于调度和调节
急需完善电网,建立智能电网和开发符合智能电网要求的逆变器
6. 光伏标准并未完善,需要全面建设
7. 光伏人才偏少,需要全面建立光伏人才体系
8. 目前光伏行业受海外市场影响较大,急待培育国内市场,平衡供需关系
光伏发电并网条件?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常规电网相连,共同承担供电任务。当有阳光时,逆变器将光伏系统所发的直流电逆变成正弦交流电,产生的交流电可以直接供给交流负载,然后将剩余的电能输入电网,或者直接将产生的全部电能并入电网。在没有太阳时,负载用电全部由电网供给。
因为直接将电能输入电网,光伏独立系统中的蓄电池完全被光伏并网系统中的电网所取代。免除配置蓄电池,省掉了蓄电池蓄能和释放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光伏阵列所发的电力,从而减小了能量的损耗,降低了系统成本。但是系统中需要专用的并网逆变器,以保证输出的电力满足电网对电压、频率等性能指标的要求。逆变器同时还控制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并网电流的波形和功率,使向电网传送的功率和光伏阵列所发出的最大功率电能相平衡。这种系统通常能够并行使用市电和太阳能光伏系统作为本地交流负载的电源,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负载断电率。而且并网光伏系统还可以对公用电网起到调峰的作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是必由之路,就是将太阳能光伏系统接入常规电网,实现联网发电。与独立运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相比,并入电网可以给光伏发电带来诸多好处,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1、 省掉了蓄电池作为储能;
2、 随着逆变器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后逆变器的稳定性、可靠性等将更加完善;
3、 光伏阵列可以始终运行在最大功率点处,由电网来接纳太阳能所发的全部电能,提高了太阳能发电效率;
4、 电网获得了收益,分散布置的光伏系统能够为当地的用户提供电能,缓解了电网的传输和分配负担;
5、 光伏组件与建筑完美结合,既可以发电又能作为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可以直接并入电网
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连接方式,可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两大类。经过多年的发展,光伏发电目前是一种较为成熟、可靠的技术,并已经逐渐从过去的独立系统,朝大规模并网方向发展。但目前光伏发电最显著的缺点是成本高,目前每千瓦时电能生产成本约为煤电的20倍、风电的10倍左右。根据美国、日本、欧洲的发展路线图,预计随着技术进步、转换效率的提高以及市场规模的扩大,到2030年前后,光伏发电的成本有可能接近现在的风电成本。总之,太阳能光伏发电目前成本较高,但产业化基础好,在2030年前后具备成为战略能源的技术、成本和环境优势,2050年前后可成为重要的能源供应来源。
首先我们将风电、光伏归入分布式发电,简单理解就是分散。那么为什么要推广分布式发电:大规模互联电网弊端凸显,成本高,运行难度大,难以适应用户更高层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出现过大规模停电事故),供电方式多样化也受到限制;能源危机爆发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科研、企业人员要生存(逃)等。推广分布式发电有何优点那:分布式发电可以简单根据负荷现场布置,使得其布局灵活,电力资源有效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输、配电网升级换代所需的巨额投资;与传统大电网互为备用,提供供电可靠性;新电改推出,说不定还能赚点钱,体验老板的感觉;推动供电方竞价机制的建立。但是搞了这么多年分布式发电,似乎更多是口号和利益的分割,而细心观察自然会发现分布式发电都是直接接入电网的,其中涉及到分布式发电电源到电网之间的连接点--电力电子变流器转换环节,以及相关控制、保护等环节,这估计也算是技术的难点,也是企业差异的体现。那么分布式发电到底存在哪些技术问题:设计规划问题:分布式发电逐步渗透电网,自身随机性强,需要考虑可靠性问题;分布式发电种类多样、规模多样,运行方式多变,如何安装、安装在哪里、何种运行方式,带来的总体评价性能是不一样的;当前及未来电网的承载能力及“三公”分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布式发电的并网情况,如西北地区悠闲转动的风机。电能质量问题:就目前看,少量的分布式发电装置对电网来说基本上忽略的,但是逐步放开后,新能源比重增加,会对电力系统的电压形态、短路电流、电压闪边、谐波、直流注入、网损、潮流、继电保护等带来一系列影响。因为分布式发电许多采用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电网,变流器(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对电网不平衡电压会有影响。许多分布式发电并网采用防逆流装置,正常运行时不会向电网注入功率,但当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时,短路瞬间会有分布式电源的电流注入电网,增加了配电网开关的短路电流水平,可能使配电网的开关短路电流超标。因此, 大功率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必须事先进行电网分析和计算,以确定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短路电流水平的影响程度。并网时一般不会发生闪变,孤岛运行时如储能元件能量太小,易发生电压闪变因为电力电子装置自身易产生谐波,主动和被动谐波治理也得以被推动发展。因为变流器并网过程存在有无(高频)隔离变压器之分,而无变压器情况下系统整体效率得以提升,使得其存在一定市场份额,当无隔离(高频)变压器时,那么存在分布式电源侧直流和电网交流侧的互相交互作用(可以直观想象一下太阳能发电),当电网存在直流注入时,将直接造成系统电磁元件(如变压器)的磁饱和现象,同时产生转矩脉动。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中各支路的潮流流动情况,使得系统网损发生变化,其受到负载、连接的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和容量大小等影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得系统潮流不再单向流动,难以预测,极大影响电压调整。因为传统大电网的继电保护装置已经成形,短时内不会重新改造,一方面分布电源的接入要考虑与之配合问题,不合理(就算有时合理)的控制策略和配置方式,会造成重合闸失败、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区缩小、潮流改变使得继电保护误动作。另外注意孤岛问题。储能配置、功率预测及平滑等问题,目前估计很多都不愿意这么搞的。管理、监控、维护问题。效益权利纷争问题(这真的也算个技术活)。以上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当前更多采用建模、预测等手段初步验算。不过应用与现场还是困难重重,既然如此难以搞定,电网就对这样一种不可控电源进行了限制、隔离的处理方式,一方面要求电源端设备的性能指标,另一方面一旦电网故障,要求分布式电源必须马上退出运行(IEEE1547)。为了更好协调分布式发电和电网之间关系,微电网的概念得以推出。微网的定义尚未统一,这里给出一种:微网是指由微电源(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管理和保护的自治系统。微电网对外可以看做一个单一的可控单元,通过公共耦合点的静态开关接入电网,实际操作时微网的入网标准只针对微网和电网的公共连接点,而不考虑微网内各个(分布式)电源,从而实现分布式发电和电网更和谐的相处。目前,微网从整体控制策略上主要有主从控制、对等控制、基于多代理的分层控制等,而内部微电源的控制主要有恒功率控制(P/Q)、恒压恒频控制(V/F)和下垂控制(DROO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