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商务部光伏_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历程是怎么样的?求解~~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中国光伏企业反倾销需要如何解决2.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历程是怎么样的?求解~~
中国光伏企业反倾销需要如何解决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下行,贸易壁垒不仅成了一些国家保护自身利益的“杀手锏”,而且花样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江苏出口,在疯狂围堵中负重前行。
现状·挑战
刚刚过去的5月,我省光伏企业被彻骨的严寒所笼罩。1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太阳能电池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中国涉案企业适用31.14%-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我省光伏龙头尚德公司反倾销税率为31.22%,常州天合光能31.14%,其他应诉企业31.18%,未应诉企业249.96%。三个月前,尚德公司被初裁征收反补贴税率2.9%,天合光能4.73%,其他企业3.61%。
“全球50%的光伏产品来自中国,中国产能60%在江苏,美国是江苏光伏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征收如此高的‘双反’惩罚性税率,让我省光伏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消失殆尽。”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负责人说。
光伏的遭遇不是个例。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目标国。2011年,我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各类贸易摩擦案件94起,涉案金额28.7亿美元,涉案企业1991家。今年一季度,全省遭遇各类贸易摩擦30起,涉案金额6.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0%和120%。贸易摩擦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渗透。有的单个产业被多国多种贸易摩擦所牵扯。光伏太阳能继美国“双反”调查后,欧盟、印度等国也在酝酿对我发起相关调查;不锈钢水槽去年底遭加拿大“双反”调查后,今年又遇美国“双反”大棒。
当一个产业对其他国家产业构成威胁时,设置贸易门槛是必然趋势。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越来越多“江苏制造”进入国际市场,贸易摩擦会如影相随。
现身说法
射阳经济开发区,占地500亩的捷康“甜味剂科技园”开工在即。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公司总经理安立军说,最近几年,公司一直扩产,在国际市场还是供不应求。按计划,科技园将投资12亿元,到2018年可新增三氯蔗糖产能4000吨,成为全球行业老大。与此同时,公司加紧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设销售公司,和90个国家地区建立业务关系。而射阳则以捷康为龙头发展生物食品特色产业。
捷康的崛起具有戏剧性。2007年4月6日,英国糖业巨头英国泰莱公司及其在美国的子公司,在美国指控全球25家企业侵犯其5项三氯蔗糖生产专利,请求启动“337调查”。这些企业13家在中国,盐城捷康不在其列。安立军说,“这起案子适用的是普遍排除令,对方一旦赢了官司,我国所有三氯蔗糖企业都将撤出美国市场。”为此,盐城捷康主动要求作为第三人加入应诉。应诉之路漫长而繁琐。盐城捷康在国内请专家做顾问,在美国找到曾为微软打赢官司的律师事务所辩护。23个月的艰苦谈判和法庭程序,耗资2000多万元,盐城捷康最终赢得了国际官司,成为国内首家主动应诉“337调查”并完胜的企业。
打赢一场官司敲开大片市场。盐城捷康创立时产能落后同行十几年。从应诉开始,作为唯一不侵权生产企业,外拓市场,内抓研发,现在生产的三氯蔗糖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1.7个百分点,售价高出同行约10%,生产成本却低三成以上,一举成为行业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像盐城捷康一样,我省已有多家企业运用法律武器赢得自身利益。南通医保是几十人的小公司,在应对世界最大企业嘉吉公司发起的美国337调查中,只用不到6个月就取得胜诉。宜兴协联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在2011年美国对华柠檬酸反倾销复审中,取得1.1%低税率,成为全国两家可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一。
然而,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受损的我省企业更多。一家外贸公司出口手推车,在欧盟市场苦心经营多年,年出口上千万美元。因为对进口国反倾销调查听之任之,面对46.7%的高额反倾销税不得不黯然退场。
政府声音
当贸易摩擦由小概率事件逐步常态化后,从有效应对、见招拆招到未雨绸缪、提前防范,既是我省出口企业必备的基本功,也成了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省商务厅副厅长陈晓梅说,按照世贸规则,应对不同类型的贸易摩擦政府应充当不同角色。反补贴主要矛头指向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政府出台政策既要尽量符合世贸组织规定,不授人以柄,积极应诉也义不容辞。这次美国对华太阳能电池产品“双反”调查案件严重影响我省光伏产业。进入相关程序后,商务部门积极应对,搜集整理翔实的事实依据,还专门聘请政府律师,为企业争取权益,效果好于预期。对于反倾销、337调查等贸易摩擦,政府部门则应尽量发挥对企业的指导、协调作用,特别是通过产业规划、横向沟通对接、加强预警、培训人员等做好防范工作。近年来,我省已在出口龙头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出口集中地区等设立28个贸易摩擦预警点,纳入监测“法眼”的包括钢铁、化工、金属制品、蜂产品、紫菜、木地板等,有效降低了贸易摩擦风险。
专家观点
作为江苏省商务厅聘请的反补贴政府代理律师,高朋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合伙人谢向阳认为:“当贸易摩擦方式由反倾销调查更多转向‘双反’调查后,应该高度重视反补贴的杀伤力。”他说,被指控项目一旦被认定为存在补贴,将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的运用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被裁定为补贴的项目,往往会成为后续对我国反补贴调查的证据,诱发更多反补贴调查。在他看来,应对新形势下的贸易摩擦,应把更多精力放到新兴产业上。政府应加强宏观指导、创设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预警机制,在制定地区产业规划时配套建立相应的预案,一旦产能过剩及时预警。从企业看,根本之道在于重大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产业国际优势争取国际市场主导权。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历程是怎么样的?求解~~
美国曾经是光伏产业领域的霸主,但最后中国光伏企业成功占领了欧美市场,欧洲离不开中国光伏产业链,美国十年来想方设法打压中国光伏,却又一直无法摆脱依赖。
但中国光伏产业早期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光伏企业经历了很多波折,才一步步完成产业升级,打破欧美的技术封锁和资本围堵,最终在全球光伏市场拥有了话语权,主导全球光伏产业链。
今天我们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史切入,谈谈中国光伏企业是如何在欧美的围追堵截中,生存下来,并且完成产业逆袭,打造出另一张中国产业名片的?
三次石油危机推动全球太阳能产业发展
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禁运石油,油价疯涨,全球爆发石油危机,美国开始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投入资金研发太阳能光伏技术,并且对光伏产业进行补贴,成为了首批发展光伏产业的国家。
在80年代初美国就拥有了全球85%以上的光伏产业市场份额,但那个时候光伏产业的市场还很小,而且随着油价回落,美国新能源发展计划被搁浅了,传统能源寡头势力崛起。
在电力行业发展的早期,电网还无法覆盖西北和边远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中国看到了光伏发电在解决西部和农村地区缺电问题方面的价值,开始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光明工程让电网无法覆盖的西北地区用上了太阳能。
2001年,中国第一家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在无锡国联发展集团和五家地方国企的支持下诞生了,第一代光伏企业从解决西部农村用电开始,随后赶上了全球光伏产业的第一次发展红利。
2004年全球环保理念爆发,可再生能源兴起,欧美发达经济体开始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中国第一代光伏企业崛起,凭借低成本优势,获得了欧美市场大量光伏组件的订单,并且实现海外扩张。
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出海上市,一度占据欧美光伏上市企业的半壁江山,其中施正荣的无锡尚德,彭小峰的江西赛维,苗连生的英利集团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光伏企业的三大巨头。三家光伏巨头的创始人也相继成为中国光伏首富,登上福布斯财富榜。
但中国第一代光伏企业的疯狂扩张也埋下了隐患,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属于“三头在外”的发展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多晶硅材料定价权,光伏产业技术,光伏需求市场都掌握在欧美手中,而中国光伏企业只参与了中间环节的光伏组件和产品的加工,利润很薄。
华尔街资本和欧洲的多晶硅材料供应商看到了中国第一代光伏企业的弱点,开始围猎中国第一代光伏企业,操控多晶硅材料价格上涨。
欧美多晶硅材料供应商先在期货市场制造光伏材料价格上涨的市场预期,多晶硅材料从每公斤40美元炒作到每公斤500美元,让中国光伏企业产生对光伏原料价格上涨产生担忧,于是国内很多光伏企业提前与欧美光伏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订单合同,锁定所谓的低价多晶硅原料。
举个例子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之后,施正荣成为中国首富,他认为未来10年光伏产业会持续增长,多晶硅材料价格会越来越高,一下子与美国的MEMC签订10年订单合同,并且与美国的HOKU签订6.7亿美金的多晶硅供货合同。
结果多晶硅材料价格出现大涨大跌的过山车走势,加上08年次贷危机发生,欧美光伏需求市场萎缩,多晶硅价格继续大幅下跌,出现了白菜价,提前签订的多晶硅低价合同,变成了天价合同,而第一个顶不住的就是尚德,施正荣只能选择支付2亿多的巨额违约金,终止部分天价多晶硅合同。
而彼时中国第一代光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产能增长了10多倍,面临产能过剩和次贷危机的双重压力,天价多晶硅材料合同更是让国内光伏企业雪上加霜,负债累累,陷入破产边缘。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有超过400家光伏企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制造商,而金融危机之后,只剩下不到50家,损失惨重。
中国第一代光伏企业在短暂的辉煌之后,折戟海外市场,成为了欧美资本的猎物,最终不得不退回国内市场。
无锡尚德在2013年破产重整,次年从纽交所退市,这也是第一代光伏产业发展的缩影,但中国光伏产业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
中国光伏企业再次崛起,实现国产化替代
中国第一代光伏企业折戟海外市场之后,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以隆基股份和保利协鑫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光伏企业崛起,完成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国产化替代。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让欧美经济衰退,欧美光伏产业也受到巨大冲击,产业市场大幅萎缩,而美国和欧盟的光伏巨头也失去了补贴和产业扶持,开始走下坡路,甚至破产倒闭。
而这个时候中国光伏企业回到了中西部光伏产业的基地,在西藏和新疆等地区继续发展光伏产业,不仅解决了西部地区缺电问题,而且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开启了西电东送模式,用西部新能源支持东部城市和产业经济区发展,也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能源产业的回报。
在第一代民营光伏企业败走海外市场之后,扎根西部新能源基地的国企比如中电投和中国华陆公司等并没有放弃,10年磨一剑,以西部地区为光伏产业基地,东部沿海城市实现产业技术迭代,着手解决中国光伏产业“三头在外”的产业问题,打开了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市场需求,开启了内循环模式,不在依托海外市场。
这个过程中,金太阳工程和江苏计划为中国光伏产业在国内发展提供了市场支撑,在中国西部推动光伏风电产业发展的中电投,转战东部沿海地区,与中国硅王之称的保利协鑫达成合作,开辟了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二战线,完成了市场和产业技术的迭代升级,解决了市场和技术两头在外的问题。
而在多晶硅材料领域,第一代光伏企业尚德借着欧美太阳能产业扩张的风口,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商,但实际上欧美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定价权,我们在光伏原材料领域进口依赖超过90%。
中国华陆公司的一个工程师陈维平带领团队,不到一年时间突破了多晶硅领域的冷氢化核心技术,并且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打破了欧美多晶硅技术的垄断,最终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民营光伏企业和市场,光伏产业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解决了多晶硅材料对外依赖的问题。
在单晶硅领域,一直低调的隆基股份,没有盲目扩张,躲过了海外资本围猎,成为中国早期光伏企业的幸存者,并且选择了不被看好的单晶硅材料市场,最终在单晶硅原料和技术领域取得了新突破,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
至此,中国用3年时间完成了光伏产业的国产替代,中国掌握了市场,技术,原料的主动权,2011年也成为了中美光伏产业的一个分界点,中国光伏产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开始主导全球光伏产业链。
而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欧美光伏企业一直没有缓过来,错过了全球光伏产业的第二次扩张红利,并且开始深度依赖中国光伏企业提供技术和产品,欧洲一半以上的光伏产品和组件需要从中国进口。
另外在光伏电池板领域,逆变器这一关键产品,中国也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华为的光伏逆变器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23%,连续多年稳居市场第一位置。
当中国第二代光伏企业再次席卷欧美市场的时候,欧美产业资本不愿失去光伏市场的主动权和利润,再次围猎中国二代光伏企业,但他们发现行不通了,无论是产业技术,还是多晶硅原料,中国都领先欧美了。
最后在自由竞争比不过中国光伏企业的时候,欧盟和美国商务部联合起来,对中国光伏发起了双反调查,认为中国光伏低价冲击了欧美市场,通过贸易保护的形式,再次把中国企业赶出欧美市场。
美国和欧盟制造贸易壁垒的方式,来打压第二代光伏企业,成功了吗?
中西部新能源经济崛起,中国光伏主导全球光伏产业链
中国二代光伏企业再次退出欧美市场,但已经完成国产化替代的二代光伏企业并没有退缩,而是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提高国内光伏产业集中度,并且继续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扩张,打开了亚洲和非洲市场,光伏产业的市场份额再次增长,夯实中国光伏在全球光伏产业的主导地位。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西部新能源经济崛起,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为西部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意味着中国西部地区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的新能源中心,甚至是亚洲的新能源中心,对全球新能源经济产业产业重大影响。
在全球能源碳中和趋势下,太阳能产业再次迎来高增长,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可以优化我们的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电的依赖,而在水电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未来中国要提升新能源发电量,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光伏风电将是关键。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沙漠,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西部地区风光资源,提高沙漠戈壁地区的光伏发电装机量,我们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将会得到解决,甚至可以完全摆脱煤电。
比亚迪的王传福认为中国1%的沙漠铺满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就可以解决全国人民用电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问题,还需要配套的新型电力系统,解决绿色电力并网发电问题,发展储能产业,形成源网负荷一体化的现代能源体系。
今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量突破11亿千瓦,超过了煤电装机容量,光伏发电比例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量中,中国连续多年保持第一,美国次之,而光伏发电成本也远远低于欧美经济体。
在全球光伏供应链体系中,硅片几乎都来自中国市场,中国新疆已经成为全球多晶硅材料的供应基地,目前全球太阳能电池工厂销售和使用的硅片97%来自中国。
第二代光伏企业打开了东南亚市场,如今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光伏制造商都离不开中国生产的晶圆和多晶硅,全球太阳能行业需要的多晶硅74%都是中国生产的。
美国太阳能一直高度依赖进口,国内光伏制造商产能无法满足需求,其中85%以上的进口太阳能电池板都来自东南亚地区,而这个地区的光伏供应链体系也是中国光伏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这也是为何今年美国商务部启动对东南亚光伏产业调查,结果不到一个月取消调查,给予关税豁免的原因,无论是制裁中国新疆,还是对东南亚光伏产业双反调查,都会冲击全球光伏产业链,最终冲击美国自身的光伏产业,欧美已经无法摆脱对中国光伏产业的依赖了。
中国已经是欧洲最大贸易伙伴,欧洲深陷能源危机,开始了激进的清洁能源产业转型计划,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这意味着中欧未来的光伏产品贸易比重会大幅提升,欧洲需要中国的光伏产品和技术体系,来完成欧洲的能源转型计划。
在双碳经济时代,全球能源经济的增量市场在新能源领域,而光伏太阳能产业将是新能源产业的支柱,中国光伏将成为新的世界名片,帮助中国赢得未来新能源经济的话语权,主导全球新能源经济的发展。
一、美国
2011年10月19日,德国太阳能世界工业公司Solar World在美国的子公司Solar World Industries America Inc联合其他六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本地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这是中国光伏行业发展近十年来在国外遭受的第一起贸易限制调查,也是美国首次对中国新能源发起的“双反”调查。
2012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中国光伏反补贴初裁结果:税率为2.9到4.73%。其中,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光伏反补贴税率为2.9%,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有关税率为4.73%,其他单独税率资格的企业税率为3.61%,并追溯90天征税。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初裁对华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至约250%的高额反倾销税。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华太阳能光伏产业“双反”做出终裁,美国方面认为中国光伏太阳能企业双反成立,将对中国企业征收高达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同时,征收14.78%到15.97%反补贴税。
二、欧盟
2012年9月26日,Solar World挑头的欧洲行业协会EU ProSun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指控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主要部件受益于不公平的政府补贴。
2012年11月8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称已对从中国光伏企业进口的硅片、电池、组件启动反补贴调查。欧盟的初步调查结果将于2013年6月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