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财务模型_美国留学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哪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比亚迪股票基本面分析20212.美国留学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哪些
3.又有多位私募大佬发声!
4.券商正在加快产业物流园区资产证券化进程精细化管理价值提升效应
比亚迪股票基本面分析2021
2021年中国股市新能源板块表现亮眼,比亚迪作为市值最高的整车公司之一,股价涨幅也比较大。截至本文撰写日(2021年12月10日,下同),比亚迪a股股价为301.42元,今年以来涨幅为55.25%;如果以2020年比亚迪a股最低价46.61元为基数,不到两年股价上涨546.69%。 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营业收入等核心业绩指标快速增长的同时,比亚迪的盈利能力并没有明显提升。根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当年营业总收入达1451.92亿元,同比增长38.25%;净利润24.43亿元,同比下降28.43%。在比亚迪股价大幅上涨的同时,其盈利水平却没有明显改善,这就引发了人们对比亚迪“增收不增利”的质疑,以及其股价是否被高估。 根据比亚迪不同业务板块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各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预测,探讨比亚迪的估值模型和2022年的估值。本文认为,比亚迪应该采用“分部估值法”对不同的业务分部进行估值。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业务,要按照市销比进行评估。因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投资比亚迪的确定性,而不是试图证明投资比亚迪的高弹性或高回报率,所以在估算营业收入、PS值等关键指标时,应该采取保守的方法。 根据上述估值原则和方法,在悲观、中性和乐观条件下,2022年比亚迪整体估值分别为10400亿元、12992亿元和15585亿元,对应的股价分别为357.27元、446.31元和535.38元。对比本文发表之日比亚迪a股股价,预计2022年比亚迪股价在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况下分别上涨18.53%、48.07%、77.62%。 一、估值模型基础知识 在对比亚迪进行估值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应该采用不同的估值模型。 以下常用估值方法引自知乎: 1.资产导向型企业(如传统制造业)以净资产估值为主,利润估值为辅。 2.轻资产型企业(如服务业),以利润估值为主,净资产估值为辅。 3.互联网企业,以用户数、点击量、市场份额为长期考量,以市场销比为主要考量。 4.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以市场份额为长期考量,注重市场销售比。 显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只能用利润(PE,即市盈率)来估值。相反,如果所有企业都必须按利润来估值,那估值就太简单了。巴菲特曾经说过,“一个投资者只需要学会两个功课:如何理解市场,如何对市场进行估值。”如果估值这么简单,那么炒股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显然,我们都知道炒股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有些企业不以利润来估值,而是以价销比来估值呢?这是因为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利润水平差别很大。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处于萌芽阶段或成长期。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R&D费用做基础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厂和购买生产设备,建立营销和服务网络,投入大量的市场费用进行市场推广。但此时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还比较低,企业的产品成熟度和品牌影响力还比较差,所以销售收入还比较少或者还处于缓慢爬坡阶段。现阶段,一方面各种成本很高,另一方面销售规模相对较小,必然导致利润率降低,甚至亏损。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企业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提高,头部企业的销售规模会迅速放大,边际成本会随着规模的发展逐渐降低,然后利润率会逐渐提高。因此,对于高速增长但利润不稳定的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企业,通常采用市销率进行估值。 企业生命周期中的销量和利润曲线图如下(红框表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业务目前所处的阶段,即成长期): 二、比亚迪的估值模型 在对比亚迪进行估值之前,一定要对比亚迪不同业务板块的行业、发展阶段等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不同业务板块的估值模型。 根据比亚迪2021年半年报中的描述,比亚迪的业务包括汽车、半导体、手机零部件及组装、充电电池及光伏、轨道交通等业务。其中,汽车业务包括新能源乘用车(含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商用车(含纯电动客车、纯电动商品物流车、纯电动叉车、纯电动智能自卸车等。)和传统燃油车。从收入构成来看,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收入占52%,充电电池和光伏占8%,手机零部件、总成及其他产品占40%。 比亚迪的业务板块众多,不同板块的行业和发展阶段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新能源汽车和手机组装是完全不同的行业,目前的发展阶段也不同。首先要确立“分部估值法”的原则,即对比亚迪的不同业务分部分别进行估值,汇总后即为比亚迪的整体估值。根据比亚迪不同的上市主体(包括比亚迪半导体)和业务板块,我们可以将比亚迪的业务拆分为以下几个板块,按照不同的估值方法进行估值: 1.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按市销比估值; 2.新能源商用车业务,按市销率估值; 3.传统燃油车业务,估值为0(比亚迪预计将很快退出该业务); 4.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业务,以市销率估值; 5.Foday为备件业务,估值为0(估计目前外供业务量较小,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关营收数据); 6.比亚迪电子(手机零部件及组装、电子雾化产品等业务。)已经上市,按照预测市值估值; 7.比亚迪半导体(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半导体制造及服务等业务。)拟在创业板上市,按照预测市值估值; 8.轨道交通、光伏等业务按预计累计投资额估值。 注:以上第6项,比亚迪电子已在港股上市(股票代码285);上面提到的第七家比亚迪半导体,计划2022年上半年在创业板上市;其他业务属于比亚迪总公司或其他子公司。 三。2022年比亚迪估值 我们根据以下原则和方法对比亚迪进行估值: 1.采用分部估值法; 2.对于以价销比(PS)进行估值的业务,在简要分析比亚迪竞争力和业务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结合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价销比预测PS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2022年的预测业务收入计算估值。 3.因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投资比亚迪的确定性,而不是试图证明投资比亚迪的高弹性或高回报率,所以应该采取保守的方式来预测PS值。 我认为,价销比估值法是一种间接估值法,因为企业的最终价值来源于其盈利能力,所以在采用价销比估值法时,要考虑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在我看来,创新型科技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取决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关于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我曾经在2021年6月15日写过一篇题为《投资比亚迪的核心逻辑》的文章。其中的核心思想仍然适用于目前对比亚迪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比亚迪目前的竞争力远远超出了我写这篇文章时的预期。以上“投资比亚迪的核心逻辑”链接如下:网页链接。 采用以下分部估值法对比亚迪2022年各业务分部进行单独估值。 (1)新能源乘用车业务估值 1.1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CleanTechnica公布的新能源乘用车全球销量数据,2021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全球统计排名中,比亚迪位列第二,仅次于特斯拉。如下图: 2021年10月月度统计,比亚迪高居榜首,特斯拉降至第二。如下图: 根据上述2021年累计数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第二;根据2021年10月的月度销量数据,比亚迪销量全球第一。是数字神的语言(意思是最客观)。以上销售数字充分体现了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从核心技术来看,比亚迪的叶片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以及被誉为“下一代纯电车摇篮”的DMi平台和E平台3.0,技术竞争力突出,优势领先。在产品力上,比亚迪乘用车覆盖纯电动和超级混动两大系列。车型包括轿车、SUV等车型,价格从8万元到30万元不等,覆盖了90%以上的市场需求。从实际市场表现来看,很多车型供不应求,销量遥遥领先除特斯拉以外的所有竞争对手。综合分析产品竞争力、产品覆盖面、产能、品牌影响力等因素,我认为比亚迪很有可能在2022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1.2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收入预测。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2021年11月产销快报,2021年1-11月,比亚迪共销售新能源乘用车500922辆,其中11月销售90121辆。预计2021年比亚迪将销售6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其中2021年12月预测销量将超过10万辆。 预计2021年12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突破10万辆。考虑到合理的环比增长,预计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50万辆。按照15万元的ASP(平均售价)(与2021年ASP预估值相同)计算,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收入将达到2250亿元。 注:比亚迪2021年宣布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为150万辆,随后又将销量目标下调至120万辆。我们的分析可能是基于预期管理层的考虑,有意调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目标。 1.3标杆企业当前销售率数据。 由于比亚迪将于2022年基本退出燃油车业务,成为纯新能源车企,本文选取纯新能源车企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作为标杆企业。截至本文撰写之日,上述四家企业的市值、PB、PE、PS数据如下: 以上四家企业的简单平均PS为:14.93。 1.4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业务估值。 从理论上讲,由于比亚迪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规模和利润水平弱于特斯拉,但高于蔚来、小鹏和理想,比亚迪的估值水平应该介于特斯拉和其他三家之间,14.93的PS比较合适。但由于这些企业的PS可能被严重高估,本文按照悲观、中性、乐观三个等级确定PS,并对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业务进行评估。下表: (二)新能源商用车业务估值 2.1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包括纯电动客车、纯电动商品物流车、纯电动环卫车、纯电动叉车、纯电动智能自卸车、纯电动混凝土搅拌车、纯电动拖拉机等。 根据比亚迪2020年年报,“集团推出的纯电动公交车和纯电动出租车已在6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城市成功运营,为洛杉矶、伦敦、阿姆斯特丹、悉尼、香港、京都、吉隆坡等城市带来绿色公共交通解决方案。” 比亚迪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商用车企业之一,产品布局全面,具备一定的全球化运营能力。 2.2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业务收入预测。 根据比亚迪2020年年报,比亚迪2020年销售商用车6651辆,销售收入69.73亿元。 在比亚迪2020年的商用车销量中,销售了6050辆客车和601辆其他商用车。如下图: 比亚迪2020年商用车销售收入约为69.73亿元,如下图所示: 考虑到比亚迪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布局较早,产品线全面,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逐步从乘用车扩展到商用车,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也将快速增长。预测2020-2022年比亚迪商用车将保持50%的复合增长率。以此计算,2022年比亚迪商用车销售收入预计为: 69.73×150%×150% = 157(亿元) 2.3标杆企业当前销售率数据。 本文选择宇通客车作为标杆企业。宇通客车官网介绍,“宇通客车是中国客车行业上市公司(SH.600066),集R&D、客车产品制造和销售为一体。其产品主要服务于公交、客运、旅游、团体、校车、特殊出行等细分市场。截至2020年底,宇通累计出口客车超过7万辆,销售新能源客车14万辆。大中型客车多年来畅销世界各地。” 截至本文撰写日,宇通客车市值、PB、PE、PS数据如下: 注:市销比由前三季度销售收入计算的市销比1.57换算成全年市销比。 2.4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业务估值。 本文按照悲观、中性、乐观三个等级确定PS,对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业务进行估值。下表: (3)传统燃油汽车业务的估值 从2021年开始,比亚迪的燃油车业务逐渐萎缩。根据比亚迪公布的2021年11月产销快报,2021年1-11月,比亚迪共销售燃油车131181辆,其中11月销售7121辆。2021年11月,比亚迪燃油车销量占当月98340辆整车销量的7.24%。 考虑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快速增长,比亚迪燃油车销量的逐月下滑,以及比亚迪DM和DMi车型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预计2022年比亚迪将基本放弃燃油车业务,因此2022年比亚迪燃油车业务估值为0。 (4)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业务(以下简称“电池业务”)估值 4.1比亚迪电池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是目前量产最好的动力电池,原因如下: 1.与同行业磷酸铁锂电池相比。 叶片的能量密度是已经量产的磷酸铁锂电池中最高的。 1)汽车续航能力对比。比亚迪采用2020技术的blade电池的“汉”续航已达605公里。作为标杆产品,特斯拉2021年发布的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 3续航556公里,“汉”续航里程领先约9%。 SUV续航能力对比。根据工信部公布的申报信息,采用2021技术的刀片式电池的比亚迪“唐”续航已达700公里。特斯拉2021销售的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 Y作为标杆产品,续航545公里,“唐”领先28%左右。 上述基准车型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由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公司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在其他企业中可以算是比较先进的磷酸铁锂电池产品。虽然评价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包括电芯密度、电池组密度等不同的评价指标,还有重量密度、体积密度等评价指标,但在保持车型正常(外观正常,不侵占用户实际可以使用的空间)的情况下,续航里程可以看做是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综合指标。毕竟这是用户能够实际体验到的关键指标。我们认为特斯拉的电机、电控等技术应该不弱于比亚迪。因此,上述续航里程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差异。 2.与三元锂电池相比。 三元锂电池的优点包括:更长的电池寿命、最快的充电速度、最佳的低温性能等。磷酸铁锂电池的优点包括:更好的安全性、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循环次数、更少的资源限制等。(比如用于三元锂电池的钴,世界已探明的经济可开采储量只有710万吨,只能作为950亿千瓦时电池;而2/3的钴矿依赖于非洲的刚果金)。 同行业刀片电池与三元锂电池的比较: 1)耐力。随着磷酸铁锂电池的续航已经达到足够高的水平(比如2021款比亚迪唐已经达到700公里),随着充电网络的逐步完善和快充技术的广泛采用,高续航的边际效用递减,高续航的三元锂电池只对追求极高续航的小众车型意义重大。通俗地说,三元锂电池即使续航达到1000公里,除非解决了安全和成本的问题,否则实质意义比较小。 2)充电速度。理论上三元锂电池的充电速度更高,但随着800V快充技术的应用,充电速度的实质性差异已经缩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3)低温性能。根据比亚迪近期进行的冬季测试,由于采用了全新的热管理技术,续航405km的海豚时尚版,在平均环境温度-7℃ ~ 4℃的续航测试中,续航实现率高达81%,充满电续航超过330 km。低温续航比同级机型高出2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非常接近三元锂电池的低温性能。 4)刀片电池在安全性、成本、循环次数和减少资源限制方面比三元锂电池具有明显的优势。 3.与其他类型的电池相比。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技术路线迭代很快,但一般认为,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纳米离子电池,以及其他技术路线的电池,至少在3到5年后才会大规模量产和应用。从专利申请等信息来看,比亚迪在这些技术路线上也有充足的技术储备。 刀片式电池与其他电池的对比总结: 综上所述,在国内补贴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国外补贴政策有待观察),磷酸铁锂电池必将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三元锂电池将逐渐只应用于追求超长续航的小众车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有非常好的市场竞争力。 4.2 2022年比亚迪电池业务收入预测。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2021年11月产销快报,2021年1-11月,比亚迪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总装机容量约为32.873GWh,其中2021年11月装机容量为4.883GWh,预计2021年比亚迪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总装机容量约为38GWh。 预测比亚迪2022年规划产能约165GWh,电池装机容量保守估计70GWh,其中外供约20GWh(含储能);预计装机容量约80GWh,其中约30GWh外供(含10GWh储能)。本文以中位数75GWh作为2022年比亚迪电池装机容量的预测数。 注:以上预测数据引自雪球用户“开心自在”2021年11月12日发表的文章《比亚迪近期概况及2022年展望》。文章链接:网页链接。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11月30日发布的消息,2022年纯电动汽车(ev)配备的锂电池价格可能出现调查开始以来的首次上涨。2021年为每千瓦时132美元,仅比上一年低6%。预计2022年将升至135美元。按照上述标准,2022年电池价格约为0.86元/Wh。 考虑到上述价格可能包含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而磷酸铁锂电池价格相对较低,再考虑到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因素,本文以0.77元/Wh计算出比亚迪2022年电池业务的营业收入,即578亿元。如下所示: 0.77元/Wh X 75GWh = 578(亿元) 4.3标杆企业当前销售率数据。 本文选取a股上市的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为主营业务的当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郭萱高科作为标杆企业。 截至本文撰写之日,上述两家企业的市值、PB、PE、PS数据如下: 注:营销率简单来说就是由前三季度销售收入计算的营销率换算成年营销率。 以上两家企业的PS简单平均值为:12.67。 4.4比亚迪电池业务估值。 从理论上讲,由于目前比亚迪电池业务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弱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但高于郭萱高科,比亚迪的估值水平应介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郭萱高科之间,12.67的PS较为合适。此外,由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较快,比亚迪电池业务继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应给予其相对较高的估值。但由于标杆企业的PS可能被严重高估,本文按照悲观、中性、乐观三个等级确定PS,并对比亚迪电池业务进行评估。下表: 需要注意的是,比亚迪电池业务很大一部分是内部销售,也就是直接供应给比亚迪汽车子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这部分的销售收入将被合并,不会反映在财务报表的营业收入中,而只会在合并报表中反映外供部分的营业收入。但由于其他车企和作为标杆企业的电池企业基本不会同时生产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其PS只针对单一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或电池业务,所以本文将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和动力电池业务分别按照PS进行估值。 (5)福迪零部件业务估值 2020年3月,比亚迪宣布成立福特电池有限公司、福特远景有限公司、福特科技有限公司、福特动力有限公司、福特模具有限公司五家福特公司,分别对应动力电池、汽车照明、汽车电子、动力总成、汽车模具,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所有核心领域。未来,福特企业可能会独立出来,为汽车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零部件。 目前福迪的企业业务量还是比较小的,相关业务可能会纳入比亚迪的汽车业务或者电池业务。本文暂将福迪的备件业务估值为0。 本文的目的是将福迪的零配件业务单独列出,以提示该业务的增长潜力和比亚迪市值继续增长的潜在机会。 (六)比亚迪电子的估值 由于比亚迪电子已经上市,本文根据16家机构在富途软件上预测的平均目标价计算2022年比亚迪电子的估值,并根据比亚迪持有的股权比例计算这部分业务的估值。 截至2021年11月18日,富途软件上已有16家机构预测了比亚迪电子的目标价,目标价最低26.440港元,目标价最高65.400港元,目标价平均44.542港元。 按照上述平均目标价,2022年比亚迪电子的估值为1003.53亿港元。如下所示: 2.53亿股X 44.542港元/股= 1003.53亿港元。 持有比亚迪电子14.82亿股,占比65.75%,对应估值659.8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39亿元。 在上述估值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悲观、中性、乐观的方法,对比亚迪2022年持有的比亚迪电子股份分别评估为431亿元(0.8系数)、539亿元(1.0系数)、647亿元(1.2系数)。 (七)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已向深交所提交IPO申请,预计2022年上半年在创业板上市。本文根据比亚迪半导体的发行价和比亚迪持有的股份数量,计算出比亚迪持有的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 根据CicC编制的《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比亚迪半导体是一家高效、智能、集成的半导体供应商,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和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涵盖电、光、磁信号的传感、处理和控制,产品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汽车级半导体为核心,同步推进工业、家电、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半导体业务发展。比亚迪致力于共同构建中国汽车级半导体产业创新生态,助力实现中国汽车级半导体产业自主、安全、可控、全面、快速发展。 根据上述招股书,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实现营业收入14.41亿元,扣非净利润3184.44万元;2021年1-6月,比亚迪半导体实现营业收入12.35亿元,扣非净利润16399.34万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比亚迪半导体总资产为452,533.90万元,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342,898.31万元。 根据上述招股书,比亚迪半导体拟募集资金26.86亿元,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5000万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按照常规理解,IPO后,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约为268.6亿元。 在比亚迪半导体IPO和发行新股之前,比亚迪持有比亚迪半导体72.30%的股份。比亚迪半导体IPO后,预计比亚迪持股比例将被稀释至65.07%。届时,比亚迪所持比亚迪半导体股份的估值约为175亿元。如下所示: 268.6×65.07% = 175(亿元) 在上述估值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悲观、中性、乐观的方法,对比亚迪2022年持有的比亚迪半导体股份分别评估为140亿元(0.8系数)、175亿元(1.0系数)、210亿元(1.2系数)。 (八)轨道交通、光伏等业务的估值。 比亚迪的城市轨道交通业务被视为比亚迪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致力于为全球光伏发展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作为比亚迪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比亚迪的轨道交通和光伏业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未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由于财报中没有单独披露轨道交通和光伏业务的财务数据,我按照预计累计投资额对比亚迪的轨道交通、光伏等业务进行估值。 比亚迪官网显示,仅云轨项目,比亚迪就投入了50亿元。据非正式消息称,比亚迪在轨道交通和光伏项目上投资了数百亿元。按照悲观、中性和乐观的方法,本文对比亚迪轨道交通、光伏和其他业务的估值分别为160亿元(0.8系数)、200亿元(1.0系数)和240亿元(1.2系数)。 (九)2022年比亚迪整体估值 综合上述分部估值结果,在悲观、中性和乐观条件下,比亚迪2022年整体估值分别为10400亿元、12992亿元和15585亿元。如下所示: 截至本文发稿日,比亚迪a股股价为301.42元,总市值约8775亿元(此处h股等于a股计算总市值,下同)。根据本文预测,2022年比亚迪整体估值为1.04万(悲观)、12992亿元(中性)、15585亿元(乐观),对应股价分别为357.27元、446.31元、535.38元。预计2022年比亚迪股价分别为18.53%和48.00元。 四。比亚迪估值的其他参考数据 (1)券商对比亚迪的估值 以下是近期部分券商发布的关于比亚迪营收预测、盈利预测、估值的数据: 注:招行国际市值预测按港股目标价425港元计算,花旗银行市值预测按a股目标价461元、港股目标价536元计算,美国银行证券市值预测按目标价372港元计算。其他数据直接引自相关研究报告。 (2)比亚迪过去一年的定价 1.2021年1月,比亚迪以每股225港元(折合人民币183.71元)的价格增发1.33亿股h股。据悉,本次增发,高瓴资本有意以更高的金额参与认购,但并未得到比亚迪方面的积极回应,最终确定为2亿美元。可以合理推测,投资机构对比亚迪本次发行的价格认可度较高。 2.2021年11月,比亚迪以每股276港元(折合人民币225.35元)的价格增发5000万股h股。据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哪些
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因素:
1、太阳辐射量: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光照辐射强度直接影响着发电量。各地区的太阳能辐射量数据可以通过NASA气象资料查询网站获取,也可以借助光伏设计软件例如PV-SYS、RETScreen得到。
2、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倾斜角度: 从气象站得到的资料,一般为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量,换算成光伏阵列倾斜面的辐射量,才能进行光伏系统发电量的计算。最佳倾角与项目所在地的纬度有关。大致经验值如下:
A、纬度0°~25°,倾斜角等于纬度
B、纬度26°~40°,倾角等于纬度加5°~10°
C、纬度41°~55°,倾角等于纬度加10°~15°
3、太阳能电池组件转化效率
4、系统损失:和所有产品一样,电站在长达25年的寿命周期中,组件效率、电气元件性能会逐步降低,发电量随之逐年递减。除去这些自然老化的因素之外,还有组件、逆变器的质量问题,线路布局、灰尘、串并联损失、线缆损失等多种因素。 一般光伏电站的财务模型中,系统发电量三年递减约5%,20年后发电量递减到80%。
5、组合损失: 凡是串联就会由于组件的电流差异造成电流损失;并联就会由于组件的电压差异造成电压损失;而组合损失可达到8%以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规定小于10%。
提醒: 因此为了减低组合损失,应注意:
1)应该在电站安装前严格挑选电流一致的组件串联。
2)组件的衰减特性尽可能一致。
又有多位私募大佬发声!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会计学Accounting
会计工作是将财政、经济的数据进行搜集、处理、总结,并将之作为指导商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根据。会计学与商业管理都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如成本、税务、利润、预算等都是商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专业会计师是商业管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人才。
基础知识:数学;快速及精确的分析、比较数值图表的能力,书面和语言交流能力,耐心、细心。
就业:就业市场需求量巨大,商业和工业机构都需要会计师。刚毕业的学生可能当成本会计、查税员等。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私营公司工作,如大、中会计师事务所;15%的毕业生自行开业提供报税服务及财务咨询。工作流动性较大,资深人员可成为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许多大公司的财务总监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都是学会计专业的。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精算科学Actuarial Science
对商业风险进行精确评估的学科叫作精算科学,与其相近的专业是风险管理专业。精算专业学习对商业风险进行精确的计算,为投资、保险提供依据。例如,在某地投资设厂生产某种新产品的风险;保险公司对保险客户收取多少保费才能既保证赢利,又不因价格太高而使客户流失等等。
基础知识:数学、应用数学;商业知识,与人交流的能力。
就业:市场需求量不大,但该专业的学生数量较少,就业情况尚好。毕业生多在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工作,成为精算师、会计师、投资银行家、风险投资家、银行职员、统计师等。
“升级”与发展:经济硕士或MBA。有经验的资深精算师年薪远高于10万美元,公司高级主管的薪水常常超过百万美元。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经济学Economics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生产、分配、产品交换、消费,并分析、预测和激励经济发展的学科。近年来,经济学较多地使用数学及统计模型进行研究。大学本科要求学会使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精确地进行数据处理,为经济管理提供理论根据。
基础知识:数学、统计学;与人交往的能力,领导才能,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就业:未来10年职业市场需求量超过100万;在企业管理、财政、金融、保险、销售等部门工作。
“升级”与发展:经济学主要培养的不是企业管理人才,但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通过读MBA成为专业化的企业管理人才。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金融Finance
金融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专业,个人、公司、政府和私人机构越来越依赖专业金融人员进行有效的金融管理。
基础知识:社会科学、数学、数值分析、计算机;批判性思维与阅读能力,研究精神,团队合作精神。
就业:公司的金融部门,保险、证券、房地产业,政府的财政管理部门等。许多人的理想是去投资银行工作。一般初级人员的工作强度很大,工作时间很长。不同的工作单位,薪水待遇相差极大。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商业管理General Business
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开设有商业管理课程或商业管理专业。虽然职业市场的需求量巨大,但是人才的供应也非常充裕。
基础知识:数学、计算机、英文;具备很好的口头、书面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就业:市场需求量巨大。该专业毕业生可以在许多公司或者政府部门工作,从事公司管理、会计、税务、财政管理、销售工作等。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市场开发Marketing
市场开发专业学习市场研究、市场策略、宣传、销售、价格、产品开发、公关等。
基础知识:数学、统计、写作、计算机;书面、口头表达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
就业:市场需求巨大。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公司工作,如保险、股票、证券、房地产业,主要从事销售、市场和管理部门的工作。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公共管理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管理学培养的是管理人才,但与商业管理不同的是,它是为了培养政府管理人员。
基础知识:英文、写作、人文学科、计算机;书面、口头表达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
就业:政府工作人员,公司的管理人员或经理,保险、证券、房地产、销售、社会工作者等等。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自然科学生物、生命科学Biology and Life Sciences
生物是一门传统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基因和分子生物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学产生了很多新的分支,如微生物学、微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等,但目前都沿用生物学这个传统的名称统称它们。
基础知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研究精神、分析能力、耐心。
就业:市场需求很大,遍地开花的生物技术公司和极其活跃的生物研究所需要大量的生物研究技术员。收入较低,“瓶颈”状况普遍,如不“升级”,薪水增长很慢;除了当研究技术员外,管理和销售工作也是常见的毕业生就业去向。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数学、统计学Mathematics &Statistics
数学应用十分广泛,除了自然科学、工程和工业生产外,还广泛应用于医学、商业等方面。但是,现在美国攻读数学专业的人数比10年前减少了20%以上。统计学是处理数据化信息的实用科学,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方法搜集、分析和解释这些数据化信息。
基础知识: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分析能力、耐心。
就业:市场需求较大,如果能结合其他专业,就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从事商业运筹学方面的工作和研究,当商业顾问,金融、证券分析师,教师等。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化工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工是化学与工程两种知识结合的专业,以培养化工工程师为目标。传统的化工产品有纸张、肥料、化纤、塑料、石油等。
基础知识:数学、物理、化学;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实验能力。
就业:市场需求很大,化工在全美工程类专业中需求量排第3位,也是工程类专业中收入最高的专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所作的全国大学生调查发现,化工专业获学士学位的毕业生的平均收入在被调查的60种专业中排名第1位。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计算机系统工程Computer Systems Engineering
计算机系统工程是学习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学科。学习内容有软件工程、系统软件、数据通讯、计算机组织与结构(硬件为主)、系统设计、语言处理、数学等。此专业虽然也学工业制造、工艺学、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不过主要还是以软件为主。
基础知识:数学、物理、计算机,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
就业:市场需求量较大。80%的学生毕业后在公司工作,一半左右的毕业生成为计算机工程师、IT业的程序师、网络管理员,其余为计算机系统分析师、程序师或电子工程师等。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
机械工程是传统的工程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测试和生产各种机械零部件和设备的能力。既有动力设备,如内燃机、蒸汽机、汽油发动机、飞机和火箭的发动机等;也有电动设备,如冷冻和空调制冷设备、电动工具、机器、机器人等。
基础知识:数学、物理、计算机,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
就业:就业市场巨大。约80%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业界工作。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心理学Psychology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科学。不过,要成为心理顾问或者心理治疗师的学生,需要修读研究生学位后才可以在医院、诊所、学校或者工业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的入学门槛比较高,毕业后就业机会较好,薪水也较高。
基础知识: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较好体力,与人沟通的能力。
就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很大,但是初级人员的待遇较低。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可能在公司工作,可以从事销售、市场研究、市场开发、保险等工作,为政府工作的可能成为社会工作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很多是公司经理、中高层管理人员。随着工龄的增长,能够获得很高的待遇。
券商正在加快产业物流园区资产证券化进程精细化管理价值提升效应
2023年新春之际,中国基金报邀请多家私募公司创始人、投资总监、首席经济学家或知名基金经理展望新的一年投资前景和趋势,供广大基民和股民参考。
弘尚资产联席CEO张骏:围绕经济复苏主线布局
跌宕多事的2022年已经成为过往,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些前所未想之事,我们也丰富了人生经历,拓宽了思维方式。放眼全球,2022年的股票市场乏善可陈,中国市场亦是如此。上证综指全年下跌约15%,沪深300指数下跌21%,而创业板指数更是下跌29%,在过去十年,这是表现第二差的年份。
现在疫情管控已经放开,按照海外经验,放开之后的一段时间经济数据会有回落,但之后会强劲增长。基本上2023年会是一个复苏的时点,需要考虑的只是复苏力度的大小。但是我们不能基于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在2021年出现大幅度反弹的历史情况,就对2023年复苏的力度抱有太大的期望。因为全球的经济状况和当时的情况不一致,美联储的连续加息会有一轮或轻或重的衰退,也会影响我们的外需。但是从经济层面,我认为复苏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我们同样关注货币政策,因为股票市场一方面看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要看货币政策。目前由于疫情原因,老百姓投资和企业贷款的意愿不强,美元加息也导致汇率承受较大的压力,所以目前货币政策已经实现最大的程度的宽松。至于后期,需要看到经济比较明显的复苏,物价、通胀水平一定程度的抬升和综合考虑中美利差的情况,我们才需要担心收紧货币政策的调整。近期由于地产三支箭的出台和疫情管控放松,导致债券市场出现一波回调,但我依然认为整体流动性环境无需担忧。
受2022年的经济影响,2023年经济复苏的结构需要关心两个方面。一方面,消费领域会有一个复苏。2022年中低收入人群的整体收入受影响较大,同时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场景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在国庆假期期间,旅游、消费和餐饮的数据都非常不好,但我认为这是比较短期的情况。疫情管控的放松已经是进行时,未来当然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时期,大家会自发减少室外活动。但按照欧美的放开节奏,这个冲击在一个季度左右。等疫情过去之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场景都会再次修复。另一方面,投资领域也会有一个复苏。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制造业投资,一方面因为经济周期的原因,我们知道中国库存周期大概3-5年一轮。而上一轮制造业投资顶峰是2021年6月份,所以推算来看会在2023年一季度前后触底。另一方面,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制造业升级的需求和中美冲突的背景之下,意味着我们要去补半导体在内各种产业“卡脖子”领域的短板、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所以我们认为制造业投资后续可能会有一波较明显的增长,是2023年贡献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也会在这个领域中持续寻找机会。
综上我认为经济正在筑底即将复苏,且货币政策在宽松没有收紧的组合之下,是一个比较有利于权益类资产表现的阶段。比起对经济复苏的展望,股票市场低廉的估值,更让我们感到兴奋。当下股市的估值,已处在历史底部区域,而相对无风险收益率的溢价,也大大偏离了历史平均水平。此时的市场先生,既否定了过去三年的发展,也无视未来的增长,更给一批优质的公司以及其低廉的报价。
具体到股票市场的配置侧重,一方面我们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相信周期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在不断挖掘优秀公司分享成长的收益,同时我们也结合自身的研究能力,根据估值模型的指引,坚持适度分散的均衡配置,力求获得稳健又不错的投资收益。
整体而言,我的组合行业分布相对均衡,会在过程中做持续的优化。具体到行业,一方面我们主要的仓位是坚持长期持有一些优秀的公司,不会根据短期的宏观经济情况去做比较大的调整,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调整板块配置。例如,7月份我们认为光伏锂电过热,则进行减配;三季度计算机板块估值水平低于2018年,无法理解地下跌,而我们认为计算机行业长期需求是确定的,则进行增配;近期我也在逐步逢低买入一些消费股和赛道股。
围绕经济复苏的主线来看,我认为以下几个方向当前性价比较高:
1) 传统行业中的炼化。从传统逻辑框架来看,我们找2022年表现最差的资产,因为后面如果复苏,他们的弹性可能是最大的。目前,我们看好化工中的炼化。对于大多数化工企业尤其是炼化企业,他们上游是石油,所以成本定价权在海外,但是产品需求在国内。所以2022年的状况是需求差、成本高,在2022年三季度、四季度基本都亏损,股价基本到底。后面需要进一步观察他们盈利回升的能力和经济回升的力度。
2) 先进制造业。我们认为不仅有β机会,还有一定的α机会。2022年更好的体现在专用设备:锂电、光伏、风能等,这些也是刺激经济的抓手。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工控、机床等领域与经济相关度较高。这里的α机会在于,产业链上游都是国外厂商主导,所以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国产产品不是不能用,可能只是品牌或者精度略差,但是性价比很高,这与半导体产品不一样。通用机械里面有30%-40%国产替代空间,其他领域低的也有10%。
3) 其他方面:结合估值水平和消费场景的恢复,消费领域也有机会。另外,出口产业链的机会在于成本端运费的下降。光伏锂电产业链上下游有一定的结构变化,这里我们更看好下游产业。
复盘2022年,我们总是遗憾错过了一些机会,同时也叹息犯过的错误。回望来路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戚戚于过往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抬起头,向前看,才可能找来光明的未来。
对于新的一年,我们充满了期待。三年之后,我们终于有望摆脱病毒的束缚,重新慢慢有序的去谋划我们的生活,每一个个体的力量,将会汇聚成大江大河,这又会推动着个体向前游动。
简介
张骏 弘尚资产联席CEO、合伙人22年从业经历,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学士,CFA。曾任国泰君安证券证券投资总部执行董事、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权益与衍生品部总经理、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君得鑫、明星价值、君享弘利等产品投资主办。2021年9月加入弘尚资产,担任合伙人、联席CEO、投资经理。
复胜投资董事长陆航:新年投资“更上一层楼”
加强对“细节”的观察和处理
事物总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两面性,2022年对于所有人都是考验。我们在2022年经历了疫情的爆发,生活习惯以及行动轨迹的重大变化,市场的大幅波动,以及作为私募管理人所管理的产品净值的回撤。这些事物发生的时候,一方面是让人失望、沮丧甚至恼火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投资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的机会。
2022年毫无疑问是不平凡的。我们在这一年经历了很多此生独一无二的事情。投资是人认知能力的变现过程,投资者对于周遭事物未来发展的理解和感受决定了自己的投资逻辑与态度。在2022年4月封城过程中,我一方面感受着身边人的焦虑和忐忑,同时通过市场短期的走势也感受到了大家对于经济后续增长的悲观预期;但另一方面,我同样观察到很多朋友在困难中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积极去应对和准备。
2022年同时也是平凡的一年。生长在和平年代,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我们总是对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以及科技水平日新月异而逐渐感到习以为常。但是我们经历的疫情、战争等事情并不只在今年独有,未来的岁月中也一定会有不亚于今年的困难和新的挑战等待着我们去面对和解决。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方向也一直都会是在曲折中前进。我们也不用刻意夸大今年的困难程度。困难和失败可能是生活的亘古不变的话题之一,但如何面对它却对我们进行了区分。
展望2023年,一方面作为基金经理,我需要在投资上能“更上一层楼”,努力给客户实现理想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也需要继续完善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方面面。在2023年,我们最核心任务就是加强对“细节”的观察和处理。
投资上,2022年给我很大的挑战来源于主要来源于两点:第一是复胜资产一直秉承“业绩驱动投资”,自下而上的投资方法论。2022年我们在调研方法更多时候依赖电话或网络会议,这在信息的获取上还是打了一些折扣。这种投资深度上细节的差异,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整个团队在投资选择上的判断。第二是2022年市场有太多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短期预期的摇摆出现了两极化,这就给投资组合带来了更大的交易损耗。伴随着2023年全面放开,整个投资团队的调研工作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我们相信伴随着不断地“翻石头”找标的,一定会有新的投资机会被我们发现。投资中唯一比拼的其实是勤奋,我们只有更勤奋才能有创造更多超额收益的可能。同时,在投资组合管理上,我们也会继续加强“细节管理”,在多维度对投资组合做好“健康检测”。
同时,2023年我们从公司层面会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投资决策可能是基金经理个人的事情,但资产管理一定是一个团队的事情。回望2022年,我很庆幸复胜资产拥有一帮热爱投资的小伙伴。虽然封控在家,但无论是另外两位合伙人还是投研团队的其他伙伴,都保证将注意力百分百聚焦在投资上,大家在微信会议中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个股投资价值的探讨。同时,负责交易和产品运营的同事也都排除万难确保资管产品的正常运转。热爱是最大的生产力,我们希望在2023年能够吸引到更多热爱投资,热爱资产管理的小伙伴到复胜资产这个平台。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严谨、务实、客观的态度对待投资事业,继续努力将复胜资产打造成国内最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合远基金总经理管华雨:A股有望冲出阴霾,重启上升之旅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制约市场的因素将发生重大变化,A股有望冲出阴霾,重启上升之旅。
首先,23年疫情束缚将消退。管理层在病毒毒力不断减弱后,适时优化和调整了管控政策,春节后生产生活大概率逐渐回归正常。
其次,在政策发力显效的推动下,经济有望筑底回升。当前房地产政策已经全面转向,“三支箭”陆续落地,在信贷、债券和股权上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保交楼、保民生稳步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3年地产需求侧支持政策值得期待。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包括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支持政策呼之欲出。22年1-10月份,居民储蓄多增超过4万亿,蓄水池储备充分。疫情平复之后,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和政策支持有望带来地产、消费企稳回升,有力带动经济复苏。
再次,欧美加息进入尾声。欧美央行22年持续大幅加息,目前看欧美景气指数和美国核心通胀持续回落,23年上半年欧美经济大概率步入衰退,加息进程有望相应结束。届时外部流动性和汇率约束消解,国内宏观政策自主性增强,发力空间进一步扩大。
最后,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从中期看非常有吸引力。传统行业股票有所反弹,但是其经营景气将跟随经济复苏而回升,估值吸引力依然较强。新兴产业股票估值大幅度回落,虽然渗透率提升后未来行业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依然处于高增长区间,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也在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安全可控、绿色发展等产业一直是结构性政策坚定不移的支持重点,相关龙头公司全球竞争力日益突出,当前股价提供了良好的中期布局机会。
整体而言,2023年A股的大背景是经济复苏,同时汇率、运费、大宗商品压力也已明显舒缓,驱动企业盈利能力回升,因此23年的投资机会将显著扩大和丰富。和疫后复苏相关的大消费、房地产产业链,以及中期增长动力强劲的绿色经济、先进制造、国产替代和安全发展相关产业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从全球视角看,由于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的不同步性,2023年中国经济很可能在主要大国中展露明显优势,中国资产有望得到国际资金的青睐和加持。
最近几年市场遭遇的黑天鹅不断,2023年我们关注的国内主要风险依然是新冠疫情,如果疫情多次反复冲击经济复苏进程,对市场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放眼海外,欧美快速的加息缩表,对美债稳定性、日元套利交易以及欧洲主权债务都可能带来意外风险,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纵观历史,A股走势主要受国内经济和政策的牵引。如果病毒不发生突兀的负面变异,国内政策对于可能的海外冲击应对得当,我们相信A股恢复上升的态势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2022年是极其难忘的一年。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份中,上海合远在广大持有人和合作机构的鼎力支持下,顺利扬帆起航。借新年之际,我代表上海合远的全体员工,向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投资顺利,万事如意!严冬过尽绽春蕾,经过众多重锤的冲击和洗礼,A股当前处于历史低位,也是中期机遇展现的区域。2023年我们将继续鼓足干劲,全力抓取投资机会,力争为持有人献上良好的业绩曲线!
作者简介
管华雨
上海合远私募基金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基金经理
21年证券从业经验,拥有公募、私募的成功经验,曾任交银施罗德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兼研究总监,在2020年带领团队进入百亿私募行列且保持突出业绩。他的宏观判断,行业配置与选股能力俱佳,21年从业期间先后覆盖金融、机械、公用事业、电力设备、大消费、医药、科技电TMT、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化工、 新材料等众多行业方向,不断拓展和深化能力圈。
宽远资产总经理甄新中:积极把握相对确定性的机会
新春之际,我们即将告别壬寅年,迎来癸卯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壬水是滔滔江河之水,寅是十二生肖之虎,所以壬寅在古代别称虎跃天河,代表着越过天险、渡过难关。所以过去这一年的特点就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从汉字发源来看,壬代表孕育,寅代表生长,壬寅的组合是处于旧的周期正在过去,新周期即将开始的阶段,预示着未来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过去的这一年中,我们见证了多年未有之大变局。美联储启动了逾20年来最大规模的加息,俄乌战争的爆发扰乱了世界局势和能源命脉,国内疫情的肆虐导致经济活动陷入停滞。全球资本市场也遭受重创,比特币全年下跌63%,纳斯达克全年下跌33%,标普500指数全年下跌19%。中国资产中,沪深300全年下跌21%,恒生指数全年下跌15%。
在面对内外形势的这一年中,我们看到了中央在面对变化和挑战时采取了有效的调整措施。二十大以来,外交方面采取了务实的策略,接见各国政要,缓和国际关系;对国内包括房地产、互联网等各个行业的政策及时调整;对民营经济的肯定和表态;在疫情传播能力显著提升但毒力显著下降后及时调整防控措施以支持经济等。我们相信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在未来的一年中,我们可能会看到进一步的政策空间来应对国际、经济、社会等方面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在经历了去年的阵痛后,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增速会有所恢复。
我们面临的变化和机遇包括:防疫政策的彻底放开带来中长期对经济的利好;国际环境的缓和有利于我国重启经济增长;对于各个行业和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化解风险和增强市场主体信心。这些都可能同时带来股票市场的稳定和部分行业和公司的业绩增长。
当然我们也依然面临着疫情依然存在反复、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和经济衰退压力、地缘政治黑天鹅风险、经济下行周期中某些行业和个别公司潜在的经营管理风险等。所以我们在保持对恢复和增长期盼的同时,更需要充分的冷静和紧密的跟踪,始终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来应对未来一年的市场。只要未来的市场相对稳定,积极把握相对确定性的机会,那么就有充分的信心来获取超额收益。
经济的企稳和恢复必将带来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机会,资产管理行业也将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面对资本市场的变化,面对投资者的信任和托付,我们始终谦虚谨慎如履薄冰。在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兢兢业业做好研究和投资,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市场、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并结合到我们核心的投资理念中去,继续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持续增长的投资业绩。
2023年展望
展望2023年,我们面临的变化和机遇主要是:
第一,防疫的彻底放开将会是重要转折。随着放开后疫情的指数级爆发,未来一段时间情况会可能变得更混乱,经济状态可能难以预测。这些混乱或许会带来一些悲观的情绪。但混乱总会过去,生活终将回归正常,经济也将回归正常的增长。投资中,我们相信最好的做法就像知名冰球运动员Gretzky说的:“不要到冰球那里,要去冰球会到的地方“,我们对各个行业的变化保持关注,并且等待“球”在未来半年一年达到的地方。
第二,地产支持政策频出,房地产是否软着陆依然非常重要。地产是经济的超级大象。不仅体量庞大,上下游的关联行业巨大,而且深度嵌入了金融系统,也与地产财政健康度息息相关。最近几个月出台了相当多的支持房地产的政策,包括支持地产企业融资,鼓励正常住房需求的政策。一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的需求有望重启,使得行业实现软着陆。地产行业的稳定对经济回到增长非常重要,这一点我们会保持密切关注。
第三是市场主体的信心能否逐步恢复。过去3年疫情导致的需求不足,部分行业出台政策。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是组织生产的核心力量。随着行业政策尤其是互联网政策的调整,未来如果能够从法制上给与更多安全性的保障,市场主体信心的恢复也将有利于经济重回正常的增长轨道。
第四,中外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出现了好转的迹象。G20的会面后,我们看到中美都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来处理问题,管控竞争和分歧,避免冲突。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关系也得以修复或者变得更为密切(如德国、澳洲、中东等)。对于中国而言,重启经济增长需要友好的海外环境,外交手段可能更为柔软和务实。海外的经济体普遍面临经济增长和高通胀压力的情况下,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以及最高效廉价的供应链,也有巨大的合作基础。对于中美而言,长期的竞争和冲突难以避免,但是经济高度互补和深度融合也是难以分割的。2018年贸易战以来,中美贸易额在2019年出现下降,但最近两年已经创出历史新高,远超过贸易战之前的水平。
但我们依然面临一些风险,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第一,疫情依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更为致命的毒株,将迫使全球和中国进行某种程度的再封控,中国经济的复苏会被打断。第二,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以及经济衰退的压力,尤其是面临能源价格高企的欧洲,可能会陷入衰退。全球经济的衰退一方面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加息也会导致资金回流,使得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流出的压力。第三,地缘政治的风险没有完全消除。俄乌战争尚未得到妥善的解决。第四,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中,某些行业的政策风险和个别公司的经营、财务、管理层风险会急剧增加,我们还将保持一贯的谨慎投资风格来应对各种风险。
放眼全球,中国市场依然有相当的吸引力。2023年中国会是一个适度增长,低通胀,估值也相对有吸引力的市场。如果对中国长期的一些担忧得以缓解,中国市场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会体现出来。
中国经济固然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但同样也有难以复制的巨大优势:
(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在很多领域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比如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等。巨大的单一市场优势是其他新兴国家难以复制的。巨大的单一市场意味着有机会诞生世界级的本土企业。
(2)中国同样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领先的成本优势和高效的制造能力。过去2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不断提升,2001加入WTO之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低于8%,虽然2018年遭遇贸易战但仍继续上升,2021年达到了创纪录的29.8%。不少新兴的产业中国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比如光伏、新能源车等,都处于全球的垄断地位。同样从微观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行业的中国企业,都在不断往更高端领域不断突破和实现进口替代,全球行业排名不断上升。
(3)中国经济发展核心的动力来自于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是中国经济生生不息的最深层的动力所在。只要没有太多限制,这一力量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总体而言,我们对未来一年中国市场保持谨慎乐观,市场可能在震荡中上行,投资机会明显优于2022年,我们会积极把握确定性的机会。但我们同样会密切关注风险,在市场过于乐观的时候及时调整仓位实现收益。
我们关注的主要行业和机会主要包括:
(1)能源板块的机会。不仅包括传统能源,也包括新能源。传统能源的资本开支相对不足,经济复苏带来能源需求的恢复,将会进一步放大供过于求的问题,行业景气度会保持在高位。新能源经历了去年的大幅调整,估值回到相对合理的水平。新能源的渗透率空间还非常大。我们密切关注其中少数能够建立起超额优势和壁垒的公司。
(2)医药行业过去几年受到新冠的影响,很多正常的需求未充分释放。我们关注那些不包含新冠业务利润的医药企业,未来一年可能会受益于正常的就医需求的恢复。
(3)消费行业的公司,如家电、白酒等,过去两年受到地产和疫情的影响,随着地产的软着陆和疫情放开带来的消费恢复,需求有望恢复,存在阶段性的机会。
(4)互联网行业的机会。过去两年,互联网受到政策的负面影响以及宏观的压力,业绩停滞不前。随着降本增效逐步发挥作用,业绩增速底已经度过,此后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业绩会重回增长的态势。同时行业政策转为友好,中央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监管转入常态化,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的积极作用。估值压制因素也会逐步消失。
在具体公司的选择方面,我们同时看重安全性和进攻性。我们偏好那些商业模式优秀、竞争优势远超同行、建立起了足够高的壁垒、低负债率和有充沛现金流,业绩保持增长以及合理估值的企业。
我们想用尤瓦尔·赫拉利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是的,风暴将过去,人类将继续存在,我们大多数人仍将活着,但将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我们所寻找的是那些在新世界中,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依然坚如磐石的企业。
作者简介:
甄新中 先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上海宽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历任兴业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董事,太平洋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保荐代表人,东吴证券投资银行四部总经理、保荐代表人。参与或主持过多家公司IPO、上市公司再融资及重组并购项目,有着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
随着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基础设施REITs发展,众多券商正在加快产业物流园区资产证券化进程。
一位券商资产证券化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近期他连续调研了多个二三线城市产业物流园,但能符合资产证券化条件的产业物流园不多。究其原因,不少二三线城市产业物流园普遍存在规划定位不明、仓储空置率偏高、与产业融合度不强、投入产出效益不对等、人车调度管理难等挑战。
不少产业物流园业主也知道,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扩大招商租赁范畴的重要性,但园区精细化运营涉及的操作流程太多,往往顾此失彼。上述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当前环境下,若产业物流园区不具备精细化运营与节能减排能力,很难实现资产证券化。
越来越多基础设施资产管理服务商正依托自身产业物流园区科技运营经验与数字化技术能力,向二三线城市输出精细化管理、低碳运营服务,助力产业园区实现资产证券化。
普洛斯资产管理服务ASP副总裁朱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透露,产业物流园区的精细化管理与低碳运营赋能,需站在产业物流园区资产全生命周期出发,囊括选址、规划、建设、招商、运营、升级与退出。
我们调研发现,有些产业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阶段,存在投资分析测算模型相对粗放的状况,这会导致其运营效益未必能达到预期目标。朱明告诉记者。这不但会影响产业物流园区的招商租赁与产业融合度,也妨碍产业物流园区持续提升价值。
要助力产业物流园区达到资产证券化门槛,绝非易事。众多二级市场投资机构不但会考察园区的租金收入、企业租户数量增长趋势,还会考察园区是否打造完善的低碳运营方案。
目前资管机构投资基础设施REITs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他们日益践行ESG投资理念,要求产业物流园区的低碳运营方面先达到绿色认证与零碳评估等标准。一位国内大型私募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向记者透露,但这给物流产业园区构成更大的成本压力,目前不少园区担心环保投入回报周期过长,会加重财务压力。
鉴于当前多数产业物流园区的实际状况,我们正积极说服机构投资者,将ESG投资考评标准侧重于物流产业园区围绕低碳运营的努力,通过认购这些REITs产品激励他们更好地落实低碳经营。前述券商资产证券化部门负责人指出。
精细化管理价值提升效应
为了支持基础设施REITs发展,今年以来相关部门接连出台多项措施。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提出,要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推荐、审核效率,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建立健全扩募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基础设施REITs市场。
6月1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对具备相关条件的基础设施存量项目,可采取基础设施REITs、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盘活。
在政策驱动下,越来越多券商等金融机构正积极挖掘产业物流园区的资产证券化机会。
近期,我们走访国内多个城市产业物流园区,发现他们的运营效率千差万别。上述券商资产证券化部门负责人直言。一线城市众多产业物流园凭借产业融合优势,通过数字化技术大幅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租金收入与企业租客双双增加,具有较高的资产证券化操作空间。相比而言,不少二三线城市产业物流园仍高度依赖人工调度运输车进出与运输工人装卸流程,不但导致车等人、人等车现象持续增加,大量仓储物流资源浪费,还影响企业的入驻热情,因此租金收入难以达到预期。
这给我们资产证券化带来挑战。他直言。一方面很多地方政府积极推介当地产业物流园区,希望进一步盘活当地存量基建设施资产;另一方面这些产业物流园区缺乏足够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导致财务数据难以赢得二级市场投资机构认可。
记者获悉,为了解决粗放式管理痛点,目前不少城市物流产业园开发商都在尝试引入第三方的数智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尽快解决仓库空置率偏高、招商租赁能力不足、人车调度管理难、客户反应速度偏慢等痛点。
但是,第三方数智资产管理解决方案能否实现良好效果,仍面临诸多挑战,因为空置率偏高与招商租赁能力不足等痛点,也与产业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期间定位不明、缺乏产业融合度存在密切关系。一位长期涉足产业物流园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托公司创新部人士告诉记者。
在朱明看来,产业物流园区若要实现精细化运营,迫切需要资产全生命周期服务,比如在提升招商服务能力层面,第三方基础设施资产管理服务机构不仅要提供众多潜在企业资源,还要协助产业物流园区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做好城市产业数据调研、招商定位咨询、市场推广服务,全方位助力提升租赁率;在拓宽园区服务范畴层面,这些第三方机构则需整合供应链生态资源,一站式匹配园区业主与企业租户的各类生产经营与生活服务需求,提升租户黏性与满意度;在增强园区运营管理效率层面,第三方机构还需通过科技运营管理系统输出,解决园区运营人员、园区管理者、总部决策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借助高科技技术实现在线物业工作督导、风险监测跟踪、设施设备管理等,实现产业物流园区管理的可视化与智能化。
某种程度而言,产业物流园区精细化管理所创造的价值提升,不仅仅是园区租赁客户与租金收入的增加,还有园区供应链管理成本得到持续优化,实现真正意义的降本增效。朱明表示,目前普洛斯ASP的科技赋能,已在二三线城市部分产业物流园区产生一定成效。比如某些产业物流园区的仓库租赁率实现翻倍增长。
在上述信托公司创新部人士看来,尽管产业物流园区借助外部力量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有助于增强租金收入与客户黏性,但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越来越多投资机构开始关注产业物流园区突发事件对REITs产品稳健运营与预期回报的冲击mdash;mdash;比如疫情反复或导致某些产业物流园区入驻企业面临经营波折,或较大程度影响园区的租金收入稳健性与可持续性。这意味着产业物流园区在做好精细化管理同时,还需对企业租户运营风险、自身设备维护与突发事故应对形成良好的预警机制。
在他看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产业物流园区更需及时调整自身规划定位,为不同行业提供高效仓储物流服务,最大限度分散自身经营风险。
目前,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希望一个基建设施REITs产品的底层资产包括不同区域城市的差异化产业物流园区,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单个产业的经营风险传导效应,令REITs底层资产能持续贡献稳健增长的租金收入。前述国内大型私募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指出。但这背后,纳入REITs资产包的各家产业物流园区必须具备极高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投资标配。
低碳运营新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ESG投资理念日益普及,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都将产业物流园区是否做到低碳运营,纳入基建设施REITs产品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此前他们向部分大型私募机构开展基建设施资产证券化产品募资路演时,发现后者除了关注租金收入、企业租户黏性、仓储运输资产维护状况等传统财务数据,还特别关心产业物流园区是否引入光伏风能发电的环保设备,持续降低园区碳排放量。
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逾1.5万个产业园区贡献全国约1/3碳排放量,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将投资符合低碳运营条件的产业物流园区资产证券化产品,视为践行ESG投资理念的重要路径。
但是,这对不少二三线城市产业物流园区构成新的运营挑战。究其原因,一是有些产业物流园开发商自身面临资金压力,挺难增加环保设备投入,二是光伏风能等环保发电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令部分园区开发商心存顾虑。
目前,我们正积极说服某些租金收入与企业租户黏性较高的物流园区需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因为这已成为产业物流园区能否满足资产证券化要求的重要标准,甚至会影响他们能否赢得众多投资机构青睐而尽快实现项目退出。前述券商资产证券化部门负责人指出。
朱明表示,鉴于国内产业物流园区的实际运营状况,普洛斯资产管理服务ASP正尝试自主负责某些产业物流园区的节能减排设备投资,助力后者实现零碳转型。
这背后,是普洛斯旗下拥有不少致力于推动产业物流园区零碳运营的基金,他们愿意将基于数据驱动的一站式零碳解决方案在国内更多产业物流园区普及推广。他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产业物流园区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另一大挑战,是他们能否获取二级市场投资机构认可的绿色认证与零碳评估资质,从而被纳入后者的投资范畴。
上述券商投行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不少国内大型资管机构与私募基金对绿色认证与零碳评估的认定标准偏高,导致能纳入他们投资范畴的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产品偏少。
目前我们正与他们积极沟通,希望他们不要拘泥于特定的绿色评估认定标准,而是聚焦越来越多产业物流园区正努力践行低碳运营理念通过投资相关REITs产品,可以督促后者更持续地做好低碳管理与减能减排工作。他告诉记者。所幸的是,不少国内资管机构与私募基金已采纳这项建议,令基建设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资金逐步扩大。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