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关于村级光伏扶贫小电站_青海省10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正式并网投产运行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贫困户可享受的光伏扶贫措施有哪些2.青海省10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正式并网投产运行
3.城厢区发展光伏项目助推贫困村“破壳削薄”
贫困户可享受的光伏扶贫措施有哪些
第一种模式是户用光伏发电扶贫。此模式是众多光伏扶贫举措中,被认为是最适宜大面积推广,贫困户最喜欢的模式。
因为户用型光伏发电可以因地制宜,依贫困户屋顶、院落而建。装机容量主要是3kW、4kW、5kW,对于产权和收益均归贫困户所有,这样的小规模系统可以完全满足用户的日常用电,同时还可以有额外的发电盈余。贫困户可以通过光伏发电获取国家给予的光伏发电补贴,目前是0.42元每度,除日常所耗电外,多余的电还可以卖给电网,获取卖电收益。每个月可以有几百块钱的收益,并且是持续性的,对于贫困户来说是笔稳定的收入。
所以这样的模式一出就被贫困地区所看好,贫困户也非常乐意的去接受。
第二种模式是村级光伏电站扶贫。它和户用型光伏发电扶贫是《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到的两种重要模式,安装规模在25kW-300kW不等,是利用村集体土地建设,光伏电站的产权也归村集体所有,光伏电站的收益由村集体、贫户按照所定的比例分配,其中贫困户的收益要在60%以上,确保光伏电站的收益真正用在刀刃上。
第三种模式是光伏农业大棚扶贫。此模式是在已有的农业大棚顶部安装光伏电站。与户用型光伏扶贫、村级集中扶贫不同,因为光伏大棚扶贫规模比较大,少则几兆瓦,大则几十兆瓦。让贫困户和村集体投资的话不现实,一般由企业参与进来,产权归投资企业和大棚业主共有,收益也会由企业和用户分配,比例不会高于60%。因为企业投资光伏大棚,扶贫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有利可图。对于光伏大棚扶贫,虽然商业味道更浓一些,但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第四种模式是光伏地面电站扶贫。它主要利用沙漠、荒山、滩涂、沼泽等未利用地而建设的地面大型电站,规模超过10MW,通常由企业参与,企业会与地方签署捐助协议,把一部分发电收益捐赠出去,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地面扶贫,资金分配由地方统一分配给已建档贫困户。
青海省10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正式并网投产运行
您好!绿合岛非常高兴能为您解答!据小岛了解,贫困村开展光伏扶贫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政府全资扶贫模式。
光伏扶贫所需资金由中央扶贫资金和地方财政出,贫困户和企业无需出资。地方牵头,扶贫项目以招标的形式出现,企业参与竞标。全资扶贫电站主要表现形式为户用型扶贫电站和村级扶贫电站,户用型光伏电站产权和收益归贫困户所有,集中式的归贫困村集体所有,收益分配由村集体统一分配。老百姓没有负担。
二、中央、地方、企业三方参与扶贫。
换句话来说就是资金由这三方面提供,中央扶贫资金、地方财政、企业垫付模式,其中中央的扶贫资金占到很大部分一般在70-80%,企业投资20-30%。电站产权归老百姓所有,用户没有负担。
三、第三种模式是除扶贫资金外,剩余的款项由贫困户向银行贷款。扶贫资金比例60-70%,剩下30%贫困户向银行贷款,地方政府贴息,用户可以用光伏发电收益偿还本金,老百姓没有负担。另外在安徽还采取了县政府、光伏企业、贫困户各出资1/3的模式,用户需要自行支付一部分费用,负担不会太大。
据绿合岛了解,光伏扶贫模式很多,目前主流的就是这样几种。每年国家和地方都会给予贫困户配套资金支持,但是随着扶贫项目的深入和发展,资金压力成为当下光伏扶贫的难点。因此在光伏扶贫项目中应选择合适的模式,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衔接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贫困户之间的关系,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光伏扶贫才能顺利推行下去,真正贴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改善贫困户的生活,让更多的贫困村、贫困户因之而获益。
希望小岛的回答能帮到您,如果您觉得满意,请麻烦您高抬贵手帮小岛采纳哟,祝您及您的家人永远幸福安康!
城厢区发展光伏项目助推贫困村“破壳削薄”
近日,青海省10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光伏发电园区正式并网投产运行。据悉,该项目投产后,未来20年每年将为青海省内3000余户贫困户兑现收益近千万元,将真正实现“政府资金一次性投资、贫困群众长期性受益”。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该电站是在“十三五”第一批村级光伏扶贫指标下达前,青海省发改委为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安排的普通光伏指标,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的模式,是青海省在光伏扶贫领域的新探索。同时,作为青海省最大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该项目严把建设质量关,电站全部采用“领跑者”标准设备,旨在打造出光伏扶贫的“青海样本”。
该电站由青海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青海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与国新融智基金共同出资成立的青海济贫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青海济贫”)负责开发、建设及后续运维工作。其中,青海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代行政府出资职责,筹措扶贫专项资金5560万元,约占资本金的40%,国新融智基金出资8400万元,约占60%。
项目投产后,将优先带动青海省内3333户无(弱)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3000元,兑现收益999.9万元。此外,财政资金入股资本金的分红也将继续用于全省脱贫攻坚工作。
青海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宏成表示,海南州10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是青海省根据光伏扶贫产业政策,借助社会资本力量,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创建具有青海特色的商业光伏电站扶贫新模式的成功探索,是光伏扶贫产业在青海的成功落地。
电站的质量关系到扶贫工作的长期实施效果,因此,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标准。张宏成介绍说:“我们非常重视在建光伏电站及主设备质量,严把质量关口,积极引进光伏领跑者最新标准。”
据了解,该项目所用光伏组件全部来自隆基乐叶提供的305W单晶PERC组件。隆基乐叶副总裁唐旭辉介绍称,产品各项指标均满足第三批“领跑者”标准,光电转化率能达到18.5%。
青海省光照资源丰富,发展光伏扶贫潜力巨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难题。青海省扶贫开发局援青办主任魏伯平表示,青海省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村有1622个,下发的第一批光伏扶贫指标只覆盖了这部分村,但青海省有43%的贫困人口在非建档立卡贫困村,这些人无法享受光伏扶贫红利。
目前,这部分非建档立卡贫困村既无缘村级扶贫电站,而受制于青海省特殊省情,在推动分布式电站项目时也存在一些难题,如部分农村房屋质量较差,屋顶难以建设电站等。此外,位于青南地区土地广阔的果洛、玉树在2017年被设立为“三江源公园”,基本禁止开发,所以项目也无法进入。海南州具备丰沛的光照和良好的消纳输出通道,如果通过“飞地模式”实现跨区域扶贫,青海省村级光伏扶贫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7月2日中午,艳阳高照。连日来的高温晴天,让城厢区常太镇岭下村的地面温度突破了33℃。在这样的烈日暴晒和高温影响下,午间的农活无法进行,但岭下村党支部书记陈美金并不发愁。她打开手机中的光伏发电监控专用APP,看着屏幕中累计发电值在持续变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APP显示,光伏发电总量已达到40.73兆瓦时,这就意味着这些电量将转化成3万余元的“真金白银”,成为岭下村的集体经济收入。
屋顶上发电 阳光下致富
记者从航拍镜头中看到,岭下小学教学楼顶的深蓝色太阳能电池面板,在阳光下熠熠发光。“这片光伏发电站总面积500平方米,建在岭下小学和村部楼顶(如图),从今年1月初动工建设,2月8日起就开始并网发电。”陈美金笑着说道。
常太镇副镇长郭凤祥告诉记者,岭下村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一直难以突破。去年,市、区两级下拨专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70万元,镇里立即想到通过引进光伏项目为贫困村集体经济开源。“一方面得益于当地光照充足,另一方面考虑到岭下村位于东圳库区,选择环保高效的项目才是持久出路。”郭凤祥说。
有了想法就立即筹备实施,常太镇先后和多家光伏企业对接,最终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与山东宝利阳光公司进行合作,投入46万元,建设岭下村8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快速的行动和高效的执行力,也让岭下村赶上了光伏扶贫的政策红利。郭凤祥介绍,目前,岭下村的光伏发电项目所产生的电能,由国网莆田供电公司以每度电0.75元的价格收购,其中政策补贴0.37元。“发电收益每季度结算一次,预计每年可实现10万元的收益。岭下村集体经济也由此实现‘破壳’。”
“这笔钱对我们村来说是宝贵的,而且是源源不断的。”陈美金表示,光伏发电收入将全部用于贫困户帮扶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该村所建设的岭下美丽乡村景区已成功申请为3A级景区,这笔资金也将部分投入景区内的高空玻璃天桥建设,为岭下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支撑。
记者了解到,城厢区因地制宜,先后引导全区6个贫困村建设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推动这些村集体经济“破壳削薄”,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脱贫。除了岭下村,常太镇还在外东坪村建设了面积更大、功率更高的11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能为外东坪村每年创收15万元。此外,灵川镇径里村、凤凰山街道白洋村等也完成编制方案,预计今年10月投入运营。
如今,借助清洁环保的光伏项目,照射在一片片太阳能电池板上的阳光正源源不断地为青山绿水旁的贫困山村输入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