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分布式光伏电站不稳定_中国分布式光伏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分布式光伏接入会不会影响电能质量2.中国分布式光伏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3.光伏电站整个存在期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有哪些?
分布式光伏接入会不会影响电能质量
分布式光伏接入会不会影响电能质量?1.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有光伏组件、光伏并网逆变器、配电箱、双向计量电能表等构成。
2.如何取得当地的太阳能资源数据?
对于光伏系统设计而言,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分析项目安装使用地点的太阳能资源以及相关气象资料。诸如当地太阳能辐射量、降水量、风速等气象数据,是设计系统的关键数据。目前可以免费查询到全球任何地点的气象数据为NASA 美国太空总署气象数据库。
3.如何选择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的并网电压?
分布式光伏系统并网电压主要由系统装机容量所决定,具体并网电压需根据电网公司的接入系统批复决定,一般户用选用AC220V 接入电网,商用可选择AC380V 或10kV 接入电网。
4.光伏阵列安装倾角由什么决定?
光伏阵列安装倾角一般由安装地点的纬度决定。
5.光伏阵列的安装朝向如何确定?对发电效果有何影响?
由于影响光伏发电的主要原因为日照量,所以组件安装时应向阳光最充足的方向安装,不同安装角度对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亦有影响。
6.如何选择光伏电站系统?
在选择光伏电站时要看品牌可不可靠,能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要选专业、正规品牌的光伏产品。
7.光伏阵列的设计安装要考虑风速的影响吗?安装分布式光伏时应如何考虑建筑荷载和抗风能力要求?
在建筑物屋顶安装光伏列阵,必须考虑建筑物屋顶的载荷,同时考虑气流在遇到建筑物后产生的紊流和速度变化对光伏阵列的安全性影响,只有充分考虑当地风况、地貌、地形以及计划安装光伏阵列的建筑物在周边环境的相对位置,才能确保光伏阵列和周边生命财产的安全。
8.如何决定家用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置?
家用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的大小,取决于用电设备负载、屋顶的样式和屋顶的面积,并结合电网公司的批复意见,确定最佳安装容量,根据闲置屋顶的面积,一般5千瓦光伏电站占地50平。但,安装前,需要测量屋顶尺寸,及专业技术进行设计。
9.如何估算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的发电量?
要估算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需要知道系统安装当地的有效日照时间、系统效率、系统安装容量。平均1千瓦光伏电站,每天发电量约3-6度。
10.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后,怎么区分家里当前用的电量来自电网还是自己家的太阳电池组件?
在分布式发电系统安装完成后,电网公司会进行并网的检验验收,验收合格后会在业主家里安装两块(或双向电表),两块电表会分别对光伏系统的发电和市电的用电量进行独立计量。
11.安装后如果连续阴雨或者雾霾,光伏发电系统还会工作吗? 会不会电力不足或者断电?
光伏电站在一定弱光下也是可以发电的,但是由于连续阴雨或者雾霾天气,太阳光辐射照度较低,光伏系统的工作电压如果达不到逆变器的启动电压,那么系统就不会工作,并网发电系统与配电网是并联运行的,当光伏系统不能满足负载需求而不工作时,电网的电将自动补充过来,不存在电力不足与断电的问题。
中国分布式光伏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太阳能是我国总储量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我国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能理论估计值为1.47×108亿千瓦时,是我国继水电、风电之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政策支持加强、国内市场不断启动的情况下,中国光伏行业逐步走出低谷,2015年更是加速回暖。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预计,今年新增光伏装机量约1500万千瓦,累计总量将达到4300万千瓦,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光伏应用大国。未来2020年则将可能突破1亿千瓦、2030年突破4亿千瓦,标志着我国走向规模化应用时代。
从运行维护的角度来说,分布式光伏发电也并非完全安全无隐患的。与独立占地的大型地面电站不同,分布式光伏发电需要依附居民住宅、工业厂房、仓库、商业大楼、学校市政建筑等,而这些建筑物载体一般都有人口密集、配装有相关精密仪器设备或存放有易燃物质的特点,所以分布式光伏发电对于安全性能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必须要保证光伏发电不影响这些建筑物原有的生产生活功能,对人员、生产、物资不产生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开展电站方案设计及设备选型之时,会严格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分析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载体建筑,做好合理安全的空间规划,必须安排专门的空间区域放置光伏组件和配电逆变等发电设备,尽量避免非专业人员接触发电设备,以免引发安全事故。
?光伏电站整个存在期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有哪些?
从世界范围看,分布式光伏发展无一例外都依靠政策支持,主要包括上网电价补贴和配额制。参考我国近几年发展实践,上网电价补贴推广比较成功,对于弃光严重的问题,政府在2015年的分布式光伏规划中也加入了类似配额制的内容。然而,即使是上网电价补贴与配额制双管齐下,光伏支持政策毕竟还需要考虑可操作性问题,若不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可能导致分布式光伏发展规划的无效性。
西安都安光伏发电公司以为,中国在通过配额制解决分布式光伏发展利用方面尚存在困难。与世界主要施行配额制的国家和地区相比,目前中国配额制在成熟度与可操作性上还有很大距离。首先,其他国家与地区配额制是在电力市场化的基础上,由政府制定配额,供电企业或发电企业作为承担主体,而不是仅仅对各级政府进行责任分配。其次,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保证了在这些国家可再生能源配额可被交易,更有利于资源配置,增强了配额制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再次,即便政府制定了大规模的分布式光伏配额,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也还需要各级政府额外提供优惠政策与补助,假若这部分资金来源无法明确,也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传导。因此,中国目前的配额制,无论从制定、运作机制、考核机制上都还无法体现市场的作用。
并且,中国分布式光伏缺乏投资意愿,不同投资主体面临不同的问题。由于家庭用电量小且民用电价比较低,在不考虑地区额外补贴的情况下,民用安装的分布式光伏收益较低、动力不足。工业安装的光伏虽然由于工业电价高于民用电价而收益率相对可观,但也有三个影响收益率的因素:第一,与民用相比,由于公司经营变化、地点变更等因素,工业光伏项目的不稳定性更大;第二,工业光伏项目可能需要贷款支持,拉低了财务回报;最后,工业电价刚刚进行了下调,还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也相对影响了工业分布式的积极性。应该说,如果要达到2015年配额要求,政府是有意愿与责任引导分布式光伏投资的,然而由于分布式投资主体的多样性与分散性,政府很难进行直接主导。
阻碍分布式光伏投资的另一关键因素,是安装分布式光伏的物理空间限制。通常来说,城市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有两种途径:一是安装在公共建筑上,二是强制将分布式光伏纳入新建住宅设计。然而,与欧洲、美国相比,中国城市居民占有屋顶的比例很低,这两种模式均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不足以满足分布式光伏的规划目标需要。以上海为例,每年50MW的分布式安装量大约需要50万平方米的适宜屋顶。根据2014年上海市统计年鉴,2013年上海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为3722万平方米。以平均楼层为6层,20%的屋顶可用来计算,大致可以安装光伏的面积约为62万平方米,仅能满足一年的分布式规划配额。而且由于屋顶只有一部分比较适宜安装光伏,南向的屋顶或平屋顶安装光伏较经济性。因此,上海每年新增的住宅能提供的分布式光伏安装面积其实不高,全国的情况应该大同小异。
所以,在农村和农业用地上推广分布式光伏可能潜力比较大。国家能源局在《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各地分布式光伏应结合生态治理、设施农业、渔业养殖、扶贫开发等合理配置。这应该是现阶段比较可行的解决分布式安装地点选择难题的方法。而且,农村居民的屋顶面积也比较大,但是,如何解决农户分布式光伏投资融资难的问题,仍是农村推广分布式光伏的一个关键点。
此外,中国现阶段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存在雾霾,也是光伏发电难以回避的负面因素。中国分布式光伏应该在中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推广,有益于解决光伏消纳问题,优化这些地区的能源结构,长期则有利于环境保护与大气污染控制。然而,现阶段较差的大气质量会对光伏发电造成很明显的负面影响。根据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的光伏系统研究结果,雾霾重度污染时光伏有效发电小时数降低80%。按北京市环保局数据,2014年北京重度污染天数为45天,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为93天。所以,考虑雾霾因素计算北京市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小时数,如果仅考虑重度污染天数的光照降低,全年光照小时数约下降10%;如果取平均光照降低计算,全年光照小时数则可能下降35%。严重的雾霾天气也是分布式光伏经济性的一大“拦路虎”。
一般而言,电站收益来自企业电费、上网电费和度电补贴收入,但风险则贯穿于整个电站项目建设及运营期间,所以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做好项目投资评估工作。
一、直接影响电站收益的因素
电站收益=企业电费+上网电费+度电补贴收入
其中,企业电费=发电量×自发自用比例×企业电价
上网电费=发电量×余电上网比例×上网电价
度电补贴收入=发电量×度电补贴
由上述公式,电站发电量及电价水平(度电补贴为全国统一,企业电价及上网电价则因地域不同而差别,此处均称电价水平)和自发自用比例是影响电站收益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1、电站发电量
电站发电量与太阳辐照量、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以及光伏组件年发电衰减率相关。辐照量是评判某个地区是否适合投资光伏电站的重要自然因素,我国一类资源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同等条件下电站发电量远高于三类资源区。另外,组件的转换效率也是影响电站发电量的重要因素,单晶硅组件转换效率高于多晶硅组件转换效率,但单晶硅组件成本较高,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仍以多晶硅组件为主。
一般而言,在电价水平及电站自发自用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单位发电量越高,电站收益越大。
2、电价水平
目前大多省市的一般工业及大工业用电执行峰平谷电价以及峰平谷发电时段比例,而上网电价则按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计算。在单位发电量及电站自发自用比例相同的情况下,电价越高,电站收益越大。
3、自发自用比例
自发自用比例与企业年用电量、年发电量、每天工作时间、年假期天数、休息时厂房设备是否负荷等因素相关,自发自用比例越高(即企业使用光伏电力的用电量越高),电站收益越高。
一般而言,发电量水平及电价水平是确定项目开发区域的重要因素,而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及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在确定了项目开发区域后,关于某个单体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则着重需评估该项目预计的自发自用比例并基于发电情况和电价情况计算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二、风险控制流程
在评估某个单体项目时,对其每一个阶段和过程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特别是签订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协议之前的项目前期评估,主要是从技术、财务及法律角度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同时项目实施及运营阶段的控制也很重要,它直接关系整个项目的实际盈利能力。归纳而言,单体项目需进行以下阶段的评估和控制:
(一)前期评估
1、初步开发:针对单体项目需根据企业的行业条件、屋顶条件、企业用电情况、企业经营状况、信用度、房屋及土地产权等情况来初步评估该项目是否具有继续开发的必要。
2、技术评估:从屋顶结构及承载、电气结构及负荷等技术方面判断项目的可实施性,同时评估计算该单体项目的装机容量、单位发电量及自发自用比例等基础数据,从而形成初步技术方案,并为财务评估提供依据。
3、财务评估:通过对项目进行初步投资效益分析,考察项目的盈利、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判断该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一般要求项目内部收益率不低于9%。财务评估的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1)装机容量:电站装机容量首先是由屋顶可用面积和变压器容量决定的,但因电站自发自用比例越大收益越高,因此企业用电情况对装机容量的多少也有限制。在保证基本收益的情况下,电站装机容量应结合屋顶可用面积、变压器容量和企业用电情况来综合确定。一般需技术部门进行初步设计和组件排布,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物阴影遮挡等问题,综合评估项目预计安装容量。
(2)首年发电量:电站每年的发电量是以一定比例逐年衰减的,必须测量出首年发电量才能计算每年的发电情况。影响发电量的因素除了太阳辐照量和组件转换效率以外,屋顶类型、电站朝向、电站关闭时间等也会对电站发电量产生影响。光伏电站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电站接收的光照越多,则发电效率越高,因此电站朝向、倾角等设计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就屋顶类型而言,水泥屋面电站可按最佳角度安装,其发电量稍高于彩钢瓦屋面电站。
(3)自发自用比例:其重要性上文已叙述。
(4)用电电价及电价折扣:用电类型不同其电价也不同。大工业用电,其屋顶条件好,但有时段电价,因此平均电价较低;而一般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屋顶面积小,但无时段电价,因此电价相对较高。
(5)单位建设成本:除电站主要设备和工程费用外,不同企业的个体需求也会增加电站的建设成本,并最终影响收益率。尤其是分布式屋顶电站,受限于建筑物屋顶情况,对建筑物的结构、承重等具有一定要求,部分不达标的屋顶需通过刷漆、换瓦等方式进行改进,但同时也会相应增加电站建设成本。因此每个单体项目,需技术部门和商务部门等综合评定该项目的单位建设成本。
4、合同谈判及审查
(1)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协议,即EMC合同
EMC合同是光伏电站投资建设最重要的一份合同,是电站投资建设的合法性依据,其合同双方是投资者和用电人。签订EMC合同的目的是为投资者建设光伏电站并售电给企业使用,围绕这一目的延伸出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及风险分配。合同谈判即就双方的权利义务及风险承担进行协商洽谈。合同谈判中企业的几个重要关注点分别是,合同期间、电价折扣、屋顶维修责任、电能质量问题、电站搬迁事项及其他违约责任,如企业破产等企业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情况,等。审查合同亦主要是对其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判断并进行调整,尤其是上述几个关注点。
5、项目评审
上述评估和判断是各部门独立进行的,在EMC合同签订前需进行一次系统的项目评审会,要求合同主办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及项目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均参与评审。
合同评审会的目的即在于了解该单体项目在技术、工程施工及后期运营上的可行性、该项目的投资回报、法律风险控制的合法合理性等。同时,与其他关联部门进行对接,对该EMC合同的权利义务进行评述,有特殊要求的需进行协调,以便更明确的履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权利,这也是合同评审会的一个重要目的。例如,因光伏电站项目是交由第三方进行施工的,在EMC合同中可能对于施工有特殊的要求,若EPC合同主办部门对该特殊要求不知情,在EPC合同中未对对该要求进行处理,则会存在因投资方违反EMC合同而被相对方追究责任的风险。
(二)项目实施及建设
光伏电站项目主要通过招投标确定组件供应商及EPC方(即项目施工方),其中组件采购费用和工程建设费用约各占电站总投资的一半,因此组件采购合同和工程建设合同的履行状况十分重要。
(1)组件采购合同:组件交付义务一般在项目开工后,组件质量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履行事项。首先,组件质量标准及责任承担需明确;其次,产品监造、出厂试验、验货及验收测试等都要严格按标准及规定执行。
(2)建设工程合同,即EPC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的基本权利义务请参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此处不予赘述。在光伏电站项目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的问题是,施工方不按规定操作、随意踩踏组件。为减少不必要的诉累,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管,并在合同中约定EPC方的严格责任。
在光伏电站竣工前,组件损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的,但该责任具体如何承担则较难处理,如果事后通过谈判和诉讼解决,会严重延误工期导致损失。因此,关于组件质量问题的风险承担,投资方可与EPC方和组件供应商共同协商确定一个时间节点作为风险转移时间点。一般买卖合同标的物损毁等风险在交付时转移,质量问题除外。在此可约定(仅供讨论),在组件交付前所有风险由组件供应商承担,交付后由EPC方承担,在发生风险事项后EPC方无论原因必须先行赔付或以其他损失最小化方式承担责任,如事后经鉴定全部或部分属于组件供应商原因导致的,EPC方可再向供应商追偿。
(三)项目运营维护
项目的运营维护工作是否做好,直接影响电站的使用寿命和收益情况。评估运营维护工作,主要需防止第三人破坏发电设备,同时出现故障后要及时修复。
光伏电站是安装在用电人屋顶上的,在用电人控制范围内,通常电站设备被破坏或故障,用电人能比投资人更快发现并及时反馈给投资人。所以在运营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与用电人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也是电站长期稳定运营的重要保障。
三、常见投资风险
在上文我们已经对整个项目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包括技术评估、财务评估及法律评审等,但这些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对电站的常态事项进行的评估。光伏电站的运营期限长达20多年,在此期间有许多可控与不可控的风险,需要投资者进行全面评估,并找出风险应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电站投资风险。以下将对电站投资的最重要几个风险点进行分析。
(一)风险因素
1、房屋产权人与用电人不同
在实操中,经常会出现用电人与产权人不一致的情况,EMC合同不能对抗产权人的所有权,因此必须经产权人同意投资人合法使用厂房屋顶并出具建设场地权属证明,从而排除投资人侵犯第三人权益的风险。具体分析请参见本人另一论题《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用电人与产权人不一致的情形与处理方法》。
2、设备质量问题
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站最重要的设备,一般是独自招投标。而组件较易发生隐裂、闪电纹等问题,但可能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因此设备尤其是组件的质量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组件质量问题的风险主要在交付后。对投资者而言,虽风险不转移,但交付后发现质量问题仍会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组件采购合同中要严格规定保质期、质量问题的范围以及发生质量问题后的救济方式,以便于事后维护自身权益。
3、工程质量问题
在光伏电站建设施工过程中,极易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等问题,如卸货、安装、保管等过程都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组件损坏,除需加强监管外,在EPC合同中也要严格规定施工方的责任。
有一种较为常见但重要的情况,组件损坏可能由质量问题和操作不当共同引致,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区分双方各自责任大小,不利于投资者权益保护,那么事先约定双方的权责就十分必要了(详见上文建设工程合同第二段)。(组件损坏可能由质量问题和操作不当共同引致,属于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共同侵权行为,虽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救济,但本文主要讨论电站投资评估事项,旨在通过项目评估在项目实施前最大限度降低各种风险和成本,因此此处不予赘述。)
4、电站建设期延长
在光伏电站投资建设中,电站建设期的长短关系投资到资本化问题和投资回收期问题,电站建设期越短,就能越早获得电站收益和资本回报。但实际施工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工期过长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项目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没有控制好,出现设备供应与施工建设脱节的严重问题;二是个别项目就维修屋顶未能与屋顶权属人达成一致,极大影响项目正常施工进度。因此,在项目开工前,首先需做好项目技术勘察,就维修事项提前与屋顶权属人达成一致意见,其次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5、企业拖欠电费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收取电费首先需确定电表计量装置起始时间和起始读数,但因计取电费直接关系EMC合同双方利益,在实操中,投资者较难就计取电费的起始时间和起始读数与用电人达成一致。因光伏电站需并网,有供电部门介入,此时可借助其公信力,在EMC合同中约定以供电部门计量的起始时间和起始读数为参照。
另外,在电站进入稳定运营期间后,用电人也可能因经营状况恶化或与投资者产生冲突等原因而拒交或拖欠电费。因此,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充分了解该用电人的财务状况和信用度,综合评估其拖欠电费的可能性,同时在EMC合同中也要明确约定拖欠电费的违约责任。
6、电站设施被破坏
电站设施被破坏的原因很多(此处主要讨论在项目运营阶段的电站设施被破坏,至于项目建设阶段的破坏在前文设备质量问题和工程质量问题处已进行讨论),如不可抗力、意外事故、人为破坏等,其损失可大可小,小则需维修发电设备,大则电站损毁。一般遭受上述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等非人力控制因素破坏的,电站所依附的屋顶也会遭受致命损害,通常这种情况的发生并非用电人过错,且用电人自身也遭受极大损失,此时要求用电人承担责任也不实际,因此购买电站财产保险十分重要。而在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则可根据过错责任要求破坏者承担相应责任,而用电人也需尽到通知和减少损失的义务。
7、用电低于预期
自发自用比例低也即用电低于预期。投资者在项目实施前需了解用电人的行业发展前景及用电人自身经营状况,如能在EMC合同中约定最低用电量则能有效避免这一风险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但通常情况下,在EMC合同中投资者仍是处于劣势低位,用电人一般不会接受最低用电量。所以投资者必须在项目实施前精确评估单体项目的自发自用比例,将该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8、发电低于预期
新建筑物遮挡阳光、系统转换效率降低、组件损坏以及太阳辐照降低等均会导致电站发电量低于预期值。首先,购买发电量保险;其次,对于系统效率可在组件采购合同中作出约定,由供应商对系统效率作出保证;第三需要到工业园区等机构了解园区发展规划,预判合同期内项目场地周边的开发情况,并由技术部门判断其对电站发电情况的影响程度,从而更精确地计算每年发电量和电站收益。
9、建筑物产权变更
屋顶业主破产、建筑物转让以及国家征收征用等都可能导致建筑物产权发生变更。首先投资者需了解用电人经营状况,评估其合同期内破产、转让建筑物等的风险,并通过当地政府等途径了解合同期内有无征地规划等情况;其次,要求用电人在建筑物产权变更情况下要先与新产权人达成协议,由新产权人替代用电人继续履行合同,即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
10、建筑物搬迁
用电人生产发展等需要以及国家征收征用等均可能出现建筑物搬迁的需要,因此投资者需了解用电单位的发展规划,评估合同期内其搬迁的可能性,并在EMC合同中约定发生建筑物搬迁事宜的,光伏电站随建筑物搬迁或由用电人提供同等条件的新建筑屋顶给投资者。
(二)解决措施
从对上述风险因素的诱因及其解决方法的分析来看,防控上述风险主要有三个步骤。一是全面综合了解各风险的成因,将其量化为风险成本,并反映在财务评估模型中,综合各方面因素评估单体项目的投资收益情况。二是在相应的合同中约定出现各风险后的救济方式。三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预防上述风险的出现。其中前两个步骤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完成,如此可将上述风险控制在投资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并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四、结语
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投资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加上江苏、山东、浙江等光伏大省良好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资金进入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市场,譬如恒大强势进军光伏行业,也再次印证光伏发电行业的巨大潜力。但光伏发电行业在国内仍属于新兴行业,各方都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实现电站利益最大化,电站的投资评估必须严而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