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兼职_大美国际资讯的资讯产品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枣庄学院教务处电话2.大美国际资讯的资讯产品
3.洛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洛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汇编)
4.武威职业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枣庄学院教务处电话
一、枣庄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 枣庄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632-3786792,该校联系地址为中国山东省枣庄市北安路枣庄学院教务处、邮编为277100、联系邮箱为zzxyjwc@163.com。
二、枣庄学院简介
枣庄学院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是山东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为1971年建立的枣庄市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枣庄学院。学校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 原校长王梓坤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建铨先生为名誉校长。
学校秉承“兼爱、尚贤、博物、戴行”校训,坚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主线,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服务地方,特色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学校目前占地1142亩,校舍面积41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的新城校区占地1885亩,规划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08亿元,实验教学中心18个,其中实验室分室31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44.2万册,电子图书197万种,电子期刊45213种。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8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166人,专任教师813人,教授67人、副教授252人,博士209人。学校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2人,山东省及枣庄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3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等7人,外籍教师9人,专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0余人,山东省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另有国家级人才、泰山学者等特聘教授近百人。
学校设有教学院(部)23个,普通本科专业57个,专科专业38个,形成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其中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精品课程23门,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1个,培育专业(群)2个,自筹专业(群)1个。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近几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学校积极推进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与中兴、惠普、曙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先后成立了“中兴通讯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育部主推的六个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凤凰教育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绿色中国双百计划”“中美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先后落户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受到教育部专家的充分肯定。学校连续3年获得“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得“山东最具办学特色本科院校”称号。2015-2018年有192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总体考取率达到38.17%,其中578人考取中国科学院、985和211院校研究生,占考取人数的30.10%。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3.2%、93.4%、95.3%,就业率持续上升,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校注重科学研究对教学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建有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及各类省级以上教学、实验、科研平台15个。学校是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天津大学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 聊城大学 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科研课题共280余项,企事业委托的横向课题和专项课题1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SCI、EI、CSSCI收录6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7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成果110余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5项;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地厅以上科研奖励220余项。
学校坚持以服务谋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有11个校级或校企共建科研机构,出台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行动计划,搭建了枣庄市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太赫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服务地方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学校启动了化学化工研发、机械制造研发等服务地方的重点项目,承担了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电源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枣庄市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连锁改造工程项目,加入山东省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为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大美国际资讯的资讯产品
王志峰 中国科学院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国家973项目专家组组长、科技部“十一五”863重点项目总体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太阳能热利用与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1990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工程热物理专业 获博士学位。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王志峰博士的研究主要包括太阳能聚光热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性能评价,太阳能高温集热系统中的流动与换热问题,换热器中的流动与传热过程数值模拟、复杂气体介质中的辐射换热、复杂几何形体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在太阳能高温聚光器,太阳集热器热性能评价,复杂几何形体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辐射换热,固液相变过程的理论研究,高效换热器件的开发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成功, 1) 完成了太阳能碟式聚光发电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设备调试; 2)完成了太阳能槽式聚光发电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设备调试; 3)槽式太阳能聚光器的总体设计与热工性能的瞬态模拟;4)太阳能聚光器定日镜的总体设计和风载荷模拟;5)了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快速评价方法体系;6)能真空管空气加热除湿空调系统的系统设计和设备定型; 7)复杂船体表面的辐射、流动与导热耦合换热的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5项。兼任:International Science Panel on Renewable Energy (ISPRE) 成员,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olar Energy(ISES)委员,中国太阳能学会理事,国家科技部“十五”863后续能源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皇明太阳能集团首席科技顾问,《太阳能学报》、《太阳能》编委等4杂志编委,北京奥运科技委员会咨询委员。
洛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洛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汇编)
大美国际资讯经营新能源传媒、资讯、展览、专业市场、新能源贸易实业等,公司旗下有《新能源报》、《太阳能信息》报/手机报、《光伏信息》报/手机报、《热泵》杂志、《光伏采购》杂志、《中国太阳能网》、《全球光伏网》等十大纸网媒体;公司下属的展览公司,展览品牌有“中国(苏州)国际太阳能光伏秋交会暨国家新能源展”、“中国太阳能节”、“全国(郑州)太阳能春交会暨新能源展””全国太阳能东北(沈阳)展暨新能源展““太阳能西南(昆明)展暨东盟新能源展”等。
公司做为太阳能光热、光伏等新能源行业传媒和资讯的运营商,经过近十年的精耕细作,成功打造出以纸媒体、网媒体、新媒体、会展、培训、专业市场、国际贸易、研究报告等为一体的传媒和资讯“云服务”产品,主要媒体有:《新能源报》、《太阳能信息》报、《光伏信息》报、《供暖信息》报、《光伏采购》杂志、《热泵》杂志、中国太阳能网、全球光伏网、光热手机报、光伏手机报等;主要展会有:第五届中国太阳能节、第九届中国国际太阳能秋交会、第二届苏州新能源展、第二届苏州光伏展、第九届中国太阳能春交会、第八届太阳能东北展、第四届太阳能西南展、第四届安徽新能源展等;创办全球第一个“中国(新余)光伏交易市场”……共有服务于新能源行业的30多个产品组成的“云服务”体系,得到广大新能源行业从业者的好评,并在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余年的发展,大美国际资讯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起家,总部现设在呼和浩特市,现有专兼职员工250多人,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沈阳、西安、武汉、济南、杭州、苏州、常州、新余、海宁等全国大城市和新能源产业发达的主要城市建立了20多个分公司和代表处,在全国和新能源发达的国家建立了300多个发行站、信息站、通讯站等网络,建立起100多人的兼职撰稿人团队,建立了50多人的新能源专家顾问团;与国内外新能源方面的科研院所、协会学会商会、能源政府部门等40多家单位和个人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了由50多家国家级和重要的地方级媒体组成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媒体联盟。累计服务的新能源方面的企业(准客户)达到2000多家,累计在全国各地召开了200余场次新能源方面的各类展览、会议、培训会、论坛等,受众群体辐射整个中国新能源及部分国外客商。
十余年的发展中,大美国际资讯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同时,不经意间开创了行业内的若干先河:2000年,大美国际资讯创办《太阳能信息》报,作为行业内第一份专业媒体亮相于呼和浩特,开创了中国DM广告报纸的先河;2002年,中国太阳能网上线开通,成为太阳能行业第一家线上沟通交流及产品展示平台;同年,大美国际资讯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行业内第一届太阳能专业展会,并以此为起点,逐步发展成为闻名业内外的“太阳能春交会”、“太阳能东北展”以及“中国国际太阳能秋交会”;2004年,大美国际资讯创办第一届“VIP客户联谊会”,打造业内精英聚集交流平台,至今已经成功举办8届;2006年,为庆祝《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大美国际资讯在北京策划召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论坛”,不但业内巨头竞相到会,国家相关部委领导也尽数出席,有16 名副省级以上领导到会,一时成为业内盛举;同年,大美国际资讯成立国际部,积极与国际接轨,掀起发展新篇;2007年,为相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大美国际资讯在一年一度的秋交会上联合权威协会及业内专家举办第一届“中国太阳能节”,使中国太阳能行业有了自己的节日,并举办了“同一个太阳 同一个梦想”大型演唱会庆祝太阳能节。2008年,大美国际资讯总裁邢树海成为中国东盟协会理事;2009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风能信息中心”挂牌大美国际资讯,2010年,大美国际资讯总裁邢树海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广告价值贡献人物”;2010年8月28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东盟协会会长顾秀莲在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大美国际资讯,对大美国际资讯多年来为推广和传播新能源行业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指明了大美未来的发展方向,推动新能源、节能减排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工作,鼓励大美要为推动新能源做出更大贡献。
2011年,大美国际资讯踏上第二个十年的发展起点。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势下,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大美国际资讯将肩负使命,以全力快速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为己任,以第一个十年中取得的成绩为坚实基础进入了崭新的发展篇章,同时大美国际资讯也必将用更澎湃的激情,更完善的产品,更专业的团队,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资源为广大新能源行业的从业者们提供更贴心的优质服务,全力助推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事业的发展!
在发展中积蓄力量,在前行中升华自我,大美国际资讯将以促进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为动力,不倦前行!
武威职业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洛阳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把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放在洛阳打造聚合创新资源平台城市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位置,“十四五”期间,着力实施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五大工程,提升洛阳城市功能品质与青年的契合度,真正让城市更好地吸引青年、集聚青年、成就青年,以青春活力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汇聚强大青春力量。
二、主要任务
产业平台聚才工程
1.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立足洛阳现有产业基础,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农机、轴承、机器人、铝钛、耐火材料、精细化工、光电电子器件、光伏、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面向未来市场前沿需求,聚焦储能与氢能、关键战略材料、生物制品与健康服务、大数据与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着力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围绕优势产业实施“双招双引”,贯通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
2.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打造以科技产业为支撑的伊滨科技新城,布局建设一批高成长性、高科技型项目。加快推进科技产业社区建设,推动形成一批功能齐全、青年青睐的新型城市社区。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产学研结合更紧密的新型研发机构,布局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以清洛基地等创新平台为依托集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动。支持河南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驻洛高校建设特色骨干学科。推动驻洛高校围绕洛阳产业发展设置学科专业、建设创新平台,引进和建设一批与洛阳产业契合度高的产业学院、研究生院。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在洛阳设立分校或研究机构,提升科技创新人才源头供给能力。
青年就业创业工程
4.积极开展青年引才活动。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出台我市《汇聚创新人才、集聚青年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市若干举措》等系列文件,延揽大学生、青年技能人才来洛就业创业。持续打造“才聚河洛”招才引智品牌,依托驻外办事机构、高校等平台建立招才引智工作服务站。精心组织高校毕业生和省内外校园引才招聘活动,为外地来洛应聘大学生发放一次性面试补贴,并在青年驿站提供15天以内免费住宿。
5.提升在洛就业大学生数量。实施“万名大学生留洛计划”,引导和鼓励各类市场主体设立实习基地。有针对性发布见习单位目录和见习岗位清单,吸引省内外优秀大学生来洛实习。见习期内给予不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80%的生活补贴,力争每年万名以上高校毕业生留洛就业创业。
6.积极开发大学生就业岗位。聚焦我市产业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发布各类实践岗位1万个,搭建用人单位与高校大学生沟通交流平台。扩大大学生招录规模,每年招录2000名以上高校毕业生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招聘2000名以上高校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支持民营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并给予一定补贴。
7.推动地校企合作。实施“地校企合作计划”,采取政府搭建平台,高校对接企业、产业园区等措施,通过项目获酬、兼职取酬、政府补贴等方式开展人才交流,吸引更多博士到我市高校任教,支持高校博士到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支持在洛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设立产学研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视规模和效益给予10万元~20万元补贴。
8.完善青年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场所,提供最高3年租金减免。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降低反担保门槛,通过建立市场手段开发“人才贷”“成长贷”“银投联贷”等金融产品;通过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信用贷资金池,完善“天使投资+信用贷款”等金融服务政策,助推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9.打造青年“双创”载体平台。围绕产业建设,支持中心城区、功能区建设科技产业社区和“智慧岛”,构建适应青年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的新生态。积极筹建洛阳市就业创业体验馆,探索“人力资源招聘服务+就业创业互动体验”新模式。全市打造孵化场所不少于120个,为青年人才提供低成本、高聚合、强黏性的创新创业空间。
10.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优化完善“河洛英才计划”,在人才项目评选中设立青年专项,让优秀科技和技能型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实施“河洛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重点培育支持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青年人才。创新青年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劳模和工匠工作室、首席技师工作室,加快形成各类工匠人才梯次结构。实施“文化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培育吸引更多青年文化创客,让洛阳成为文创人才竞相汇聚的高地。
青年安居保障工程
11.优化青年人才公寓运营模式。实行租补分离,扩大入住范围,市级公寓本科及以上大学毕业生均可申请入住,可以以共有产权模式优惠购买。各县区要加大青年公寓保障力度,扩大保障范围,给予适当补贴。
12.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5年内新筹建70平方米以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以总量不低于40%的比例,优先供应来洛就业创业的青年大学生。结合全市开发区、科技产业社区建设,配建一定数量的青年公寓、产业社区公寓,为吸引青年人才来洛提供良好居住条件。
13.建设运营青年驿站。鼓励各县区采取从当地青年公寓、保障性住房中提供一定房源或与快捷酒店合作等方式打造青年驿站。定期向入住青年推送本地招聘岗位等信息,建立入住青年全程服务和跟踪回访机制。
14.保障青年租赁住房权益。外地来洛就业创业青年大学生,可优先承租保障性租赁住房,享受1个月到3个月的免租期。实行租售同权,给予承租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人与购房人同等的子女入学、医疗等公共服务权益。
15.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合理布局教育、医疗资源,统筹优化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布局规划,青年集聚区周边增配优质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进一步满足青年人才子女高质量教育需求。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优化医院诊疗流程,提供更加优质、便捷、贴心的就医诊疗服务。
社交消费赋能工程
16.创新文旅消费模式。围绕青年消费特点,打造沉浸式体验旅游区,引导博物馆、老字号、特色店打造体验式消费场景。引进培育文创头部企业,高质量建设一批大型文旅综合体、文旅街区、文创基地。创造性做好文旅营销,做大做强工艺美术、精品演艺、实景游戏、数字文博等文创产业,提升洛阳城市文化对青年的吸引力。
17.丰富发展夜间经济。围绕“吃、行、游、玩、赏、买”等出台支持夜经济发展系列举措,开发城市夜游精品路线。打造夜间城市书房,每周举办讲座沙龙、书享会,并增设水吧、夜宵茶点等服务,营造温馨环境。大力发展青年剧院、剧场,创办和提升一批音乐节、露营节。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推出更多网红打卡地,提升夜间生活魅力。
18.丰富文体休闲活动。以15分钟“阅读圈”“健身圈”打造城市区“青年休闲环”,布局增建体育运动场馆,积极举办帆船等时尚型体育活动。在城市公园、游园内设置主题亲子乐园,开辟户外运动专区,设立攀岩、轮滑、平衡车等场地和设施。在青年集聚区域布局小酒吧、咖啡厅、时尚音乐餐吧等休闲娱乐场所,丰富青年人业余文体生活。
19.构建青年网络场景。加强头部社交平台合作,常态化策划定制彰显洛阳特质、符合青年特征的线上活动。推出网络爆款作品,形成一批原创高质量文化网络产品,构建彰显洛阳青年风采、展示城市魅力、传播河洛文化的网络社交场景。
20.打造青年专属频道。建设新媒体人才队伍,打造“青春洛阳”工作室、“青春洛阳”会客厅等新媒体品牌,推出根植城市愿景、河洛文化的宣传产品,在信息传播、内容生产、价值影响等方面开拓创新,面向青年宣传好洛阳厚重与时尚、古都与活力的城市气质。
城市活力提升工程
21.打造青年集聚新地标。建设一批洛阳青年公园或青年主题游园,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感受、游览观光于一体的青年集聚新地标。推动形成一批时尚潮流消费街区和青年集聚活动场所,培育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新业态。结合青年特点和需求,布局一批高品质城市家具,营造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
22.增强青年城市认同。定期举办洛阳“青年论坛”,开展“青年城市青年讲,我和洛阳共成长”主题宣传活动。聚合社会各行各业优秀青年组建“青年讲师团”,深入青年群体讲好洛阳故事。引导和支持青少年为洛阳代言,组织“青年讲解员”感知洛阳发展的速度、力度、温度、韧度,不断增强青年群体对洛阳的城市认同。
23.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制定符合洛阳气质的宣传口号、标语等,设计统一、时尚宣传标识,加大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投放数量和频率,强化城市品牌。通过年轻新锐、广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OTA平台,定期进行城市重大文化旅游资讯宣传,实现线上线下品牌推广、客源市场共同开发。
24.促进青年互动交流。以15分钟“生活圈”广泛布局“青年之家”,实现“青年之家”乡全覆盖。开展社区青春行动,大力引导青年社群建设,推动青年群体主动融入城市。依托科技园区、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举办青年联谊会、沙龙等活动,增进青年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域交流,解决青年的融入、交友、婚恋等需求。
25.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大力开发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围绕“爱古都·爱洛阳”等主题推出一批社区需要、青年热衷、群众欢迎的精品服务项目。推动驻洛高校与城市社区、重点景区等单位结对,分行业、分系统组建城市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号召社会各界青年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
26.增强国际青年交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主题,邀请相关国家青年到洛开展交流合作。举办中外青年学习实践、体验营、训练营等交流活动,拓宽洛阳青年参与国际交往渠道。不断加强同港澳台地区青年交流,增进地区间青少年互信合作。
27.加强对外形象推介。制作洛阳全球宣传片,积极在国际论坛、国际媒体宣传推介。发挥欧美同学会、海外联谊会等组织作用和资源优势,在知名国家设立人才联络站,提供政策咨询、城市融入等服务。举办“海外大学生感知洛阳行”,吸引国际文化艺术活动、体育运动赛事落户洛阳。利用世界古都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活动开展青年交流,让国际青年认识洛阳、爱上洛阳。
三、组织保障
健全工作机制。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市委组织部负责统筹协调,将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平台聚才,市人社局牵头负责就业创业,市住建局牵头负责安居保障,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社交消费,团市委牵头负责活力提升,协同推进五大工程。各县区、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强化政策落实。各牵头部门要强化工作督导,建立工作台账,定期研究问题、项目化推进。各责任单位对照分工,进一步细化举措,出台配套措施。财政部门、金融工作部门加大资金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营造浓厚氛围。各级宣传部门要切实做好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宣传统筹工作,聚焦青年的特点和需求,找准政策宣传切口,将我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的诚意展现给青年,把洛阳精彩故事讲给青年,不断吸引、汇聚青年,彰显城市青春活力。
一、武威职业学院邮编是多少 武威职业学院的邮编为733000,该校地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关街皇台路102号,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
二、武威职业学院简介
武威职业学院位于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武威,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武威教育学院。2003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先后整合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武威分校、武威财贸学校、武威师范学校(成立于1915年)、武威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立武威职业学院。2011年武威卫生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整体并入学院。2018年甘肃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在学院联合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秉承“尚学崇技、求真创新”的校训,弘扬“文明、和谐、团结、奋进”的校风,遵循“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适应需要”的办学理念,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学院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对接,致力于建成“西部示范、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职业教育名校。在2018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满意度调查中,学院在总体满意度、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环境四项指标中均进入全国骨干校前20名。在中国科教评价院发布的中国高职专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学院排名全国高职专科院校第240位、甘肃省高职专科院校第4位。
校园占地面积914亩,建筑面积34.15万平方米,有1家直属附属医院、1所2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现有各级各类注册学生1481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637人、专科生10270人、中专生116人,继续教育学生3796人。在职教职工845人,有专任教师51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2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73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144人、教学名师16人、甘肃省名中医5人、专业带头人91人、骨干教师187人、“双师型”教师469人、省级“园丁奖”5人、市级“园丁奖”5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5人。建立了400人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有外聘兼职教师292人。
学院专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开办全日制高职专科专业62个,成人本、专科专业106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国家级优质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骨干专业4个,形成了以工为主,以新能源和相关医学类专业为特色,国家级重点专业为引领,文、经、农、艺等综合发展的专业布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152万元,有2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1所、“三级甲等”附属中医医院1家、校内实训室14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8家、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武威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青春通用性众创空间”1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
学院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技术研发,获批省教育规划项目19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43项、科技厅科研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52项、院级科研项目39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9项、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项,申报技术成果转化3项,创建科研平台7个,出版《武威职教理论与实践》92期。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498篇,出版专著71部、教材228本,获得专利80项,其中国家发明1项。教师在甘肃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在2017年全国高职专科校长联席会议上获优秀案例1项,在2018年全国高职专科校长联席会议上获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奖2项。
学院招生就业呈现两旺局面,大专计划招生4476人,录取4025人,其中:单独招生1999人、五年制转段946人、普通高考招生944人、三职生对口招生136人。扩招报名1340人,录取939人。中专招生450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5%以上,85%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升职空间满意。
学院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校办企业武威泰丰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建成2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1所,已成为光伏扶贫基地和新能源类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电站年上网电量约2700万千瓦时,年发电收入约2160万元。项目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精准扶贫800户,保障每个贫困户年收入3000元,持续获益20年。与常州孟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 “孟腾智能制造学院”,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山东蓝海集团、武威市实验幼儿园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8家。
为落实省政府与中科院战略合作协议,服务国家能源安全、节能减排、“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发展战略,为钍基熔盐堆新型低碳复合能源项目在甘肃落地及相关能源产业在西部形成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甘肃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联合在学院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本次合作是中科院首次、也是唯一与高职院校的联合办学。以国家顶层科研院所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大型企业三方强强联合的全新办学模式,建成多元投入、资源共享的混合所有制学院,共同培养产业发展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和应用化工技术(新能源方向)2个专业计划招生100人。
为积极落实甘肃省与天津市签署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学院与天津职业大学签订《校院合作发展协议》,将用天津职业大学先进办学理念和治校经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成果,通过教学条件互通互助,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在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培训基地建设、干部交流、产教融合、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实质性合作,互通有无、共同发展。2018年11月,天津职业大学(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在学院揭牌成立,为学院乃至西部的职教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和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学院与 西安交通大学 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将在定向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开展对口支援,在继续教育等方面合作发展;与 同济大学 对接,确定委托 同济大学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对学院师资队伍开展系统化培训,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