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发电协会_光伏产业发展新机遇政策持续加码进入快车道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2020年光伏发电政策2.光伏产业发展新机遇政策持续加码进入快车道
3.2022年光伏行业火爆“出圈”产业资本“跨界”投资引发行业洗牌
2020年光伏发电政策
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_,科学合理引导新能源投资,推动光伏发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通知》提出,对集中式光伏发电继线制定指导价。将纳入国家财政补贴范围资源区新增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价,分别确定为每千瓦时0.35元(含税,下同)、0.4元、0.49元。新增集中式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原则上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确定,不得超过所在资源区指导价。《通知》明确,纳入2020年财政补贴规模,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发电量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05元;采用“全额上网-模式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所在资源区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价执行。能源主管部门统一实行市场竞争方式配置的所有工商业分布式项目,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不得超过所在资源区指导价,且补贴标准不得超过每千瓦时0.05元。《通知》规定,纳入2020年财政补贴规模的户用分布式光伏全发电量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08元。符合国家光伏
扶贫项目相关管理规定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含联村电站)的上网电价保持不变《通知》规定,纳_2020年财政补贴规模的户_分布式光伏全发电量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_时0.08元。符合国家光伏扶贫项_相关管理规定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含联村电站)的上_电价保持不变。国家发展改_委在研究制定政策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_泛、充分听取了相关部门、光伏发电企业、光伏制造企业以及_业协会和专家的意见建议,汇集了各__智慧,凝聚了_业最_共识。综上问题所述,了解光伏发电正常是有用的,建议学习《通知》,它的发布将有利于稳定_业预期,引导_业合理安排投资建设,促进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法律依据:国家发展改_委印发《关于2020年光伏发电上_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了2020年光伏发电上_电价政策。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科学合理弓1导新能源投资,推动光伏发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_印发
《关于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了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
光伏产业发展新机遇政策持续加码进入快车道
今日(12月6日)午后,天合光能股价快速下跌,一度跌超12%。截至收盘,其股价下跌11.04%,报收于57.53元/股。
消息面上,有市场传闻称,该公司分布式业务将分拆。
针对上述传闻,天合光能方面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回应称:“公司始终以有利于业务发展(包括更好地发展分布式业务)为最高指导原则;有关事项请以公司公告为准,勿轻信市场传言;目前公司董事会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分布式业务分拆的指导意见。”
那么,天合光能“分布式业务分拆”传闻为何会引发其股价暴跌?
建信安盈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冯晓婷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称,“从基本面因素来看,若如分拆,分布式业务的股权会被稀释,而这部分又是高增长板块,或对其整体估值产生一定影响。但同时,分拆也有利于分布式业务更好发展。”
“从市场情绪化因素来看,中天科技事件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的判断。”冯晓婷表示。此前,中天科技因启动分拆其海缆业务,引发市场震动。
关于天合光能,当前,该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含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光伏系统(包括电站业务、系统产品业务;其中,系统产品业务又分为支架、分布式两大业务)、智慧能源(主要由光伏发电及运维、储能智能解决方案、智能微网及多能系统的开发和销售等业务构成)三大板块。
从业绩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分布式光伏业务系统出货量超2.2GW,于报告期末有超1500家经销商合作伙伴,渠道成长态势良好。
今年前三季度,天合光能实现营业收入为581.98亿元,同比增长86.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02亿元,同比增长107.74%。这主要由于报告期内,该公司光伏组件、分布式电站等业务板块营收大幅增长,其毛利增加。
此前,在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天合光能董事长、总经理高纪凡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分布式智慧能源的各类型业务快速发展,出货量及销售量持续高速增长,对其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长做出显著贡献。
与此同时,《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天合光能在海外市场也布局了分布式光伏系统产品,目前已在欧洲、澳洲、印度等进行渠道布局。
另据天合光能此前披露,该公司还积极储备N型电池技术,计划继续推出基于210/210R平台技术的N型TopCon组件产品,进一步扩大海外高端分布式市场。
当前,在“双碳”目标、整县推进、能耗双控等强有力的政策牵引下,分布式光伏迎来高速增长。
近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光伏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今年国内光伏装机量继续大幅攀升,装机结构方面,户用、工商业分布、集中式三分天下,其中“分布式占比非常高。”
王勃华曾分析表示,未来分布式光伏有望迎来规模化发展的市场空间。一是由于国家、地方政策的支持,以央企为梯队,地方国有企业和跨界能源巨头企业为代表纷纷进入分布式市场;二是光伏盈利模式、商业模式的多元化。
政策层面,就在昨日(12月5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关于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若干措施》提出,强化光伏装备、电池片及组件、系统集成、电站建设运维产业链条;做大做优光伏逆变器、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等优势领域,积极开发新一代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
另据行业机构预测,今年11-12月预期分布式光伏新增约11GW,全年为51GW左右,地面电站新增21GW,全年为40GW左右。
2022年光伏行业火爆“出圈”产业资本“跨界”投资引发行业洗牌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国内能源结构加速转型,光伏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尤其是在分布式光伏领域,自2021年新增装机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后,业界对今年市场表现普遍抱有乐观预期。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尽管分布式光伏前景向好,但各地在实践过程中普遍面临政策标准不统一、消纳并网难题待解、后期运维困难等挑战,而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则成为不少企业的应对之道。
政策持续加码分布式光伏预期向好
分布式光伏具有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等特征。2021年,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分布式光伏宜建尽建与应接尽接。不久前,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关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政策的持续加码,推动分布式光伏建设进入快车道。
2021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54.88GW,其中分布式光伏达29.27GW,占比53.33%。今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30.88GW,其中分布式光伏达19.65GW,接近三分之二。业内专家估计今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可能达到1亿千瓦左右,这意味着到今年底光伏装机将超过风电装机总量,成为最大的非化石能源,分布式光伏也将从中受益。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说。
良好的市场前景,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反馈。以国内户用光伏龙头企业正泰安能为例,不久前刚获得了10亿元战略融资。老牌光伏龙头企业天合光能,今年上半年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占有率上继续保持领先位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受内外部因素影响,硅料价格持续攀高,给光伏组件等下游企业带来压力,影响了分布式光伏建设进度。但多位业内专家预计,硅料价格或将从今年下半年起出现改观。随着国内硅料新项目陆续投产,预计今年年底国内产能到120万吨,明年年底或超过240万吨,利好分布式光伏。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说。
三大挑战值得关注
尽管分布式光伏前景向好,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各地在实践推进中依旧存在诸多挑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各地政策、标准不统一。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家提出整县(市、区)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以来,各地执行政策不一,给企业带来困扰。
与此同时,缺乏标准也是不少企业头痛的问题。以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为例,建筑业、光伏业各自有专门标准,目前暂无明确方案将两者融合。比如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荷载不够,想在彩钢瓦屋顶上建光伏到底用什么方案解决,电站生命周期和屋顶使用周期怎么适配都需要探索。中信博副总裁孙国俊说。
二是消纳并网问题难解。国家能源局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就近消纳,但各地电网建设存在差异,让光伏发电消纳并网存在诸多难题。国网江苏经研院能源研究室主任李琥表示,不同层级的电网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如配网方面可能面临着线路约束,也可能面临断面约束。
不只是大电网层面的消纳难题,广大农村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也亟待进一步升级。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要解决消纳问题,除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外,需要光伏企业、电网企业等市场主体间的相互配合。
三是后期运维仍面临诸多难题。对于工商业来说,分布式光伏的自发自用特性,为企业节能减排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对于数量庞大的户用光伏用户来说,如何找到盈利点则成为后期良性发展的关键。
专家表示,在全球减碳趋势下,探索废旧光伏组件回收利用问题势在必行。
科技创新依旧是破题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针对上述挑战,企业纷纷围绕科技创新,开展先行探索。
新技术成为企业的发力焦点。近年来,包括异质结、钙钛矿等新型电池迅速发展,为分布式光伏建设降本增效提供可选路径。如大正微纳科技研发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有望安装在车顶、铁塔等领域,目前正将产能从目前的10MW扩充到100MW。日托光伏研发的轻质柔性单晶硅组件,不久前已获得太极实业663.21万元的采购订单。
国家电投江苏和慧综合智慧能源总经理朱艺新表示,光伏电池板的制造规模每翻一番,产品固定成本就会下降25%,随着新型电池的上量,随之而来的综合优势将更加明显。
新平台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户用光伏如同lsquo;蚂蚁搬家rsquo;,单个用户比较分散,整个项目工序非常多,需要系统性建设。正泰安能公共与政府事务部经理汪志华说。该公司探索光伏星球,通过对代理商、运维商、业务开发人员和工程建设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分布式电站建设的品质以及运维服务的质量。
天合光能构建的信息平台,打通了企业与供应商、企业内部、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数据流,实现对前端、运营、采购、生产、物流、服务等各环节的透明化管理。这个平台将不止服务于天合光能的分布式电站,也可以为友商服务。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
新模式蕴藏破题可能。光伏+储能已成为分布式光伏建设的重要模式,但多位受访者表示,每个项目单独建设储能电站存在资源分散、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共享储能或将成为破题思路。共享储能目前主要用于大型电站或者电网侧的调峰调频,在西北地区已有成功案例。随着分布式项目建设速度的加快,未来三到五年,共享储能在分布式电站或将得到更多应用。禾望电气光伏渠道产品总监韩光说。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光伏行业的景气度不断升温。2022年,光伏热度贯穿全年,产业链多个环节出现价格上涨,硅料价格更是屡创历史新高。
同时,2022年的光伏行业火爆出圈,吸引众多产业资本跨界投资,行业上下游产业引来新一轮扩产热潮。
“总体而言,2022年是光伏行业发展迅速的一年,但也逐渐暴露出产能过剩的迹象。”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年,行业内部的供给侧改革将出现,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的利润率将逐渐增强。伴随着产能和政策调控,行业上中下游的利润分配也将更加合理化。
业内预计,光伏行业2022年大规模的扩产将大概率于2023年达产并投入市场,那么,光伏行业大规模扩产会否造成产能过剩?光伏行业是否会迎来新一轮产业洗牌?现有的众多光伏企业有多少能够存活下来?这一切尚需市场检验。
硅价屡创新高
产业资本跨界“追光”
2022年,从硅料价格上涨开始,涨价传导至光伏行业整个产业链,从硅料到硅片再至光伏组件皆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涨价。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硅料最高价格超过30万元/吨,相比去年年初的8万元/吨左右,涨了几倍。同时,光伏组件的价格也随之上涨,销售价格临近下游电站的底线。”
一家新能源电站企业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组件价格今年最高都超过2元/W,这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压力就比较大。
在屈放看来,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不断创历史新高,光伏行业超过一半以上的利润被硅料环节拿走,这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不利的。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并传导至硅片和组件环节,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导致了行业发展不平衡。
根据万德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上旬,光伏硅片价格指数由年初的48.92点上涨至58.05点,累计涨幅18.66%,而今年硅片价格指数最高点达63.85点。
今年前三季度,光伏行业净利润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别是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隆基绿能,这4家公司净利润皆突破百亿元,排名前三位的全是硅料厂商。
2022年的“光伏热”吸引了众多跨界玩家涌入。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有不少于50家公司跨界布局光伏,其中约30家是A股上市公司。数据显示,分布式光伏、太阳能电池是产业资本跨界投资的重头戏,多晶硅环节也是跨界企业布局重点。此外,还有企业布局光伏全产业链。
屈放表示,“对于跨界玩家,已涉足的上市公司中,有些公司利用自身资源开启农光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用电成本,如正邦科技等,还有如江河集团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是将自身主营业务与光伏相结合。”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表示,光伏行业新增大量参与者,一方面可以缓解行业供给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为行业长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长期来看,光伏行业长期成长空间足够大。虽然多家企业跨界光伏,但整个行业依然呈现头部集中情况。
在新势力不断涌入的形势之下,光伏企业为保持市场竞争力纷纷扩张产能并寻求多元化契机。以隆基绿能为例,公司拟在芜湖市投建二期年15GW单晶组件项目,还拟在广东江门鹤山市投建年产10GW单晶组件项目;拟投资鄂尔多斯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芜湖年产10GW单晶组件项目。与此同时,隆基绿能布局氢能领域;晶科科技进军风电、氢能领域。
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继茂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以非常快的速度扩张产能。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份,我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超480个。
对于光伏行业的产能扩张,上机数控董事杨昊认为,光伏行业正处于快速高速发展期,当前终端装机需求不断提升,随着各环节的产能陆续释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但适当的竞争会促使企业加大研发,降低成本,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晶科科技总经理王洪表示,更多新人进入光伏行业会使光伏产品设备的成本逐渐下降。
价格先涨后跌
产能扩张引发隐忧
光伏行业2022年的火爆状况不仅吸引了众多产业资本的跨界投资,也带来了产能扩张后引起的过剩隐忧,进而导致整个光伏行业的价格出现下行趋势。
从12月份的数据来看,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了价格下降通道。12月23日,隆基绿能和TCL中环再次下调硅片价格,降幅相比上次报价均超过20%。同样,硅料价格也开始下调。
“硅片价格下降,一个是上游硅料价格下跌,同时下游需求减弱,库存压力加大。”屈放分析称,12月下旬,硅料价格又跌到了25万/吨左右,硅片产能已经超过市场需求。
事实上,不仅仅是硅料和硅片,光伏全产业链正在降价。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上周的数据,主流电池片成交价降低至1.15元/W左右,环比下跌15.4%。组件端,远期订单的执行价降至1.72元/W至1.8元/W,环比跌幅达10.4%。
业内人士预计,光伏产业链的降价将持续至明年一季度。如果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能解决的话,产业链相关环节将会持续降价。
“2023年,光伏行业整体仍属高景气周期,但部分环节将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继续高增至350GW左右。其中,国内约140GW,同比增速约40%,且地面电站的需求有望复苏,装机占比将回升。”屈放称。
行业洗牌加速
技术创新是制胜法宝
屈放预测,硅料产能明年预计释放到200万吨,产能将达到市场需求量的150%以上。从硅片产量来看,2022年底的全球硅片预计产能达到470GW,而明年有可能突破1000GW,严重超过实际需求。
对于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_表示,光伏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这就决定了光伏行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扩产,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应用到生产经营中去。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表示,扩充的产能一定是现阶段行业领先的产能,只有这样的产能扩充之后对行业、对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才有推动作用。
“先进产能不会过剩反而会供不应求,行业在热钱驱动下加速洗牌,专注研发创新的企业将强者更强。”屈放表示,从目前光伏行业的发展来看,光伏电池新技术或将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的降本增效。光伏电池有望成为2023年光伏行业的新突破,TOPCon、HJT等技术路线都有望在产业化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2022年11月2日,隆基绿能发布了新一代HPBC电池,电池量产标准版效率突破25.0%,PRO版本效率突破25.3%,并基于此电池技术研发组件产品Hi-MO6,主要聚焦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需求。
在屈放看来,当前,光伏电池主要是P型PERC电池技术,但其转换效率已经接近极限。光伏行业主流的PERC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为隆基绿能创造的24.06%,打破了行业此前认为的PERC电池24%的效率瓶颈。
11月19日,隆基绿能对外界宣布: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最新认证报告,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异质结(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打破了尘封5年的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纪录。
这是光伏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太阳能科技企业创造的硅电池效率破世界纪录。
“提升转换效率、降低度电成本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李振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太阳能电池效率是光伏科技创新的灯塔,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极限效率展示了光伏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
李振国表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无论是TOPCon、HPBC、HJT,包括这些技术的一些融合和杂化,在量产上三年左右会实现26%到27%的量产效率。
“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1%,为下游地面电站可节省6%以上的成本。这意味着光伏度电成本将会进一步下降。”屈放表示,对光伏行业来说,随着新电池技术大规模量产后,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