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天合光能光伏产业链_请教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的情况,及上下游的代表性企业。谢谢!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光伏茅”隆基绿能一度涨停利润112亿元十分亮眼2.请教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的情况,及上下游的代表性企业。谢谢!
3.光伏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4.光伏产业两军对垒硝烟再起 八企业联手高举210大旗
“光伏茅”隆基绿能一度涨停利润112亿元十分亮眼
10月14日,“光伏茅”隆基绿能一度涨停。最新披露的经营数据显示,其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为106亿元至112亿元,业绩亮眼。
不单隆基绿能,天合光能、双良节能、高测股份等光伏龙头也纷纷披露了不俗的业绩答卷。
伴随业绩喜报迭出,光伏行业持续红火,大单不断。
最新公告显示,双良节能再签采购大单,2022年至2027年其全资子公司预计采购多晶硅料15.53万吨,预计采购金额约为470.56亿元。
470亿元采购大单
10月13日晚间,双良节能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与相关方签订了《多晶硅采购供应合同》,本合同约定2022年至2027年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预计采购多晶硅料15.53万吨,按照最新多晶硅致密料均价30.30万元/吨(含税)测算,预计采购金额约为470.56亿元(含税,本测算价格不构成价格承诺)。
双方约定,实际采购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采购金额可能随市场价格产生波动,实际以月度采购订单为准。
双良节能表示,公司于2021年开始布局大尺寸单晶硅片业务,随着项目建设推进顺利,公司在2022年底将具备40GW+产能的投产条件,在手订单充足。
双良节能进一步表示,为确保公司已签大尺寸单晶硅片销售长单在未来如期交付,公司签订了本次采购合同。本次长单采购合同中约定的采购量及占公司多晶硅料采购总量的比例合理。本合同的实施将增加公司当期及未来的营业成本,但有利于提前保障公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保障公司硅片产能及销售计划的实现。
经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双良节能陆续签订了多份硅料采购长单,总采购规模接近80万吨。
“目前,硅料价格高企,双良节能此举更多是为了锁定供应保障供应,最终采购单价则会随行就市。”一位光伏行业人士表示。
近期,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有关要求,为深入引导光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三部门有关业务司局在组织开展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接的基础上,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
此外,根据SMM统计,9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为7.62万吨,环比8月增长近23%,国内多晶硅产量出现明显增长,供应紧缺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在今年9月的业绩说明会上,双良节能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公司签署的硅料长单主要是为公司未来的硅片生产计划和客户需求进行的适配考虑,公司对光伏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各大光伏龙头业绩亮眼
在签订长单的同时,双良节能披露了不俗的业绩。
三季报显示,双良节能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7.45亿元,同比增长285.69%;实现归母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368.83%。其中,第三季度,双良节能实现营业收入44.49亿元,同比增长337.03%;实现归母净利润4.77亿元,同比增长539.28%。
关于业绩增长原因,双良节能表示,系“双碳”政策推动,多晶硅设备和单晶硅片销售增长所致。
10月14日,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多家光伏龙头披露了三季度业绩预告或经营数据,业绩表现同样亮眼。
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隆基绿能硅片和组件对外销量同比增长,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大幅增加,实现经营业绩的明显增长。
数据显示,隆基绿能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至874亿元,同比增长54%至56%;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至112亿元,同比增长40%至48%。
光伏组件龙头天合光能则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0.33亿元到24.85亿元,同比增加75.85%到114.92%,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17.95亿元到22.47亿元,同比增加84.59%到131.07%。
天合光能表示,公司抓住市场发展的契机,持续发挥全球化品牌和渠道优势,实现了光伏产品业务的快速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和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公司分布式智慧能源业务通过推进合作共建模式快速发展,持续高速增长,对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长做出显著贡献。
此外,高测股份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亿元到4.4亿元,同比增加258.66%到294.53%。
高测股份表示,光伏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下游硅片企业扩产项目顺利推进,公司产品竞争力持续领先,光伏切割设备订单大幅增加,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增长;硅片切割加工服务各项目顺利推进,产能逐步释放,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快速放量,规模效益初步显现。
创新业务进一步助推了高测股份业绩。
高测股份表示,公司创新业务设备及耗材产品竞争力持续领先,碳化硅金刚线切片机市场需求激发,公司领先行业实现碳化硅金刚线切片机小批量销售并逐步打开市场空间,助力创新业务领域切割设备及切割耗材销售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请教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的情况,及上下游的代表性企业。谢谢!
一笔订单金额超市值,今年还发生了两次!
亚玛顿12月20日晚间公告称,公司近日与晶澳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向晶澳科技销售光伏玻璃,预估合同总金额约60亿元(含税)。
而截至12月20日收盘,亚玛顿市值57.93亿元。
回顾6月24日至6月27日,亚玛顿市值在70亿元以内,而彼时其与天合光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向天合光能销售1.6mm超薄光伏玻璃,预估合同总金额约74.25亿元(含税)。
此外,亚玛顿是特斯拉太阳能瓦片等相关产品的合格供应商,还与隆基绿能达成合作框架协议。
年内订单金额超130亿元
相比亚玛顿当前的市值,其2022年年初至今签订的订单总金额,已累计超130亿元。
12月20日晚间,亚玛顿公告称,公司近日与晶澳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于2023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向晶澳科技销售光伏玻璃,预估合同总金额约60亿元(含税)(注:该合同总金额是基于PVInfoLink最新公布的光伏玻璃均价测算),具体销售数量和价格以签订的销售订单为准。
其中,这笔订单的年均销售额约20亿元,占亚玛顿2021年度经审计营收20.32亿元的约90%。
6月26日,亚玛顿与天合光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于2022年6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向天合光能销售1.6mm超薄光伏玻璃,预估合同总金额约74.25亿元(含税)(注:该合同总金额按卓创资讯2022年6月公布信息,参照2mm光伏玻璃前板和背板的均价22元/平方米(含税)预估测算),具体销售数量和价格以签订的销售订单为准。
其中,这笔订单的合同总金额74.25亿元,占亚玛顿2021年度经审计营收20.32亿元的约363.73%。
亚玛顿认为,上述两笔订单对公司将产生积极影响,当前这笔订单有利于公司≤2.0mm超薄光伏玻璃产品的市场推广,此前一笔订单有利于公司1.6mm超薄光伏玻璃的市场推广,最终两笔订单都有利于提升公司在薄玻璃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
特斯拉概念股
亚玛顿获得光伏巨头青睐签大单,在此前已有发生。
2021年1月4日,亚玛顿公告称,公司与晶澳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向晶澳科技销售光伏镀膜玻璃,预估销售总金额约21亿元(含税)(注:该合同总金额按2020年1-12月份各规格玻璃市场均价,以及各规格玻璃预计销量预估测算),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营收约177.31%。
亚玛顿到底是凭借什么,能够获得多家光伏巨头青睐?
亚玛顿介绍,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光伏镀膜玻璃领域的企业,也是国内率先用物理钢化技术规模化生产≤2.0mm超薄物理钢化玻璃并制成超薄双玻组件的企业,引领光伏行业进入更薄、更轻、更耐久的“轻量化”时代,在国内双玻组件市场位居行业前列。
在互动平台上,亚玛顿回复投资者称,公司是特斯拉太阳能瓦片等相关产品的合格供应商。
2021年8月,亚玛顿与隆基绿能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开发“隆顶”BIPV用1.6mm超薄轻质防眩光玻璃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应用。
亚玛顿介绍,1.6mm光伏玻璃,相比目前主流的2.0mm要轻20%,在重量和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更符合户用分布式等场景下轻质化、高效化的需求,对光伏行业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领域大单不断
回顾2022年年初至今,光伏行业大单不断,大全能源收获的订单数量与金额均超亚玛顿。
12月1日,大全能源发布两份重大合同公告。其中,大全能源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大全,近期与隆基绿能及其9家子公司签订《采购协议》,约定2023年5月至2027年12月,隆基绿能及其9家子公司预计向内蒙古大全采购多晶硅料共251280吨。
按照PVInfoLink在2022年11月24日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30.20万元/吨(含税)测算,预计上述采购金额约758.87亿元(含税,本测算价格不构成价格承诺)。双方约定,实际采购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采购金额可能随市场价格产生波动,实际以月度采购订单为准。
而大全能源2021年营收为108.32亿元,截至2022年12月20日收盘总市值1097亿元。
大全能源的主要产品为高纯多晶硅,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目前形成年产10.5万吨高质量、低能耗、低成本的高纯多晶硅产能,是多晶硅行业主要的市场参与者之一。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36.5万吨,公司对应期间的多晶硅产量6.67万吨,占国内多晶硅产量的18.3%,规模在业内处于第一梯队。
仅计算2022年11月4日至12月1日,大全能源合计发布6份公告,有5份均涉及签订重大合同,合计采购金额预计1855.15亿元。
浙商证券发布研报称,大全能源是全球多晶硅龙头,产能建设顺利推进。考虑下游需求有望持续超预期,多晶硅供需有望长期偏紧,上调对公司2022年至2024年盈利预测。
华金证券发布研报分析,在长单方面,从2022年年初至今,大全能源与多家客户签订多晶硅采购框架合同,时间跨度5至6年不等,覆盖约66万吨多晶硅销售,将对未来业绩带来保障。
光伏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近年来, “产业链垂直整合”一直是中国光伏行业里的一个“时尚”。有相当多的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努力:英利绿色能源(YGE,10.51,-0.10%)自建多晶硅生产企业六九硅业;主打光伏电池的晶澳太阳能(JASO,7.03,-2.36%)开始增加光伏组件的产能;出货以硅片为主的昱辉阳光(SOL,8.75,-2.02%)分期建设年产能6000吨的原生多晶硅项目。
光伏产品制造产业链主要分为太阳能级晶硅提炼,硅锭铸造,硅片切割,光伏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整合六大环节。
11家光伏企业中,英利绿色能源的“战线”拉得最长,横跨整个产业链。晶澳太阳能和中电光伏(CSUN,4.50,-0.88%)的产销链最短,集中在光伏电池制造和光伏组件封装两大环节。不过情况稍有不同的是,晶澳太阳能的母公司晶龙集团具备较强的晶体硅、硅锭及硅片生产能力,而且从2003年开始太阳能级单晶硅的产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与晶澳太阳能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补关系。
英利绿色能源、无锡尚德(STP,8.27,-1.08%)和天合光能(TSL,24.28,+1.89%)是中国光伏企业中的市值三巨头。其中,无锡尚德的产销链最短,由此产生的弊端也比较明显。在晶硅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无锡尚德今年第二、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一直维系在一个相对偏低的水平。最近,有消息称,无锡尚德已经并购了江苏镇江环太硅科技有限公司(Glory Silicon)将自主进行硅片生产,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作为一家硅片供应商,江西赛维LDK的生产链布置比较完整。一方面,它在马洪和下村两地分别建有设计年产能15000吨和3000吨的多晶硅生产厂;另一方面,赛维LDK还在向产业链上游积极挺进,今年8月在安徽合肥增设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生产厂。另一家大型硅片供应商昱辉阳光的产销链和赛维LDK基本一致,但在硅片的产销量与后者有明显差距,2010年第三季度光伏组件的出货量二者基本相当。
林洋新能源(SOLF,8.68,+1.76%)的产销链和市值排名第二的天合光能基本一致,两家对外供应的光伏产品都是以光伏组件为主。天合光能今年三季度的出货量较林洋新能源高出约30%。
晶科能源(JKS,22.79,+7.20%)的生产链比较完整,并主要对外提供硅片、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其中以光伏组件为主。
阿特斯太阳能(CSIQ,13.37,+2.14%)也是一家以供应光伏组件为主的企业,并对外经营光伏系统的设计组装业务。明确表明涉足光伏系统整合业务的还有无锡尚德和英利绿色能源,不过三家公司来自这方面业务的营收占比都还很低。以阿特斯太阳能为例,2010年第三季度光伏系统整合业务的营收约占总营收的3.7%。
新近上市的大全新能源(DQ,11.09,-2.55%)是一家典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供应商,今年第三季度的多晶硅销量达到了973吨,其销售收入占到了总营收的87.3%。营收的其余部分主要来自于光伏组件,硅片的外销量很少,其营收仅占总量的0.95%。近来,大全新能源也开始向产业链的下游大力推进。它在今年10份提交的IPO招股书中对外披露,预计将于明年3月份形成200MW的光伏组件生产能力,同年11月份形成250MW的硅片产能。
光伏产业两军对垒硝烟再起 八企业联手高举210大旗
排名前十的光伏产业股票龙头股分别是,光伏产业是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
阳光电源A股的代码为300274,股票的发行方是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11年11月2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2314亿元。
通威股份A股的代码为600438,股票的发行方是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04年3月2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2253亿元。
福斯特A股的代码为603806,股票的发行方是杭州福特斯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14年9月5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1188亿元。
三安光电A股的代码为600703,股票的发行方是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1996年5月28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1567亿元。
天合光能A股的代码为688599,股票的发行方是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20年6月10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1439亿元。
先导智能A股的代码为688408,股票的发行方是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15年5月18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1321亿元。
隆基股份A股的代码为601012,股票的发行方是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12年4月11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4872亿元。
中环股份A股的代码为603678,股票的发行方是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07年4月20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1556亿元。
迈为股份A股的代码为300751,股票的发行方是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18年11月9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732.3亿元。
正泰电器A股的代码为601877,股票的发行方是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10年1月21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1195亿元。
请点击输入描述(最多18字)
光伏产业“182阵营”和“210阵营”间的尺寸之争进入两军对垒阶段。
11月27日,包括天合光能(688599.SH)、通威股份(600438.SH)、东方日升(300118.SZ)、中环股份(002129.SZ)、上机数控(603185.SH)在内的8家光伏企业共同发起《关于推进光伏行业210mm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的联合倡议》(下称210联合倡议)。
210联合倡议称,为推进光伏行业标准化,在210-220mm尺寸范围内应选择210+/-0.25mm作为唯一尺寸,同倡议依照该尺寸修订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以及光伏行业协会已有的组件尺寸标准。
参与倡议的企业认为,通过硅片210尺寸的标准化,产业链可以实现最好的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推动实现光伏发电全面平价上网。
“全面平价上网,指的是光伏电站传输给电网时,价格与火电、水电价格持平。今年是我国光伏发电平价从示范趋向市场化的关键阶段。谁能在这个关键时段整合更多产业链资源,谁就能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后更据有市场主动权。”业内人士称。
这一倡议被业内视为针对此前“182阵营”发布的有关应建立尺寸为182mm的硅片标准,并纳入行业标准规范的倡议的回击。
业内人士指出,企业采用硅片尺寸的不统一,造成了产业链配套环节制造成本上升。不同规格尺寸的硅片,对应的适配辅材不同,对行业上下游协同造成阻碍。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早前参与“182阵营”倡议的企业身影,出现在此次“210阵营”倡议当中,或意味着阵营内部出现松动,亦反映出当下两大阵营间角力的紧张局势。
两军鏖战
除天合光能、通威股份、东方日升、中环股份和上机数控外,11月27日参与联合倡议的企业还包括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环晟光伏(江苏)有限公司和润阳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这8家企业涉及了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产业链环节。
参与倡议的企业认为,当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看到210尺寸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机遇。通过硅片210尺寸,以及硅片、组件尺寸等的标准化,产业链可以实现最好的规模化效应,强有力的帮助上下游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给,快速推进行业技术创新,降低产业链制造、光伏系统初始投资和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实现全面平价。
“210阵营”的这一倡议也被业内视为针对“182阵营”的回击。
今年6月24日,隆基股份(601012.SH)、晶科能源(JKS.NYSE)、晶澳 科技 (002459.SZ)、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江苏润阳悦达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江苏中宇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和潞安太阳能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7家光伏企业发布《关于建立光伏行业标准尺寸的联合倡议》。(下称182倡议)
182倡议称,“促进行业高效、规范发展,我们共同倡导建立几何尺寸为182mm*182mm的硅片标准,并在行业标准组织中将这一尺寸纳入标准规范文件,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光伏产业的 健康 发展。”
隆基股份等7家企业彼时表示,“在此,我们共同倡议并呼吁广大同仁与我们一道,将以本倡议中的硅片尺寸(182mm)作为研发下一代硅片、电池、组件产品的标准尺寸,以推动整个行业建立基于统一标准的供应链体系,实现装备制造体系和客户应用体系的标准化,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这份有关建立182mm硅片标准的倡议被业内视为“182阵营”成立的宣告书。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182倡议的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和润阳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的身影也出现在了此次210倡议的名单中。或意味着当下两大阵营之中联盟并不稳固,阵营内部出现松动,亦反映出当下两大阵营间角力的紧张局势。
“这反映出部分企业对于硅片尺寸之争的态度,一些参与182尺寸宣言的企业实际上也并不排斥210尺寸。”业内人士指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182倡议发布后不久,包括天合光能、中环股份、上机数控、东方日升、晶澳 科技 等在内的39家企业曾于7月9日宣布成立“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
彼时,部分市场媒体将其解读为“210阵营”的站队表态。
但从名单来看,“182阵营”的持旗手之一晶澳 科技 却出现其中。业内人士指出,“600W+联盟成立时的宗旨更多是为了推动大功率组件标准化,和硅片尺寸标准之争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谁主沉浮?
硅片的大尺寸发展方向成为行业共识,但产业链各环节厂商下一步应接受的具体尺寸标准却陷入了182mm和210mm的论战之中。
基于上述原因,大硅片成为行业确定性的发展趋势,理论上210mm尺寸的硅片更大、降本增效的的优势更明显。
但值得说明的是,伴随硅片尺寸的变化,产业链上下游设备为达到兼容也要进行相应调整。而182mm和210mm这两大标准对上下游设备的兼容度要求差异显著。
“210mm尺寸硅片与存量设备已经无法兼容,不兼容的存量设备需要重新采购。但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组件供应商在布局新产线时将210mm尺寸的兼容性问题纳入了规划范畴。”上海地区分析师指出。
据申港证券研究所研报,硅片尺寸发生变化,下游电池片与组件环节均需做成配合调整。目前182mm和210mm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上下游兼容度差异显著,182mm对目前组件产业链中存量设备的兼容度强于210mm。
研报显示,基于当前产业链的存量设备,在硅片拉棒环节,只有210mm需要更换设备;而在电池片环节,182mm和210mm均需要更换设备。
具体来看,在硅片拉棒环节,当前主流单晶炉热屏内径在270mm左右,此前156.75mm尺寸硅片产线升级至182mm尺寸产线无需更换设备,而210mm尺寸硅片的直径为295mm,无法兼容,必须重新采购。在电池片环节,虽然均需要更换设备,但182mm的升级成本更低。
而在组件环节,集装箱运输尺寸决定了极限,182mm的适应性更强。
“国内集装箱规格高度为2.39米,组件运输一般采用立式包装放置,这意味着两层182mm尺寸组件堆放空间仍有富裕,但是210mm尺寸组件放不下,182mm对空间的利用更有力。”业内人士解释称。
事实上,市场对于210mm尺寸的顾忌在于制造成本的投入、产能爬坡等方面。
据介绍,虽然210mm在成本和转换效率上具有优势,但无论是硅片环节自身,还是下游所需电池片、组件,产线都需要重新投建,增加了固定成本,且建设时间所需较长。
光伏行业研究机构PV InfoLink认为,光伏市场庞大旧产能的淘汰需要时间酝酿及进行,从2020年到未来2至3年间,市场很可能是呈现2至3种主流尺寸并行的形式。
“整体而言,尺寸的迭代仍是循序渐进,但为了让持续扩张的新产能、新产品寿命得以延续得更长,中长期尺寸的发展及产线的兼容能力仍是各厂家密切讨论的议题。”PV InfoLink指出。
这也意味着,硝烟中的两大阵营的对垒仍将继续,战局走向仍然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