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吐鲁番光伏发电_除了莫高窟、飞天、月牙泉,敦煌还藏着哪些极致风物?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的应用前景2.除了莫高窟、飞天、月牙泉,敦煌还藏着哪些极致风物?
3.槽式太阳能发电,在我国要建成或在建项目吗?
4.有谁知道中国有没有已投产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在哪?
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的应用前景
2010年中国太阳能光热发电发展分析
“我现在手头有20亿元现金,账户里可动用资金200亿元,希望能投资光热发电项目。”2010年初,一家从事传统能源开发的跨国企业告诉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人士,该所是国内太阳能光热发电研究的主导机构。
急于寻找类似投资渠道的巨量资金还有很多,面对传统能源的日渐稀缺和央企不可撼动的垄断地位,新能源自然成为最理想的出口之一。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继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投资热潮之后,光热发电渐渐升温,进入投资者和战略决策者的视野。
10月20日,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50兆瓦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下称50兆瓦热电项目)正式招标,这是全国首个太阳能商业化光热发电项目,预计最初年发电量为1.2亿千瓦时。业界寄望于借助该项目考量国内研发技术,探索符合国情的商业模式并带动市场规模化发展。
2007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在甘肃敦煌和西藏拉萨建设大型并网型太阳能光伏电站示范项目,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到2020年,全国太阳能光伏电站总容量达到2000兆瓦,太阳能热发电总容量也将达到2000兆瓦。
但当下,光热发电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光伏。“相对于光伏电价,光热电价依然很高,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对发展太阳能热发电一直有所顾虑。”参与鄂尔多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毕竟可再生能源基金有限,决策层还是更倾向于选择成本低廉的可再生能源先行发展。”
按照财政部今年4月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初稿)》安排,基金将主要用于补贴电网企业接受可再生能源电量产生的财务费用,其来源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和财政部专项资金。以目前每度4厘钱的可再生能源附加额度计算,基金总量每年约120亿元。
由于光热发电没有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不稳定、不连续的缺陷,许多国家在未来能源规划中将其定位为电力的基础负荷。根据聚热方式,光热发电可分为槽式、塔式、碟式三种,槽式最具商业化可行性。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太阳能热发电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电气协会副理事长黄湘估算,到2020年,中国光热发电市场规模可达22.5万亿至30万亿元,热发电总量可占全年总发电量的30%-40%。
但是,也有悲观者。多家从事太阳能热发电设备制造的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热电市场前景虽好,规模化难度却很大,目前还只是“沙盘上的房子”。
七年延迟
鄂尔多斯50兆瓦热电项目早在2003年就开始酝酿,原定于2010年一季度招标,但电价方案一直悬而未决,导致招标时间一再拖延。
在2006年召开的中德科技论坛上,该项目被正式确定为中德合作项目。2007年,获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的同意复函。
随后,德国太阳千年公司(下称太阳千年)与内蒙古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绿能)合资建立内蒙古施德普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施德普),专门从事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工作。其中,绿能占股75%,太阳千年占股25%。
绿能公司总经理薛际钢告诉记者,项目开始之初,太阳千年打算自己融资运作项目,但依中国相关规定,外资投资电力的比例不能超过25%。于是,太阳千年找到绿能作为合作伙伴。
按照2008年10月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测算,该项目总成本约为18亿元,年均总发电量约为1.2亿千瓦时,以25年营运期计算,若要实现8%的资本金内部收益率,税后上网电价需达到2.26元/千瓦时。
“与国外的电价相比,我们还是低一些的。”薛际钢解释,即使比照当年发改委已批复的光伏电价,光热发电仍具有很大竞争优势。彼时,发改委对上海崇明岛光伏项目和内蒙古鄂尔多斯聚光光伏项目的批复电价均在4元/千瓦时以上。
难以预料的是,正当施德普以2.26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将项目上报给发改委时,金融危机发生,光伏组件价格骤降,国内首个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敦煌10兆瓦太阳能项目最终中标价仅为1.09元/千瓦时。
这一突然的变化直接导致发改委否决了施德普的方案。此后,施德普将电价降至1.8元/千瓦时,仍因电价过高未获许可。
“核准电价与火电上网价之间的差价,需要政府埋单。”鄂尔多斯项目科研工作负责人姜丝拉夫表示,内蒙古火电上网价是0.285元/千瓦时,二者差价接近每千瓦时2元。照此计算,国家每年需财政补贴约2亿元,25年就是50亿元。
接近国家能源局人士向记者表示,一个项目的补贴政府能够承受,但一旦形成示范,各地纷纷效仿蜂拥而上,决策层担心应付不过来。此外,光伏上网电价经特许权招标后一降再降,决策部门有意效仿。
2010年3月25日,国家能源局再次下发《关于建设内蒙古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的复函》,决定改以特许权招标方式建设该项目,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投资者和确定上网电价,并要求电站设备和部件按价值折算的本地化率需达到60%以上。
可这一复函并没有让鄂尔多斯项目马上启动。“之前的价格都是按照设备、部件进口价格计算,中国由于没有一个样本可供借鉴,本地化能力还有待考察。”薛际钢说。
就在绿能为实现本地化率要求进行前期考察的同时,光伏发电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8月,国家第二批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开标,13个项目的上网电价均低于1元/千瓦时。远超预期的普遍低价让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倍感为难(详见2010年第18期“光电低价搏杀”)。
受此牵连,国家能源局内部曾一度传出消息,50兆瓦热电项目特许权招标无限期推迟。
“在企业层面,光热发电市场早就启动,但若迟迟没有一个商业化项目推出,企业在捕捉到政府的无作为后,很有可能掉转航向,这个市场也就没法培育了。”一位太阳能设备制造商对记者说。
9月,国家能源局召集意向投资商和相关设备提供商连续召开内部会议。一个半月后,50兆瓦热电项目终于在筹备七年之后发出招标公告,招标项目总投资商,期限为三个月,至12月20日止。开标时间定在2011年1月20日,项目建设周期30个月。
发改委摇摆
七年来,上网电价一直影响着发改委的态度,它犹如悬在政策制定者头顶上的一柄利剑,即使项目现已开标,这一担忧仍未散去。
“对待这个项目,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一直很谨慎,很认真,很操心。”接近发改委人士对记者透露。
5月10日,在“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咨询研究项目之新能源产业课题组项目会议上,光热发电作为重点被要求详细陈述。
记者了解到,对于光热发电,发改委的初衷是比照光伏发电做法,先核准一两个项目启动市场,而后通过特许权招标摸索出标杆上网电价,并借此拉动产业朝规模化发展。这也是鄂尔多斯项目起初走核准程序申报的原因。
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骤降和可再生能源基金的捉襟见肘让发改委左右为难。上述接近发改委人士表示,一方面,电价到底核准在什么位置上才合理,发改委一直无法给出定论。国内没有可资借鉴的示范性项目,产业链也不成熟完整,致使发改委既无参照标准也无法准确计算,“政府也不知道该定多少,自然就不敢批,批得是否合理他们心里没数。”
另一方面,光伏上网电价下降幅度颇大,支持光热的补贴可以两倍作用于光伏,“所以决定先发展光伏,等电价能降得比较多的时候,再上光热。毕竟这些补贴最后都要摊到用户身上,结果就是提电价,这也会给发改委带来很多争议”。
3月,发改委提出了特许权招标方式和60%的本地化率要求,希望借此降低光热电价。
有专家指出,光热发电站建设成本直接影响热电并网价格。如果每千瓦单位造价降至1万元以下,上网电价就可降到1元/千瓦时以内,并逐渐接近现行每千瓦时0.51元至0.61元的风电标杆电价。
一度,发改委曾希望与欧盟开展合作。记者获悉,8月,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等人,在参加完布鲁塞尔能源会议后特地前往西班牙实地考察光热发电项目。
在此前后,史多次与欧盟接触,希望欧盟以赠款或贴息贷款的形式大力支持这个中德政府的合作项目,目的就是减少中方支付的成本费用,降低电价以便尽快启动项目。
“欧盟没有答应,不然可能还会走核准电价方式。”知情人士透露,直到此项目发出招标公告前半个月,发改委还在做最后努力,但始终没有谈成,“各种方式行不通之后就只能招标了”。
记者了解到,为遏制光热电价过高,发改委还特意在招标书中加设了一道“特别条款”——此次投标电价不得高于国家已核准的光伏电价。目前,在已核准的光伏上网电价中,最高价为1.15元/千瓦时。
这一“特别条款”源于9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的一次内部协调会。华电、中广核、大唐、华能、国电等七八家意向投资商和五六家设备供应商均出席会议,会上,中广核、大唐、国电均表示1.15元以下的电价可以做,其他未表态企业也没有当场反映此价格过低。
薛际钢告诉记者,据此前去各设备厂家询价的结果看,1.5元/千瓦时左右的电价比较合适,但发改委仍然认为太高。“我毕竟是询价,并没有谈到规模化生产后的成本问题,也许大企业去谈1.15元的价格就没有什么问题。”
事实上,担心电价过高之余,发改委对可能产生的超低电价也心存忌惮。记者获悉,为避免招标过程中出现恶性竞争,此次评标先审技术方案,待其合格后再审价格标,电价约占考量因素的七成左右。
沙盘上的房子
筹备七年终上马,政府释放出的这个积极信号让投身其中者欢欣鼓舞。
863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总体组组长、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王志峰表示,50兆瓦热电项目不仅将引起光热发电行业的觉醒,也将引发整个热发电产业链的觉醒,包括电力企业、设备制造企业、银行、投资商等,光热发电有望成为下一个新能源投资的蓝海。
不少声音则认为“过于仓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一般从技术研发起步,经试验示范成功后再步入商业化推广阶段。
目前,国内仅限于研发工作,试验示范项目虽在建设但结果尚未可知,加之国家没有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不足以支撑这个装机容量不算小的商业化项目。
一位从事光热研究利用的央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的自主研发有点不计成本,只是为了自主知识产权,成本却没降下来。商业化运行方面,规范、管理、维护等标准体系和盈利模式,以及财务、融资、建设、产业链体系、政策管理等一整套链条都没有形成,还没有做到商业化的可能性。”
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热电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如系统集成,集热管、聚光镜等,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若不能解决将严重阻碍市场规模化发展,这也是发改委要求50兆瓦热电项目本地化率的重要原因。
50兆瓦热电项目的前期本地化调研结果并不乐观。系统集成方面,目前只有中航空港和华电工程两家企业在建设完整的发电试验系统,由于还没实际应用,并不能证明其完整性、成熟性、可靠性,这成为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
集热管部分,虽有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皇明太阳能、深圳唯真太阳能等多家企业从事自主研发,但眼下只是样品产出阶段,没有工程验证,量产能力和品质如何不得而知。
聚光镜部分,镜面产品弯曲精度和反射率最主要依靠先进的设备做保证。据了解,浙江大明玻璃从国外引进的世界第三条生产线还在运输过程中,年底若完成安装,明年或可供货。倘若不能按期供货,目前国内没有其他可提供满足国外同等技术水平要求产品的生产商。
可国外企业至今都不希望将其技术转移给中国,即使用市场份额交换也不乐意。中国光伏产业的迅速规模化,肇始于国外企业将光伏设备制造产业全部转移至中国,光热发电领域却还没有这样的机会。
据悉,西班牙最大的太阳能企业阿本戈集团(Abengoa Solar),进驻中国已有四五年,一直希望能在中国独立运作项目,而不肯与中国本土企业进行技术合作。
前述央企负责人表示,光热发电的核心技术由国外大企业垄断,既没有污染压力,回报也丰厚,如集热管的利润可达200%-300%,国外企业没有动力转移。“我们曾和西门子、阿本戈等大企业谈合作,承诺可以帮他们在中国拿项目,但要求有技术合作,但这些企业都不愿意技术换项目。”
“不管谁中标,详细设计国内做不了,光场安装、维护国内也做不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希望最后中标的投资人能和国外公司联手做,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央企入场
“国家就想把电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他们对热发电不大了解,一系列问题他们认为都是小事,可以在具体项目上自己去解决。”参与鄂尔多斯项目全过程的黄湘对记者表示,他不认同发改委设置的1.15元/千瓦时电价上限。
黄湘认为,“对于第一个或者前若干个项目,不应在电价上提太多要求,不能只想着做一个价格特别低的,而要做一个好的,不能只看着价格来。”
而更为不利的是,耗时多年的鄂尔多斯项目在其开始阶段便已面临多重额外成本。据了解,在辗转数年之后,这一项目的前期勘探考察、方案咨询费用已高达3000万元,这一费用需要中标人埋单。
此外,该项目选址鄂尔多斯杭锦旗巴拉贡镇,占地约需1.95平方公里,土地成本约4000万元-5000万元,“这是块可以发展农田牧场的土地,价格较高,选择地点不大合理。其实几十块钱一亩甚至白送的土地有很多,更适合热电站建设。”
光热发电只适合阳光年辐射量在2000千瓦时/平方米以上地区,且土地坡度不能超过3%,该项目年用水量约15万方,与火电基本一致。但项目地水源不足,只能做空冷(空气冷却),不仅导致电能转换率可能下降1%,也抬高了投资成本,以上述电价来进行消化并不合理。
而价格上限的严苛要求可能导致的结果是,资金实力小、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的民营企业被拒之门外,实力雄厚又有节能减排压力的央企再次集体登场。记者了解到,截至11月中旬,中广核、大唐、国电、中节能和阿本戈已购买标书,央企占八成。
“每个发电集团对新能源都非常看好。”一位五大电力巨头负责人对记者直言,“为了增加可再生能源份额,大家都非常努力。”
目前,五大发电集团都有各自的太阳能光热发电小型示范项目。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企业可能通过今后扩大规模的方式,大幅度压低投标电价,以求先拿下 50兆瓦热电项目。原因不言自明,光热发电规模越大,每千瓦时电价成本越低,拿下的项目可以作为未来更大容量电站的一部分,先以低电价中标,再将成本分摊到后续建设项目中。
也有媒体报道称,各大电力集团已开始在光热发电领域圈地。国内适宜发展光热发电的土地资源有限,“谁先上项目,土地就给谁,大家自然蜂拥而上,并预留大量后续扩建土地。”
三年前,五大发电集团中只有华电跟随中科院做示范性项目,而最近半年来,约300万千瓦热电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几大电力巨头更私下里运作了部分未公开项目。国电集团吐鲁番光热发电项目人士曾表示,其项目仅为100千瓦,但圈地达几千亩,目的正是为了将来大规模扩张。
光伏发电已经出现的央企超低价垄断局面似乎又将要在光热发电领域上演。结果是,如果热电低电价持续,无法提高投资回报率,将无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也将会影响到有针对性的补贴政策出台。
“政府对太阳能热电项目的认知度还不够,对市场前景也不那么了解。”前述热电设备制造商表示,热电项目要能够长期稳定地完善下去,必须得到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这样银行融资才会相应跟进。
决策层有矛盾之处,像超白玻璃是生产光热发电所需聚光镜的基本原料,但玻璃制造已被工信部划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领域,银行“一刀切”地停止对玻璃制造业放贷,这也势必影响到光热发电所需的上游原料的生产。
2010年8月,美国能源基金会曾委托上海中科清洁能源技术发展中心,对中国光热发电市场进行调研。调研结论是,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呈现与重视程度的正相关,虽然扶持政策种类较齐全,但存在跟风上政策现象,不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
“今天这个能源热,政策就一窝蜂地来;明天那个能源热,这边的政策就忽然不见了,全跑到那个领域。这会让投资者看不到稳定的市场回报。”上述调研主管龚思源对记者说。
除了莫高窟、飞天、月牙泉,敦煌还藏着哪些极致风物?
问题一:新疆为什么太阳能丰富 新疆全年日照时数为2550~35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80%,年辐射总量达5430~6670MJ/m2,年辐射照度总量比我国同纬度地区高10%~15%,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5%~25%。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 *** 高原。全年日照大于6小时的天数为250~325天,日照气温高于10℃的天数普遍在150天以上。所以新疆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
问题二:为什么新疆的太阳能丰富 新疆位于我国西部边陲,地处北纬32。22、-49。33、,东经73。21-96。21、,
全年日照2550―3500小时,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白天时间长达14―16小时,生长季(4―9月)日照1500―1950小时。
1、地理上靠北,夏季的白昼比低纬地区长!
2、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时间长。
这是在夏天
如在冬天新疆的日照会很短
原因和为什么南北极会有极昼极夜一样
这是因为是地球沿着倾斜地轴自转所造成的结果
你想象一个模型:
有一个球一半照到太阳
另一半则是黑暗
设公转轨道平面是水平面
地球自转轴与水平面有约23.5度的倾斜角
然后转动球
你会发现有些地方光照特别长
两极甚至会有极昼极夜
问题三:一带一路新疆人民的生活为什么发生巨大变化?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背景可化作旅游资源、异域文化吸引游客。 位冲要衢、货畅其流。 太阳能、风能和水资源充足,可发展现代无煤无核的绿色低碳生活。 远在边陲,具有沙漠卫星城市的轴射功能。 国际文化交流有利提升思想水平。 经济价值起飞,管治就更倾向和平理性稳定繁荣。 ......
问题四: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青藏高原海拔高,云量少,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因为海拔高,早晨看到太阳早,晚上太阳下山晚,日照时间长;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短。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
问题五:新疆在太阳能风能方面的优势?请发大家 写长一点 吧 吐鲁番的风口曾经吹翻过火车,这足以表明新疆在风能方面的优势,新疆常年天气晴朗
问题六: *** 与内蒙古两个省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分别是? 主要原因是空气好,海拔高,太阳强度大,新疆也是如此
但这里是有区别的:
*** 利用太阳能更多一些:
太阳能发电主要集中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比如那曲草原上就不少;还有路灯以及不少移动通信基站也是用的是太阳能电板
民用的太阳能还有太阳灶和太阳能热水器,尤其是前者,在 *** 农村使用非常广泛
内蒙古的太阳能使用比较成规模的我印象中是和林格尔县附近有一个太阳能发电站,然后内蒙使用风能可能更多一些。当然,内蒙不缺煤,用火力也不少
问题七: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离太阳近B.气压低,上升气流C.空气稀薄、洁净D 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分布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能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空气洁净,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而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由此可见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空气洁净,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故选:CD.
问题八:新疆与青藏地区的太阳辐射量都很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降水少,晴天伐,云量少,太阳辐射量大。
青藏纬度较低,又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量大。
槽式太阳能发电,在我国要建成或在建项目吗?
▲ 光与热,点亮了敦煌。摄影/徐海洋
风沙 萧素 ,却沉淀了绿洲的生机
沙地干燥,却滋养了瓜果的水灵
飞沙轻盈,却塑造了 历史 的厚重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敦煌的气质,那一定是 “极致” :极致的山水、极致的气候、极致的位置,造就了极致的人文风物。
▲ 敦煌鸣沙山下的驼队,是中国人对丝路的想象之一。图/视觉中国
如果祁连山是大西北沙海戈壁之中的 “生命之源” ,那由祁连山、天山等诸多山脉滋养出的一片片绿洲,就是沙海里的码头;如果说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 “黄金航道” , 敦煌,就是河西走廊最 西段 的中国门户。 向西望去,她连接起边疆与世界,因为丝路,她的底蕴,远不止莫高窟。
从“沙州”到敦煌绿洲,极致的生命奇迹
两千多年了,敦煌仍然在时间长河中矗立。
在敦煌四周,罗布泊已成旷野,古楼兰化作遗迹。无论是西出敦煌的玉门关还是悬泉置、汉长城,皆成古迹 ,那一望无垠的戈壁浅滩,黄沙莽莽,仿佛随时都能把敦煌这个“海市蜃楼”吞没。
▲ 罗布泊无人区戈壁滩风貌。摄影/XXN摄影 图/图虫创意
事实上,敦煌的另一名称,就是 沙州 。
这一名称,与有着五彩沙的 鸣沙山 脱不开干系:前凉张骏曾改敦煌郡为沙州,北周保定三年改敦煌县为鸣沙县,郦道元《水经注》云: “(敦煌城)南七里有鸣沙山,故亦曰沙州也。” 敦煌西有沙漠,北有戈壁,南有远望**的鸣沙山,东有雨后蓝紫色的三危山……
沙包围了敦煌,但也塑造了最初的敦煌。
▲ 沙漠绿洲,党河流经敦煌市内。摄影/徐海洋
沙,可称是敦煌时间沉积的主角 ,也是地质变迁的记录仪:青藏高原阻挡住来自西南的湿润空气,西北大地的山岩裸露于地表。曾经的湖泊逐渐干涸,来自蒙古高原的强风则自北向南长驱直入,河湖的遗迹形成极致的雅丹地貌。一排排风蚀垄脊如同沙海里搁浅的鲸群,成为岁月的纪念碑。
▲ 雅丹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丘”,在干旱区中多见。摄影/徐海洋
与此同时,风吹不走的砾石堆积成戈壁;搬了个家的沙,则变成虎视眈眈的库木塔格沙漠;粒度更细的黄土随风远行,远者经由盛行西风带的长期作用下,成为孕育华夏民族的 黄土高原 的一分子,有些则累积在 祁连山脉与沙漠交界地带 ,等待着发光发热的一刻。
▲ 大泉河,莫高窟的“母亲河”。摄影/徐海洋
敦煌南侧的祁连山脉截住太平洋来的暖湿气流,为敦煌乃至丝绸之路黄金一段—— 河西走廊 带来生机。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降水丰富,还发育有3300多条冰川,诸多河流开枝散叶,伸入由沙漠和戈壁组成的海洋。
自西汉起就设立的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河西四郡” ,便是建立在因祁连山的冰川融水和降水形成的绿洲之上,成为华夏文明向西伸张的臂膀。
▲ 甘肃酒泉,祁连山。 图/视觉中国
这其中,敦煌的母亲河—— 党河 ,虽然不是祁连山水系中径流量最大的,却胜在年复一年的稳定。当它自山谷冰川奔流而下,进入低洼开阔的敦煌盆地时,流速骤然减缓,就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在这片扇叶的边缘,水土丰茂,万物生长,沙漠中的翡翠—— 敦煌绿洲 ,形成了。
▲ 敦煌,党河峡谷。摄影/吴健
在敦煌,水喜欢与大地“捉迷藏”。这里风与水变幻多态,土地疏松,地表的河流很容易下渗,变为地下水。但在地下一定深度,便会遇到“隔水膜”,一层致密的泥质岩层,地下水就会在这之上流动,直到党河边缘地势低洼又疏松的地方,便会化身活泼的泉水,比如,那座千年以来“沙泉共生”的 月牙泉 。
▲ 鸣沙山,雪后的月牙泉。摄影/武帆
水,同样是莫高窟的“生命之源”。窟前流经的 大泉河 (宕泉河),发源于祁连山脉西段野马山,是疏勒河的支流,一千六百多年以来,为莫高窟提供天然的泥塑黏土,成为窟顶防沙林带的水源,也滋养了一代代莫高窟的建设者与保护者们。
▲ 疏勒河,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第二大河,敦煌“母亲河”党河即其主要支流。摄影/徐海洋
如果没有 山谷环抱的地势 和 源于祁连山水系的滋养 ,恐怕作为丝绸之路咽喉的敦煌即使身处交通要道,也难以发展成一个殷富之地,无法进展为一个文化、宗教、经济、军事的中心,而那些灿烂的 历史 文明之宝、甚至月牙泉的美或许也并不会惊鸿出世、留存至今。
风行水上,聚沙成洲,敦煌,可称是人类文明开拓与坚守的一隅缩影, 如此极致的敦煌,自能诞生极致的风物。
“风与光”:造就敦煌 “风物实验室”
公元前139年,张骞凿空西域,带来了敦煌这个名字,更为深远的影响,则是改变了中国人的饭桌。 从被汉武帝痴迷的葡萄,到当今最能代表中国的水果——西瓜 ,都或早或迟经由丝路,路过敦煌,并成为了她生命力的一部分。
▲ 葡萄种植基地。摄影/徐海洋
被沙漠戈壁包围的敦煌绿洲,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2.2毫米, 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但也正是这种特殊气候,让敦煌成为了培养极致风物的“实验室”。
比如说铭刻在人类基因里的—— 甜 。
在敦煌,获得甜是一件最为简单不过的事情,毕竟这里在自然条件上是一个非常“风光”的地方。
▲ 风与光,在敦煌都物尽其用,图为风力发电机与光电板的“合影”。摄影/朱华
甘肃北部与新疆相接,都有大片的戈壁,也都有丰厚的风力资源。从敦煌去嘉峪关的路边,就能看到大片的 风车群 立在远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敦煌大面积的、百万千瓦级的光电博览园中,一眼望不到边的每一块 光电板 ,都在尽力利用着富足的光与热。
▲ 光伏发电。摄影/徐海洋
光热点亮了敦煌这座绿洲小城。更带来了在绿洲里流淌的甜蜜。 敦煌的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加之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如同新疆一般,成为了瓜果的乐园。
▲ 李广杏,相传为李广西征时,杏仙为解将士干渴而使此地长出的果子。摄影/乔兆福
李广杏这种果中“飞将军” ,便可见敦煌风物的 历史 悠远,如今最令敦煌人更骄傲的水果,还是葡萄。今天在敦煌,有六成的耕地种着葡萄,主产的无核白和红地球,或皮薄无核,黄绿可人;或果实浑圆,脆甜适口。人们皆知吐鲁番有个葡萄沟,却不一定知道敦煌阳关镇,是 “中国第二葡萄沟” 。
▲ 敦煌的葡萄有多美?制图/刘震宇
有了丰收,敦煌人进而借助干旱的气候,为风物赋予时间。 葡萄干、杏干、桃干 ,每一口地上长出的 “甜破嘴”,都如同被蜜蜂“蜇”了一般甜。特别是杏干用小火几次煮制后过滤,就能做成橙红透亮的 杏皮水 ,别有一种酸甜的西域风味。
▲ 敦煌夜市上的果干。摄影/刘运泽
来自丝路游商和四方民族的技术亦为此助力,又进而由敦煌人的双手流传,无论来自中原的醪糟米酒,还是源自西域高昌等地的熬制蒲桃酒(葡萄酒),亦或青藏高原上吐蕃时期的青稞酒技法……在敦煌人的“实验室”里, 来者不拒 。
▲ 敦煌,一个吃瓜的好地方。制图/刘震宇
时至今日,丝路的故事依然在敦煌生机勃勃: 夏季去敦煌必吃的各种瓜,堪称是一条丝路联通世界的缩影 :西瓜演绎了非洲“东游记”;来自新疆的哈密瓜早在东汉永平年间就是“敦煌献异瓜种”;白兰瓜自美国渡太平洋而来,从移民城市兰州北上扎根。就在2020年7月10日, 4.6吨的敦煌甜瓜顺利出口柬埔寨,实现了首次出口,也不负曾经的贡品之名。
敦煌的面,舌尖上的“丝绸之路”
但在敦煌成为日常印记的,还有一种比丝绸之路这个词更源远流长的事物,那就是—— 面 。
在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4000年前 世界上最早由小米和高粱做成的面条 ,2500年前的 小麦面条 则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出土,面这种古老风物从西北出发,进入 河西走廊在祁连山母亲庇佑下的绿洲沃土 ,跨过陇东与秦岭,进入八百里关中平原,并在中原大地上天女散花。
▲ 敦煌夜市,工艺品小吃一条街。摄影/余生吉
自从石磨在汉朝时被发明。小麦的坚硬就变成了面的延展可塑,仿佛丝绸之路一般柔软多姿,令人遐想,更是成为接连世界与中国的某种网络。从日式拉面到西西里岛的意面, 面 成为了一座历久弥新的“欧亚大陆桥”。
▲ 敦煌黄面制作。 摄影/余生吉
而 历史 里的那个敦煌,就堪称是一座古今中西 “面食博物馆”。
如果古人能从莫高窟的壁画和敦煌文书里跳将出来,来到今天的敦煌,大概会迅速适应口味—— 饼、馄饨、凉面、撒子 ……仿佛千年以降的时间,在这里变得不徐不疾。
▲ 敦煌壁画里的面食非常多元。 制图/大仙工作室
这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明星 “胡饼” ,油揉进面,上炉烤制,松软可口,是敦煌人最普遍的主食,“胡”这个字,标明它是自西而来的旅客,但它更为人所知的终点,却在白居易的诗歌里:“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 沙葱牛肉饼。摄影/胡慧君
今天的敦煌人仍然喜欢吃面,相比于那碗令游客津津乐道的 驴肉黄面 ,他们更喜欢吃看起来很西北的 “干粮” ,一如 历史 上主要的敦煌面食——“饼”。干粮好像是大型的饼干,又好像是加硬版的面包,但一口咬下去,在嘴里细嚼,马上就会沉浸在一份麦香中。干粮还有加糖的、加辣的、豆沙的、胡椒的,和最不容错过的沙枣口味……不过哪种奇怪的调味,在包容的敦煌,似乎都不足为奇。
▲ 驴肉黄面,硬度和嚼头是关键。 摄影/花啾
| 风吹面低见牛羊:敦煌的“双面”故事 |
面是农耕文明的象征,牛羊等肉食是游牧民族的骄傲。而这两种风物在敦煌同样重要。一如敦煌在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两种面孔: 对于内地,敦煌就像西域;对于新疆乃至广义的西域,敦煌又像中原。
▲ 羊生长的基地——南泉湿地。 摄影/徐海洋
羊肉粉汤 ,开启敦煌人的美好一天。一大碗醇香透亮的羊肉汤里,有鲜嫩的羊肉片、白而透亮的粉条和萝卜,汤面上飘着翠绿的葱花香菜,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除了羊肉汤还有羊杂汤。如果羊肉、羊杂都不能满足,还有羊肉合汁,羊肉粉汤有的它全有,再配上丸子、夹沙、木耳、炸豆腐条,绝对的羊肉粉汤plus。而不论哪一碗羊肉美味,总是少不了那个 烙得焦黄的饼。
▲ 羊肉粉汤。 摄影/花啾
一碗作为正餐的敦煌焖饼,就带了三分新疆味 ,又加入了 “空中乱撒,恰似雨点一般”的馎饦(bótuō)牌古代元素:羊肉、鸡肉、牛肉、驴肉,混入各式香料调味炖煮,再在上面放上擀薄的大片“面饼”,淋上汤汁,盖上锅盖继续焖煮。最终肉质软烂入味,而面饼饱吸肉香和滋味,顿时有副喧宾夺主的架势。
▲ 鸡肉焖饼,样子是不是有一点像大盘鸡?供图/敦煌宾馆
在丝绸之路起点长安风行的臊子面;可溯源自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馃子”;春季万物生发时的一碟榆钱饭;夏季烈日灼烤的“救星”浆水面,它们都活跃在敦煌人的饭桌上。就像丝路远不止是一张线路明确,方向恒定的地图, 在敦煌这个路口,它拥有着无限种可能。
敦煌风物,为何如此极致?
敦煌的风物,诞生于极致,又在寻常中令人可亲。 那它们到底是什么味儿呢?
也许 敦煌的 “形象代言人”飞天 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她/他在来到敦煌之前,经历的是一趟世界奇妙之旅:曾为古印度神话的天人天女,在佛前“天女撒花”,藉由中亚的犍陀罗文化与希腊罗马远望,在丝路上与中原飞仙同游,最终在盛唐画师“吴带当风”的妙笔里,成为沉凝世间的 绝世宝藏,中国符号。
▲ 飞天舞韵。 摄影/唐华
没错,敦煌的风物,有的就是一种从古到今似乎都没变的—— 让各地区、各民族、各文化都在此相会的连通感。 敦煌并没有“摩登”都市的气质,再多的书卷文章也不会把她染得有字字珠玑的气韵,她更像是时间在沙海中沉积的一座灯塔,守望着中国门户,又因一条丝路,联结起天南地北的人事风物:
▲ 敦煌夜市。 摄影/徐海洋
城市边缘如同极光一般起伏的沙脊;路边排排齐整的白杨与戈壁滩的小植物;探出大眼脑袋的骆驼棚;地平线上如红玉般的日落;汇聚五湖四海来客的沙洲夜市……这里所令人着迷的,远不止“大”敦煌的苍凉浩渺。
虽为方寸绿洲地
不阻风物万里游
▲ 龙头琴,最早起源于西藏,如今也成为敦煌风物的一部分。 摄影/雄兵
文丨两仪生四喵 苹果
编辑 | 苹果
编辑丨陶子
地图编辑 | Paprika
制图 | 孙大仙工作室、刘震宇
版式设计 | 杨柳青
审稿专家
敦煌研究院 杨秀清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 文化学院 沙武田
有谁知道中国有没有已投产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在哪?
国内CSP发展最新动向
1)北京市发改委已经核准立项,目前在建设中的MW级“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塔式
2)内蒙古绿能集团的50MW电站
鄂尔多斯;槽式(将于近期招标,要求60%以上国产化率)
3)新疆青松建化与新疆国电集团拟一期开发建设太阳能热发电12MW,中长期规划达到太阳能热发电50MW千瓦
吐鲁番;槽式
4)华能西藏公司计划
50MW
拉萨;塔式
5)四川阿坝州天威新能源(阿坝)光热光电有限公司100MW
西昌
塔式、槽式;
6)中国华电50MW
吐鲁番;槽式
7)中国华电
50MW
金塔;
槽式
8)上海工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MW
格尔木;塔式
9)北京康拓工控100MW
宁夏;槽式
10)
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
100MW
未定。
11)广东康达
100MW
地点未定
槽式
12)天津彩熙
100MW
甘肃
多碟
13)雄狮国际
1000MW
青海海西
塔式
14)山东蓬莱机电设备公司
2000MW
陕西榆林
塔式
共计约4000MW,其中:2009年950MW,
2010年3000MW
11)广东康达
100MW
地点未定
槽式
2007年6月1日,国内首座70千瓦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这个是比较早的,属于试验电站项目。
中科院电工所在延庆建成了1MW的塔式试验电站,建立了太阳能实验系统和实验平台。
2010年上半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50MW项目特许权招标启动。
2010年7月,皇明集团与中科院、华电集团合作,在山东德州建设我国首座菲涅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
中国首座兆瓦级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示范项目——大唐天威(甘肃矿区)10MW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示范项目于2010年10月28日在甘肃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2011年6月13日,国电青松吐鲁番新能源有限公司180KW太阳能热发电中试装置成功实现并网试运,同时也为建立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还有浙江中控在甘肃德令哈的塔式电站项目—50MW,好像已经完成了可行性报告阶段,估计很快就会开工建设了吧。
至于成本,只要国产设备化高的话,做到2w以内完全是可行的。目前还没有商业化的太阳能热发电站项目,或者说正在上马。基本上现有的都是以科研示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