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产业链利润集中在_光伏硅料发出库存反转信号机构称利好下游或重构利润分配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帝科股份为什么散户这么多?2021年帝科股份业绩?300842帝科股份是国企吗?2.光伏硅料发出库存反转信号机构称利好下游或重构利润分配
3.中国国内做光伏产业(太阳能电池板)的前二十强企业有哪些?
帝科股份为什么散户这么多?2021年帝科股份业绩?300842帝科股份是国企吗?
半导体在股市中是一个热门的板块,很多投资者都热衷于买半导体的股票,其中帝科股份也是属于半导体行业,并且走势很不错。接下来就带着大家了解一下帝科股份究竟值不值得投资。研究帝科股份之前,建议大家了解一下半导体行业龙头股名单,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半导体行业龙头股一栏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用于光伏电池金属化环节的导电银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凭借产品研发、客户服务以及精准的市场定位在市场中树立了"高效、稳定、可靠"的良好品牌形象,取得了2016年及2017年度"中国光伏品牌排行最佳材料商"、"2017年度光伏材料企业"、无锡尚德"2017年度优质供应商"等荣誉。
从简介上看帝科股份实力不错,下面我们根据亮点剖析帝科股份是否具有投资的必要性。
亮点一:光伏银浆龙头企业,经营稳健
正面银浆是公司的核心产品,营收占比、毛利占比均超过90%。自2016年以来,公司正面银浆销量增长激增,销量同比逐步提升。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具有代表性的电池片厂家都是销售对象。当前,公司已经跨入了三星SDI、硕禾、杜邦、贺利氏等一线正面银浆供应商梯队,而且是我国的正面银浆最主要供应商之一。
亮点二:产能提升,盈利能力提高
公司为了满足生产需要,通过募集的方式,获得总计4.6亿元的资金,用于投入年产500吨正面银浆搬迁及产能项目扩建、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新增年产能255.20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及市场占有率,规模效应也因此会提高,提升公司在产业链中的议价水平,采购成本也能够有效减少,增强产品的利润率和盈利能力。
篇幅长短受限,更多关于帝科股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只需要点击就可以查看我整理的这篇研报:深度研报帝科股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看
全球光伏处于高景气时期,全球能源结构不间断向新能源转型,中国制定"双碳目标"世界各国先后多次制定政策促进光伏产业发展,增强光伏产业长期发 展确定性。
作为光伏产业链中的正面银浆市场前景广阔,持续推进正银国产化有助于缓解国产正银的供给压力。正面银浆占太阳能电池片的总成本约为10%,成本占比在非硅产业中超过30%,大幅度降低了光伏产业的成本投入,浆料国产化是降低光伏行业成本极为有效的方式。
国产正银市场占比近半,发展向好。帝科股份,作为正面银浆的翘楚企业,在市场上占据着极大的优势,在光伏行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帝科股份能做有扩大市场份额,这样可以进一步稳固自身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总得看下来,正面银浆市场市场前景比较好,帝科股份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拥有极好的市场优势。不过文章拥有滞后性,假若大家想知道帝科股份未来行情,可以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提供诊股服务,帮助你了解帝科股份估值到底是高估还是低估:免费测一测帝科股份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0-30,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光伏硅料发出库存反转信号机构称利好下游或重构利润分配
在与硅料龙头通威股份(600438)共同投建高纯晶硅项目之后,隆基绿能(601012)又与硅料巨头大全能源(688303)签订了多晶硅料长单采购协议。
11月30日晚,隆基绿能公告,为保障公司多晶硅料的稳定供应,2022年11月30日,公司及其9家子公司与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多晶硅料长单采购协议,预估该合同总金额约671.56亿元(不含税)。
机构预计,随着硅料供应瓶颈的逐步解除,光伏产业链利润将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有望在产业链利润再分配的过程中受益。
二级市场上,晨星数据显示,10月份,摩根大通旗下基金JPMChinaA-shareOpps加仓隆基绿能7.4%。
隆基绿能双面锁定上游供应
摩根大通10月加仓7.4%
11月30日晚间,隆基绿能公告,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和经营需要,为保障公司多晶硅料的稳定供应,公司及其9家子公司(以下统称“甲方”)与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乙方”)签订了多晶硅料长单采购协议,根据协议,双方自2023年5月至2027年12月期间多晶硅料交易数量为25.128万吨。
如按照PVInfoLink11月24日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302元/kg测算,预估该合同总金额约671.56亿元人民币(不含税,该测算不构成价格承诺)。
同日,大全能源也发布了同样内容的公告。
在与大全能源签订758.87亿元的多晶硅料采购合同之前,隆基股份还与通威股份强强联合,共同投建高纯晶硅项目。
通威股份11月28日曾公告,子公司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与隆基绿能在合资建成云南通威一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基础上,就共同投资建设云南通威二期项目及开展相关合作达成共识,双方签署了《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投资协议的增资扩股补充协议》,拟按照原有股份占比共同对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实施同比例现金增资。
根据协议,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将由原来16亿元增加至56亿元,其中永祥股份新增出资20.4亿元,隆基绿能新增出资19.6亿元。增资扩股完成后,永祥股份持有项目公司51%股权,隆基绿能持有项目公司49%股权,项目公司仍为永祥股份控股子公司。
在此之前,通威股份于2022年8月与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昌宁县人民政府签署《云南通威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投资协议》,规划在保山工贸园区昌宁园中园投资建设20万吨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及配套设施,总投资约为140亿元,计划2024年内竣工投产。
双方约定,在云南通威二期项目投产前,通威股份将依据双方签订的采购协议约定满足隆基绿能多晶硅料采购需要。在云南通威二期项目投产后,双方以隆基绿能拥有云南通威二期项目权益产能的2倍,即云南通威二期项目实际产量×49%×2的多晶硅料交易量为基础目标。
二级市场上,晨星数据显示,摩根大通旗下基金JPMChinaA-ShareOpps最新规模约376亿元人民币。截至10月底,JPMChinaA-shareOpps重仓股包括:隆基绿能、迈瑞医疗、宁德时代、金山软件、汇川技术、国电南瑞、招商银行、迈为股份、五粮液等;10月,JPMChinaA-shareOpps加仓隆基绿能7.4%。
大全能源10月以来签8笔大单
销售金额总计约3775亿元
大全能源(688303)11月30日晚同样公告,近日与隆基绿能(601012)及其9家子公司签订了《采购协议》,预计采购多晶硅料金额约为758.87亿元;此外,近日还与某客户签订了《多晶硅采购供应合同》,预计采购金额约为83.35亿元。双方约定,实际采购价格双方采取月度议价方式确定,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此前,大全能源已经和相关客户签署了6笔多晶硅采购供应合同。
10月13日,大全能源公告,与双良节能子公司双良硅材料签订了一份多晶硅采购供应合同,将在2022至2027年向后者供应15.53万吨多晶硅料,预计销售金额约为470.56亿元。实际采购价按月议价。
10月17日,大全能源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大全与某客户签订了《硅料采购合同》,将在未来5年里向其供应4.62万吨多晶硅产品,预计销售金额约为139.99亿元,实际采购价按周议价。
10月25日,大全能源公告,公司与某客户签订《采购框架合同》,将在未来6年里向其供应43.2万吨多晶硅产品,预计销售金额约为1308.96亿元。实际采购价按月议价。
11月3日,大全能源公告,公司与某客户签订了《多晶硅采购合作协议》,合同约定2022年10月至2027年12月某客户预计共向公司及内蒙古大全采购576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特级免洗单晶用料,预计采购金额约为146.96亿元。
11月7日,大全能源公告,近期公司与某客户签订了《多晶硅采购供应合同》,预计采购金额约为415.11亿元(含税)。
11月19日,大全能源公告,与某客户签订了《采购协议》,合同约定2023年1月至2027年12月,某客户预计共向公司采购148800吨太阳能级一级品免洗块料,按照PVInfoLink最新(2022年11月16日)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30.3万元/吨(含税)测算,预计采购金额约为450.86亿元(含税)。
上述8笔多晶硅采购供应合同签署的多晶硅采购供应合同总金额约为3774.66亿元,是大全能源2021年营业总收入的34.85倍。
硅料产能释放
产业链利润将向下游转移
光伏产业链由上至下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
9月以来,对于硅料价格的持续急剧上涨,工信部和发改委曾先后出手,工信部等部门集体约谈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发改委等从严查处散布虚假涨价信息、囤积居奇等哄抬价格行为,以及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
在供应方面,2022年以来,各大主流硅料厂商不断扩充产能,改善了硅料短缺的局面。据机构测算,四季度硅料产能有望环比增长25%。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硅料产能合计51.9万吨,实际产量49.8万吨。2022年底国内硅料产能将达到120.3万吨,预计全年产量为82万吨,同比增加32万吨;2023年,硅料产能将进一步释放,2023年底预计将达到240.4万吨。
此前,硅业分会专家在相关投研会上表示,未来硅料价格最终将回归到10万/吨。硅料价格下跌的逻辑是从下游传导上游,组件端先将开工率降下来,导致电池购买少,电池开工率下降,然后电池购买的硅片减少,最后硅片开工率下降,硅片价格下跌。
11月27日晚,TCL中环公布最新硅片报价,P型与N型硅片均较上一轮报价下调。此前,隆基绿能公示的最新一轮硅片报价显示,该公司也下调了单晶硅片报价。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光伏龙头刚刚在10月底下调硅片报价,这意味着硅片报价已两连降。
而在“硅片双雄”先后下调价格之时,主流硅料价格同样有所微降。
随着硅片硅料价格下调,下游需求有望增加,有利于下游业绩向上修复。
从以往建设情况来看,进入四季度后,国内地面电站一般都将进入全面抢装阶段。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组件招标规模超124GW,已超过2021年全年招标量的近3倍,到2022年底将突破150GW,为四季度地面电站抢装和明年装机需求爆发奠定基础。
川财证券预计,随着硅料价格下降,近两年在组件高价背景下积压的地面电站需求将于2023-2024年陆续释放,预计2023年国内光伏需求有望达到130GW,同比增长45%,其中2023年集中式需求约70GW,同比增长75%;分布式约60GW,同比增长9%。同时,随着硅料供应瓶颈逐步解除,产业链利润也将由上游环节向下游转移,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有望在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受益。
中国国内做光伏产业(太阳能电池板)的前二十强企业有哪些?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近期由于硅片采购意愿低迷,且终端需求随着海外年底假期及春节因素收缩,一线硅片供应大厂开始大幅下调售价,降价潮也由硅片蔓延至硅料及电池片等材料,光伏上游正在加快清库存,以避免后续跌价更剧烈。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数据显示,12月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及光伏组件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上游硅料、硅片价格的下跌已向电池片、组件等中游环节传导。而来自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数据显示,本周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价格周环比跌幅最大,约有20%。
集邦咨询还表示,硅料及电池片至光伏组件价格,都难逃续跌至明年第一季的情况。东亚前海证券近日也发布研报指出,预计硅料供需趋缓以及价格降温或将在2023年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后出现。
据华西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提升和下游需求萎缩,年末硅料整体库存水平恐将堆高,这也是近两年来上游第一次出现库存反转的信号,反映出上游供给逐步释放,硅料或将正式步入下行通道。
可以看到,目前市场对光伏上游供给端产能释放后带来的价格压力预期较为一致。
但东亚前海证券的研究也显示,结合供需格局来看,在硅料价格下行趋势较为确定的情况下,光伏主产业链利润将迎来重新分配,下游装机需求有望随着经济性的提升迎来高增长。
数据显示,1-11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达65.71GW,同比增长88.7%,11月光伏新增装机量高达7.47GW,同比增长35.3%,环比增长32.5%。从完成投资额来看,光伏发电企业电源工程投资额及增速均居各类发电企业之首,也印证了光伏需求仍维持高景气度。
东亚前海证券认为,在“双碳”及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左右的明确目标背景下,光伏发电的成本下行和经济性不断提升,将使光伏装机需求高增长的确定性较强。
推荐较为受益的组件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受益光伏+储能双轮驱动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300274.SZ)、锦浪科技(300763.SZ)、固德威(688390.SH);受益于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的光伏玻璃双寡头福莱特(601865.SH)、信义光能(00968.HK);受益供需格局紧俏的EVA胶膜龙头福斯特(603806.SH)、海优新材(688680.SH)。
华西证券的研究也指出,截至目前,30个省市自治区已明确“十四五”期间风光装机规划,其中26个省市自治区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超406.55GW,未来四年新增355.5GW,光伏新增项目储备雄厚。
2022年国内光伏月度新增装机规模
华西证券认为随着上游硅料价格下跌,将持续刺激需求释放,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仍有望维持快速增长。同时光伏下游成本压力缓解后,有望分配到产业链留存利润,尤其是下游运营企业受益于规模提升和项目经济性提高,盈利能力有望回暖,业绩持续性将得到保障。
推荐关注运营规模领先,自身业绩确定性较强的下游电站运营企业。包括晶科科技(601778.SH)、太阳能(000591.SZ)、林洋能源(601222.SH)、金开新能(600821.SH)、京运通(601908.SH)。
目前光伏产业主要是太阳能产业
太阳能作为未来唯一能够最大规模满足人类能源需求的可再生资源,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都已积极介入,抢占技术制高点,我国也把太阳能列为新能源产业的重头戏之一。从技术上看,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即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被称为光伏产业
光伏发电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产业链条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在产业链中,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生产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公司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因此,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
国家先后推出的光伏发电产业扶持政策,不难发现,每次出台的政策在扶持重点上各有侧重。
今年3月23日开始实施的“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通过财政补助支持开展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解决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设计及施工能力不足、相关应用技术标准缺失、与建筑实现构件化的太阳能光电组件生产能力薄弱等问题,从而启动太阳能光电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市场,带动太阳能光电产业发展。政策扶持重点是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等,而不与建筑结合利用的光伏电站等光电利用形式不在此政策扶持范围之内。据推算,2009年该政策的补助标准为20元/瓦,今后将根据成本变动情况,逐年调整补助标准。
金融危机对国外光伏产业打击较大 ,纵观当前国际光伏产业,电站停建,组件大幅降价。这对我国光伏电力应用是件大好事。如果中国是一个对光伏利用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地区,在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到来之时,可大量采购,大量装机,抓紧时间建电站,满足国内需要。可惜,指挥者和操作者没有这么做或力度不够,是什么道理呢。
第一,光伏产业,作为一项新技术产业,产业内对该链条上的各项科技应用,需要有自记得高新技术和自主的知识产权。新技术的产业之路就是科技发展之路,但是,在中国光伏产业内看不到这种情况。“两头在外”,关键的科技一头,就掌握不到。我们在南昌“低碳会议”上听到闻立时院士介绍改良西门子法时就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假定他是在介绍“闻立时改良法”,中国光伏界就会有盼头了,可惜不是。我国现在的光伏产业,只能是引进技术的来料加工型产业,还不能一律视同高新技术。
第二,光伏产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组成。要有科学的产业构成,有明确的产业分工,有配置合理、运行有序的产业链条,也要有较稳定的市场和一定的产品消费。关于生产应考虑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交换就要有市场,市场在哪?很不明确。好像是政府要买单,补贴要国家给钱!消费就是应用,应用在哪?不断地做示范,不断地做形象工程。有哪里是真正的实际应用,未明确指出。市场在国外?据我了解,国内用于示范工程的组件,包括配件也还是国外进口。深圳园博园电站的电池组件是日本的,逆变器是德国的。指望政府建大型电厂来拉动内需,首先就要把示范工程做好,做成功,再推广。园博园竣工五年了,发了多少用电,效果如何?说明中国的光伏产业还不健全。尽管有些企业规模不小,也只能算是光伏电池产业。来自光伏界的声音,基本上只代表了组件厂商的意见。尽管有些组件厂商也做工程,但这只是个别经营者的垄断意识,除了本身专业水平不高,工程质量差,影响到其主要产品组件的销售,还会使下游企业拒绝采购国内电池,转而把内需市场让出去。在金融危机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如果国家要给组件厂家补贴,也应该把补贴给予采购国内电池板并合理应用的企业,不能直接补贴给组件厂自己承建的工程。至于工程规模,不应该作为补贴的条件,而是要对工程效益进行评估,优先补贴效果好的工程。
第三,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是国内光伏产业的基本特征。所谓产能过剩,也就是供过于求。第一家搞硅生产,还没有产能过剩的概念,第二、第三,接二连三地重复搞下去,当然就会有人出来喊产能过剩,甚至喊“不要搞春秋战国”等等。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有什么好紧张的。紧张的是喝不到政府的奶了。如果不是靠财政支持,我相信,不会有那么多的硅“谷”出现。他们之间不是相互补充,而是各自为政,互相打压。北京怀柔建光伏路灯,不管有无工程实践成功的案例,就把项目交给在本区注册的企业去做。跨省之间,也是不相往来。邻近江西的湖南就对光伏应用冷眼旁观;河北省把多晶硅路灯炒的沸沸扬扬,可江苏就拼命要建造单晶硅屋顶电厂。各地政府补贴的应用方向和工程内容不尽相同,其中隐情就不得而知了。
财政和金融是互相联系的。职能有所不同,其内容相交甚密。其对光伏产业能产生调控作用,会运作就一本万利,失误就会产生危害。金融危机不可怕,只要我们善于在危机中去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做好我国的兴伏产业.
目前市场还称国内做光伏产业还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盲目投资、项目产能过剩、技术落后、标准不一等问题,不仅影响到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利用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尽快抢占世界新能源产业制高点的难得机遇。
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自2006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的投资急剧扩张。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该领域的投资依然逆势增长。初步估计,2009—2010年新增投资预计超过1500亿元。
目前,仍有很多地方将发展光伏产业列为当地“一号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14个省市提出将光伏产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江西把光伏产业纳入本省“三个千亿工程”之一。仅江苏一省,就至少有6个地市提出要打造全国性的光伏产业基地。6月26日,宁夏举行了11个大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全国一次性开工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而这些并网发电项目均未得到国家发改委对其上网电价的批准。此外,青海、河北也大上项目。
二、产能过剩,亏损严重。光伏产业一哄而上和各自为政不仅带来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造成项目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目前国内在建或是拟建的多晶硅项目产能高达14万吨,而预计全球2010年多晶硅的需求仅为8万吨左右。另外,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急剧萎缩,国内光伏组件和电池生产领域的产能过剩更为严重,多数企业陷入困境。据初步统计,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光伏组件企业已有300多家倒闭,有一半左右的光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恶化,部分企业负债率超过50%,有的甚至接近70%。
三、技术落后,污染环境。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尚未建立研发和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工作薄弱,从整体上看,我国在多晶硅提纯、电池转换率、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和工艺上,在基础科学和未来新技术研发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仍未完全摆脱“低水平扩张的出口依赖型产业”特征。目前,国内大多数多晶硅企业生产流程还不能做到闭环运行,产生大量废液废气,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四、行业标准不一,政策支持不足。目前,光伏制造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光伏产业链上的名词、设计、制造、建筑一体化标准差异较大。目前相关的电网调度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又很缺乏,使得电力部门不愿接受光伏发电上网。我国已建成的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都处于试验性并网状态,不允许光伏电力通过电力变压器向高压电网反送电,只允许在低压侧自发自用,严重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发展。目前,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匹配的全国性光伏产业调控机制和具体实施政策尚未出台,一些支持政策不能落到实处。
近年来,发达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台支持政策,抢占光伏产业技术前沿。我国应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光伏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一、制定《太阳能产业促进法》。建议在《可再生能源法》等有关能源法的基础上,制定《太阳能产业促进法》,并抓紧出台《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推广应用等方面构筑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当前,应强化光伏产品的政府采购,明确光伏发电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提高光伏发电的使用比例和相应的电价与补贴政策;明确对光伏独立系统和光伏并网系统给予立项、贷款、税收及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持。
二、启动国内市场。在国内光伏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光伏市场发展却严重滞后。目前国内生产的9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国内市场开拓十分困难,市场份额提高异常缓慢。近期应在难以建设电网或水电站的无电地区加快建设光伏电站和推广户用光伏系统;中期应随着光伏发电成本趋近销售电价,首先扩大建筑屋顶和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市场,并稳步建设地面并网光伏系统;远期应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接近常规发电成本,全面扩大各类并网光伏市场。
三、健全行业标准,加强投资引导。加快建立光伏产品和发电系统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将一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标准及时转化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尽快实施光伏产品的质量认证制度,优先支持符合标准的产品和企业。
政府应择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主研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严格限制技术落后的、高能耗和可能造成对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盲目上马,已上项目应限期改进工艺技术。立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光伏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