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2012年美光伏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2012年11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中企产品被美方扣留?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2012年11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
3.浮盈14倍!光伏龙头巨额减持来了
中企产品被美方扣留?
是的,对于中国光伏企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相关产品日前被美国海关扣留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今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所谓“新疆存在强迫劳动”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美方以这一弥天大谎为借口,无理扣押中国企业的太阳能产品,再次暴露了美方破坏新疆发展的险恶用心,也将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造成干扰和破坏。
汪文斌说,我们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为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创造必要条件。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11月3日有外媒消息称,隆基股份有产品在美国边境被扣留。隆基股份3日晚发布公告说,目前公司对美国市场的发货仍在正常进行,美国海关的暂扣令,暂未对其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此前报道:外媒称隆基可能成为美国打击中国太阳能组件制造商的下一个目标
据悉,2021年11月3日,有关媒体发表了题为《突发!外媒称隆基可能成为美国打击中国太阳能组件制造商的下一个目标》,报道提及“根据6月份美国发布的WRO,它认为隆基可能会成为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行动的下一个组件制造商;隆基已被告知其海运货物预计将在五个港口滞留,预期这将会对隆基造成广泛的影响。”部分媒体进行了转载。
隆基股份澄清,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贸易限制措施始于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正式立案对产自中国大陆的太阳能电池,不论是否部分或全部组装成组件、层压板、电池板或其他产品(不包括硅片,以下简称“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并于2012年10月作出终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实质性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裁定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2014年1月,美国又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了第二次“双反”调查,并将调查范围扩大至中国台湾地区;2018年1月,美国通过“201法案”,宣布对全球光伏产品征收为期四年的保障措施关税,首年税率30%,每年下降5%;2018年6月中国光伏产品(电池、组件和逆变器)被列入征税清单。
以上内容参考 中青网-美方扣留中企产品,刚刚外交部回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2012年11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
在国际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的带动下,在《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快速成长,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产业基础,在技术和成本上形成了国际竞争优势。已经启动了大型光伏电站、光热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及离网光伏系统等多元化的太阳能发电市场。初步建立了有利于成本下降的市场竞争机制,太阳能发电成本实现了快速下降,具备了在国内较大规模应用的条件。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经济体,在光伏发电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只是处于世界的下游水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还没有掌握太阳能光伏电池所需要的多晶硅提纯技术,该技术被国外的大企业所垄断,因而国内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成本很高。光伏发电的成本是一般发电成本的数倍,也因此造成无法广泛普及。 由于国际上对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需求日益庞大,越来越多国内企业成为光伏电池的OEM工厂,并且借此机会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的新能源政策为国内光伏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良机,一些国内的行业龙头已经开始在美国成立承包光伏发电项目的子公司,积极进军当地光伏发电市场。
长期来看,中国再不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中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能源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能源问题必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中国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荒漠面积108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光照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1平方公里面积可安装100兆瓦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1.5亿度;如果开发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中国2003年全年的耗电量。在中国的北方、沿海等很多地区,每年的日照量都在2000小时以上,海南更是达到了2400小时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可见,中国具备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地理条件。
中国政府在也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以最近出台的《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最为引人注目。该通知重点支持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独立光伏发电、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等示范项目建设,以及硅材料提纯、并网运行等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和相关基础能力建设,并根据技术先进程度、市场 发展状况等确定各类示范项目的单位投资补助上限。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其中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对于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主要通过贴息和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
这一政策推动中国从光伏电池的代工工厂逐渐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强国。对于这一历史良机,国内光伏企业所面对同行的挑战其实更为严峻。只有不断地提升光伏产品质量,打通国内、国际销售渠道,才能更好地利用机会,将企业做大做强。
太阳能具有可再生和环保等方面的特点,这种优势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太阳能作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 中国大陆光伏产品主要供应给欧美市场,国内市场份额很小。由于欧美各国市场需求的增大,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最近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在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的背景下,未来光伏产业的增长前景将更为广阔。
光伏发电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产业链条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在产业链中,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生产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公司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因此,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
目前,中国大陆多晶硅生产获取的利润在最终电池组件产品利润总额中的比例最高,约达到52%;电池组件生产的利润占比约为18%;而电池片和硅片生产的利润占比分别约为17%和13%。
自2008年以来,多晶硅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到目前,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已由之前的500美元/千克回落至100-150美元/千克。2012年的数据是18~30美元/千克。
多晶硅产能扩张速度过快,而需求增长相对缓慢是导致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据iSuppi公司的预测,2009年,全球多晶硅供应量将翻一番,而需求的增长幅度仅为34%。因此,多晶硅的价格存在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iSuppi甚至表示,到2010年的时候,多晶硅现货价格将降至100美元/千克,这将大大降低多晶硅供应商的盈利能力。
多晶硅价格下跌将增厚电池片生产商的利润,不过,纯硅片业务也存在很大风险。不论是上游的多晶硅供应商,还是下游的电池片制造商,制造硅片都不存技术性难题。当上下游同时进军硅片业务的时候,硅片业务这一链条的利润受到大幅挤压。
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09年中国内地多晶硅产量超过了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
2010年5月,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吸引22家国内光伏骨干企业、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加入。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以引导行业联合创新、推动应用、规范发展为核心,研究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将致力于整合产业资源、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行业凝聚力,扩大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我国占近9万吨,却不掌握核心技术;产能巨大,国内市场总量却较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这就是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
多晶硅利润巨大,众多地方政府、企业投资者一哄而上,产能扩张过快,一时间,“光伏基地”遍地开花。欧洲需求急剧降低,光伏组件价格跌幅超50%,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迅速进入寒冬。据光伏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2010年国内多晶硅产量是4.5万吨,今年将翻一番,达到9万吨。而同期需求仅增长了25%。前几年,全球太阳能组件需求一直以近乎100%的速度猛增。专家预测,原来预计2014年才到来的光伏行业整合期,将提前到来,2012年将是行业整合的高峰期。
光伏产业大量上马,除了企业投资者的逐利心态外,更有一些地方政府政绩焦虑作祟。作为新兴产业,大量吸引光伏企业投资,不但可以增加GDP,更可以获取城市经济发展的政治资本。“有的城市根本就不具备基础,没有条件,没有产业配套,就从头做起,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
2011年将是光伏产业的转折年。从2011年5月开始,多晶硅价格急剧下降,从每吨70万元迅速下降到21万—25万元,跌幅近70%。专家分析,光伏行业产能与需求比已经从2010年的41∶16.7下降到63∶21。企业仓促盲目跟风上马,导致供需进一步失衡,价格持续下降,利润下降,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一些企业甚至开始停产、半停产。产能严重过剩却有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
其实早在2009年,多晶硅就被定位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但由于当时的暴利和行业的红火,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最终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在2010年后全国仍有100多家中小企业上马,这些企业目前多数亏损严重。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行业大整合似乎已经不可避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快速,产能已处于绝对的世界第一,产业链也比较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光伏产业在技术上还相差太远。光伏行业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现象仍十分严重。行业景气指数较低,迫使国内光伏生产企业面临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向高端领域发展的局势。 在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背景下,太阳能发电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2006年,全球250万千瓦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中,我国占到37万千瓦,超过美国,成为继日本、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在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较为集中的江苏,近两年此类企业如雨后春笋,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记者走进无锡尚德太阳能电池生产车间,看到现代化流水线上,产品检验后迅速合成,一块纸巾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市场价格达到100元。
无锡二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是2006年投入1.5亿元建成的企业,今年供国外产品订单不断,2007年将完成15兆瓦产量,产销额达到4.5亿元,明年将完成100兆瓦产量,产销额突破30亿元。
不过,光伏产业骄人业绩的背后存在隐忧,主要是国内有产业无市场。无锡二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二建告诉记者,该企业产品98%以上出口海外,国内需求不到2%。
不久前,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CREIA)与绿色和平、欧洲光伏产业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了《2007中国光伏发展报告》。这份由CREIA秘书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等专家执笔的报告指出,近几年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但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市场。
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纷纷鼓励发展包括太阳能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迅速增长的国际市场拉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由于生产成本较低,我国成为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生产基地。有人戏称,尚德等太阳能电力企业其实是在发洋财。 这个局面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光伏产业的政策制约。在国内,光伏发电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农村电气化和离网型光伏产品。由于电力部门尚未正式接受光伏发电上网,并网型的光伏市场没有真正启动。截至2006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仅为8万千瓦。
无锡尚德副总经理解晓南的看法在光伏产业界具有代表性:由于政策问题,国内市场不能很快启动,我们非常着急。
就现阶段而言,阻碍光伏推广的最直接因素是成本。过去30多年里,尽管光伏发电成本由每度5美元下降到0.5美元左右,但仍远高于常规电力。目前在一座别墅屋顶上装上一个每年可以发电3000度的太阳能发电厂,要花费15万-20万元。
由于光伏发电成本高昂,只能依靠政府支持。一些国家采取收购上网、财政补贴等政策来促进光伏产业发展。德国2000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固定上网电价政策,电网公司必须全额收购光伏发电的上网电量;日本的政策倾斜体现为给用户补贴。
在我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法律对支持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列有专门条款,但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目前,业界正苦苦等待收购上网等扶持政策。
收购上网是指由电网公司按照光伏发电的成本加合理利润进行收购,多出的费用在全国消费者中均摊。专家透露,我国已开始征收每度电1厘钱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并准备在上海等城市启动屋顶光伏发电计划。此外,国家将在一些公开招标的大型工程项目中要求电网公司收购光伏电力。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认为,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还应加大。从长远看,国内市场缺失会限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要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光伏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建立和刺激国内消费市场。国内光伏产业已经做好准备,在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投资,但必须有稳定的政策保证这些投资可以获得相应回报。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风能不稳定,生物质能资源有限,核能所需的铀矿今后也可能用完,而太阳能取之不尽。如果等到太阳能价格降到和化石能源差不多的时候再来发展,机会就错过了。
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
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10月26日召开服务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允许富余电力上网,电网企业按国家政策全额收购富余电力;由分布式光伏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以及接入公共电网的接网工程全部由电网企业投资。
国家电网公司在京召开“服务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电视电话会议暨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这是在我国光伏产品遭遇欧美双反调查,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关键时刻,国家电网公司为促进国内光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向社会做出郑重承诺的标志性会议。
意见指出,按照“支持、欢迎、服务”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基本原则,国家电网公司从规划设计、技术检测、并网接入、计量收费、安全运行等全过程加强调查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工作。在大量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关于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工作的意见(暂行)》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相关技术规定(暂行)》等两个意见、一个规定。其中,《服务意见》对外发布,《管理意见》和《技术规定》作为公司内部规定,保证公司相关工作有效运转。 目前,大多数观点都认为中国的光伏产业面临的形势很严重,甚至有灭顶之灾。我们应该实事求地认识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并不像媒体所描述的是哀鸿遍野。因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全球光伏产业的装机容量增长了49%,而2009年、2010年光伏产业的装机容量的增长率都超过了70%。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长了35%。这些都是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情况下取得的成就。这证明,第一,光伏市场是没有问题的。第二,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没有错。实际上,光伏产品价格下降,是必然的趋势,光伏实现平价上网是光伏产业的梦想,也是光伏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是,今天光伏产业的步子走得快了一点,光伏产品的价格降了下来,但光伏产业链还没有适应。
“用一年走完了五年的路”
综上,光伏产业的市场发展规模并未下降,发展方向也没有错误。那么,光伏产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2003年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时,我们申报的目标是到2020年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我们希望到2020年,光伏电价会降到每千瓦时1.5元左右,到2030年,下降到每千瓦时1元左右。在2011年,光伏电价就降到了1.15元。光伏产业发展得太快了。我们把五年的目标用一年就实现了。我们走完了五年之后的路,之后将无路可走。借用网络上的一句话“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面对这样的现状,光伏产业必须要调整了,必须把握发展的速度和节奏。
光伏产业究竟应该如何面对目前的形势?
国际合作必须要进行
我们必须要正确看待光伏产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势。现在反观欧美的光伏企业,在美国,除了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其余的光伏企业基本上都破产了或面临破产;在欧洲,几大光伏企业相继破产,剩余的也在苟延残喘。这些企业已到了非常困难的境地,甚至在反倾销申诉中,签名的企业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
大家都要生存,有国家利益在其中,但更多的是企业利益。如果中国企业有一天也如此,我们的政府不站出来,我们会高兴吗?所以,中国的光伏企业不要意图做到惟我独尊、惟我独大,这是不现实的。中国的光伏企业需要和欧美的企业进行联合合作,来共同分享市场和技术等等。
光纤建筑
在“分布式能源”概念的驱使下,建筑物屋顶一时间已成为太阳能光伏业热捧的稀缺资源。“抢屋顶之战”的背后,是绿色能源支持政策不足和全民意识的严重缺失。光伏建筑一体化仍“钱”景不明、进退两难。
浮盈14倍!光伏龙头巨额减持来了
小题1:经济全球化(1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分) 小题2:发展中国家(1分)?扩大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2分) 小题3: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向世贸组织上述,解决贸易争端(或组织多边贸易谈判,积极应对双反调查等)(3分) |
试题分析: 小题1:两则材料中共同反映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故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后一小问中围绕关键词“根本”即可解答。 小题2:材料一中“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额税收”、材料二中“由于并不具备核心技术,导致中国光伏业掌控了产能,却缺乏定价权。”可见其处于不利地位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最终会造成贫富差距加大。 小题3:本题学生在作答时需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理解组织答案,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这是一道材料分析题,解答此类试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首先必须读懂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再是抓住设问的关键词,并回归教材,确立答案框架。在组织答案时,要做到理论与材料密切结合,答案应言简意赅,要点齐全,具有层次性。 |
市值1500亿光伏龙头晶澳科技现大额减持,主角是其前控股股东。
1月10日,晶澳科技(002459)披露一则减持公告显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北京华建盈富实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华建盈富)计划于1月11日至8月8日减持不超6833.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9%。按照当前晶澳科技64.83元/股的价格,这笔减持总规模将达到44.3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华建盈富自2014年底通过定增入主晶澳科技前身天业通联,至2019年底一直是天业通联的控股股东,其背后则是神秘“华建系”资本,而“华建系”资本掌门人则是江西富豪何志平。这名资本达人在晶澳科技身上的投入在逾8年时间已经浮盈逾14倍。如今华建盈富大举减持,引起“华建系”套现离场的猜测。
持股长达8年出头
晶澳科技10日公告显示,第二大股东华建盈富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不超过6833.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在减持前,华建盈富持有公司股份1.84亿股,占比为7.8%。
晶澳科技当前股价为64.83元/股,这笔减持总规模将达到44.3亿元。据了解,华建盈富此次计划减持的股份来自于2014年非公开发行认购的股份。在去年6月,晶澳科技完成2021年权益分派,除了向股东每10股派发1.5元(含税)之外,还每10股转增4股。华建盈富持有的这1.41亿股股份增至1.98亿股。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2014年12月,晶澳科技的前身天业通联以6.01元/股的价格发行1.66亿股股份,共募集10亿元。而华建盈富认购其中1.41亿股。彼时,发行完成后,华建盈富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持股占比36.39%。这一股权结构一直保持到2019年底。
2019年中,在光伏中概股回归潮之下,晶澳科技当前实控人靳保芳推动晶澳太阳能回归A股,于2019年11月通过重组天业通联成功登陆国内资本市场,而华建盈富从此退居第二大股东位置。
对于当年的重组,华建盈富曾作出股份限售承诺,即在重组完成后的36个月内将不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让,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证券市场公开转让或通过协议方式转让,也不委托他人管理本企业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
而这三年的限售期已经于2022年11月28日届满。根据晶澳科技今日披露的另一份公告显示,1月10日,公司收到华建盈富通知,其于2022年12月7日至2023年1月9日期间,已经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1428.13万股,其持股比例由8.4%下降至7.8%。
可以看到,华建盈富在限售期结束后,立马开启减持。值得注意的是,华建盈富当前持有的7.8%股份对应市值达到118.76亿元。根据WIND数据显示,按照2014年的定增的发行价来看,复权后的涨跌幅已经达到1417.73%。换言之,华建盈富持股8年出头,当前已经浮盈14倍,收益相当可观。
“华建系”大有来头
华建盈富有何来头?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华建盈富由华建兴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97.65%,而低调的江西富豪何志平则直接持股2.45%。进一步查看,华建兴业投资有限公司背后则同样是何志平所掌控的中国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建)。
对于A股市场来说,“华建系”资本并不陌生。除了通过华建盈富间接持股晶澳科技外,中国华建还直接持有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天音控股(000829)7.12%股份,是天音控股的第三大股东。
资料显示,中国华建是一家地产和PE色彩浓厚的企业,以房地产开发和股权投资为主业,
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天津、重庆、无锡、三亚、浙江绍兴等众多地区已建成、在建及土地储备的总量达1000多万平方米,投资控股、参股并取得开发资质的房地产企业有数十家。
而“华建系”的掌舵者何志平不仅是江西富豪,更是资本运作达人,他在早年曾有多笔投资。除了对早年的天业通联和天音控股的入股外,2012年12月25日,他还入股拟上市的上饶银行5000万股。
此外,何志平在多年前将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T)打造成安防行业的巨头企业,并于2005年登陆美国OTC市场,2007年又成功转板纽交所,2008年10月13日成为第一家登陆纳斯达克迪拜(DIFX)的中国公司。2011年,何志平对其进行了私有化,以5.7亿美元的代价从美国退市。
而且,在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何志平还一直担任晶澳科技的副董事长。不过,对于此次减持,晶澳科技称因自身资金需求。根据质押信息显示,华建盈富所持有的晶澳科技近7成的股票处于质押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