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类涨价_合计赚近千亿硅料、硅片六龙头去年业绩飙涨2023年光伏业将格局重构?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光伏类涨价2.合计赚近千亿硅料、硅片六龙头去年业绩飙涨2023年光伏业将格局重构?
3.光伏产业链下个缺口浮现:石英坩埚或仍有75%上涨空间
4.2022年光伏行业火爆“出圈”产业资本“跨界”投资引发行业洗牌
光伏产业相关产业链价格快速上涨,中游上游企业的价格商量并不是他们本身赚到了更多的钱,而是他们为了维持原有的这种空间不得不涨价。最终受益的是下游的销售企业,生产企业或者说投资者。
因为上游中游的这些产业链供应,他们基本都算是原材料的那边,那么供应了这个原材料是赚不到太多钱的,他们为了维持自己原有的利润空间,只能是跟着把价格涨下去。可能多赚了一点点,但是大头不是他们的,真正他们真正赚大头的钱是终端企业,把各种原料组装在一起,贴牌生产,面向市场销售的这些企业,他们能赚到更多的钱。因为品牌在他们那里就值钱了,原材料的供应商他们的品牌基本就不值钱,品牌价值不一样。
供应原材料的厂商从来都不是赚大钱的,除非说他这个原材料只有他能提供,别的厂商都提供不了,这种垄断性质的,显然国内的这个光伏产业的中游上游供应链的企业还达不到这种垄断的程度。所以他们给出的这个价格是多家企业默认联合之后所认同的价格,就是觉得卖这个价格自己还能维持一定的一种空间,赚不到太多的钱。但是彼此不会去搞那种低价的垄断竞争,因为那样对彼此来说都没有好处。
最终赚钱的自然是那些原材料的终端企业。把各种各样的原材料技术组装到一起,拼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面向消费者销售的时候,这东西可能成本5000块钱贴身了,他自己的牌子,消费者认为他这个牌子生产的东西靠得住,那他卖1万块钱同样有人买。如果原材料那东西成本500块钱,你非要买个下游1000块钱,不会有人采购这个原材料的,利润空间是不一样的。
合计赚近千亿硅料、硅片六龙头去年业绩飙涨2023年光伏业将格局重构?
不是谣言,因为制造逆变器的原料价格都涨价了,所以制造一台逆变器的成本也就要变高了。这是相关的采购原材料的单子。
可以看出,光伏逆变器原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铁铝铜结构件,磁性器件,以及电缆、PCB,接头,包装纸箱等,价格上涨20%到50%不等,加上人工成本上涨和运输成本上涨,逆变器的总成本上涨20%左右,明年光伏逆变器价格上调已成定势。
光伏产业链下个缺口浮现:石英坩埚或仍有75%上涨空间
2023年1月19日,作为四大硅料龙头中的三家,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新特能源(01799.HK)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其净利均纷纷大涨。
通威股份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252-272亿元,同比增长207%-231%;
大全能源公告,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190亿元到192亿元,同比增长231.94%到235.44%;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满负荷生产,产销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新特能源预计去年净利不少于130亿元,增幅超1.6倍。
硅料企业特变电工(600089.SH)1月19日也称,预计2022年盈利区间为157亿元-167亿元,同比增幅为116%-130%。
根据2021年的硅料产能数据,国内前四大硅料龙头企业,分别为通威股份、协鑫科技(03800.HK)、大全能源和新特能源。协鑫科技目前未披露业绩预告。
前述4家硅料上市公司2022年净利润最高合计达761亿元。
在硅片环节,硅片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TCL中环(002129.SZ)业绩也纷纷大涨。
1月19日,隆基绿能(601012.SH)公告,预计2022年归母公司净利润145亿-155亿元,同比增加60%-71%。
另一光伏硅片龙头TCL中环(002129.SZ)于同日表示,公司预计2022年净利润66亿-71亿元,同比增长63.79%-76.2%。
2家硅片龙头企业2022年净利合计最高达226亿元。
2022年以来,硅料成为典型的卖方市场,下游纷纷以长单方式向上游“锁单”。据统计,2022年以来,大全能源新签订的硅料长单公告总金额合计已接近3800亿元,新特能源硅料长协合同额超1800亿元。在光伏最上游,硅料价格的大涨是硅料龙头企业业绩加速上行的主因。
对于此,通威股份称,受益于光伏行业持续快速发展,2022年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产品需求旺盛。公司高纯晶硅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行,各项生产指标进一步优化,新项目快速投产达产,量利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同比明显提升。同时,公司农牧业务稳健发展,销量实现新的突破。
大全能源则称,2022年,光伏产品已经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实现平价上网,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碳减排的有效能源解决方案。此外,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全球能源价格上涨,能源安全问题凸显,全球整体光伏产品需求保持旺盛。光伏产业其它环节扩产提速,高纯多晶硅料环节整体依然供应紧缺,造成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前期的扩产战略效应在报告期内逐步体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满负荷生产,产销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大幅增加,实现业绩显著增长。
新特能源称,公司盈利的预期提升主要由于年度多晶硅产品销量较2021年同期增加,及多晶硅产品平均销售价格较2021年同期上涨所致。
特变电工则解释,报告期,公司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快新产能建设,加强经营管理,各项主营业务均实现较好发展。与上年同期相比,多晶硅产品、煤炭产品销量、销售价格同比增加,多晶硅及煤炭业务收入及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输变电业务收入及利润同比增长。
硅料的上涨,无疑让下游硅片环节压力倍增。
在硅片环节,对于业绩的上涨隆基绿能解释,2022年行业需求持续向好,在面临因上游原材料紧缺及采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交付和成本压力下,公司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与2021年相比,硅片和组件销售的量价齐升,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较快增长。同时,公司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增加,也增厚了2022年度经营业绩。
TCL中环则解释,2022年,在新能源光伏行业供应链大幅波动下,保障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1)先进产能加速提升,产品结构优化,G12战略产品成本与市场优势显著;(2)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制造方式变革,G12技术平台与工业4.0生产线深度融合,提升了公司生产制造效率、工艺技术水平和满足客户高质量、差异化、柔性化需求的能力,较大程度保障公司盈利能力;(3)通过长期构建的良好供应链合作关系,较好地保障公司产销规模。同时,发挥在推动行业技术和制造水平提升过程中形成的定义权、定标权、定价权,上游原料大幅跌价过程中,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2022年11月下旬起,硅料迎来年内首降,甚至一度“断崖式下跌”。近期,硅料价格止跌企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1月18日发布多晶硅周评。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12.5-18.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6.60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2.72%;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12.3-17.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6.40万元/吨,周环比跌幅为3.02%。
硅料价格比预期提早止跌企稳,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市场人士分析,硅片企业开工率逐步提升,带动硅料需求恢复性增长。其次,短期阶段性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节前备货需求相比往年亦有增加。第三,个别订单合约有价格跟随机制,下游硅片涨价直接带动硅料价格回升。
但市场人士指出,随着新增产能不断释放,2023年硅料价格仍有下跌空间。硅料上市公司高毛利的局面将受到影响,同时,硅料价格的下跌将重构光伏产业链利润格局。
2022年光伏行业火爆“出圈”产业资本“跨界”投资引发行业洗牌
随着硅料产能放量、价格开启下行,光伏硅片开工率限制似乎也开始逐渐解除,下游厂商似乎也得以松一口气。但近期,业内却接连敲响了另一短缺警钟,认为石英坩埚将成为光伏下一个供应紧张环节之一。
民生证券今日报告指出,2023年硅料供给问题缓解,迈入降价通道,硅片公司生产意愿加大。同期进口砂供给产能将有所吃紧,但硅片扩产意愿不减,此时矛盾转移,2023年坩埚或将替代硅料成为新限制。
另有光伏垂直媒体日前援引专业人士消息称,现在一个石英坩埚的价格大概1.2万元,“已经是去年12月价格的3倍了”。
高纯石英砂是坩埚的核心原材料,也是2023年坩埚的短缺主因。那么,石英砂具体供需缺口有多大?也有卖方机构给出了具体的测算值:
广发证券预计,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350GW,同比增长40%;石英坩埚需求76万只,对应市场规模约91亿元,同比增长94%;高纯石英砂供给9.1万吨,其中进口砂仅2.6万吨,若按35%使用比例,则依旧存在0.2万吨的需求缺口。
东方证券给出的数据则更为激进——其预计2023年光伏用高纯石英砂行业需求及供给量分别为10.3万吨、8.3万吨,缺口高达2万吨。
进一步地,根据应用在坩埚的不同部位,高纯石英砂又可分为内/中/外层砂,质量和价格依次递减,在坩埚中用量占比一般为4:3:3。
其中,由于进口砂质量相对更加稳定可靠,坩埚厂商一般选择将其作为内层砂使用。民生证券报告预计,2023年进口砂会存在供需缺口,叠加原材料工艺、结构优化已接近上限,价格将持续上涨并传导至终端。
东方证券也给出测算数据,预计2023年内层砂供需缺口可达1.6万吨,并将成为明年涨价超预期品类。
目前,内层光伏级石英砂价格已突破7万元/吨,半导体级石英砂价格预计为10万-12万元/吨,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后者是前者未来的价格天花板。但分析师指出,目前光伏级石英砂需求量远大于半导体级石英砂需求量,因此后者的价格标杆将失去指引性,未来内层光伏级石英砂的价格或将突破10万-12万/吨区间。
石英砂吃紧,硅片厂扩产步履不停,动态博弈大幕即将开启。
在这种情况下,民生证券指出,基于过往信用积累及具备差异化的石英砂采购模式,头部坩埚公司断货停产可能性低,且有毛利率上升空间,有望拉大与中小公司的差距,2023年有望出现长期格局优化。
诚然,石英坩埚涨价的确也存在上限。分析师补充,博弈后硅片厂商或在保证供给稳定的情况下,按照中小坩埚公司的盈亏平衡点进行定价,对应36寸产品单价2.21万元,相较2022年1.26万元的均价,仍有75%上涨空间。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A股中: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光伏行业的景气度不断升温。2022年,光伏热度贯穿全年,产业链多个环节出现价格上涨,硅料价格更是屡创历史新高。
同时,2022年的光伏行业火爆出圈,吸引众多产业资本跨界投资,行业上下游产业引来新一轮扩产热潮。
“总体而言,2022年是光伏行业发展迅速的一年,但也逐渐暴露出产能过剩的迹象。”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年,行业内部的供给侧改革将出现,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的利润率将逐渐增强。伴随着产能和政策调控,行业上中下游的利润分配也将更加合理化。
业内预计,光伏行业2022年大规模的扩产将大概率于2023年达产并投入市场,那么,光伏行业大规模扩产会否造成产能过剩?光伏行业是否会迎来新一轮产业洗牌?现有的众多光伏企业有多少能够存活下来?这一切尚需市场检验。
硅价屡创新高
产业资本跨界“追光”
2022年,从硅料价格上涨开始,涨价传导至光伏行业整个产业链,从硅料到硅片再至光伏组件皆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涨价。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硅料最高价格超过30万元/吨,相比去年年初的8万元/吨左右,涨了几倍。同时,光伏组件的价格也随之上涨,销售价格临近下游电站的底线。”
一家新能源电站企业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组件价格今年最高都超过2元/W,这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压力就比较大。
在屈放看来,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不断创历史新高,光伏行业超过一半以上的利润被硅料环节拿走,这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不利的。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并传导至硅片和组件环节,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导致了行业发展不平衡。
根据万德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上旬,光伏硅片价格指数由年初的48.92点上涨至58.05点,累计涨幅18.66%,而今年硅片价格指数最高点达63.85点。
今年前三季度,光伏行业净利润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别是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隆基绿能,这4家公司净利润皆突破百亿元,排名前三位的全是硅料厂商。
2022年的“光伏热”吸引了众多跨界玩家涌入。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有不少于50家公司跨界布局光伏,其中约30家是A股上市公司。数据显示,分布式光伏、太阳能电池是产业资本跨界投资的重头戏,多晶硅环节也是跨界企业布局重点。此外,还有企业布局光伏全产业链。
屈放表示,“对于跨界玩家,已涉足的上市公司中,有些公司利用自身资源开启农光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用电成本,如正邦科技等,还有如江河集团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是将自身主营业务与光伏相结合。”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表示,光伏行业新增大量参与者,一方面可以缓解行业供给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为行业长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长期来看,光伏行业长期成长空间足够大。虽然多家企业跨界光伏,但整个行业依然呈现头部集中情况。
在新势力不断涌入的形势之下,光伏企业为保持市场竞争力纷纷扩张产能并寻求多元化契机。以隆基绿能为例,公司拟在芜湖市投建二期年15GW单晶组件项目,还拟在广东江门鹤山市投建年产10GW单晶组件项目;拟投资鄂尔多斯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芜湖年产10GW单晶组件项目。与此同时,隆基绿能布局氢能领域;晶科科技进军风电、氢能领域。
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继茂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以非常快的速度扩张产能。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份,我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超480个。
对于光伏行业的产能扩张,上机数控董事杨昊认为,光伏行业正处于快速高速发展期,当前终端装机需求不断提升,随着各环节的产能陆续释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但适当的竞争会促使企业加大研发,降低成本,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晶科科技总经理王洪表示,更多新人进入光伏行业会使光伏产品设备的成本逐渐下降。
价格先涨后跌
产能扩张引发隐忧
光伏行业2022年的火爆状况不仅吸引了众多产业资本的跨界投资,也带来了产能扩张后引起的过剩隐忧,进而导致整个光伏行业的价格出现下行趋势。
从12月份的数据来看,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了价格下降通道。12月23日,隆基绿能和TCL中环再次下调硅片价格,降幅相比上次报价均超过20%。同样,硅料价格也开始下调。
“硅片价格下降,一个是上游硅料价格下跌,同时下游需求减弱,库存压力加大。”屈放分析称,12月下旬,硅料价格又跌到了25万/吨左右,硅片产能已经超过市场需求。
事实上,不仅仅是硅料和硅片,光伏全产业链正在降价。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上周的数据,主流电池片成交价降低至1.15元/W左右,环比下跌15.4%。组件端,远期订单的执行价降至1.72元/W至1.8元/W,环比跌幅达10.4%。
业内人士预计,光伏产业链的降价将持续至明年一季度。如果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能解决的话,产业链相关环节将会持续降价。
“2023年,光伏行业整体仍属高景气周期,但部分环节将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继续高增至350GW左右。其中,国内约140GW,同比增速约40%,且地面电站的需求有望复苏,装机占比将回升。”屈放称。
行业洗牌加速
技术创新是制胜法宝
屈放预测,硅料产能明年预计释放到200万吨,产能将达到市场需求量的150%以上。从硅片产量来看,2022年底的全球硅片预计产能达到470GW,而明年有可能突破1000GW,严重超过实际需求。
对于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_表示,光伏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这就决定了光伏行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扩产,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应用到生产经营中去。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表示,扩充的产能一定是现阶段行业领先的产能,只有这样的产能扩充之后对行业、对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才有推动作用。
“先进产能不会过剩反而会供不应求,行业在热钱驱动下加速洗牌,专注研发创新的企业将强者更强。”屈放表示,从目前光伏行业的发展来看,光伏电池新技术或将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的降本增效。光伏电池有望成为2023年光伏行业的新突破,TOPCon、HJT等技术路线都有望在产业化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2022年11月2日,隆基绿能发布了新一代HPBC电池,电池量产标准版效率突破25.0%,PRO版本效率突破25.3%,并基于此电池技术研发组件产品Hi-MO6,主要聚焦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需求。
在屈放看来,当前,光伏电池主要是P型PERC电池技术,但其转换效率已经接近极限。光伏行业主流的PERC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为隆基绿能创造的24.06%,打破了行业此前认为的PERC电池24%的效率瓶颈。
11月19日,隆基绿能对外界宣布: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最新认证报告,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异质结(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打破了尘封5年的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纪录。
这是光伏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太阳能科技企业创造的硅电池效率破世界纪录。
“提升转换效率、降低度电成本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李振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太阳能电池效率是光伏科技创新的灯塔,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极限效率展示了光伏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
李振国表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无论是TOPCon、HPBC、HJT,包括这些技术的一些融合和杂化,在量产上三年左右会实现26%到27%的量产效率。
“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1%,为下游地面电站可节省6%以上的成本。这意味着光伏度电成本将会进一步下降。”屈放表示,对光伏行业来说,随着新电池技术大规模量产后,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