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电站农家乐_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发改局工作自查报告3篇2.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3.乡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发改局工作自查报告3篇
#报告# 导语自查报告中的文字表述要实事求是,既要肯定成绩,又不能虚报浮夸,凡是用数据来说明的事项,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以下是 整理的发改局工作自查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发改局工作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按照《关于转发省旅游局关于〈组织申报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局报经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积极开展了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申报工作,将确定为第一批进行申报。整合农业、交通等县级相关部门资源对乡村旅游开发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并于2014年9月27日正式启动美丽乡村旅游,得到了旅游团队及游客的认可。
二、自查自评情况
按照《关于转发省旅游局关于〈组织申报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县分两批申报了10个村落进行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但是由于任务重、时间紧、资金存在较大的缺口,截止2014年底,在10个村落中,我县仅仅启动了美丽乡村游,其他9个村落因资金困难,暂时未能启动实施。因此我县在2014年度扶持贫困村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数量上仅增加一个村,得2分。
按照县委、政府的以为龙头,旅游为龙身,水上旅游为龙尾的全域旅游布局的思路,我县重点打造镇,鼓励并扶持当地居民发展具有特色的农家乐,我县拟扶持6家特色农家乐,将其打造成5农家乐。现在该扶持方案已上报雅工委,等待雅工委批示后,我局便可以启动该项目的实施。因此我县在2014年度扶持贫困村创建农家乐或村村酒店数量上增加了6家,得3分。
按照川开办发[2014]17号《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14年度贫困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通知》中附表5的标准进行计算。附表5得分应为满分5分。
三、困难和问题
我县属国定贫困县,自身投入能力有限,旅游资源丰富,但受制于交通瓶颈等基础设施制约,开发利用程度不足,对百姓致富的贡献相不大。请求上级扶贫部门制定乡村旅游年度计划并及时落实乡村旅游扶贫资金,促进我县乡村旅游产业科学有地推进,限度发挥产业扶贫功能。
四、下步工作建议
篇二发改局工作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县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分为两部分,电网改造延伸方面:20××年县无电地区电力建设35KV及以下输配电工程总投资为40648.21万元:新建35KV变电站4座,投资为4082.00万元;35KV线路82.7km,投资为5161.00万元;10KV线路793.81km,投资为12835.05万元;低压线路1747.98km,投资为16402.97万元;配电台区384台,投资为1729.86万元;无电户数8289户,投资为437.33万元。目前该项工程正值施工实施阶段,据不完全统计35KV及以下输配电工程已完成工程总投资和工程总量的80%,然而实际户表工程仅完成计划通电户数的28%(即为:2323户)。光伏独立供电方面:截止14年12月,我县已完成3452户光伏独立供电户用设备发放,以及380kw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建设,无电地区光伏供电部分已完成3530户无电户供电。
二、自查自评情况:
20××年县计划下达通电户数为11819户,实际完成通电户数为5853户,完成比例为49%,按省贫困县实施农村电力保障工作考核评分标准结合实际完成情况评定分值为2.45分(该项总分为5分),具体公式为:5853户/11819户*100%*5分=2.45分。
三、困难和问题:
本次纳入电网延伸无电户数为8289户,此工程面临施工工期紧、任务中、施工现场环境艰巨,甚至有些地方不通公路,导致二次运输困难且前几个月正值雨季,有些地方公路垮塌严重,造成电杆和架线金具材料及配电台区设备到不了指定施工现场,还有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业主协调难度及资金拨付情况等综合因数;入户用电户表安装后,待35KV输电线路、35KV变电站及10KV及以下输配电线路工程项目完工后方能通电。
四、下步工作建议:
篇三发改局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的通知,我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区)关于加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就我局“放管服”工作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
1、实施“五证合一”和“两证合一”改革。2016年10月1日企业“五证合一”改革整合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保证、统计证;2016年12月1日个体“两证合一”改革整合了营业执照与税务登记证。改革将企业个体办理证照环节精简为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领取印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而无需重复到各个部门提交材料、填写表格。此两项改革大大节省了企业个体的办事成本,缩短了办照时间。为确保改革顺利实施,我局从四个方面做好保障工作。一是强化部门协调,主动与税务、人社、统计等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调整一照一码核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执照打印、表格印制、归档、数据交换等基础性工作,实现数据间的部门互通共享。二是强化政策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宣传栏等媒体全方位宣传改革举措,促进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三是强化人员培训。及时组织窗口登记人员、信用技术人员参加“五证合一”、“两证合一”业务培训,全面学习掌握改革涉及的法律法规、业务流程、文书规范、信息传输等业务,确保每名专业人员都能在工作高效、快捷。四是强化服务提速。在提高登记服务效能的基础上,我局还通过开通咨询服务热线、增设咨询窗口、增加服务人员等措施,及时受理企业办照事宜、提供改革新政咨询,使企业能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五证合一”以来,我局新登记各类企业1920户,比去年同期增加74.07%;体“两证合一”以来,我局新登记个体2480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6.66%。
2、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我局积极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公司股东以自主约定、自愿认缴的出资总额在我局登记,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的相关决定对特定行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2016年,全区累计新增私营企业2000户,新增注册资本48.92亿元,分别增长17.57%与22.17%;新增个体工商户3725户,新增注册资本6.1577亿元,同比增长22.41%与20.93%;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户,新增注册资本1.1322亿元,同比增长37.5%与11.21%。全区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共有2.84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达192.52亿元。
3、深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大部分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我局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9号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了审批流程,改进审批方式,压缩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审批效率。目前改为后置审批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共计148项,保留的前置审批项目有34项。对改成后置的行政许可项目申请,严禁登记人员私设门槛、拖沓渎职、吃拿卡要等行为,切实保障改革落实到位。通过前置改后置,众多企业可以在取得后置许可之前,踏实开展企业前期筹备事项,或是与后置许可无关的经营活动,极大的激活了这部分企业的活力,为企业的后续做大做强作好铺垫。
4、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我局放宽了“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涉及经营地址方面的注册登记限制,在经过居委会及周边五名业主同意的前提下,允许对周边居民没有嗓音、环境污染及安全影响的行业用住房登记为公司住所。此项改革减少了创业先期投入,为方便市场主体登记、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提供了助力。2016年,我局共发展各类企业2002户,发展个体工商户4353户。
5、落实简易注销改革,建立更加宽松便捷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文件要求,对于符合条件的公司办理注销,支持实行简易注销。简易注销即公司无需先行清算组备案,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主动向社会公告拟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及全体股东的信息,45天后在无异议的情况下,免于提交清算报告,清税证明,清算组备案证明,只需股东自己对简易注销的真实性作出即可予以先行注销。目前,我局已办结简易注销5起,简易注销公告58起。
6、落实“双告知”制度,促进市场主体依法经营。我局在微信公众号对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进行了公布,并要求窗口人员严格履行“双告知”制度。一是对新办企业个体根据经营范围的不同在业务系统中推送给相关后置许可部门;二是对有后置审批经营项目的企业个体发放“双告知”书,要求经营者作出,到相关部门办理完后置审批手续后方可经营。
(二)加强执法力度,推行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了责任清单制度。我局逐项明确行政权力的名称、权力依据、工作流程和责任主体,并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建立权责清单制度,加快形成职权法定、权责统一、权威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整合优化执法资源,减少执法层级,科学合理划分部门内设机构与派出机构及所属的综合执法机构之间的行政执法事权关系,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执法权下放、执法力量下沉,确保基层执法机构有足够力量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推进依法行政,推动简政放权,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2、规范行政执法文书书写,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自2016年3月起,我局按照省政府法制办、省工商局、市质监局、省食药监局(赣府法办字(2016)10号)《关于统一全省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文书的通知》的要求,按照附件的行政执法文书式样和排版规范制作和使用。办案单位按照要求,在行政执法中正确使用,在年度的目标考核中,案卷质量把使用统一执法文书作为扣分项列入。
3、采用案件管理系统,提升办案效率。2016年6月开始,行政执法查处的一般案件全部使用案件管理系统录入,无一例外。简易处罚案件也在案件管理系统中录入备案。执法证件2015年底到期后,我局按照要求申请了换发,共办理行政执法证143个,其中行政执法监督证1个,行政执法证142个。另外,我局相关工作人员全部按照要求参加了全省统一的《江西省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及考试》,并全部通过了考试,核发了《江西省行政执法证》。
4、建立行政执法办案“五项制度”,即案情通报、大要案件会审、办结、月度综合执法调度例会和办案问责制的执法办案“五项制度”,建立了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实行大要案件局长办公会会审制度。全局行政执法办案工作办案质量、办案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三)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多措并举,夯实责任,全力做好年报工作。一是通过媒体、微信平台、电话、公告告知年报操作指南与未及时年报的法律后果,印发张贴宣传牌9杆、宣传展架15个,宣传海报40张、印制年报操作流程和年报小海报16000余份,对于文化程度低、自己年报有困难的市场主体进行指导,实行窗口发放与深入市场发放二步走。二是部署长久未经营企业核查工作,全面铺开清理吊销企业工作。从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检索整理出14、15年度未年报企业有743户,组织分局开展核查,通过电话核查、实地走访和到企业相关街道、居委、村委会了解情况,对企业登记住址以信函方式进行联系核实并且将名单发到税务部门核查企业的税务登记和纳税情况。组织科室人员开展几次年报电话催报通知,针对2年未年报的合伙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重点通知及告知未年报后果。三是建立了每周督查制,市场主体信用监督管理科每星期一下午将市场主体年报进展情况上报给领导、及时通报给各分局,并将年报工作作为分局年度考核的重要考量指标。截止6月12日我区企业年报数4116户、年报率55.03%,个体年报11311户、年报率57%,农专年报122户、年报率57.27%。
2、建立健全全区企业监管警示系统信息合作机制,强化信息采集,夯实监管基础。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5]29号),在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依据《信州区企业信用监管警示系统工作方案》要求,开展信州区企业监管警示系统信息合作工作,要求25家单位提供数据,为下一步实现信息互联共享、“一张网”协同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打下了基础。通过信州区企业警示系统QQ群密切联系各相关单位今年继续完成2014年以来相关信息数据的补录,保证实现数据实时录入。截止目前,各单位共录入709条信息。
3、全面贯彻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双随机,一公开”即抽取检查对象名单由省级部门组织,通过以注册号等为条件随机摇号方式,抽取辖区内不少于3%的企业确定抽查名单,再由登记机关随机抽取执法人员对抽查对象进行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与江西企业监管警示系统中进行公示,其他行政审批或监管部门也将企业信息在企业监管警示系统中录入,实现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共享。2017年1-4月全区累计抽查市场主体89户次,占全区抽查计划任务的100%,并及时将89户企业的检查结果录入企业监管系统中,及时公示,按时完成省、市局部署的工作任务。
4、公示异常名录,打击不诚信经营。根据省局对异常目录的配套解释和《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实施细则(试行)》,我局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名录和个体工商户异常状态标注的管理和公示工作,2017年1-4月共录入抽查公示经营异常市场主体27户。同时,按照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要求,我局进一步完善以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任职限制为主要内容的失信惩戒机制;积极推进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对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有其他违法记录的市场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与有关部门联合采取有针对性的信用约束措施,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2016年度中,企业因未按时年报公示和住所无法联系等原因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记录共计1637条;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记录共481条。在该项工作中,我局针对一些企业地址未变更、资金数额较大、年报数额明显不实的企业均开展了实地核查工作。
(四)立足服务职能,全力推进区内经济发展
1、积极服务重点项目,实行提前介入指导。2013年来,我局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在快捷、便民、沟通、跟踪上下功夫,全力为信州区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对重大投资项目的设立实行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提供事前引导、事中支持、事后服务的全程服务。2016年上饶合力万胜商业有限公司和上饶万达嘉华酒店前后入驻信州区,我局获得相关信息时,就提前介入,全程服务,确保他们在注册登记环节上不滞留。一是主动联系企业,提供企业登记注册咨询服务。二是主动帮助和指导填写相关表格。三是针对办理过程中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局工作人员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使登记注册的各个环节无缝对接。四是安排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从名称核准到设立登记,从受理到发证,均一人负责,提高办事效率。整个过程中,两家企业深深感受到我局的服务热情和办事效率,在开业之际均前来我局赠送表扬锦旗,以此感谢对其开业给予的大力支持。
2、评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区企业发展,提升企业自身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我局根据《江西省守合同重信用认定办法》的规定,积极组织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评定工作。评定工作成立了专项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方案,创新工作方式,以企业自愿申报,各基层分局推荐,区局审核的形式,对申报企业进行“守合同重信用”A级单位认定。目前我区共有3A企业2户,2A企业9户,A企业7户。我局还将继续大力支持和扶持各类企业发展,同时,围绕企业合同履约记录,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信守约,并继续推进“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创建活动,提升企业自身信誉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招商引资、招标签约和获得资金贷款发挥重要作用,推进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我区经济发展。
3、推动动产抵押登记,助推企业融资。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多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尤其是一些小企业,融资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动产抵押贷款是破解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方法之一。作为我局服务企业的平台,动产抵押登记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个体私营户等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服务我区经济发展。如何搭建合适的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我局动足了脑筋。除开设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外,在企业申办动产抵押物登记中,我局实行“受理、审查、核审”一条 龙、一站式帮扶。另外,我局通过积极主动走访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方式,收集其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了使企业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贷款,降低成本费用,我局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动产抵押登记程序进行合理简化,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确保动产抵押登记随到随办,大大缩减了办理时间。同时,我局建立了抵押登记台账,与信贷部门密切联系,在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牵线搭桥,为企业融通资金提供服务。截止目前,我局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38份,登记抵押金额17亿多元。
4、开展诚信商贷通活动。为了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我局和信州区个协联合发力,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推出“诚信商贷通”服务,帮助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2016年我局就十佳诚信单位同江淮村镇银行签订意向性协议,贷款授信2000万元,并开通了绿色服务通道,支持企业发展,到去年底已授信贷款给小微企业资金数额达2280万元。2017年,在上饶市“文明诚信个体户”创评活动暨“诚信商贷通”工作开展中,我区个协发布网站通知1期,短信提醒500条,滚动屏幕宣传22个网点,个体户现场咨询870人,发放和张贴创评广告和宣传资料1600份,个体户报名参评户数达450户,组织公评公义机构8个。
5、服务个协,帮助个体私营户做大做强。我局从帮助个转企登记、股权转让交易税审核把关、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提高企业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等举措入手,帮助个私业主做大做强,服务地方经济。我局支持帮助做得较大的个体转型升级为企业,在个转让企办理过程中,对个体注销与字号保留环节简化手续,开辟绿色通道,今年,已帮助12户有实力的个体转型为企业。我局根据区委区政府文件要求,在股权转让变更登记中,帮助区税务局审核股权转让完税证明,防止税源的流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人员老龄化严重。我局干部职工平均年龄48岁,机关科室、基层分局和直属单位中青年干部力量都十分薄弱,由此导致的后果是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在贯彻落实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政策措施完成度不高,执行力不够,老一辈干部职工们业务水平高,但面对新形势下监管业务和工作日益与互联网相结合,却颇感费力,而青年干部十分适应新形势下互联网工作方式,但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却有待提高。
(二)思想理念有待提升。局里不少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仍然适应于过去的工作模式和思考方法,面对一系列政策改革不适应,对审批制度改革的认识学习也不到位,比如,在法定时限与时限上,过于强调法定时限,没有想方设法去缩短时限;在部门审批权与窗口审批权上,过于强调部门的工作特点,不愿意对审批职能进行整合和集中,没有对窗口充分授权。
(三)监管方式和改革要求有差距。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行政审批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先照后证、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企业年检变为年报公示等制度的实施,要求从原来的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对原有的监管模式带来新的挑战,以往注重事前审批为主的思维模式未能及时转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手段还不够有力,监管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做好“宽进”下的“严管”方面还需进行深入有效探索。
(四)机构改革有待深入,市场监管机制有待改进。我局组建以来,机构改革各项工作已初步完成,但在新的机构模式下系统的有效运行和基层职能的重组亟待研究。一方面原先三个部门的人员,在工作方式、业务知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整合后基层市场监管所执法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性人才的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机构改革后,由原来的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领导,市局、县(分)局两级机构在各项监管职能定位上需要厘清,在事权划分、行政方式、职能定位等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路,办事方便。发挥好“工商企业网上注册服务平台”功能,继续落实好企业外网申报改革、企业简易注销改革、企业五证合一改革和个体“两证合一”改革。进一步整合审批职能,简化准入流程,放宽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住所条件管制,有力释放市场经济的活力和创造。
2、对于禁限类产业,从严把关。对所有市场主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好“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抓好企业和个体户年报工作,完善并落实简易注销改革举措,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及时清理名存实亡的“僵尸”企业,实现主体结构的优化。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不断建立健全“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3、积极服务重点项目企业,实行企业登记快办机制与全程服务制度,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及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监总局的扶持政策,确保政策落地,对小微企业实施对口服务、个性服务与跟踪服务。积极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基础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服务,完善市场主体信息动态监测和信息数据库建设,加强数据综合分析,为政府决策、投资创业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数据。积极帮扶企业做大做强。要善用职能开展动产抵押、股权质押、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开展评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搭建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发展。要严格落实“窗口”工作纪律,强化廉政建设,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升“窗口”人员素质,树立我局窗口的新形象。
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光伏扶贫需不需要招标
光伏扶贫条件
一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重点关注建档立卡中无劳动的贫困户,光伏扶贫要与其他扶贫方式统筹协调,做好衔接。
二要因地制宜选择建设方式,根据贫困户分布、土地资源、电网接入条件,因地制宜建设户用光伏、村级电站、光伏农业大棚和集中式光伏电站。鼓励探索“光伏”各种模式。
三要以县为单元制定光伏扶贫实施方案,做到项目与扶贫对象精准对接,国家能源局将按照地方上报的实施方案及时下达光伏扶贫建设规模。
四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地方政府要整合各种扶贫资金,金融机构要提供优惠贷款,要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
五要落实好电量收购和补贴政策。电网企业要做到全额收购光伏扶贫项目发电量,按月足额结算电费。国家优先保障光伏扶贫项目的补贴发放。
六要加强技术和质量监督管理。光伏扶贫工程要采购经国家检测认证机构认证的先进设备,要选择具备资金实力、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企业承担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和运维。
七是电网企业要加大贫困区农网改造投资力度,为光伏扶贫项目及时并网和可靠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八要加强组织协调,建立省(区、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合力推动光伏扶贫工作。
二、光伏精准扶贫政策?
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自发自用、多余上网"。也就是说,农民可以自己使用这些电能,并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通过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每户人家都将成为微型太阳能电站。
光伏扶贫主要有光伏地面电站、光伏大棚电站和屋顶电站三种模式。光伏大棚除利用顶部发电外,棚下可开展林下经济,提高复种指数,改变种植模式,如蔬菜种植;也可进行家禽家畜养殖等,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同时,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采摘、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提高设施附加收入。红枣"光伏大棚"的出现,为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三、光伏扶贫项目补助政策
申报国家补贴的流程如下:
(1)申请补贴的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扶贫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a.按照程序完成备符合并网相关条件,并完成并网验收等电网接入工作。
(2)除光外,其余需要国家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
原则上均须采取招标等竞争性配置方式,通过项目业主申报、竞争排序方式优选确定国标准。非居民分布竞争配置及补贴竞价为省能源主管部门主导实施,各地市能源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申报,具体的申报条件及流程请查阅《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粤58号)等相关文件,或咨询能
对于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供电企业会积极协助您按照政府规定程序申报源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对报送项目组织审核,并将符公告。如项目纳入了国家补贴目录,国家会按照计划下拨补贴资金。
所谓的安装光伏享装一个光伏电站国家补多少钱,而指的是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后,每发人即是电站所有人,和谁装的及用的哪家产品设备没有丁点
法律依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
一、对集中式光伏发电继续2019年市场化竞价情况、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因素,将纳入国家财政补贴范围的I~III类资源区新增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价,分35元(含税,下同)、0.4元、0.49元。若指导价低于项目所在脱硝、除尘电价),则指导价按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执行。新增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确定,不得超过
四、光伏扶贫需不需要招标
根据国能综新能〔2016〕280号文件要求,各市优选扶贫攻坚任务较重、工作积极性较高、建设条件优越的重点县,以县为单位加快组织编制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及有关表格见附件3)。各县要统筹考虑省里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地域分布、所在地土地使用和电网接入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屋顶分布式光伏、村级小型光伏电站和集中式光伏电站等建设类型;纳入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的项目要落实资金筹措、土地、电网接入等基本建设条件,具有相关部门的支持性文件,确保项目及时落地。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由各地扶贫部门根据《山东省光伏扶贫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对象的相关要求,提出光伏扶贫对象确定原则,项目收益要落实到省定具体贫困村、贫困户,每户年收益原则上在3000元以上。采取政府指定的投融资主体与商业化企业合作建设的光伏扶贫项目,要合理确定投融资主体与商业化企业出资比例,政府投融资主体股权收益要统筹用于精准扶贫。各县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编制情况,将是省里向国家能源局上报争取建设规模和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
光伏扶贫项目补贴资金发放,按照国家的要求,优先将光伏扶贫项目纳入全国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系统及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目录,优先确保光伏扶贫项目按时足额结算电费和领取国家补贴资金。
关于质优价廉光伏厂家,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对一根据你们当地的情况,专门定制生产适合你们当地情况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器。这样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节省了不少的金钱和人力。当然你如果感兴趣,也可以申请潢川利民科技的代理,技术方面厂家会全程负责,你只需要跑单子就行,赚钱也非常容易。个人代理的就是潢川利民科技的产品,一年跑两三单子,就生活富裕。
乡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如发展特色产业型集体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不多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集体经济薄弱,集体收入低,有的行政村连正常的经费开支都难以维持,长期靠政府“输血”和负债度日,特别是当下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如何突破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以村富引领民富的课题亟待研究。笔者通过对XX县XX乡13个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了一些思考,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XX乡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城北郊,距县城4公里,泉南高速XX互通口至县城连接线穿境而过,全乡国土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5万亩,林地9.5万亩,下辖13个行政村,236个村民小组,9630户农户,农村人口3.9万人,总人口4.2万人。XX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有以水稻、烟叶、脐橙、花卉苗木等为主的农业产业,特色产业以种养为主,其中烟叶生产历史较长,2008年该乡种植烟叶1920亩,此后每年都种植千亩以上,但2013年以前烟叶生产存在散户居多、技术落后、前期投入成本大、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留村劳动力老年化以及土地流转难等制约因素。自201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支援XX县烟叶发展以来,该乡烟叶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该乡有得天独厚的种植优质烟叶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做大做强烟草农业,把烟叶产业放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高度,推动烟叶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带动贫困对象致富,是该乡近期短效产业扶贫的方向。2013年,该乡开始打造塘石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点,覆盖区域含XX乡塘石、河坪、园塘等3个村,耕地面积2750亩,宜烟面积2460亩,基本烟田2120亩,有劳动力人口2085人,现涉及25个种烟村组,126户基本烟农。除烟叶生产外,该乡努力培育资源优势明显、地方特色突出的种养示范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大力发展蔬菜、生猪、肉牛、草莓、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合富村现代农业园、上社村苗木基地和草莓基地,塘石村肉牛基地和苗木基地,仁塘、泗望村蔬菜基地等产业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拟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烟叶为支柱,苗木花卉、大棚蔬菜、生猪养殖共繁荣的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现代家庭农业等模式,促进群众增收。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XX乡共辖13个行政村,“十三五”贫困村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盘活资产资源。通过盘活村集体所有荒山、荒地、荒水、荒滩资源、集体林地,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资产资源的经营权、使用权,增加村集体资产收益。如石燕村、合富村、大塘村等林地面积较广的几个村。
(二)流转土地增收。村集体将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承包等形式流转,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如泗望村、大塘村将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租赁给砖厂,获得租金收入。
(三)物业租赁经营。村集体将村委会闲置房间、旧建筑资产等物业租赁给经营户,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泗望村、榔木村、集瑞村、上社村,均是通过店面租赁的方式将村委会一楼或老村委会租赁给经营户获得集体经济收入。
(四)烟叶税收返还。20xx年XX乡全乡计划种植烟叶3100亩,收购烟叶77.5万斤,乡政府依据村烟叶收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按照任务完成比例返还烟税,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部分。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XX县下大力气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但离“有钱办事”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能维持日常开支,部分村甚至入不敷出,债台高筑。就拿XX乡13个行政村来说,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仅5个,3-5万元的村3个,无任何集体经济的村达5个,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集体资源缺乏
拥有集体资源的多少是集体经济有无和强弱的重要因素,很多村集体拥有资源少,少量预留地、林地、荒山、果园都已经承包到户;村集体资产由于多年来的变卖、吃老本,流失严重,可利用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资源少之又少。
(二)政策投入不足
XX县虽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也投入了一批资金,但由于财政吃紧,再加上多种惠农政策都是直接扶持到农户,直接针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太少。
(三)发展意识不强
各行政村广泛认为村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村级功能要转型,要从经济发展、引导结构调整转变到为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上来,强化服务职能,退出经营性领域;个别村干部开拓创新精神不够,有畏难情绪和后顾之忧,怕经营不善被群众指责,不能安心发展集体经济;部分村“两委”班子整体素质低,安于现状,多有等、靠、要的思想,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和开拓进取意识,村级战斗力严重不足。
(四)发展差距明显
区域位置较好的村,如榔木村、泗望村等工业园、县城周边村,依托工业园区,通过土地承包、租赁经营等办法获得了一定的村集体收入来源;而位置偏远的村依靠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增加集体收入,集体经济薄弱,且交通条件落后,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的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难度大。
(五)产业缺乏支撑
一是农业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虽然有花卉、脐橙、烟叶等特色产业,但受山陡地少、土壤贫瘠、传统农耕思想严重等因素影响,并且缺乏龙头企业,导致经营规模小、管理粗放、效率低、效益差,产业效益不明显。二是工业经济几乎为零。因受地理位置、历史因素、交通条件等影响,没有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的'零星分布在个别村的小型砖厂也多为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近一年来大部分已关闭停产。三是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全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网点;商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没有一个1千平方米以上的超市;旅游资源优势转化率低,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规划滞后、开发不足、宣传不力,存在景点分散、看点不多、吸引力不强等问题,经济效益不明显。
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一)强化村级班子建设
一是优化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国家正式干部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三是进一步落实干部干事创业容错机制,打消干部求稳怕乱、不想发展、不敢发展的思想包袱,增强干部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解决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
(二)加大金融信贷扶持
提高金融信贷服务水平,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要把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集体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贴息资金,解决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第一桶金”的问题。如20xx年XX县出台的村级光伏发电设备安装政策,由县一级统筹金融资金,以行政村为单位办理贷款安装集中式光伏电站,惠及部分贫困户至脱贫,脱贫后直接成为村集体资产。
(三)创办集体产业基地
以村委会为经营主体创办集体产业基地,通过直接投资经营或委托经营获得产业收入,在不改变集体资金实际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能人进入村集体经济,形成完善的股份制运营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民主制度,强化资产管理,建立起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管理有序、运作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如依托金融扶持政策及各级产业扶贫政策,流转农户土地,并将其土地作价入股,建设好产业基地后村集体自主经营或通过出租等方式交由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从而获得集体经济收益。
(四)盘活村级集体资产
对各行政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点、造册登记、确权颁证,通过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山塘、水库、门面、老校舍、生产加工场地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采取对外招标承包、租赁、参股经营、联合开发等方式提高利用率,实现稳定、可持续在收入来源。
(五)充分开发旅游资源
鼓励合富村、XX村、石燕村、塘石村等拥有一定民俗文化、农业特色、生态资源的村,通过深入挖掘自然、历史、人文等资源,兴建乡村游、生态游、农家乐、采摘园等项目,大力发展田园经济、观光经济,开辟集体增收新渠道。
(六)加大政府政策扶持
县政府应加大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在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方面加大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公共财政向村级集体的倾斜幅度,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加大公共财政向村级的倾斜幅度势在必行。
2017乡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阜发〔2017〕2号)及相关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充分发挥产业扶持脱贫的?造血?功能和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脱贫对象和目标
(一)脱贫对象。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二)脱贫目标。产业扶持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现产业扶持项目对脱贫对象的广覆盖。到2020年,通过产业发展带动30万贫困人口脱贫。
责任部门:市扶贫办
二、重点脱贫产业
以调整农业种养结构为重点,立足贫困地区自然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扶持种植、养殖、加工、光伏、电商、旅游等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增收脱贫。突出开发式扶贫,加快土地流转和产权改革进程,大力发展特色规模种养,带动贫困人口增加经营性收入;依托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服务业?两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拓宽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空间;综合利用沿淮湿地、泉河生态示范区、沙颍河走廊等生态人文资源,合理开发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粮经饲协调发展,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
(一)特色种植产业。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支持贫困地区选准特色高效主导产业和贫困户脱贫产业,加快?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规模形成,加快贫困区域优势品牌形成。支持贫困地区特色种植业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体,加快建设一批质量优、品牌强、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的原料生产基地,扶持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种植业,优先扶持贫困地区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认定,加强品牌建设。抓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开展高产创建,发展专用品牌粮食,推广粮食订单生产,推进粮油生产专业化,着力构建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稻米、优质玉米、优质大豆、优质甘薯五大绿色粮食生产区。依托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引导园区经营主体建设钢架大棚、日光温室、智能化温室等现代农业,提高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示范带动周边村、镇发展设施农业。以建设沿淮适应性农业发展带为契机,支持沿淮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农业,巩固提升黄梨、莲藕、芡实、柳编等产业发展水平,配套完善物流冷链、加工储存、社会服务等产业链条。加快花卉苗木和名优特新林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采用林下种植、养殖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合理进行间种、套种农作物、中药材,放养鸡鸭鹅畜禽等,增加困难群众收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责任部门:市农委、市林业局、市菜篮子办
配合部门: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商务局、市粮食局
(二)畜牧水产养殖业。按照?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的要求,优化贫困地区畜禽养殖结构和生产布局,坚持扩大牛羊猪禽和特色养殖规模,坚持集约化养殖和适度规模养殖相结合,坚持?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扶持带贫规模养殖场、畜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颍东立华、颍上首农、临泉三得利等畜牧龙头企业加快养殖基地建设,鼓励养殖企业通过?劳动就业、合作农户、入股分红、寄养托管?等带动贫困户脱贫。扶持有创业能力的贫困农户单独或联合发展家庭牧场、专业养殖及创建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沿淮草牧业,利用堤坝边坡地、滩涂地、生态林区连片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牛、羊等草食性家畜,打造沿淮生态养殖、休闲观光畜牧带。充分利用低洼地、滩涂地、河流、水塘等发展渔业和特色水禽业、特色水产业。支持临泉、颍上依托基础母牛扩群增量等项目,引导农户养殖母牛、母羊,发展母牛、母羊养殖专业村,打造?中原牧场?。因地制宜发展养鸽、养兔、林下养殖等特色畜牧项目。引导xx白山羊、黄牛、皖北黑猪等品牌开发与利用,形成独具xx特色的畜禽系列产品,以产业带动和促进我市贫困群众增收发展。
责任部门:市畜牧兽医局
配合部门: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
(三)特色加工产业。实施?百企帮百村?产业扶贫工程,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带贫能力强、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进粮食加工、畜禽加工、果蔬加工、纺织加工、林木加工、烟草饮料加工、中药材加工、柳编加工、调味品加工等十大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打造产业集群,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实现永续脱贫。加快推进以米面制品、食用油脂、果蔬和肉制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规模化。发展壮大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和柳编产业,发挥延伸产业链的集聚作用,注重扶持木片加工厂、拉丝厂、制绳厂、物流公司等相关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应用新技术,推进纺织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服装和家纺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品牌和配套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引导集聚手工编制、小饰品制作、电子器件加工、毛发加工、纺织服装加工、汽车配件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贫困群众搭建就业平台。鼓励支持建设村级就业扶贫车间,构建?来料加工点+来料加工经纪人+低收入农户?发展模式,承接本地产业集聚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加工订单,扩大增收途径,带动脱贫致富。
责任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工商联
配合部门:市扶贫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环保局
(四)光伏扶贫产业。大力实施光伏扶贫工程,通过扶贫专项资金、投融资平台、商业化投资企业、政策性银行优惠贷款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重点建设贫困村村级电站和贫困户户用光伏电站。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贫困户年收入3000元以上,以发电收益实现贫困村和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可持续增收,确保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责任部门:市扶贫办、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部门:市国土资源局、xx供电公司
(五)电商流通产业。推广?互联网+扶贫开发?,大力开展电商扶贫。依托颍泉区、颍上县、界首市电商产业园以及阿里巴巴、京东、邮乐网、农商1号等电商,实施xx市农村电商扶贫工程,建设县服务中心、乡服务站、村服务点三级电子商务及配送综合服务网络,支持村服务点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农资代售、快递代理等服务。乡村贫困户建设开办网店,颁发?精准扶贫电商服务点?牌子,凡在此类?精准扶贫电商服务点?销购商品的,物流快递费用由政府给予适当奖补。免费对村服务点和农村网店经营户进行专业培训。引导贫困县(区)建设集农资及农产品价格、供需等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互联网+特色产品?品牌企业,扩大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鼓励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依托平台开展产业化经营。对在xx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销售我市贫困地区农产品、乡村快递物流企业在乡(镇)政府驻地建设快递网点,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责任部门:市商务局
配合部门:市扶贫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财政局
(六)乡村旅游产业。积极指导51个重点旅游扶贫村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依托现有的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古村古镇、文化民俗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积极开发建设一批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观光小镇、特色住宿、农业主题公园、自驾露营、户外运动和养生养老等乡村旅游产品。加强旅游扶贫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区、蒙洼生态湿地和S256沿线风景道等乡村旅游线路。鼓励和指导旅游扶贫村成立乡村旅游发展协会,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试点工作。大力培育旅游扶贫村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开发农副土特产品等旅游商品,创建xx旅游商品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加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和农家乐标准化建设,抓好旅游扶贫村示范工作,强化乡村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宣传推介工作,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
责任部门:市旅游局
配合部门:市扶贫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文广新(体)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住建委、市商务局
三、产业扶持脱贫模式
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与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确定具体产业扶持脱贫模式。
(一)直接帮扶模式。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帮扶方式和资金额度,对有劳动力、有能力、有土地,但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对象发展脱贫产业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给予一定额度资金扶持。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并由财政部门按规定安排贷款贴息所需资金。
(二)合作帮扶模式。支持以贫困村为单位组建专业合作社,可将贫困户享受的产业扶持补助资金、小额扶贫贷款等资金入社参股,享受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成果分红。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可投入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实施产业扶持项目。
(三)托管帮扶模式。对无劳动能力或劳动力不足、无法转移就业的贫困户,可采取经营性托管、承包式托管、租赁式托管等方式,将土地等生产要素托管给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
(四)股份帮扶模式。鼓励探索将脱贫对象的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或对参与股份合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项目资金补助,补助资金以现金入股,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保障贫困户现金股份按照不低于银行基准利率的标准享受保底分红。各县(市、区)对吸纳贫困户入股的企业,给予贷款额度累加、补助及奖励等优惠政策。
(五)社会帮扶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签约合作发展产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订购农产品、提供技术培训、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吸纳贫困人口达到一定比例、符合信贷条件的社会力量给予信贷支持,按照有关规定享受贴息补助。
(六)资产收益模式。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林权确权颁证,支持贫困户通过租赁、委托经营等形式获取资产性收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除重点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外,其他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财政资金或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形成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渠道。
(七)代种代养帮扶模式。对采用借母还犊、寄养付酬、反租倒包等模式带动贫困户的企业和专业大户,在品种引进和改良、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方面给予项目支持。各县(市、区)利用现有政策,统筹相关资金对贫困户圈舍建设给予补助,补贴标准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确定。
四、产业扶持脱贫平台
(一)融资平台。设立市扶贫资金池,整合各类涉农产业发展资金和扶贫资金,重点扶持脱贫产业发展。用好金融扶贫贷款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助农贷?、?助保贷?等信贷新产品,以及?风险补偿基金+经营主体+银行?等融资业务。支持贫困县(市、区)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各县(市、区)尽快建立农业担保、保险体系,为脱贫提供风险保障。拓展农业产业保险险种,扩大扶贫产业保险覆盖范围,降低产业扶持脱贫项目风险,优先保障贫困户参加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险种。对现有村级互助资金组织进行评估,对管理规范、运转良好的,通过脱贫资金补助、社会帮扶等方式进行支持。
责任部门:市财政局
配合部门:市扶贫办、市政府金融办、人行xx中心支行
(二)服务平台。切实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工作机制,加强基层脱贫攻坚扶贫队伍建设,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支驻村工作队、一名驻村干部、一个帮扶单位结对帮扶、指导产业发展,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名帮扶责任人进行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和实施帮扶项目。帮扶单位自觉履行帮扶职责,充分利用单位优势资源,帮助结对帮扶村发展村集体经济。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
配合部门:市扶贫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三)营销平台。支持商业服务网点、农资交易配送网点、农畜产品交易网点建设,大力推广电商营销模式,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支持贫困地区与大型超市和城市社区合作,拓展生鲜农产品、特色产品?农超对接?、?基地+社区直供?等多种形式,实现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与城镇消费群体对接。在鲜活农产品产量较大的地区建设一批生鲜冷链物流设施,力争每个县建成一个兼具城市、乡镇配送功能和区域集配功能的物流中心。
责任部门:市商务局
配合部门:市扶贫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
(四)项目平台。指导各县(市、区)编制产业扶持脱贫规划,建立产业扶持脱贫项目库,按年度动态调整,滚动实施。各县市区要根据贫困原因和产业需求,逐村、逐户确定产业扶持脱贫项目,建设村级就业扶贫车间,建立产业精准脱贫工作台账,落实帮扶责任人、扶持资金、扶持项目和工作进度。对列入市级以上产业脱贫示范项目的,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责任部门:市农委、市扶贫办
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畜牧兽医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水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环保局
五、组织保障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产业扶持脱贫工作,各产业脱贫工程分管领导、牵头单位负责产业扶持脱贫工作的组织实施。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分工,制定落实相关政策的措施,加强配合,做好上下衔接、协调推动、督促检查等工作。各县(市、区)是产业扶持脱贫的责任主体,要成立专门机构,按年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