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方阵前后间距计算公式_光伏发电太阳方位角的计算方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两台180管太阳能南北方放置其之间间距最近可以离多远?2.光伏发电 太阳方位角的计算方法
3.晶面间距计算公式
两台180管太阳能南北方放置其之间间距最近可以离多远?
问题太过笼统,无法给出具体数据。太阳能热水器的前后间距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D——前后两排太阳能热水器的间距,m;
H——太阳能热水器器高度,m;
α——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具体参照表查询)。
则:太阳能器南北方向的间距为:D?= 米。
表:?对应纬度太阳高度角和ctgα值
纬度 ? 对应太阳高度角 ?ctgα值
北纬20° ?46.58° ?0.946
北纬25° ?41.58° 1.127
北纬30° 36.58° 1.347
北纬35° ?31.6° ? 1.621
北纬40° ?26.6° ?1.996
北纬45° ?21.6° ?2.525
北纬50° 16.61° 3.356
一般来说东北地区家用机的前后间距不小于2米,而广东地区的前后间距不要小于0.5米即可。
光伏发电 太阳方位角的计算方法
问题一:光伏发电如何计算一天发多少度 1KW组件有效日照6小时,不考虑损耗1天是6度电。独立系统的损耗一般在30%。6*0.7=4.2kw/h。你工的考虑太阳辐射强度,6小时有效日照,就是指的日照强度。所谓有效日照小时数指的就是辐射 强度 。
举例:
如果辐射量的单位是cal/cm2,则:
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0.0116
0.0116为将辐射量(cal/cm2)换算成峰值日照时数的换算系数:
峰值日照定义:100mW/cm2=0.1W/cm2
1cal=4.1868J=101868Ws 1h=3600s
则:1cal/cm2=4.1868Ws/cal(3600s/h×0.1W/cm2)=0.0116hcm2/cal
例如:假定某地年水平辐射量为135kcal/cm2,方阵面上辐射量为148.5kcal/cm2,则年峰值日照小时数为:
148500×0.0116=1722.6h,每日的峰值日照时数为
1722.6÷365=4.7h
问题二:关于光伏年发电量的计算问题 如果大概的估算可以这样进行: 总发电量(kWh)=光伏电池的有效面积(平方米)*年平均太阳光总辐射强度(w/平方米)*年有效日照时间(小时)*组件效率(硅电池一般可取15%)*系统效率(一般可取75%) 如果要仔细计算则要借助专用的软件进行。
问题三:光伏发电量怎么计算的啊 光伏方阵机容量 * 等效日照时间 = 初始总发电量。
初始总发电量 * 方阵效率= 方阵发电量
等效日照时间的单位是 小时/每天。因此算出来得方阵发电量是日均发电量,算每年的,还要乘以365。
等效日照时间可以 用“年平均日照辐射量”/ 1000W 得到。
方阵效率 = (1-电缆线损)*设备效率*变压器效率*(1-灰尘影响)
方阵效率一般在70%~80%吧,可能70%没这么低,具体记不清了。应该去多少可以问一下有新能源资质的设计院。
问题四:光伏实际发电量怎么计算 光伏组件实际功率*有效光照时间*系统总效率(泛指减去的效率损耗)= 实际发电量
问题五:光伏发电量是怎么计算的? 100平方可以装15个千瓦左右的电池板,逆变器按电池板容量选择。
发电量大概在平均每天60度左右!
问题六:光伏电站发电量怎样计算 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和电站安装的系统容量及当地年平均日照小时数有很大关系,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可做参考:年发电量 =系统容量 * 年平均日照小时数 * 0.8 * 365 ;单位:度。(此回答参考自太阳能专家广东太阳库新能源)
问题七:太阳能发电每天发电量怎么算 要估算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需要知道系统安装当地的有效日照时间,系统效率,系统安装容量。
例如1000W的光伏并网系统,安装地点为北京,有效日照时间为4小时,光伏并网系统效率约为80%,所以该系统日发电量计算公式=组件安装容量有效日照小时数鬃系统效率=1000×4×0.8=3200Wh,约为3.2度电。
问题八: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是怎么计算的? 5分 你是指光伏电站的设计龚电量怎么计算吧?
光伏方阵机容量 * 等效日照时间 = 初始总发电量。
初始总发电量 * 方阵效率= 方阵发电量
等效日照时间的单位是 小时/每天。因此算出来得方阵发电量是日均发电量,算每年的,还要乘以365。
等效日照时间可以 用“年平均日照辐射量”/ 1000W 得到。
方阵效率 = (1-电缆线损)*设备效率*变压器效率*(1-灰尘影响)
方阵效率一般在70%~80%吧,可能70%没这么低,具体记不清了。应该去多少可以问一下有新能源资质的设计院。
问题九:太阳能板发电量计算 1MW屋顶光伏发电站所需电池板面积
一块235W的多晶太阳能电池板面积1.65*0.992=1.6368O,1MW需要1000000/235=4255.32块电池,电池板总面积1.6368*4255.32=6965O
理论年发电量=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5555.339*6965*17.5%
=6771263.8MJ=6771263.8*0.28KWH=1895953.86KWH
=189.6万度
实际发电效率
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5的影响系数。
随着光伏组件温度的升高,组f:l二输出的功率就会下降。对于晶体硅组件,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 0-7 5℃时,它的输出功率降为额定时的8 9%,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8 9的影响系数。
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样会影响太阳电池板的输出功率。据相关文献报道,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产生7%的影响,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3的影响系数。
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光伏组件的输出几乎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因此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要低于各个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
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的不匹配性和板问连线损失等,这些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系数按0.9 5计算。
并网光伏电站考虑安装角度因素折算后的效率为0.8 8。
所以实际发电效率为O.9 5 * 0.8 9 * 0.9 3*0.9 5 X*0.8 8=6 5.7%。
、光伏发电系统实际年发电量=理论年发电量*实际发电效率
=189.6*0.9 5 * 0.8 9 *0.9 3*
0.9 5 * 0.8 8=189.6*6 5.7%=124.56万度
因企业而异 仅供参考
问题十:光伏发电如何计算一天发多少度 1KW组件有效日照6小时,不考虑损耗1天是6度电。独立系统的损耗一般在30%。6*0.7=4.2kw/h。你工的考虑太阳辐射强度,6小时有效日照,就是指的日照强度。所谓有效日照小时数指的就是辐射 强度 。
举例:
如果辐射量的单位是cal/cm2,则:
峰值日照小时数=辐射量×0.0116
0.0116为将辐射量(cal/cm2)换算成峰值日照时数的换算系数:
峰值日照定义:100mW/cm2=0.1W/cm2
1cal=4.1868J=101868Ws 1h=3600s
则:1cal/cm2=4.1868Ws/cal(3600s/h×0.1W/cm2)=0.0116hcm2/cal
例如:假定某地年水平辐射量为135kcal/cm2,方阵面上辐射量为148.5kcal/cm2,则年峰值日照小时数为:
148500×0.0116=1722.6h,每日的峰值日照时数为
1722.6÷365=4.7h
晶面间距计算公式
太阳电池方阵有方位角与倾斜角。
方位角:太阳电池方阵的方位角是方阵的垂直面与正南方向的夹角(向东偏设定为负角度,向西偏设定为正角度)。一般情况下,方阵朝向正南(即方阵垂直面与正南的夹角为0°)时,太阳电池发电量是最大的。
方位角=(一天中负荷的峰值时刻(24小时制)-12)×15+(经度-116)
倾斜角:倾斜角是太阳电池方阵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并希望此夹角是方阵一年中发电量为最大时的最佳倾斜角度。一年中的最佳倾斜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有关,当纬度较高时,相应的倾斜角也大。
最理想的倾斜角是使太阳能电池年发电量尽可能大,而冬季和夏季发电量差异尽可能小时的倾斜角。一般取当地纬度或当地纬度加上几度做为当地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的倾斜角。
你可以自己查一下四个地方的经纬度,然后算一下,很简单的。
我没有你说的那个软件。
晶面间距计算公式如下:
正交晶系:1/d=h/a+k/b+l/c。
单斜晶系:1/d2={h2/a2+k2sin 2β/b2+l2/c2-2hlcos β/(ac)}/ sin2β 2立方晶系。
d=a/(h+k+l)222。
空间点阵必可选择3个不相平行的连结相邻两个点阵点的单位矢量a,b,c,它们将点阵划分成并置的平行六面体单位。
空间点阵按照确定的平行六面体单位连线划分,获得一套直线网格,称为空间格子或晶格。点阵和晶格是分别用几何的点和线反映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它们具有同样的意义。
平行晶面族(hkl)中两相邻晶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晶面间距,用常用符号dhkl或简写为d。对于每一种晶体都有一组大小不同的晶面间距,它是点阵常数和晶面指数的函数,随着晶面指数增加,晶面间距减小。
不同的{hkl}晶面,其面间距(即相邻的两个平行晶面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低指数的晶面其面间距较大,而高指数面的面间距小。简单立方点阵为例,可看到其100面的晶面间距最大,120面的间距较小,而320面的间距就更小。
基本原理
如果分析一下体心立方或面心立方点阵,则它们的最大晶面间距的面分别为110或111而不是100,说明此面还与点阵类型有关。此外还可证明,晶面间距最大的面总是阵点(或原子)最密排的晶面,晶面间距越小则晶面上的阵点排列就越稀疏。正是由于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排列情况不同,使晶体表现为各向异性。
晶面指数是固体物理中以初基晶胞(原胞)为坐标轴确定的指数,而密勒指数是以结晶学中的单胞晶轴为基确定的指数。但不管是哪种指数,必须使其三个指数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