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多晶硅价格下降_TCL中环首次下调硅片报价光伏产业链价格生变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硅料下跌、组件跟不跟?晶科能源董事长:大概率不会N型产品目前价位“很值”2.TCL中环首次下调硅片报价光伏产业链价格生变
3.硅料产能实质性放量!光伏组件辅材环节望迎量利双升受益上市公司有这些
4.多晶硅价格持续“高烧”专家担心明年存在过热风险
硅料下跌、组件跟不跟?晶科能源董事长:大概率不会N型产品目前价位“很值”
硅料持续下跌,光伏组件跟还是不跟?晶科能源董事长日前给出了明确的回答——“组件大概率不会跟跌,或者说没有那么快反应,或者说不需要那么快反应。”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日前发布新年致辞,其表示,现在的N型TOPCon产品的性能价值完全可支撑它在目前的价位水平。
他以自家产品TigerNeo为例,直言晶科能源产品性能已超过Sunpower和LG等曾经的效率天花板,而价格是后者的2/3,没有必要降价。
“如果要降,也是因为我们N型规模更大了、良率更高了、供应链更稳定了、生产成本更低了,而我们愿意把多出来的利润让利给客户,仅此而已。”
是什么给了李仙德“跌价不跟”的底气?
一方面,或许是前期硅价疯涨时,组件环节涨价的“保守”。
李仙德在致辞中质问,“硅料涨400%的时候,组件有跟涨400%吗?赚钱要有德行,吃进去的会吐出来,自然规律。”——的确,相较2020年1.6元/瓦左右的价格,组件目前最高为2元/瓦左右,涨幅仅25%。
另一方面,则是公司的体量:他认为,对于一家130GW出货累积、70GW组件产能的公司,它的长期战略、中期技术路线和短期产能规划都不会因为某个原辅料的周期性涨跌而改变,最多也只是步调频率的调整。
_光伏产业链价格全线大跌——除了组件
而近期硅料价格崩塌式下跌,硅片价格随之调整。此前这两项环节占据着整个光伏产业链绝大部分利润,因此多家券商指出,硅料和硅片的超额受益将在产业链重新再分配,组件自然也有望受益。
近期的产业链价格走势,似乎也印证了李仙德“组件不跟跌”的判断——近日多家光伏咨询机构公布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新一轮报价。除了组件价格没有暴跌,无一例外其他产业端价格全线大跌。
一周环比价格看,多晶硅跌幅超过23%,单晶硅片跌幅9%,电池跌价13%-16%;但组件跌幅极其有限,不到3%。
落实到具体订单上,TrendForce报告显示,小部分组件中小企业订单仍出现松动,高位成交较难;近期市场仍存在一定订单需求,一线企业出货顺畅,成交价格无明显波动。
而组件订单一般提前签订,周期较长,销售合同的签订和交付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隙,因此组件具备一定的期货属性。而东吴证券分析师指出,上游超额收益将向下游转移,组件这一期货属性使利润增厚,一体化及海外、分布式出货比例较大厂商盈利更优。
不过,长期、总体而言,分析师认为组件存在让利空间,后期也存在降价预期,不乏跟跌可能。
天风证券指出,目前组件企业对外报价大部分维持在1.85元/瓦左右。PVinfolink则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已可看见组件每瓦1.7-1.88元、每瓦0.22-0.23元美金。
不过,短暂的利润流动终归难以长久,技术或许依旧是产业链厂商的高盈利的终极密码。分析师指出,随着龙头组件TOPCon及BC类产能陆续投放,2023年占比30-70%为新技术。相关厂商有望享受溢价,拉动平均盈利提升。
TCL中环首次下调硅片报价光伏产业链价格生变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光伏行业的景气度不断升温。2022年,光伏热度贯穿全年,产业链多个环节出现价格上涨,硅料价格更是屡创历史新高。
同时,2022年的光伏行业火爆出圈,吸引众多产业资本跨界投资,行业上下游产业引来新一轮扩产热潮。
“总体而言,2022年是光伏行业发展迅速的一年,但也逐渐暴露出产能过剩的迹象。”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年,行业内部的供给侧改革将出现,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的利润率将逐渐增强。伴随着产能和政策调控,行业上中下游的利润分配也将更加合理化。
业内预计,光伏行业2022年大规模的扩产将大概率于2023年达产并投入市场,那么,光伏行业大规模扩产会否造成产能过剩?光伏行业是否会迎来新一轮产业洗牌?现有的众多光伏企业有多少能够存活下来?这一切尚需市场检验。
硅价屡创新高
产业资本跨界“追光”
2022年,从硅料价格上涨开始,涨价传导至光伏行业整个产业链,从硅料到硅片再至光伏组件皆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涨价。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硅料最高价格超过30万元/吨,相比去年年初的8万元/吨左右,涨了几倍。同时,光伏组件的价格也随之上涨,销售价格临近下游电站的底线。”
一家新能源电站企业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组件价格今年最高都超过2元/W,这对于企业来说,成本压力就比较大。
在屈放看来,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不断创历史新高,光伏行业超过一半以上的利润被硅料环节拿走,这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不利的。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并传导至硅片和组件环节,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导致了行业发展不平衡。
根据万德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上旬,光伏硅片价格指数由年初的48.92点上涨至58.05点,累计涨幅18.66%,而今年硅片价格指数最高点达63.85点。
今年前三季度,光伏行业净利润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别是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特变电工、隆基绿能,这4家公司净利润皆突破百亿元,排名前三位的全是硅料厂商。
2022年的“光伏热”吸引了众多跨界玩家涌入。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有不少于50家公司跨界布局光伏,其中约30家是A股上市公司。数据显示,分布式光伏、太阳能电池是产业资本跨界投资的重头戏,多晶硅环节也是跨界企业布局重点。此外,还有企业布局光伏全产业链。
屈放表示,“对于跨界玩家,已涉足的上市公司中,有些公司利用自身资源开启农光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用电成本,如正邦科技等,还有如江河集团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是将自身主营业务与光伏相结合。”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表示,光伏行业新增大量参与者,一方面可以缓解行业供给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为行业长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长期来看,光伏行业长期成长空间足够大。虽然多家企业跨界光伏,但整个行业依然呈现头部集中情况。
在新势力不断涌入的形势之下,光伏企业为保持市场竞争力纷纷扩张产能并寻求多元化契机。以隆基绿能为例,公司拟在芜湖市投建二期年15GW单晶组件项目,还拟在广东江门鹤山市投建年产10GW单晶组件项目;拟投资鄂尔多斯年产46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芜湖年产10GW单晶组件项目。与此同时,隆基绿能布局氢能领域;晶科科技进军风电、氢能领域。
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继茂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以非常快的速度扩张产能。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份,我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超480个。
对于光伏行业的产能扩张,上机数控董事杨昊认为,光伏行业正处于快速高速发展期,当前终端装机需求不断提升,随着各环节的产能陆续释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但适当的竞争会促使企业加大研发,降低成本,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晶科科技总经理王洪表示,更多新人进入光伏行业会使光伏产品设备的成本逐渐下降。
价格先涨后跌
产能扩张引发隐忧
光伏行业2022年的火爆状况不仅吸引了众多产业资本的跨界投资,也带来了产能扩张后引起的过剩隐忧,进而导致整个光伏行业的价格出现下行趋势。
从12月份的数据来看,光伏行业已经进入了价格下降通道。12月23日,隆基绿能和TCL中环再次下调硅片价格,降幅相比上次报价均超过20%。同样,硅料价格也开始下调。
“硅片价格下降,一个是上游硅料价格下跌,同时下游需求减弱,库存压力加大。”屈放分析称,12月下旬,硅料价格又跌到了25万/吨左右,硅片产能已经超过市场需求。
事实上,不仅仅是硅料和硅片,光伏全产业链正在降价。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上周的数据,主流电池片成交价降低至1.15元/W左右,环比下跌15.4%。组件端,远期订单的执行价降至1.72元/W至1.8元/W,环比跌幅达10.4%。
业内人士预计,光伏产业链的降价将持续至明年一季度。如果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能解决的话,产业链相关环节将会持续降价。
“2023年,光伏行业整体仍属高景气周期,但部分环节将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继续高增至350GW左右。其中,国内约140GW,同比增速约40%,且地面电站的需求有望复苏,装机占比将回升。”屈放称。
行业洗牌加速
技术创新是制胜法宝
屈放预测,硅料产能明年预计释放到200万吨,产能将达到市场需求量的150%以上。从硅片产量来看,2022年底的全球硅片预计产能达到470GW,而明年有可能突破1000GW,严重超过实际需求。
对于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_表示,光伏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这就决定了光伏行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扩产,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应用到生产经营中去。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表示,扩充的产能一定是现阶段行业领先的产能,只有这样的产能扩充之后对行业、对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才有推动作用。
“先进产能不会过剩反而会供不应求,行业在热钱驱动下加速洗牌,专注研发创新的企业将强者更强。”屈放表示,从目前光伏行业的发展来看,光伏电池新技术或将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的降本增效。光伏电池有望成为2023年光伏行业的新突破,TOPCon、HJT等技术路线都有望在产业化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2022年11月2日,隆基绿能发布了新一代HPBC电池,电池量产标准版效率突破25.0%,PRO版本效率突破25.3%,并基于此电池技术研发组件产品Hi-MO6,主要聚焦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需求。
在屈放看来,当前,光伏电池主要是P型PERC电池技术,但其转换效率已经接近极限。光伏行业主流的PERC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为隆基绿能创造的24.06%,打破了行业此前认为的PERC电池24%的效率瓶颈。
11月19日,隆基绿能对外界宣布: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最新认证报告,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异质结(HJT)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打破了尘封5年的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纪录。
这是光伏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太阳能科技企业创造的硅电池效率破世界纪录。
“提升转换效率、降低度电成本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李振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太阳能电池效率是光伏科技创新的灯塔,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极限效率展示了光伏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
李振国表示,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无论是TOPCon、HPBC、HJT,包括这些技术的一些融合和杂化,在量产上三年左右会实现26%到27%的量产效率。
“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1%,为下游地面电站可节省6%以上的成本。这意味着光伏度电成本将会进一步下降。”屈放表示,对光伏行业来说,随着新电池技术大规模量产后,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的变革。
硅料产能实质性放量!光伏组件辅材环节望迎量利双升受益上市公司有这些
光伏产业链价格拐点得到进一步确认,10月31日,TCL中环(002129)率先下调硅片报价。该公司上一轮价格公示还是在9月8日,且这是10个月以来首次下调硅片报价。
TCL中环本次下调硅片报价,虽然暂时没有上游硅料降价作为支撑,但业内普遍认为,在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后,硅料供应紧张形势将缓解,价格也将回调。上游降价预期逐步兑现,一度被压制的下游电池、组件环节盈利也将得到改善,部分电池企业三季报已表现出这一趋势。
产业链价格生变
TCL中环最新报价显示,150mu;m厚度P型218、210、182、166硅片报价分别为10.51元/片、9.73元/片、7.38元/片、6.13元/片,较9月8日上一轮报价分别下调0.35元/片、0.33元/片、0.24元/片和0.2元/片,降幅在3.1%~3.2%。
随着光伏技术向N型切换,TCL中环继续更新N型硅片报价。其中,150mu;m厚度N型210、182、166硅片报价分别为10.32元/片、7.9元/片、6.56元/片,分别较上一轮报价下调0.34元/片,0.33元/片、0.28元/片;130mu;m厚度N型210、182、166硅片报价分别为9.89元/片、7.64元/片、6.35元/片,分别较上一轮报价下调0.35元/片、0.33元/片、0.27元/片。相比之下,中环N型硅片降幅普遍高于P型硅片,最大降幅在4%左右。
另外一家硅片龙头隆基绿能10月24日就公布了新一轮报价,相比9月26日、7月26日的前两轮报价,182、166硅片的人民币报价均未做调整,美元报价由于汇率因素略有下调。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报价中取消了158硅片,中环本轮更新也不再就P型158硅片进行报价。两家头部厂商的一致举动意味着在大尺寸硅片盛行的当下,小尺寸产品的市场急剧萎缩。事实上,去年以来,166尺寸产品的市场也在大幅压缩。
从过往情况看,硅料、硅片价格联动性较强,硅片一般都会跟随硅料涨跌。不过,中环本次率先下调硅片报价似乎暂时并未得到硅料环节降价的支撑,从InfoLinkConsulting上周发布的数据看,多晶硅致密料均价仍维持在30.3万元/吨的高位,并且预计本周仍持平。
硅片价格下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InfoLinkConsulting谈到,相较前期毫无硅片库存压力、甚至持续面临负库存被动局面的单晶硅片环节而言,预计将在11月开始有所变化,恐将面临逐渐增加的、非正常周转的库存压力。
事实上,近年来,硅片环节扩张迅猛,两家龙头隆基绿能、TCL中环规划到今年底的硅片产能分别为150GW、140GW,此外硅片新秀上机数控、双良节能、京运通等也有大量新增产能释放。一项粗略统计显示,到今年底,硅片环节合计产能将超过600GW。
电池环节的供需关系、价格走势与硅片环节大相径庭。9月底,通威全线上调了单晶PERC电池报价,各型号每瓦上调2分或3分;10月25日,通威股份更新电池片报价,虽然各型号报价未做调整,但大尺寸电池的厚度由155mu;m减至150mu;m,相当于变相提价。
上下游利润重新分配
光伏产业链价格的逆转直接影响各环节厂商的经营策略与业绩预期,以大全能源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硅料业务毛利率高达73.85%,但从各方预期来看,硅料降价已经难以避免,当前硅料环节的高利润难以长期维持。业内人士判断,未来硅料毛利率在30%左右是较为合理的水平。
也正因如此,硅料龙头通威股份才选择向下继续延伸组件业务。一方面,通过新拓组件业务保持较高营收规模;另一方面,通过一体化布局留存更多利润。
电池环节的情况更受关注,特别是去年光伏电池企业是亏损重灾区,今年形势已极大改善。以通威股份为例,前三季度,电池片业务产销两旺,产量同比大幅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同比提升。
由于通威股份并未单独披露电池业务情况,从爱旭股份三季报能发现更直接的证据。今年前三季度,爱旭股份营收258.3亿元,同比增长130.65%,净利润13.9亿元;第三季度营收98.4亿元,同比增长127.3%,净利润7.94亿元,不仅同比扭亏为盈,而且实现了环比115%的增长,业绩大幅超市场预期。
根据山西证券的估算,预计爱旭股份三季度出货约9GW,单瓦净利约8分,环比提升约4分;三季度末合同负债19.5亿元,环比提升167.1%,订单饱满,预计四季度继续满产满销。
山西证券指出,爱旭股份三季度盈利继续大幅提升,一方面是因为公司大尺寸电池片占比持续提升;另外,由于去年电池片全行业亏损,新增产能较少,今年以来随着下游需求逐季增长,电池片逐步成为产业链瓶颈,电池片价格涨幅高于原材料价格涨幅。目前电池片实际新增产能有限,展望明后年仍然是电池片盈利上行周期。
另一家以光伏电池为主业的上市公司钧达股份也展现出了类似的趋势,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为74.3亿元、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5.75%和611.15%。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电池累计出货量为6.91GW,同比增长75.59%。
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硅料价格下降的具体时间点还不确定,但下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前一阶段是电池、组件企业比较困难的时期,目前最困难阶段已过去,电池、组件企业盈利将进入上行通道。这个趋势是比较明显的。这位专家说。
对于电池、组件环节未来盈利能力提升的预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表示认可。从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资金门槛来看,门槛最高的依次是多晶硅、电池、长晶、组件;均衡状态下,合理利润率的排序也大概是按照这种顺序进行分配。
多晶硅价格持续“高烧”专家担心明年存在过热风险
安信证券近期研报指出,2023年光伏行业供给瓶颈破除,辅材环节迎量利双升。过去两年光伏行业主要矛盾为上游供给瓶颈,硅料产出限制终端装机与组件排产。2022Q4起硅料产出迎来实质性放量,辅材是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组件排产的上行,辅材环节有望迎来确定性量增。
据PVinfolink11月25日公布的报价显示,多晶硅价格出现下降,均价由303元/kg下降至302元/kg,降幅0.3%。尽管硅料降幅微乎其微,但对于年内报价有涨无跌的多晶硅而言,此次下探迹象仍然令业内振奋。财联社记者此前从业内人士获悉,四季度多晶硅新产能爬坡符合预期,市场供需关系已发生变化,价格松动或是必然。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随着硅料产能释放,产业链价格预计逐步回落,欧洲、国内分布式等市场在组件降价刺激下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地面电站、东南亚、中东非等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市场被抑制的需求也有望释放,叠加全球政策持续催化或边际向好,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或达350GW。
2022年11月起,上游硅料价格已有明显松动,组件环节成本压力迎来改善预期,辅材环节价格压力有望同步减轻。与此同时,2022Q2起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高位回落态势,辅材环节原材料成本压力亦有明显缓解。安信证券王哲宇等人在11月25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预计2022Q2-Q3或为辅材环节盈利底部,2023年辅材盈利能力有望迎来修复。
辅材是光伏组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具体而言,光伏组件辅材主要包括边框、玻璃、背板、胶膜、焊带、接线盒等部分,在组价成本中的合计占比达到30%-40%。
光伏辅材需求短期有弹性、长期有空间,分析师测算2022-2025年玻璃/胶膜/背板/铝边框/接线盒/焊带的需求复合增速将分别达到26%/23%/16%/23%/22%/21%。从短期来看,预计2023年硅料实际产出能够支撑400GW以上的组件出货,较2022年增长40%以上,2023年组件辅材需求弹性可期。
具体来看,隔膜/背板参与的企业主要为福斯特、海优新材、赛伍技术、明冠新材、鹿山新材;玻璃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为福莱特、安彩高科、亚玛顿;边框参与的企业主要为鑫铂股份;接线盒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为通灵股份、快可电子;焊带参与的企业主要为宇邦新材、同享科技。
根据已上市公司披露的扩产项目情况,福斯特投建年产2.5亿平方米白色EVA胶膜技改项目等;赛伍技术投建年产3300万平方米太阳能背板项目;明冠新材投建年产3000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背板扩建项目;鑫铂股份投建年产7万吨新型轨道交通及光伏新能源铝型材项目等;宇邦新材投建年产光伏焊带13500吨建设项目;同享科技投建年产涂锡铜带(丝)15000吨项目;通灵股份投建光伏接线盒技改扩建项目;快可电子投建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生产项目。
王哲宇表示,边框/焊带/接线盒环节市场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相较于玻璃/胶膜/背板环节,铝边框/焊带/接线盒环节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产品同质性强,因此长期以来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下游组件环节集中度持续提升,未来“大对大”的合作模式将更为明显。小辅材龙头与组件龙头合作日趋紧密,“强强联合”已成行业趋势。
安信证券表示,小辅材环节是一个具备长期成长逻辑的赛道,重点推荐光伏铝边框头部企业鑫铂股份,建议关注光伏焊带龙头宇邦新材与差异化布局低温焊带的威腾电气,以及接线盒领域的领军厂商通灵股份、快可电子。小辅材企业2021年产能及后续扩产规划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辅材环节同时受上下游挤压,资金占用较为严重。下游客户方面,辅材厂商直接面对组件厂商,不仅承担着供应商的角色,还承担着帮组件客户分担资金压力的角色,因此账期较长,2-3个月应收账款+6个月的承兑汇票是辅材行业的普遍情况。
多晶硅价格持续“高烧”,成为近年来光伏投资狂热的写照,也让多年前的“拥硅为王”一幕重现市场。对业内人士来说,后续行业发展的一大悬念就是多晶硅供需和价格走势如何演进。在22日于常州召开的“2022光伏多晶硅与硅片论坛”上,多位专家均表达了对多晶硅投资“一哄而上”的担忧,并担心其明年存在过热风险。
行业权威专家、硅基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严大洲在会上作主旨发言时对行业情况作了回顾。据他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前十大多晶硅厂产能之和为97.4万吨,占比83.4%。全球多晶硅产量约44.8万吨。全球前十大企业中,中国企业占7家,产能之和为83.7万吨,占比86%。
作为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开拓者,严大洲曾带领科研团队打破外国技术垄断,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为中国多晶硅和光伏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他透露,目前新建的多晶硅厂全部在中国。预计到2022年底,中国的多晶硅总产能可达114.7万吨/年,占全球131.3万吨/年的87.3%。从境外企业看,韩国OCI马来西亚工厂二季度意外检修减产了30%,同时通过技改消去瓶颈增加产能0.5万吨,多晶硅有效总产能17.2万吨。REC颗粒硅拟投资1.5亿美元改造12台FBR颗粒硅包装处理、分析实验室等,计划2023年四季度投产。
“由此可见,多晶硅生产及应用重心仍在中国。但中国多晶硅的生产重心出现向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转移的趋势,且项目一期多在2023年投产。”严大洲说。
另一方面,多晶硅产能在进一步集中,前六大企业产能达81.7万吨,占中国多晶硅总产能的81.7%。新增产能也集中在前六家。上半年,全球多晶硅价格上涨,产品供不应求,这些企业盈利超预期。
从全球看,目前多晶硅在产企业有19家,有效产能为131.3万吨/年,新增产能57.5万吨/年,同比增加77.9%。严大洲预计今年全球多晶硅产量为91.5万吨,与上年度64.3万吨相比增加42.3%。其中,电子级多晶硅产量约4万吨,太阳能级块状硅约82万吨,颗粒硅约5.5万吨,在全球多晶硅总产量中的占比分别为4.4%、89.6%和6%。
从国内市场供应量来看,自产的量有75.5万吨,进口约10万吨。“总体上,多晶硅仍处于供不应求,价格高位小幅波动。”
在他看来,“双碳”将成为未来40年中国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的主线之一,新能源、新材料必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多晶硅规划产能高达407万吨/年,一期建设166.25万吨/年,多数在2023年二季度后投产。到2023年底,多晶硅总产能可能超过230万吨,存在过热风险。
为此,他建议要做好顶层设计与长期规划,根据“双碳”战略设置到2060年的中国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包括产能、技术、成本与实施路径,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盲目发展,减少国家损失。
“此外,也要强化科技创新,营造尊重知识产权氛围,多路径技术研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还要强化多晶硅安全与环保措施,确保多晶硅产业长治久安。”严大洲说。
全球权威调研机构IHSMarkit高级分析师金凤在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多晶硅进口依赖度逐年下降,多晶硅产能向中国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非中国厂商的多晶硅市场份额已跌至20%以下。但明年起,多晶硅新增产能将远超市场需求,从理性看,目前宣告的产能很多是没有办法实现的,一些新晋玩家可能会推后投产。尽管如此,多晶硅价格仍有望在明年下降,具体节点取决于下游供需关系的动态变化。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22日公布的最新单晶硅片周评显示,本周单晶硅片市场价格仍持稳运行,专业化硅片企业并未调整报价。供给方面,由于本月硅料供应相对充足,增量在17%左右,对应硅片增量约在3.8吉瓦至4吉瓦之间。截至三季度末,硅片产能已达482吉瓦,环比二季度增长8%。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新闻,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