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电站盈利模式_安装家用光伏电站能赚到钱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从市场现状分析光伏企业如何去“泡沫化”2.安装家用光伏电站能赚到钱吗
3.企业在农村租用屋顶,用于太阳能板发电,每占用一片瓦片每年给20块钱,是否为套路骗局?
4.光伏储能,虚拟电厂如何商业化
从市场现状分析光伏企业如何去“泡沫化”
1.盈利模式雷同
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发布的《太阳能光伏"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2007~2010年连续4年产量居世界第一。
从2011年开始,“转型”成为了光伏行业另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产能严重过剩,欧洲光伏市场迅速陨落使得光伏制造环节的利润连续为负值,企业亏的一塌糊涂,而且光伏企业纷纷意识到,由于产能过剩造成的行业危机会持续到"十二五"末期,制造环节高利率时代已经不可能到来。因此,光伏企业纷纷喊出了转型的口号,即由组件制造向电站建设倾斜,或直接投资,或做EPC承包商,总之行业巨头早已经不再指望组件制造能创造多大的利润。
目前,很多中国一线光伏企业都表示,未来50%以上的收入将来自电站建设,每个企业都在找项目、谈融资、建电站,做着一样的梦。今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未来3年,全国光伏发电(包括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发电)到2015年总装机要达到35吉瓦。但根据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霁雪透露,国内目前核准和已批准前期工作的光伏电站容量达到了19GW。笔者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把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算在内,中国光伏电站的储备量恐怕早已经超过了35GW。
行业是在转型,但当行业转型千篇一律时,无非是将一个泡沫转向了另一个,大家都在建电站,电站市场也会需求过剩,或并网越来越难,或电站数量与国家补贴总量相悖。
2.光伏行业归根结底是在挣补贴
不管中国光伏企业如何看好光伏行业前景,其最终目的还是从国家腰包中挣钱,这一核心问题决定了企业为自己勾画的发展蓝图都是无效的。至少在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无法实现二次突破的背景下,电站收益主要来自于国家补贴,中国政府也会因此严格控制审批规模。所以,未来决定企业成败的问题不是你想建多少电站,而是你能够从国家有限的配额中拿到多少比例的"路条",当所有企业都转型之时,相信没有哪个组件制造企业能够一家独大,获得自己所规划的建设数量。
此外,在终端市场中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即央企新能源公司和几大发电集团,这些企业财力雄厚,并网优势强于民企,一定会获得绝大多数的电站建设权。只要光伏电站还受政策审批制约,多数民营企业的战略规划就会停留在纸面上,道理很简单,光伏电站不是你想建就能建的。
中国光伏电站丝毫没有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掘金的能力,归根结底是在挣国家补贴,而国家每年拨款数目都几乎为定值,相应地每年光伏装机量会在10GW左右,这样看来,每个民营光伏企业所获得的市场份额其实和现在相差无几,政府规划不变,企业规划其实失去了意义,除非你不打算要补贴。
中国大型地面电站补贴额度仍较高,但大型地面电站并网问题备受诟病,很难有大发展的可能性。以青海省为例,青海每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会维持在1GW左右,这一数值会维持3~5年的时间。如果中国每年光伏装机量维持在10GW左右,则地面光伏电站会占主流;如果在10GW之上,中国光伏市场要想获得大突破,则必须依靠分布式光伏发电。
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正处于摸索阶段,居民用电价格严重偏低,中国居民用电价格是工业用电的1/2左右,而国外正好相反,国外居民用电价格是工业用电的两倍,所以他们可以大力推广民用光伏市场。相比之下,中国却只能在用电价格较高的工业园区内推广应用,相同价格下分布式系统在这些的确面临的风险更大。这些被列入示范园区的项目能否获得预期收益还有待观察,毕竟工业园区内的用电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3.政策不是法律
光伏市场前景巨大,但截至目前,保险、养老基金等众多民营资本并没有投资意图,他们对光伏电站的收益和稳定性仍存有很大依赖,毕竟政策不是法律,很多政府性文件的执行效果让人担忧。
只要不把政策法律化,发电量全额收购、补贴及时发放、补贴年限固定等问题就无法保证,电站的收益在未来25年内也会发生变化。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光伏电站收益率本来就不高,回收期限长,稳定性是最重要的,没有法律作为依靠,泡沫的产生是很有可能的。日本政府可能会在2014年4月份之前调整本国光伏政策,中国政府也可能会在明后年逐步降低补贴,届时光伏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大打折扣,不知道企业还愿不愿意大量建设光伏电站呢?
安装家用光伏电站能赚到钱吗
一、什么是储能
储能主要是指电能的储存,可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化学储能、热储能及电磁储能等,其中机械储能是最成熟,成本最低的储能方式,常见的有:抽水蓄能电站、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
电化学储能的应用目前最为广泛也最有前景,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就是电化学储能应用的一种,按照介质不同,可分为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离子电池等。
化学储能概念简单,但操作过程异常复杂。顾名思义就是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最常见的就是电解水制氢。
热储能,典型的应用就是光热电站,将阳光聚集后,把作为介质的熔盐融化,吸收大量热量,熔盐再继续加热水,形成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太阳下山后,电站可以继续利用融化的熔盐所储存的热量来发电,光热电站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稳定供能的新能源电站。
某50MW光热电站效果图
电磁储能,主要有超导储能、电容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其储能效率高,但距离实际应用还相当遥远。
二、储能如何盈利
2.1储能为何兴起
这次在二级市场上燃爆的储能版块起因在于下面这份文件:
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储能行业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累计装机规模30GW以上,2030年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
随后没过几天,又出台了提高分时电价的政策:
7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部署各地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
文件的主旨就是继续拉开平峰和高峰时期的电价,条件具备区域,分时电价差距可达到4倍。
这两份文件一明一暗,都是在鼓励发展储能行业,而且针对的是用户端的新型储能(电价针对的是用户侧)!
虽然以抽水蓄能为代表的机械储能也是储能,但由于抽水蓄能位于发电侧,且是传统储能范畴,基本和这两份文件没啥关系了。
储能未来的十年在于电化学储能(锂电)和化学储能(氢储能)。
2.2氢储能
压缩储存的氢气能量密度极高,不论将氢气应用于燃料电池中供能或者直接用于煤化工的生产都具有极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由于氢气的能量密度较大,可以承载大功率的富余电能输出,很适合作为大容量的风电、光伏电站的储能介质。
但氢储能存在一个弊端,储存氢气的压力容器容易发生氢脆现象,氢气的运输和储存成本很高,目前氢储能一般仅仅能应用于煤化工的原料生产。
也有少量氢气制甲醇后应用于燃料电池的,但目前处于示范阶段,尚不成熟。
2.3电化学储能
以锂电为代表,简单讲一下电化学储能的优劣:
2.3.1成本下降迅速
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这几年锂电的度电成本下降飞快,目前已经有成熟的锂电储能电站应用,在特定电价条件下,储能电站的内部收益率(IRR)可以达到8%,已经够着了大部分国企央企投项目的最低标准。
2.3.2几乎不受场地条件约束
化学储能需要较大的场地和较高的安全生产标准,而锂电储能因为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体积也较小,对场地要求较低,适合在工业园区、充电站、高端仪器设备等场所应用。
2.3.3成本下降恐怕进入瓶颈
锂矿资源有限,可以预见,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不远的将来,锂电将会由于上游材料价格的上涨,而进入瓶颈,锂电的度电成本不可能保持目前的趋势下降。
2.3.4能量密度提升陷入瓶颈
虽然锂电的能量密度在过去的几年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相较于人类对能源的利用量来说,依旧太小,而锂电能量密度提升的速度并不像半导体那样成指数式增长,而是缓慢得正比例提高,锂电能量密度的提升可能跟不上人类对储能容量的需求。
2.4储能的盈利模式
对于氢储能,比较直接的盈利模式是由化工企业投资新建分布式光伏电站,利用光伏制氢,而氢气正好是大部分化工企业的制造原材料,比如氢制乙烯。
在光照条件不错又富含水资源的区域,化工企业很容易降低制造成本,从而盈利。
此外,还有海上风电制氢应用于沿海化工厂生产的,电解水制氢制甲醇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盈利能力完全取决于自然条件(风/光资源以及运输管道长度)。
对于电化学储能,目前的应用主要是作为园区的备用电站或者分布式能源电站,在平峰时段,将电能储存下来,在尖峰时段,将电卖给工业用户,赚取差价。
在发改委进一步拉开分时电价后,这类模式未来的盈利能力会更强,目前已经投运的储能电站IRR已经可以达到8%左右。
其他的利用模式还有充-储一体式的新能源车充电站,盈利模式在于向用户售电。
另外现在对于新上马的集中式风电或者光伏电站一般要求适配储能,这些适配的储能也以电化学储能为主,容量不大,目的是为了减少新能源发电对当地电网的冲击,主要盈利模式靠卖设备。
三、储能产业链
氢储能的关键技术目前尚未攻克,储能受外界条件限制较大,本文着重讲一下电化学储能产业链。
3.1电化学储能系统原理
其中PCS:储能变流器,连接电池系统与电网,实现直流和交流电的双向转换。
BMS:电池管理系统;
BS:电池组;
能量管理系统(EMS)。
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成本如上图所示,其中EPC指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建造的总承包费用占成本的比重,可以看到整个系统中电池成本占据了一半以上,其次是PCS储能变流器,而这两项也是储能系统中技术含量最高,壁垒最厚的版块。
企业在农村租用屋顶,用于太阳能板发电,每占用一片瓦片每年给20块钱,是否为套路骗局?
安装家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如果没有国家补贴,目前是很难达到盈利的。主要原因还是受当前光伏太阳能电池技术转化效率所限制,随着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快速发展,安装成本将大幅降低,转化效率也将达到理想值,国家的补贴政策也会慢慢减少。目前安装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大概7年左右就可以回本,国家补贴20年,长远来看肯定是盈利的。
国家2013年推出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以来分布式家庭光伏太阳能发电在近5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城市到农村,从家庭到公园,光伏发电随处可见,全民享受到光伏发电带来的便利及收益,逐渐的由不敢尝试到试一试,再到继续投资获得更多收益的过程。所有2018年国家最新的分布式家庭光伏发电补贴金额由之前的每度电0.42元下降了0.05元,为0.37元。具体如下:
取自发改价格规〔2017〕2196号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关于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逐步退坡的要求,合理引导新能源投资,促进光伏发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决定调整2018年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经商国家能源局,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18年1月1日以后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电量度电补贴标准降低0.05元,即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37元(含税)。采用“全额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所在资源区光伏电站价格执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自用电量免收随电价征收的各类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系统备用容量费和其他相关并网服务费。
文章来源:中益兴业薄膜太阳能技术专家
光伏储能,虚拟电厂如何商业化
光伏屋顶租赁模式,并不是套路,更不是骗局。
光伏发电发展至今,从产品到电站建设再到后期运维,整个服务体系都已经很成熟,而电站的盈利空间大家也都有目共睹(年化收益超过15%),那么在这个前提下,部分有资本和渠道的企业,在农村通过承租屋顶的方式推广光伏电站,是可以理解的。
而对于屋主来说,如果自己没有投资光伏电站的打算,出租屋顶赚钱,其实是一笔互惠互利的买卖。不过,这个买卖的前提是,我们要准确了解和光伏企业的合作内容。特别的,要注意下面几项内容:
1、避免“被贷款”
合作前,屋主应该清晰了解合作内容和流程,避免光伏公司在合作过程中,通过套用你的个人信息,帮你申请贷款。即便在合作中,出现了需要个人贷款的内容,我们也应该明确还款人为光伏公司,并且相关责任由他们来承担。
2、注意“责任划分”确保和光伏公司签订的合同,客观公正公平,要认真查看是否有损害自己利益的条款,原则上来讲,屋主只提供屋顶的使用权,享有出租屋顶的对应租金,光伏电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像电站维修、组件更换等都归于光伏公司自行解决,屋主不担责。
屋主还要确定特殊情况,如果光伏电站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对房屋主体造成损坏,光伏公司是否赔付以及赔付的比例要明确;如果出现火灾、坍塌等问题,造成屋主财产损失的,光伏公司是否赔付以及赔付的比例要明确。
3、明确结款周期在合作过程中,为了保障个人利益不受侵害,屋主应该尽量确保结款以季度为周期(合理范围内,周期越短越好),并且约定如果没有准时结款,光伏公司应付的违约金比例。
一般来讲,确定好上述内容以后,出租自家屋顶建设光伏电站确实是可行的,农民朋友们可以消除疑虑。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目前投资光伏电站的建站成本回本周期在5年左右,有条件的屋主,与其出租屋顶,倒不如自己投资建设光伏电站,前后有20余年的盈利期。
当然了,虽然光伏电站收益良好,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的,光伏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例如电站损坏坍塌、起火等风险,而一旦出现这些问题,我们的投资成本就会增加,盈利空间就所有降低。当然了,针对这种特殊情况,业主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避免损失。
商业型虚拟电厂是从商业收益角度考虑的虚拟电厂,是 DER 投资组合的一种灵活表述。可基于用户需求、负荷预测和发电潜力预测,从而制定发电计划,参与市场竞标。在本地网络中,DER 运行参数、发电计划、市场竞价等信息由商业型虚拟电厂提供。
将区域内的注册虚拟电厂数量、注册发电机组数量、注册发电单元、分布式能源额定装机容量分别统计,利于管理者进行负荷和发电潜力预测,控制 DER 执行发电计划。
注册虚拟电厂的调控能力监测,接入削峰、填谷实时数据,评判调控能力。网供负荷和上网负荷实时对比,判断虚拟电厂的供电能力。分布式发电系统多采用性能先进的中小型模块化设备,开停机快速,维修管理方便,调节灵活,且各电源相对独立,可快速满足供电需求。当前虚拟电厂可结合Hightopo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有效数据融合,进一步将分散的 DER 聚合到可视化系统中统一进行管理,提供丰富的展示形式和效果。
庞大的虚拟电厂数据,采用柱状图和散点图分别统计 DG、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等的分布情况。在城区等负荷密集地区需以可控负荷构成虚拟电厂,作为系统备用,或削减高峰用电;在乡村或郊区,以大规模 DG、储能等构成虚拟电厂,实现对系统的稳定和持续供电。
将工业、农业、邮电、交通、市政、商业以及城乡居民所消耗的功率相加,就得电力系统的综合用电负荷。负荷是随机变化,每当用电设备启动或停止都会有对应的负荷发生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发现具有一定规律性,可依据规律进行预测。
事件信息显示偶然事件的准备阶段、执行阶段、恢复阶段、结算阶段,对某一次的偶然事件可记录下目标调控负荷、目标调控电量、实际调控负荷、实际调控电量、事件收益、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明确此类事件的处理流程和所需负荷,作为后续此类事件处理的方案。
针对不同的偶然和必然事件,统计出在事件中发电机组数量占比、虚拟电厂调控能力占比、参与虚拟电厂列表、负荷数量占比,可分析整个电力系统是否稳定。
虚拟电厂最具吸引力的功能在于能够聚合 DER 参与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运行,为配电网和输电网提供管理和辅助服务。“虚拟电厂”的解决思路在我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对于面临“电力紧张和能效偏低矛盾”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好的选择。
通过可视化的面板和图表的数据绑定,以及利用不同样式的图表统计方式展示不同区县的工业企业排名、工业企业潜力排名、工业企业实测负荷排名,能分辨本地的用电大户,他们是虚拟电厂的主要客户。监测实时负荷、发电负荷因子、可调控负荷、主变容量、发电机组、发电单元,围绕用户和系统需求,自动调节并优化响应质量,减少电源和电网建设的投资,在创造良好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实现用户和系统,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