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生产厂的硅片防护服_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新能源发电的核心(附相关企业)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请问在生产硅片的单位做一线生产工人对身体有害吗?(是生产单晶硅、多晶硅的光伏企业)2.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新能源发电的核心(附相关企业)
3.机构对光伏产业链的细分领域愈加青睐硅片薄片化和细线化切割动力进一步提升
请问在生产硅片的单位做一线生产工人对身体有害吗?(是生产单晶硅、多晶硅的光伏企业)
你所问的对身体是否有害这个问题比较宽广,如果你问的是硅片生产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有毒物质,我可以告诉你——硅片生产不涉及化学反应,没有毒物产生。
硅片生产过程最重要的两个阶段就是铸锭和切片阶段,在生产过程中,GT铸锭炉和HCT切片机均为封闭生产,相对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来说,危害性可以忽略不计。
同时也请注意:只要是在生产工厂作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职业危害因素,如外围设备运行的噪音、生产性粉尘等,如果生产现场没有必要的防护用品也是有可能发生职业病。
因此我的解答只是从职业病防护角度回答。
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新能源发电的核心(附相关企业)
几乎风光了一整年的光伏行业在年底出现了硅片环节的价格快速下跌。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数据显示,本周硅片价格急速下跌。其中,M10单晶硅片(182毫米/150微米)价格周环比跌幅20%。
此次硅片价格下降的迹象最早开始于10月底。10月31日,TCL中环率先下调硅片价格。11月24日,隆基绿能宣布下调硅片价格。随后,11月27日,TCL中环再次宣布下调硅片价格。
“首先硅料产能的释放导致硅料价格下跌,从而传导到中游硅片价格。同时,硅片自身产能过剩,且需求不足。”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前硅片市场确实出现价格踩踏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一些贸易商甩库存所致,不过随着市场需求企稳,后市硅片价格急跌的情况或将有所缓解。”隆众资讯光伏行业分析师方文正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硅片环节本身已经出现产能过剩。”屈放表示,预计仅15家上市的硅片企业产能就达到670吉瓦,是市场需求的一倍以上。同时从市场装机量来看,虽然明年预计国内装机数量仍有望继续增长,但今年受益于欧洲能源危机带动的出口增长,明年的空间仍不明朗,因此市场对于明年硅片需求确定性仍存疑。
不仅仅是硅片,全光伏产业链正在降价。根据硅业分会的数据,目前,主流电池片成交价降低至1.15元/瓦左右,环比下跌15.4%。组件端,远期订单的执行价降至1.72元/瓦至1.8元/瓦,环比跌幅达10.4%。
对于此轮硅片降价,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光伏行业的本质驱动因素是度电成本的不断降低。硅料价格下降从行业来看,有利于刺激下游装机需求快速增加,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在10月份出现环比下降之后,11月份环比增长。
“四季度是装机的旺季,虽然11月份装机规模有所回升,但前11个月同比增速相比前10个月却呈下降趋势,说明今年四季度目前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旺季。”屈放分析称,随着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下降,预计会刺激下游装机规模的增长。
在屈放看来,此轮降价,或将推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进行价值重构,“今年前三季度,上游硅料环节赚的盆满钵满,行业的一半以上的利润被硅料环节拿走,这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由于硅料市场订单结构有所改变,整体硅料价格也在走低,”方文正表示,当前整体的硅料价格市场也比较混乱,分层严重,从12月中上旬开始,硅料长单价格也开始受散单价格下跌影响,开启一单一议,签单周期缩短至一周或两周,价格随行就市。
不过在方文正看来,硅料长单是上游硅料厂和下游企业的利润保障,上游硅料企业每个月都会有交付任务,因此在双方协商之下长单硅料价格能有所支撑,不至于下滑得太厉害。
市场有机构预计2023年至2024年硅料价格含税平均价格对应有望下滑到14万元/吨、10万元/吨。不过,方文正表示,整体光伏产业链利益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产业链某一环节价格过分下跌对于整体产业发展而言也是不利的,预计明年上游硅料价格不会出现“断崖式”急跌的情况,整体或将呈现温和下跌的态势。
在屈放看来,硅料硅片价格下跌对于下游组件和电站环节属于利好。“对于硅片龙头企业而言,也可以通过增加内部供应来对冲硅片价格下跌而带来的利润下降。”
“若硅料价格向硅片端传递,公司可通过提升硅片的自用量,降低电池环节的成本,伴随行业下游需求的提升进一步推动组件端利润的提高。”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表示。
机构对光伏产业链的细分领域愈加青睐硅片薄片化和细线化切割动力进一步提升
光伏、风力发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前面的文章也对这两个产业链进行了一些梳理。今天就重点说一说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中比较核心的部分,光伏逆变器和风电变流器。
首先,什么是逆变器?简单来说是一种将低压 直流电 转变为 交流电 的电子设备。我们通常是将交流电整流变成直流电来使用,而逆变器的作用与此相反,因此而得名。
变流器,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整流、逆变原理将 不稳定的电能 变换成为电压、频率恒定等符合并网要求电能的控制装置。包括整流器(交流变直流)、逆变器(直流变交流)、交流变流器和直流变流器。
光伏逆变器
由于太阳能光伏所发的是直流电能,因此需要通过逆变器转换为与电网同频率同相位的交流电能并入电网(电网一般为交流电网,直流电不能直接并网)起直流变交流之用。除此之外,逆变器还有主动运转和停机功能、最大功率追踪MPPT功能、孤岛效应的检测及控制功能、电网检测及并网功能等功能。说得具体一点,逆变器除了直流变交流之外,还监管电流运行情况,有点类似于“管家”的角色。
风电变流器
风力发出来的电本身是交流电,但由于风力发电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且风速和设备本身等都会直接影响发电机转动,因此需要风电变流器进行整理,先交流变直流,再变交流,从而提高电能质量。在风电设备中,变流器是风力发电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设备,如果想把风力的发出的电能实现并网,那么变流器是不可缺少的设备,所以也是决定能否产生经济利益的核心部件。
光伏逆变器发展格局及趋势
近几年,世界各国对光伏新能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光伏逆变器产销量的不断增加,行业保持了快速发展。随着国内光伏逆变器市场表现出巨大的潜力,逆变器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价格越来越接近盈利临界点。更低的价格对光伏逆变器生产厂商的技术研发水平、产品生产实力等方面都提出极高要求。以购买元器件组装为主的中小逆变器生产企业将面临生存考验,难以获得持续发展。
纵观光伏逆变器市场竞争格局的发展变化,近10年以来,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全球前十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已达到73%。细分结构来看,1-3名地位稳固,市占率维持在45%左右,4-10名名次不断轮换,市占率在30%左右,头部稳定,腰部竞争激烈。
按应用场景与功率划分:光伏逆变器可分为 集中型逆变器 (28.5%)、 组串型逆变器 (66.5%)与 微型逆变器 三种。其中组串型逆变器是未来行业三大趋势之一。
集中型逆变器 :大型地面、水面、工商业屋顶(500-3400kw)
优势:技术成熟,逆变器和元器件数量少,故障点少可靠性高。
劣势:总功率受个别太阳能电池影响大,需要较大空间布置逆变器,后期维护较为复杂,总成本较高。
代表企业: 华为、阳光电源、上能电气 等企业
组串型逆变器 :小型分布式和地面站-工商业屋顶、复杂山区(20-300kw),户用(20kw以下)控制效果最好;
优势:逆变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可最大限度提高发电量。
劣势:逆变器数量多,电子元器件多,总故障率相对较高。
代表企业: 锦浪 科技 、固德威 等
微型逆变器 :单体容量一般在1kw以下,多路MPPT+单机集中逆变。
优势:安装简单,安全,可最大限度提高发电量。
劣势:价格较高,适用范围小。
以目前光伏逆变器的市场情况来看,微型逆变器市场份额小,集中式逆变器是光伏发展早期的首选,因安装不方便和总成本较高的限制,增速大不如前。组串式逆变器因价格较低,安装方便的优势,得到了用户的青睐,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在短短几年间就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最高企业的华为,其主打产品就是组串式逆变器。
组串型逆变器适应于 分布式光伏 应用场景,同时向集中地面电站场景扩展。随着下游应用场景增加,分布式光伏占比不断提升,预计组串型逆变器的市场空间将达到523亿,2020-2025年间的复合增长率14%,增长空间巨大!
2021十大光伏逆变器品牌排行榜:
1、华为 2、阳光电源
3、上能电气 4、古瑞瓦特
5、固德威 6、特变电工
7、科华数据 8、科士达
9、锦浪 科技 10、首航新能源
风电变流器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国内风电变流器厂商整体起步较晚,长期以来,风电变流器因技术及工艺设计难度大、可靠性要求高等因素而被ABB、西门子、艾默生等国外几个电气巨头所垄断。但随着国内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国产变流器厂家纷纷发力。经过“十二五”期间产业界的持续努力和竞争,目前国产陆上风电变流器在国内市场上已成为主导,进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滑,部分企业甚至淡出了国内风电市场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与陆上风电变流器相比,海上风电变流器对产品功率、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抗高湿高盐雾性能的要求更为苛刻,技术壁垒极高。我国海上风电使用的主要还是国际大型电气公司的变流器产品。
目前国内风电变流器市场,主要有以下两类参与者:一是能够生产风电变流器的风电整机企业或其设立的以制造变流器为主业的子公司,产品主要供给自身或母公司,以金风 科技 子公司天诚同创为代表;二是广泛参与市场竞争的独立变流器生产厂商,以 禾望电气 为代表。
据了解, 金风 科技 、明阳智能 等行业龙头设有自己的变流器子公司,同时上述企业亦使用了部分第三方生产厂商生产的变流器产品。而其他风机厂商,变流器产品则主要外采自 禾望电气、阳光电源、日风电气 等第三方供应商。
总结:
逆变器和变流器是光伏和风电发电并网的核心部分,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光伏逆变器环节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风电变流器方面,国产陆上风电变流器在国内市场上已成为主导,但海上风电目前技术还相对薄弱,在变流器的关键技术层面,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风电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海上风电的建设,掌握核心技术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未来研发投入高,自主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企业将会走出来。
机构对光伏产业链的细分领域愈加青睐,这次瞄准了“薄片化”技术路线。
据《科创板日报》统计,该板块核心标的如高测股份、罗博特科、美畅股份均在7月被机构密集调研。整个7月,高测股份的来访机构数高达207家;7月15日至今,美畅股份的来访机构超百家。
高测股份称,无论是TOPCON还是HJT电池技术路线,在硅片环节主要聚焦薄片化和大尺寸,公司一直在薄片化和大尺寸上积极布局,已批量供应155微米及150微米片厚PERC大尺寸硅片,并已经具备量产120微米片厚的HJT半棒半片能力,同时储备了更薄硅片的切割技术。
罗博特科也表示,未来光伏电池片有逐渐薄片化的趋势,这对自动化设备配置的要求大幅度提升,对应的单台设备价值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公司已进行了前瞻性的技术储备,目前已达到了处理100微米厚度硅片的技术水平,目前市场水平160微米-180微米左右。
金刚线是实现硅片薄片化的核心耗材,美畅股份是国内光伏金刚线龙头企业,该公司称,公司最细线径的高碳钢丝基材金刚石线已经达到33微米、35微米,现处于小批量试验阶段,还在持续进行产品的深入优化。目前实现批量生产供货、技术工艺成熟稳定的最细金刚石线产品是36微米、38微米,已经可与多家客户的切割工艺良好匹配。
机构称,当前硅料价格高位,硅片薄片化和细线化切割动力进一步提升,推动硅片代工和金刚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HJT电池降本的关键也在于硅片薄片化,且HJT电池的对称结构、低温或无应力制程更适用于薄硅片。
根据中环股份,HJT硅片的量产片厚已经由150微米切换至130微米,正在进行120微米及以下超薄硅片的开发。硅片厚度从150微米降低至120微米,节约了约20%的硅料,但售价仅下降了6%,表明目前薄硅片由于技术、规模等原因仍享有部分价格端的溢价。
论及薄片化的受益环节,招商证券分析师游家训表示,硅片变薄提出更高切割要求,线耗增加,金刚线需求增速将高于光伏行业增速,预计2021-2025年光伏行业装机复合增速26%,金刚线需求复合增速42%。
A股公司中,恒星科技2021年的金刚线出货量仅次于美畅股份和高测股份,中钨高新、宇晶股份等也已在积极布局。
另外,中金公司表示,薄片化会带来更多隐裂问题,激光转印由于非接触式印刷,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激光无损切割设备对于生产良率的提升亦有帮助,目前该设备布局厂商包括帝尔激光、海目星、大族激光、创鑫激光、光远股份等。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