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总览:
- 1、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潜力巨大,哪些公司值得关注?
- 2、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详细介绍
- 3、盘点:RCEP强力助推光伏升腾,全球“碳中和”目标将更快实现
- 4、光伏行业前景怎么样?
- 5、东方日升:悬崖之上?
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潜力巨大,哪些公司值得关注?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BIPV是实现建筑物的绿色、节能、环保的解决方案之一,目前行业尚处于起始阶段,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发展空间广阔。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下,我认为以下上市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隆基股份(601012)
公司致力于推动低碳化能源变革,长期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单晶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光伏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开发提供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单晶硅棒、硅片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陕西、宁夏、云南、江苏、和马来西亚;单晶电池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陕西、宁夏、江苏、马来西亚和越南;组件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安徽、浙江、江苏、陕西、山西、马来西亚和越南,公司在国内外多地开展光伏电站开发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业务。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单晶光伏制造企业,2020年单晶硅片和组件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2021年3月,公司拟以协议转让方式现金收购森特股份130,805,407股股份,占目标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总股本480,019,842股的27.25%,标的股份每股转让价格为12.50元人民币,本次交易对价总额为1,635,067,587.50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成为目标公司第二大股东。本次收购有助于促进双方业务融合,充分发挥森特股份在建筑屋顶设计、维护上的优势,同时结合隆基股份在BIPV产品制造上的优势,双方共同开拓大型公共建筑市场的业务发展。有助于公司扩大分布式市场范围,拓展光伏产品的应用场景。
东方日升(300118)
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事业,主要从事的业务包括晶体硅料、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新材料、智能灯具、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营、转让;新能源金融服务等。截止2021年6月末,公司收入占比超过10%的主要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光伏电站以及EVA光伏封装胶膜。
2020年8月公司在互动平台披露:目前公司正在研究多款BIPV产品,并已申请相关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此外,公司正在与科研院所及产业链协同单位等合作共同推进项目产业化落地;目前位于公司江苏金坛基地的BIPV项目已并网并投入运行,项目收益率达到14.8%。
中信博(688408)
公司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光伏跟踪支架、固定支架及BIPV系统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光伏跟踪支架、固定支架及BIPV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业务布局全球,截至报告期,产品已累计销往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交付案例超1,100个,在香港、日本、美国、印度设立子公司,并在西班牙、墨西哥、越南、澳大利亚、阿联酋、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地区设置了分支机构或服务中心。2017年至2020年,公司跟踪支架年出货量均位列全球前四。
公司持续多年研发并投入BIPV领域,取得多项专利技术,相继推出BIPV智顶、睿顶、双顶等产品。2020年建设完成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江西丰城40.9MWBIPV项目,2021年6月,公司总承包建设的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BIPV项目11.3MW已正式启动建设。根据国家“整县光伏推进”政策等行业利好政策,公司利用积累的 BIPV 定制化设计方案项目经验及成型的项目团队,依托光伏支架国内完善的市场布局、品牌优势等,加大 BIPV 市场开拓力度。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详细介绍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东方日升”)成立于2002年12月2日,公司注册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街道塔山工业园区,注册资本为649,912,224.00元,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30226000001791,东方日升在2010年9月2日成功在深圳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118)。东方日升是全球太阳能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之一,是专业从事于太阳能组件,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应用产品和太阳能终端应用产品及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高新技术生产型企业,并且是太阳能项目的投资者,开发者和EPC承包者 。
东方日升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77家办事处/分公司并且建立起全球销售网络,如中国、德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智利、贝宁等,旨在为全球提供绿色新能源 。 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2011年到2014年,东方日升平均以50%的负债率稳步前行。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市场趋势,东方日升还投资设立了互联网金融以及融资租赁子公司。
东方日升拥有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国家级光伏实验室,并获得CNAS认证。公司在产品质量上严格遵循TÜV、UL、CE、GSG、金太阳等标准,并且结合既有的ISO9001,ISO14001以及ISO18001等质量体系。
在Photon实验室的全球组件测试中,东方日升产品的年度发电效率在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第2名,并且在2015年4月被评为中国组件企业20强第9位。
盘点:RCEP强力助推光伏升腾,全球“碳中和”目标将更快实现
历时8年的RCEP协议于11月15日正式签署。 RCEP全称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除去尚有部分重要问题没有解决的印度未加入以外,其余十五国签订的该协议意味着,彼此之间将基于该协议为各方提供便利。
今年早些时候,能源一号对于逆变器和组件厂商在海外工厂、联络点以及办事处做过相对完整的梳理,以下是具体信息。今年以来,包括晶澳 科技 、隆基股份在内,还陆续收购和新建了一些海外基地。这些中资在海外的办事机构及投资项目,不少属于RCEP所在的亚太国家范畴内。
因而,以下公司都会备受RCEP协议签订的利好而获得更大的业务增长机遇及发展空间。
所以,RCEP的建立,将大大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新能源贸易往来,同时也对中国企业在未来在布局这些地区的新能源产品、市场带来更多便利。
举例来说,中资设在亚洲各地的海外工厂,可直接将中国的制造能力进行复制及略作变化,把产成品输向美国等个别对中国光伏设置贸易壁垒的地方。
中国企业本身,也可借由较好的贸易政策与RCEP协议所在国保持更好的关系与沟通,从而带动中方及贸易伙伴国家一同做大新能源产业。
疫情期间,有海外产能和强大分销渠道的公司,与世界各地朋友做生意的顺畅度大大提高,中国企业的地缘优势虽不能彻底体现出来,但因根深蒂固的海外厂区、办事机构及第三方合作伙伴关系,让业务协作并不受疫情问题的困扰。今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出色的中国A股及美股等公司,恰恰是上述这类企业。
从组件市场来看,正泰新能源、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协鑫等都在全球各地布局了大量产品生产线,不少位于亚洲等地。良好的海外工厂,加之部分厂商也同时拥有海外的硅片、支架等周边伙伴产能,对企业的出口贸易带来了极大便利。
逆变器领域来说,包括华为智能光伏、古瑞瓦特、锦浪 科技 、爱士惟、固德威等逆变器厂家,则可以通过庞大的分销网络、当地销售人员来承担及保障疫情期间的产品供应。
随着RCEP的签订,中国企业征战全球的战略意义更加深远。相关细节显示,RCEP所在国的所有货物贸易中,都可逐步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协定中指出合作应扩展到其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金融、 旅游 、工业合作、交通、电信、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环境、生物技术、渔业、林业及林业产品、矿业、能源及次区域开发等。因此,需要金融、工业伙伴支持的中国新能源企业,中长线也会获得更多的利好。
再结合诸多国家宣布碳中和目标的情形,我们会发现,今后带给包括中国新能源厂商的机遇也会进一步扩大。9月,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紧接着的10月,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国会发表演讲时宣布,韩国将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11月,日本有消息称考虑为实现2020碳中和目标采取税收刺激措施。此前,新西兰已完成碳中和目标立法。大趋势下,其余国家预计也会陆续确定碳中和的目标。
能源行业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突破口,十五国共同签订的协议,将为国内外可再生能源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下面将从光伏布局的角度来看看,中国企业在RCEP协议所在国的新能源业务发展脉络,以及这些国家本身所制定的新能源目标情况是怎样的。
东盟各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资源最为丰富,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具有较大潜力。中国企业在东盟各国都有相当规模的光伏项目布局,以下以中国企业在越南、泰国的光伏布局为代表进行盘点。
越南的光伏市场一直是中国企业争取的重要地区,中国企业在越南的有关光伏布局包括大型光伏项目、工厂建立、产能收购、产品出口等颇多。
2019年,中国出口到越南的光伏组件达4.48GW,今年中国对越南市场的布局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疫情的担忧并未影响到相关项目进程。
今年2月,隆基股份收购越南生产基地3GW电池、7GW组件;5月,中国电建签署越南禄宁550MW光伏发电项目合同;6月,中国电建签署越南富美330MW光伏发电项目合同;11月,晶澳 科技 越南基地年产3.5GW高功率组件项目开工奠基仪式顺利举行,该项目利用越南基地现有土地,投资7 亿元,建设年产3.5GW高功率组件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这些布局也是看好越南当地作为良好的产品输出地、贸易、土地、人员及新能源政策有优势等综合判断而进行的。
据国内多位负责越南市场的销售、项目开发负责人表示,今年越南光伏的新增装机容量在3.5~4GW左右。此次签署的RCEP或将进一步开拓中国企业在越南光伏市场的布局。
同样属于“东盟”十国的泰国,也是中国企业布局的关键市场。今年2月,中国能建签署泰国58.5MW浮体光伏EPC合同;4月,中能建葛洲坝国际逆势签约泰国90MW光热光伏项目EPC合同,投资金额高达5亿美元。2个月之后,晶澳 科技 为泰国12.5MW漂浮电站供货高效PERC组件。随后的8月,中国能建助力泰国11.56MW光伏停车场落地。
根据泰国的电力发展计划,到2036年,泰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7GW,泰国仍然有巨大市场供光伏发展。
签订自贸协定的十五国中,值得重点提出的是韩国。
今年7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政策:光伏组件供应商应具备低碳认证资质,且该政策未设置缓冲期,要求立即实施。而在中国光伏企业申请此项认证时,韩国认证部门以新冠疫情为由,拒绝到中国进行低碳认证,无法得到认证的中国企业对韩国的出口受到了阻碍。
国内业界普遍认为,韩国此举是人为向中国设置了贸易壁垒。此次签署的协定明确规定,协定各国在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中逐步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韩国对中国人为设置的贸易壁垒有望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今年5月,韩国也公布了一项长期能源计划:至2034年,可再生能源占韩国能源结构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5.1%提高到40%。与此同时,液化天然气发电的所占的比重将从32.3%下降到31%。在贸易壁垒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中国企业有望在韩国市场大展身手。
另一邻国——日本的新能源市场也表现不错,中国企业积极在当地开疆辟土。晶科能源、华为等早就在日本地区取得了相当惊艳的销售业绩。
今年3月,隆基股份也与日本信越集团签订掺镓相关专利许可协议;4月,日本的82MW光伏项目竣工,均采用来自国内厂商的铝合金架台;6月,晶澳 科技 宣布为日本关西地区110MW光伏电站供应单晶PERC MBB组件,该项目是日本市场目前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之一。
10月,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了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实质上减为零的目标。同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碳中和目标市场布局,日本光伏市场在未来同样具有巨大潜力,中国企业也有望因自贸协定在交易过程中获利。
新西兰已经完成碳中和目标立法,澳大利亚还未提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或碳价的方案,但于今年9月表示,计划未来十年内在能源技术方面投资180亿澳元以减少碳排放。
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布局包括,今年1月传来消息即将完工的,东方日升投资并承建的澳大利亚西部最大的132MW Merredin光伏电站。今年6月,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也签署了澳大利亚85MW光伏电站的EPC项目。
在组件及电站领域,正泰新能源、晶科能源等都在澳大利亚拥有较广泛的布局及渠道伙伴商。而古瑞瓦特、锦浪 科技 、固德威、阳光电源、爱士惟等核心逆变器厂商也在澳大利亚的分布式市场斩获不少订单,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好评。
新西兰方面,当地的电力输送国企Transpower于今年4月表示,到2050年,新西兰可通过基于风力、太阳能、地热和水力发电的多能源发电满足全国的电力需求。在装机容量方面,新西兰预计2050年太阳能容量可达6GW。中国企业在新西兰已经展开相应的市场开拓。未来随着RCEP的确定后,也会看到更多项目的开花结果。
综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两国对相关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在自贸协定的加持下,中国与两国开展相关项目合作或能得到一定的便利。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是国与国之间交易长久以来难以避免的问题,或是为保护本国企业而颁布的措施,或是为进行部分不正当竞争,然而历时八年才签署的协议向世界表明,合作才能共赢。
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最终指向实现“碳中和”,随着协议的签订,放开可再生能源的布局的脚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指日可待。
光伏行业前景怎么样?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国内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隆基股份(601012)、金高科技(002459)、晶科能源(688223)、通威股份(600438)、天合光能(688599)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能利用率、装机容量、弃光率、光伏发电量、系统建设成本。
行业概况
1.定义
光伏产业,简称PV(光伏),主要指硅材料应用开发形成的光电转换产业链,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制造和光伏发电应用。随着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国家目标的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光伏与复兴号高铁、国产商用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一起获得了中共十九大纪念邮票。光伏产业地位显著提升,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光伏产业的下游应用主要是光伏发电,根据建设规划定位可分为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以 6MW为界),如工商企业和住宅建筑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2.产业链分析:产业链长。
随着光伏发电在能源供应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伏相关产业也日益壮大,形成了从高纯硅材料、硅锭/棒/片、电池/组件、光伏辅助材料和配件、光伏生产设备到光伏产品的系统集成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与光伏电池相关的原材料,包括构成电池的单晶硅和多晶硅。上游单晶硅和多晶硅生产商主要有保利协鑫、隆基、通威、中环。然而,硅片生产企业已呈现双寡头格局,中国的太阳能硅片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主流厂商主要有隆基和中环,产能格局依然高度集中。在硅片对外销售规模中,中环股份和隆基股份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中游主要是电池芯片和电池模组制造商以及系统集成企业。电池芯片和模组的中游厂商主要有通威、隆基、晶澳等。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逆变器厂商主要有阳光电源等企业;系统集成包括亿晶光电、正泰电气等。一些企业如隆基,已经基本形成了从单晶硅到组件再到电站光伏运营的完整光伏发电产业链。是下游光伏发电应用领域,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集中式电站。
行业发展过程: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在欧洲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从2005年左右开始起步。十几年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全新名片,推动中国能源改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和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具备了坚实的智能光伏基础。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行业背景:政策加持,光伏产业加速发展
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促进增加能源供给,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市场。自2006年以来,为鼓励和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住建部等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文件,支持和规范光伏产业发展,涵盖了生产、销售、财税、补贴、土地政策等产业发展的各个相关方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旨在“十五”期间有效引导产业智能化升级,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保持我国作为世界光伏制造和装机应用第一大国的地位。
“306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是一项具有多重目标和约束的系统性经济和社会变革。重塑中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历史性的突破,需要处理好发展与减排、减碳与安全、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期、建立与破除、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等多维关系。“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目标将对中国光伏产业产生显著的多维影响。
行业发展状况
1.光伏产品市场供应能力较强,产能利用率有待提高。
根据光伏行业市场重点公司光伏产品产量和产能利用率,2021年中国光伏产品市场供给能力较强,隆基绿能光伏产品产量遥遥领先其他公司,单晶硅片产量达到69.96GW,单晶组件产量达到38.69GW,从产能利用率来看,2021年光伏市场公司产能利用率不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光伏新增装机再创新高,累计装机超过300 GW。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2013年以来,在国家和地区政策的推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53.06GW,创历史新高。2018年,受光伏531新政影响,各地光伏发电新开工项目下降,全年新增装机受国家光伏行业补贴、财政扶持等政策影响,2020年和2021年光伏装机大幅上升。2020年,中国光伏装机容量增加48.20GW,同比增长59%。2021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再创新高,达到54.88GW,同比增长14%。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快速增长。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19.42GW,到2019年已经增长到204.58GW。2013-2019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长超过10倍。到2021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306.56GW,同比增长21%。
3.光伏弃光率明显下降,光伏发电量稳步增长。
随着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也存在严重的弃光问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2018年,新疆和甘肃最高弃光率超过30%。2019-2021年,新疆和甘肃轻弃率明显下降,2021年新疆轻弃率降至1.7%,甘肃降至1.5%。弃光率的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光伏发电的并网运行,促进了资源的利用水平。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量快速增长。2013年全国光伏发电量仅为91亿千瓦时。到2021年,全国光伏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预计2021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将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92%。
4.光伏发电系统建设成本呈下降趋势,光伏上网进入平价。
我国地面光伏系统初期总投资主要由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等关键设备费用,以及土地费用、电网接入、建设安装和管理费用构成。其中,一次设备包括箱式变压器、主变压器、开关柜、升压站(50MW、110kV)等设备,二次设备包括监控和通信设备。土地成本包括全生命周期地租、植被恢复费或相关补偿费;电网的接入成本只包括50MW、110kV、10km的反向改造;管理费用包括前期管理、勘测、设计和招标。建筑安装费用主要是人工费、土方工程费、常规钢筋混凝土费等。,且未来下跌空间不大。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益,组件、逆变器等关键设备的成本仍有一定下降空间。网络连接、土地、项目前期开发费用等。都是非技术成本,不同地区和项目差异很大。降低非技术成本,有助于加速光伏发电低价上网推广。
2021年中国地面光伏系统初始总投资成本约为4.15元/w,比2020年上涨0.16元/W,涨幅为4%。其中,组件约占投资成本的46%,比2020年提高了7%。非技术成本约占14.1%(不含融资成本),比2020年下降3.2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随着产业链各环节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组件价格将回归合理水平,光伏系统初期总投资成本将降至3.93元/w。
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初期总投资主要由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安装费用、并网、屋顶租赁、屋顶加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构成。一次设备包括箱式变压器、开关箱和预制舱。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0年和2021年中国工业和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分别为3.38元/W和3.74元/W,预计2022年将降至3.53元/W。
2020年中国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结束,平价逼近:中国上网电价政策经历了标杆电价、竞价上网、平价上网三个阶段。2020年招标项目规模26GW,增长14%。同时,2020年也将是光伏并网平价年,平价项目33GW,增长124%,首次超过招标项目规模。平价将至,2021年将是中国光伏上网全面平价元年。
东方日升:悬崖之上?
近两年,在双碳政策的加持下,光伏产业链涌现出一批业绩爆表的知名公司。 而东方日升的高光时刻却停留在了2019年,其扣非净利率在该年达到了创纪录的8.23亿元,之后便一路下滑,连续两年录得净亏损。那么,东方日升到底遭遇了什么呢?
困局
在20年年报以及21年的业绩预告中,东方日升将业绩下滑的原因主要归结于疫情、疫情导致的物流(尤其是海运)成本以及上游原材料及辅材成本的大幅上升。
事实上,物流及上游成本上升是每个组件厂商都在面临的困境,为什么其他的一线组件厂商都能实现盈利呢?这就不得不 从东方日升的产业链布局说起。
长期以来,东方日升在光伏制造端的布局仅局限于电池和组件两端,并未进行一体化布局。 在这一轮主要由硅料向下传导的涨价狂潮中,东方日升没有任何的还手能力, 只能被动地接受上游报价。
其次, 由于组件产品的同质化较高 , 日升的产品又较为单一, 导致对下游的议价能力也很弱, 并没有很强的向下游传导成本的实力。
此外,粗犷的管理方式近一步挤压本就可怜的毛利空间,共同导致了日升这两年的经营困局。
变卖
对于当前的经营困局,日升心知肚明。 其早在2020年年报中就提出了应对办法:
(1)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影响,保证出货稳健增长。
(2)持续加强 科技 创新,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3)优化产业链布局,供应链深度合作继续加强。
(4)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建立公司与员工同发展共成长的长效激励机制。
针对上述一系列举措,日升都做了相应的动作。经过一年的努力,21年不但没有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亏损还进一步加大了。除了之前提到的成本方面的压力没有明显缓解之外,最大的问题还来自于资金方面的压力:没钱,很多事只能想却不能干!
近两年来,日升恨不得把“缺钱”两个字写在自己的脸上。
2020年可转债的发行失败无疑给了日升沉重一击。 发行失败的原因是监管层认为其存在申请文件或信息披露资料相互矛盾或者同一事实表述不一致且有实质性差异的情形。
为此,东方日升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根据相关规定,监管层将在6个月内(2021年6月18日至12月17日)不接受公司发行证券的相关文件, 至此,东方日升失去了短期内从二级市场公开融资的可能性。
无奈之下,东方日升选择“断臂求生”,开启了“卖卖卖”模式。 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先后出售了其持有的江苏九九 科技 和江苏斯威克新材料的部分股权以及一系列电站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斯威克新材料是光伏胶膜生产商,属于东方日升的优质资产。2020年5月东方日升还曾计划将斯威克分拆于创业板上市。如今,走到出售地步,业内人士为之惋惜,更有股东公开声讨、反抗“贱卖”。
那么,日升如此急切的变卖资产,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主业
在竞争激烈的光伏市场中,各个环节都在不停地致力与技术创新和扩大产能,技术创新可以增效,而产能提升才可以有效降本。只有降本与增效齐头并进,一个企业才能够持续保持战斗力。
清楚了这一点,东方日升变卖资产的目的也就不难解释了: 回笼资金,聚焦主业。 因为以日升目前孱弱的现金流,绝对无法支撑多个环节同时发力。
东方日升新任总裁孙岳懋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谈到,2021年是东方日升的转型年,针对公司的体系、制度、流程进行了改革,同时制定了2022年的战略: 2022年的主要目标是快速提升出货量,实现更高速增长以及新产品的快速导入。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公司在21年就不惜以牺牲利润来稳定市场占有率。 在产业链博弈中,组件降低开工率应对成本压力,与终端旺盛需求形成对比,“保单”和“保价”是组件企业必然面临的选择。
以晶科能源为例,2021年上半年,公司策略性地减少了低价组件订单的获取与执行,对于低价订单与客户进行议价、商谈延长交货时间,并根据市场供需及价格情况增加了硅片和电池片的对外销售。
而东方日升则大相径庭,选择了“保单”,对低价组件订单已基本执行完毕。
对于处于行业细分环节的二三线厂商来讲,“战略性亏损”并不罕见。比如做跟踪支架的中信博,同样选择自己消化成本而不向下游(客户)传导,主要原因也是为了 保障市占率,以空间换时间。
希望
眼前的困境虽然让人沮丧,但 东方日升也还是存在着困境反转的可能。
首先,日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品牌和渠道优势, 具有德国TUV、美国UL、英国MCS、欧盟CE、澳大利亚CEC、国家CQC等产品行销全球需要的认证。业务涵盖有欧洲、墨西哥、澳大利亚、越南、哈萨克斯坦、孟加拉、菲律宾、马来西亚、巴西、智利、波兰等诸多国家和地区。
其次,日升在产能与出货量上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2018-2020年,东方日升组件出货量不断提升,持续保持全球第七。与第一梯队的企业虽然有一定差距,但也没有到完全无法企及的程度。
而据总裁孙岳懋透露,2022年组件产能预计可达约30 GW,如果实现,则日升的组件产能与出货量均有跻身全球前五的潜力。
再次,东方日升切入异质结产品研发较早,先期中试线产品目前已通过了工艺调试,初步具备HJT组件量产条件,在异质结领域拥有先发优势,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最新数据显示,东方日升异质结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已达24.6%,最高可达24.9%,高效异质结系列组件最高功率达到721.016W,组件效率高达23.65%。 而根据公司的2022年规划,预计在 三季度会发布明确的异质结电池量产计划。公司对新产品寄予厚望,希望其既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收益率,也能为公司提升公司利润空间,帮助公司走出目前的困境。
结语
目前,东方日升的市值只有250亿左右,而第一梯队的竞争对手基本都在千亿以上。孱弱的市值是否已经包含了所有的悲观预期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22年是关键的一年,日升会在这一年迎来自己的凤凰涅槃,还是继续走在悬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