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圈技术群_光伏能源圈是什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光伏圈技术群2.光伏能源圈是什么
海马当前任务,当然是找到资金,一方面保壳;另一方面要强化投入该项目,压力还是很大的。
文 /《汽车人》齐策
3月24日,海南马自达与丰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领域开展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氢协议》)。这件事已经被海马汽车董事长兼创办人景柱念叨了很久。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景柱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出在海南建设氢能项目、发展氢产业,没想到还真被他推动向前迈了一大步。
海马押宝氢能的理由
海马汽车会因此运营获得改善吗?应该很难,除非丰田愿意直接向双方的氢项目注入资金。协议尚无实操内容,是名副其实的框架性协议,所有条款自然都是非受限的。
而且,《氢协议》里面虽然提到了“推动商业化运营”,但不涉及合资公司,也不涉及资本注入,更缺乏对运营的部署,推动商业化是目标而非手段。
这样的协议,很可能不是景柱最终想要的,但已经是当前最好的。丰田自己的氢燃料乘用车商用化,都走得很艰难,至今也没有盈利。
因此,海马方面指望赚钱暂时是没戏了。该协议对海马当前的运营并无直接帮助,反而加剧了现金流的压力。
自从2017年景柱回归重任海南马自达董事长之后,海马未能扭亏,反而持续下滑。截至2022年底,海马6年亏损66亿元,其业务早就边缘化了。而且,2021年底,海马与小鹏的代工合同到期未能续约,海马的日子更难过了。
传统能源和电动车,海马都有尝试,效果都不好。其月销量已经下滑到2000辆这个档次,退化为海南地方企业,丧失了向全国辐射品牌的能力。
资本市场上,上市的海马早就尝到了“披星戴帽”的滋味,靠着卖房等操作,才勉强保壳。自从今年1月宣布2022年预亏12亿-18亿元(很可能达上限)之后,再次面临保壳。
这俩月,海马和滴滴、小米的绯闻,先后破灭。这次签署的《氢协议》,并未赢得投资者的谅解,当日和此后几个交易日海马股价连跌。
看来,资本市场也认为与丰田的协议能不能赚钱还两说,就算能,也远水解不了近渴。
海南省政府的支持内容
不过,这事不能只从企业层面看,还要将目光放大一点。
2021年,也就是海南省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时候,中央赋予海南省的四大战略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很多人将这些定位理解为不许海南搞工业,这显然是错误的。海南的资源禀赋,天然不适合做重工业,因为独一无二的兼领热带和亚热带区域,且已经明确2025年“封关”,建立自贸港,也决定了海南的工业侧重点,是发展零碳工业及其产业链。
汽车这一块,除了电动,氢能是符合零碳要求的,前提是氢能获取的来源符合碳排要求。
去年9月底,海南省发了一份《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指明了要发展哪些清洁能源,包括天然气(船用)、捕捉二氧化碳制甲醇、生态碳汇和氢能利用。令海马失望的是,对氢能着墨不多——氢并未因此获取突出地位。
其中只有一个大概的规划,即建立制氢、储运氢及用氢的全产业链,打造一区(氢能产业先行示范区)、一环(全岛场景应用示范环)、多点(氢能产业发展落地平台)的氢能发展路径。
这类政策也是框架性的,指望这个政策下来就有政府资金拨付,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是,政府将为“氢产业链”开绿灯,允许规模化铺开(全岛)。目前氢产业的定性为“示范”,言外之意是暂时不看好商业价值。
而氢燃料汽车作为下游应用环节,必须由企业带动投资,刺激上游基础设施发育。同时,企业也得投入一部分资金,参与上游“制、储、运”三个环节的基建。
根据以往经验,唯一能让地方政府掏钱的氢能汽车应用,是公交车项目。少数固定补能点,就能支撑固定线路、里程相对固定的场景服务模式。而且,这类公用事业一般都是由政府支持的赔钱项目,本质上是公益的。多赔一点,政府也能接受。
但是放在私人用车场景上,如果只是一个岛,应用未免狭窄。氢能的“制、储、运”都需要花大价钱。
丰田为什么选择海马
丰田已经证明了,氢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前期投入巨大。后期需要上规模,并持续扩张用户群、长期运营,才能将成本摊薄。在利润不高的情况下,氢能项目难以以量取胜。
这种级别的投资,小国无能为力。靠外资和外来技术,规模也很难上去。如此成本高、单价也高,就很难有竞争力。
所以,投资地比技术本身还重要。丰田已经投资了多年,甚至自己牵头搞定了整条氢产业链技术群(经济性暂且不论),并煞费苦心地有条件、免费开放了几千项专利,但一直曲高和寡。德系和美系品牌全面退出的结果,全球玩氢的乘用车品牌,就剩丰田和现代。
丰田一直希望能扩大朋友圈,找到大国合作伙伴。2022年底,丰田在广州车展发布了第二代Mirai,并由广汽丰田以纯进口方式引进了50辆,丰田自己掏钱补贴的结果是,售价75万元。这批车过后再无下文。广汽方面,早就决定大上电动,对这个潜在的项目,似乎没什么兴趣。
丰田因此找了第三个中国合作伙伴海马。
而海马立足于海南发展氢能。这样问题就来了,海南越来越像半孤立的海岛经济体。即便尚未封关,汽车市场规模也上不去。2022年海南新车销量16.2万辆,其中新能源7.4万辆,占比45.6%,渗透率已经很高。
海马新车型将全面应用第二代Mirai,成本上很难比丰田做得更好。唯一有希望的,是氢的获取,海马比丰田来得便宜,但这已经是使用端的成本了,售价很难压下来。海马的财务状况,又很难给予丰田那样的补贴。
如此,正向循环很难展开。这个协议框架有效期10年,别说海马还能不能活10年,就是眼前这关(保壳),海马都还未有应对方案。尽管景柱长袖善舞,不断给亏损的海马找到资金,但维系一个需要长期输血的项目,对于一个连年亏损的车企来说,可能不是好主意。
海南的禀赋问题
海南省也没有其它选择,海马是唯一本土企业。海南省已经采取措施,正在逐渐搞定氢能上游来源。
2021年12月,海马在海口建设的“光伏电解水制氢及高压加氢一体化站”正式落成。光伏发电,然后裂解水获得氢,这是妥妥的“绿氢”。而市面上95%的氢是来自石化、煤炭冶炼的副产品,即“灰氢”。中间还有个“蓝氢”,即采用了碳捕集措施的化石能源制得的氢气,碳排放强度大幅度降低。
一体站的好处,是回避了运氢,并将储存压力降到比较小(以销定产,随产随销)。海马没说这个一体站的制氢能力,但实际上能服务多少车(丰田第二代Mirai有3个70MPa储罐,共装5.6kg液态氢),并不乐观。
这方面,内蒙古、山西、河北一些风力和光能比较丰富的地区,有天然优势。内蒙古光伏/风力制氢,每公斤氢成本已经降到10元左右,居然能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比较成本优势了。
而海南植被茂密,山地多、空地少,就算将来大面积部署海上风力发电制氢,其成本也无法和内蒙古之类的地方相比。
2021年,中石化在海南投建了“琼海博鳌银丰加氢站”,日供氢能力500公斤。这也是示范项目,当时为了保证博鳌论坛年会建的。2022年,还是中石化,在儋州建设了海南炼化一号制氢设备,采取的手段是渣油制氢,同样是灰氢。就算这种“灰氢”制备能力,海南也很匮乏。
而广东湛江、惠州,福建漳州、泉州,都有超级石化项目,如果依托这些项目建设制氢能力,规模上可以轻易满足两广、福建和海南未来20年的氢需求。
结果选在海南这块巴掌大的地方。如果丰田想更广泛地应用自己的系列氢专利,依托大陆,比依托海南更好。而选择海南和海马,是基于伙伴的意愿考虑,而非基于产业规律。
海南省需要做的,不是直接拨款给项目,而是掏点儿补贴,将部分出租车换成氢能,支持海马的计划。
而海马的氢项目出路在于:搞定上下游,按时间做出完整的应用场景,并堆到一定量(计划2025年达到2000辆运营规模)。
如果这些运营架子搭起来,运行个一两年没问题,广东乃至广汽集团可能会感兴趣,这样才有望铺开。海马有望上岸,丰田也能借此实现自己的减碳愿景,收回这些年的投资。
眼下只是开了个头,几年投入都很难赚钱,需要坚持。海马当前任务,当然是找到资金,一方面保壳;另一方面要强化投入该项目,压力还是很大的。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光伏能源圈是什么
出品| 《风暴眼工作室》
“光伏贷款存在一个bug。从法律上讲,农户是借款人,企业是担保人,但实质上,这笔贷款是企业获得的。按理说,谁借钱谁还钱,钱到了企业手里,自然应该是企业还钱,但企业的角色是担保人,银行贷款如果由担保人来还,本身就是违法的。”
在刘洋银行做了几年光伏贷款业务后,我慢慢发现,光伏贷款这种连接有资金需求的光伏商户和有致富意愿的农户的“阳光业务”,隐藏着很多“暗雷”。
“暗雷”的导火索是刘洋提到的bug——农民和光伏厂商。如果角色不对,就很难明确权责,这就在本应紧密的整个光伏贷款链条上留下了一些“缺口”。然而,这些“缺口”成了一些无良光伏企业的获利空间,而对于信息薄弱的农户来说,“缺口”成了贷款的“枷锁”。
常见的“招数”大多是光伏企业先向农民承诺高额回报,农民以此作为贷款主体向金融机构贷款。然后光伏企业夸大电站的收入和价格,金融机构提高贷款利息,导致农民无法用发的电偿还贷款。农民没有致富,反而陷在光伏里。
这也让光伏贷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为“骗局”的代名词。
对于银行来说,光伏贷是一个又爱又恨的金融产品。银行喜欢,因为光伏贷款可以帮助银行完成很多指标,比如绿色金融、乡村振兴、小微金融、两增两控.光伏本身的“低碳、扶贫、普惠”属性可以完美满足很多指标的要求;银行“讨厌”它是因为光伏贷款性价比不高。
某省会城市商业银行员工杨丽君对《风暴眼》直言,“一家银行真正想通过光伏贷款业务赚多少钱,是不现实的。几千万的规模,还不如管理几百户,所以肯定是一个投资几十亿的大项目。”
回顾近年来我国家用光伏的发展,光伏贷这一原本旨在解决光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产品,经历了2016年的大火和“531”后的“一地鸡毛”。它仍然有很大的争议。
那么,农民以光伏贷款的形式安装光伏电站靠谱吗?正规的光伏贷款是什么样的?养殖户应该如何避坑?Phoenix.com 《风暴眼》采访了几位银行光伏贷款从业者和光伏企业融资者,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骗局和套路深恶痛绝;有的人银行因为风控意识低,出现了烂账;还有人反映,在光伏贷款的粗放式发展中,金融机构从来不是慈善组织,不应该给贫困户。
据第三方统计,到2021年10月底,中国家庭光伏安装量已超过200万。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200万户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但由于很多用户集中在经济不发达、信息闭塞的农村地区,如何保证“光伏贷”过程中农民利益不受侵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200万屋顶,也就是200万民生。“知屋内事者,得天下”,这句话很重要,值得我们深思。
以下是三位“光伏贷”从业者的描述:
“光伏贷款骗局本质上是靠光伏圈钱的非正规皮包公司”
刘洋|银行家
过了很久才发现,光伏贷款埋下的“雷”很危险。一些不合规企业打着分布式光伏的旗号,招摇撞骗。大家口中的“光伏贷骗局”,本质上就是这种不正规的皮包公司靠光伏赚钱。
你是怎么圈钱的?举一个房地产的例子来类比。
如果我想买一套房,市场价100万,房贷70万,首付30万。之后不管房价涨还是跌,房贷都是我自己还。这是一项自筹资金的投资。但是现在有一个脑子很活的开发者。他说这个市场价100万的房子,300万卖给你,首付90万,贷款210万。但是,这210万你不需要还,开发商承担。你可能会觉得,其实你只花了90万买了一套100万的房子,挺划算的,但是跳出来看看,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是开发商办了210万的银行贷款。
如果没事,当然没问题。买房人省了10万,开发商也得到了低成本的资金;但如果出了问题,那么按照法律规定,贷款买房的业主需要还210万元。至于买方和开发商的约定,银行不会管。
所以前几年我遇到的很多不正规的光伏公司作为中间人,利用农民对光伏知识的缺乏和信息的不对称,让农民以自己的名义借贷。这笔贷款自始至终都是农民所有,而不是企业所有,虽然企业和农民之间有协议,约定由企业帮助偿还这部分贷款。但据我所知,很多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同是包装成赠与合同而不是代理合同,赠与是可以停止的,所以即使企业在贷款后跑路,他在法律上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种企业成立之初就想跑路。它怎么可能没有做功课呢?所以企业一旦跑路,电站的收入不够还贷,农民没钱还,银行也会有坏账。
后来很多银行学会了“精”,要求企业担保这笔贷款。如果电站的收入不够,企业需要为他打掩护。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一个bug。从法律上讲,农户是借款人,企业是担保人,但实质上,贷款是企业取得的,企业也是担保人。
按理说,银行贷款由担保人或其他人偿还是违法的。谁借钱谁还。但光伏贷款的特殊之处在于,偿还贷款的是电站的发电收入,如果电站收入小于预期,企业会进行补偿。当然这也不能算是企业还贷,所以这个产品还是有一定空间的。
光伏本身是好的,但是早些年确实有很多骗子和不规范的公司。为什么房子和车子不容易玩这种骗局?因为价格比较透明,光伏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大部分人不知道它值多少钱,是怎么回事。
有时候银行做光伏贷款不是为了赚钱。这种东西方信息不对称,符合国家政策,很容易讲故事。所以有些骗子公司可以两头做农民银行。
骗,农户肯定是真的受骗了,但是有些银行是真的不懂还是装不懂就不太好说了,各有各的利益在里面。
不过,卖光伏搞光伏贷骗局的企业,和正规生产光伏材料的厂商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贸易公司、皮包公司,后者是制造业,这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光伏不会让农民致富,只能说增加一些收益”
杨立军|一家城商行银行从业者
最初接触光伏贷大概是在2017年年底,突然有许多光伏经销商来和我们银行对接,我也是那个时候被领导派去跟进光伏相关的业务,从那时候开始了解光伏贷。
当时的背景是国内光伏产能过剩,国际上对我们的光伏出口做反倾销调查、加征关税,所以国内的光伏产能需要在内部消化。对应的,国家出台了一些对于户用分布式光伏的补贴政策,地方政府也会对本地的光伏企业进行一些扶持,比如用了本省指定企业的光伏配件,就可以向省市级财政申请补贴。在政策的助推下,大量的厂商蜂拥而至,想要在这个行业分一杯羹。
最初很多光伏经销商是怎么来的呢?有些对政策比较了解的电力系统的从业人员,想抓住光伏这个风口,于是随便拉起一个草台班子,东拼西凑一下,就能成为一个光伏厂商。这是最初几年很典型的一套做法。
因为来求合作的经销商太多,我们当时也做了一次筛选,很多想要合作的企业给我的感觉是,它们不是为了在这个行业里好好做事儿的,好像就是想来蹭一波热度,捞一把就走。这种我们是不想合作的,我们也担心有风险。
我们银行对厂商的选择还是比较谨慎的,首先要看技术在行业内是不是比较领先的,成本是不是控制的比较好,现在龙头的生产商就那么几家,如果不是和龙头企业合作,我们会直接pass,如果发电收益没问题,那后面就会很省心,我觉得这是光伏贷的逻辑基础,第二我们还会看这个经销商他是不是扎根这个行业,比如我们要求经销商不能混业经营,如果你的心没有放在这个行业里,那是不行的,因为分布式光伏是一个长期的事儿,几十年的情况。
光伏贷的贷款,是电站收益来还,所以我们也会测算一个电站具体的的发电收益,寿命大概是多少年。这种测算我们都按保守了算,最后做比较的时候发电量只会比测算的高,不会低。加上经销商他本身对贷款是代偿的,所以许多经销商都会给电站买财产险,经销商会考虑风险的转嫁,万一冰雹、地震导致电站损坏了,那么保险公司是会兜底的。
当然,农户是需要有付首付的能力的,这更多的是对农户的一种约束。有很多人如果自己一分钱没投入,之后可能会破坏电站,拆了、扔了,都有可能,那么发电收益也得不到保障,我们通过让农户付首付来规避他们弃光的风险。
2018年5月31日,国家明确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一时间,整个行业“变天”了。对我来说最直观的,“531”之后,很少有经销商再来和我们银行联系了。
在这之后,留下的厂商基本都是技术比较好的,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比较好的收益,其他的效率低的就淘汰了。只能说大潮之下必有沉渣泛起,大浪淘沙之后,有一些企业活不下去,剩下活下来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比较踏实的在做这个事儿了。
补贴取消对我们也有一些影响。之前有补贴的时候,我们授信是5年期,但是随着光伏补贴的退坡,我们没有及时调整授信政策,发电量虽然没问题,但收益没之前多了,经销商代偿的压力就变大了。所以我们后来就把这个授信期调整到了8年。现在再测算已经没有把补贴算进去了,在这种最保守的情况下,发电收益也是可以涵盖整个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的。
说实话,银行要真的想通过光伏贷这个业务去赚多少钱,是不现实的,几千万的规模,要管几百户落地,那肯定不如做一个一投几十亿的大项目,人力消耗也小。所以我们做光伏贷主要还是社会责任和监管要求。
光伏的项目可以完成很多指标,比如绿色金融、乡村振兴、小微、两增两控、普惠等等。
当然这些年我也见过一些乱象,比如扶贫,有些人和村长、村干部这边打通关系,做了一个代理,但是建的电站发不出电,后期也维护不起,就为了套取扶贫资金,这情况也是有的。
我一直觉得有一点需要弄清楚,光伏是不可能让一个农民致富的,只能说给农民一些收益,弥补一些用电的成本。从农民或者银行的角度来说,如果前期选择合作的企业都没有什么问题,后期是没有风险的,所有的风险都是欺诈的风险。
但哪一行没有欺诈的风险呢?网贷、电信诈骗?公安机关不也天天宣传国家反诈中心的app吗?光伏贷的骗局只能说骗子利用了光伏,并不是说光伏本身是一个骗局。
“银行推出光伏贷,大大提高光伏企业的积极性
但是搞不懂为什么会给贫困户做光伏贷呢?”
吴宇涛|北方某光伏企业融资人员
我从2016年下半年,被集团派到旗下的一家光伏企业,主要是帮助这家光伏企业去银行对接光伏贷款的事,也可以理解为光伏公司融资。一年365天,有300天我几乎都是在银行呆着的。
那时候户用光伏贷款刚刚兴起,对光伏厂商来说是个好事,相当于减轻了光伏厂商的资金压力。那半年,我走访的银行谈合作的就不少于15家。
为什么光伏厂商这么欢迎银行的进入呢?
户用光伏的特点是,给农户安装电站,然后依靠电站收益,一般7-10年回本,周期较长,光伏厂商如果用自有资金去做的话,现金流会有很大的压力,所以金融机构进入后,光伏企业就有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而且,光伏贷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光伏贷的放款周期相比其他制造业来说,速度是快的。通常情况下,从前期的光伏销售、安装,到最终收到贷款确认为收入,最短的流程2个月左右,平均来说2~3个月就可以完成这样一整套流程。而正常制造业应收账款一般是3个月、100天左右的账期。
对公司而言,因为收入来自金融机构,很稳定,全部是现金,正常制造业很有可能收到的是票据,票据贴现还有损失,所以光伏贷对企业来说是很好的一个模式。
另外,一般来说光伏贷都是以农户的名义贷款,各大银行都有惠农通道,所以利率也都普遍比其他行业低,对企业来说,这笔贷款确定为收入后,还可以用来开拓更多的事,即使是拿到市场上放贷,赚取中间的利差,也不错。所以谁不愿意去做啊,都会做的。
但是和银行谈合作并非那么容易,正规的银行会对光伏厂商的资质审查比较严格,比如的注册资本、资本金规模,业务量规模等等。简单来说,它们更看重的是光伏厂商背后的实力,实力决定着贷款的偿还能力。我们公司背靠集团,集团是当地一家较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后来和我们签约的工商银行,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集团的实力。好比现在做户用光伏比较大的正泰,如果说把正泰单独拎出来是很难通过银行审查的,银行更看重的是其背后正泰集团的实力。
我知道,深圳那边就有几家光伏厂商没有拿到银行的合作订单。所以一些厂商就会退而求其次,去和一些租赁融资公司合作。一家银行通常在一个地方也只会签约两家光伏厂商,否则很容易造成业务内卷。
在审查完成后,企业会和金融机构签订一系列合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企业对用户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这就要求企业要为用户提供无限连带责任的担保,还要在银行交保证金。一旦用户还贷逾期,银行会先要求企业代偿,如果企业没钱代偿,再划扣保证金,如果保证金也不足了,金融机构才会去找用户还贷款。这个保证金一般是根据企业实力来确定的,在5%——10%之间,我们在工商银行缴纳的保证金就是10%。
这些前期工作完成后,光伏企业的销售人员会负责向农户销售,等到销售合同签订完成,电站、并网都完成了之后,金融机构会要求农户去现场和电站拍个合影,证明电站建设完成了。我的工作主要是拿着照片加上合同,以及一些其他的资料,交给银行审核,敦促银行放贷。如果没有照片,只有盖章或者合同的话,都是不作数的。
到这一步,这笔业务就完成了大概三分之一,后续银行还有档案整理、贷后检查,这就是银行的工作了。
做光伏贷的关键是看是否是正规的合作渠道,如果是正规的银行,一般就不会出问题。因为光伏行业不同其他行业,它的基本收益情况是很好研判测算的。如果农户安装一个10千瓦的电站,成本是3元/瓦,整体价值就是3万元,银行可以给予光伏公司的贷款额度是80%,那么光伏公司可以获得2.4万元的银行贷款,加上利率,分8年期每个月偿还多少是可以确定的。而合电站的另一端,一个10千瓦的正规电站,每年发电量以及发电收入基本上也可以确的,那么发电收益是否能够覆盖贷款利息,就可以直接精确计算出来的。
那为什么还会有很多光伏贷出问题呢?主要还是在正规化上有所缺失。一些公司抬高电站成本,一些不正规银行为了挣钱,提高贷款利率,最终导致发电收益远远覆盖不了贷款利息,最终公司跑路,农民遭受光伏贷骗局。正规的企业对光伏电站的定价也要低,当遇到那些定价高的光伏厂商时,农户就要注意了,无论他说得多么天花乱坠都不要做,很可能发电收入根本偿还不了贷款。
2018年“531”(注:最严光伏政策:控规模限补贴)的时候,整体行业经历大洗牌,很多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不下去,金融机构也对应做自查自检,不合格的都踢出去了。
当时还有一种扶贫我们有过意向,是村级扶贫,在村里找一款荒废的地,建光伏电站,然后统计这个村有多少贫困户,把发电收入分给这些贫困户。但是这中间也有一些问题,一是产权不好明确,二是并网的时候不知道到底算集中式光伏还是分布式光伏,金融机构也不太认可这种方式,因为贷款的主体不明确,所以最后也没做。
其实整体来看,没有金融机构支持的话,中国的户用光伏规模是不可能推广到这么大的规模的。所以光伏贷这个形式肯定是好的,之所以问题多,因为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又被大肆宣传推广,自然会吸引一些“不怀好意”的公司,不过经历几年沉浮,现在都慢慢正规起来了。
相关问答:相关问答:什么是光伏贷骗局?最近在农村,有种新型的投资引起热议。那就是利用屋顶的空间,安装上太阳能发电板,发的电并入国家电网,收益不菲。这让很多人心动,不少人悄悄的进入了这个行业。一家发财,其他人就会眼红,但是没有本金怎么办?那些号称光伏产业的工作人员,就会鼓动贷款投资,一本万利。
但是天下真的有掉馅饼的事情吗?如果大家理性思考一下,这东西八成是忽悠,然后就能避免入坑。
1、骗局一般都有高收益诱惑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泡沫案例。但是这些故事,往往大家都清楚,都是当笑话看。一旦遇到,就会好不犹豫的冲进去,曲终人散方能醒悟。
我以前上班的写字楼,就有这么一家公司,忽悠对象是城市的退休老人。
他们描绘出一个投资回报非常高的项目,并让人以身说法。每年可以拿到30几的投资回报,每天人山人海的分享创业故事,并弄了很多丰厚的礼品馈赠。
退休老人,大多数是奔着免费礼品过去,最后纷纷把积蓄投入诱人项目,最后积蓄被人掏空。这场闹剧持续了大约有三年,更多人进入后,他们脚底抹油溜走。
留下的场景,即可怜又悲愤。
这是传统的骗局,以高收益聚拢人气,最后收割万猎物的指标,最后楼去人空。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钓鱼就是这个原理,要想钓到鱼必须要有好的饵料,鱼为了吃东西会把鱼钩吞入,最后成为人类的盘中美食。
很多人往往知道是钓鱼,但是觉得自己有高明的技术,可以把饵料吃了把鱼钩吐出来。
于是就有了以上的骗局,骗子精心布局,鱼儿成群涌入。
2、新型骗局换汤不换药
我们说以下光伏贷骗局,核心套路没有变,依然是鱼饵模式。
有人确实利用屋顶的空间,安装上了太阳能发电设备,并成功并入国家电网,取得了一些收益。
但是光伏贷,他的诱惑是前面的成功,鱼钩是贷款。
很多人概念中,一旦涉及到新科技,就会瞬间迷信并被洗脑。在毫无防备的背景下,被业务员忽悠下签协议,并盲目进入发财梦。
光伏发电,确实利国利民。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并入国家电网。据我所知,目前准入条件,并不是随便进入。正规公司,会协助加入电网,并用发电收益偿还相关贷款。但是有些人,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开始忽悠火速购入设备。有钱的可以全款购入,没有钱的就会忽悠贷款。
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如果光伏贷抵押和收益,合作双方之间会有一个合作协议的,要看清楚协议。银行对这个光伏贷严格。这样的项目,是比较靠谱的,不存在骗局。
如果光伏贷推销员给的项目,只是忽悠大家贷款买设备,贷款是实物抵押的方式,那么这就是骗局。因为风险你自己承担,无论后期有没有收益,他们都不会负责!
3、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
在农村,很多骗局已经让大家钱包干瘪。
前几年的特色养殖,无论打着什么概念,最后都是出卖种苗获利。那些承诺的收购,大多是闹剧收场。
(1)水獭养殖
(2)鸵鸟养殖
(3)蜈蚣养殖
(4)马卡种植
。。。。。。。。。。。。。。。。。。
以上的案例,拈手而来就不下十几种。一句话,大家总觉得自己有高潮的技术。能够把饵料吃了,把钩子吐出去。事实证明,从北京到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真正能全身而退的,说实话我没见过几个。
当遇到天上掉馅饼,首先要思考一下可行性,千万不要再次陷入坑。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农民兄弟的钱尤其不易。
我把骗局的原理,光伏贷的操作,都一一陈列,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不要轻易上当。
原创不易,欢迎点赞支持。
光伏能源圈也就是原太阳能关系网,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真人社交网sns网站,群体主要为太阳能光伏职业人士,这个圈为了满足用户和商业的需要,能更好的帮助光伏用户的管理和发展。
光伏圈的注册用户在不断增加,也给光伏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