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含义_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着怎样的挑战?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三招根治“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2.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3.光伏农业的概述
三招根治“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
中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实在令人触目惊心。根据9月5日公布的“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超过1.6亿吨、水泥产能过剩超过3亿吨、铝冶炼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5%。
如果你以为只有传统制造业会产能过剩,那你就错了,包括多晶硅、风电设备等高科技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据说,在国家统计局监测的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与风电设备等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最为严重。
当前全球光伏行业需求约为30GW,而产能超过40GW,其中80%的产能在中国,但80%的需求在国外。2011年底全球造船能力超过两亿载重吨,其中中国就高达8000万至1亿载重吨,且这些新增能力大部分是在2005年之后形成的。
笔者认为,是外需萎缩、房地产调控与地方政府激励扭曲,造成了中国目前面临的制造业产能过剩困局。中国政府可以通过三个手段来治理产能过剩的顽疾,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加快实施各类要素价格的市场化。
过去20年内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最大特征是高投资。中国政府通过压低土地、劳动力、资金、资源、环境等各类要素的价格,来鼓励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然而,尽管投资在当期内会直接推动经济增长,但投资的结果是形成了生产能力。如果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即形成了产能过剩),则进行投资的企业的利润率会下滑,为投资提供贷款支持的银行可能面临坏账,经济体内甚至可能形成一股通货紧缩压力(由于产品供过于求)。
过去10年中,中国经济主要是通过出口、利用外需来消化国内制造业的产能过剩。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进口需求都在萎缩,中国经济难以继续通过出口消化过剩产能。另一个潜在选项则是刺激内需,然而,在整个制度设计都偏向于激励投资的大环境下,尤其是在劳动力报酬占GDP比重没有显著上升之前,通过内需来消化产能过剩并不容易。
除外需萎缩外,中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也加剧了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当国内房地产市场一片大好时,粗钢、水泥、玻璃、铝和PVC等行业都在大干快上。而一旦房地产投资增速显著下滑,这些相关产业就突然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地方政府的激励扭曲也是加剧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由于GDP在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地方政府对能够带动GDP增长的行业总是乐此不疲地加以推进,而不管该行业是否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存在普遍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有些行业被冠之以高科技、新能源等诱人的头衔,发展这些行业能够获得中央政府的相应配套资金,地方政府对发展这些产业自然更是青睐有加。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说美国次贷危机之前,困扰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那么自危机后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推出、政府融资平台大量投资于“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之后,中国基础设施领域至少在部分区域也出现了相应的产能过剩,即这些新修的基础设施可能在投产后多年都得不到充分利用。这将给地方融资平台和商业银行带来新的财务风险。
不能消化的产能过剩既会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和通货紧缩压力,同时也意味着稀缺资源的巨大浪费。那么,中国政府应如何治理产能过剩的顽疾呢?
笔者认为,根治产能过剩的最重要手段,是中国政府应加快实施各类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能源与资源价格的市场化,以及将对环境的影响纳入成本体系,有助于增强对企业的成本约束,鼓励企业更加集约地利用资源,降低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投资规模。利率市场化将会提高企业融资成本,挤出无效的、低收益的固定资产投资。汇率市场化有助于淘汰低附加值的企业,从而降低相应的低效率投资。换句话说,避免资源被浪费的唯一途径,只能是提高资源的价格。空洞的道德说教是收不到任何实际效果的。至于要素价格市场化之后对弱势群体的冲击,则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应对。
根治产能过剩的手段之二,是中央政府应该改变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评体系。过去的政绩考评体系过于强调GDP、工业总产值与引入外资规模,而未来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评指标应该主要包括民生状况、公共产品提供、资源集约与环境保护等。更加长远的绩效考评指标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从而优化资源的跨期配置。
根治产能过剩的手段之三,是要打破国有企业对若干服务业部门(例如金融、铁路、教育、医疗、物流、电信等行业)的垄断,真正降低民间资本进入这些行业的准入门槛,从而为民间资本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投资机会,从而降低制造业的过度投资。只有当有了新的有利可图且发展前景巨大的领域之后,民间资本才会避免在制造业投资与资本市场投机之间被迫二选一的尴尬,从而继续发展壮大。然而,要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篱是不容易的,这既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外部危机的推动,同时需要决策者的勇气与智慧。■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由于太阳能发电目前相对其他新能源成本高、技术效率还比较低,因此策的规划引导和补贴成为太阳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2009年我国推出了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示范工程,对国内光伏电站投资提供补贴。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对太阳能建筑进行补贴,标准为20元/Wp。据测算,该补贴标准大约可以覆盖相关企业生产成本的30%-50%,大大降低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金太阳示范工程提出对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 受“金太阳工程”和建筑屋顶光伏项目推动,国内光伏内需市场开始启动。截至2009年底,全国光伏装机容量已达300兆瓦。国家能源局最新透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国内光伏装机要达500万千瓦;到2020年,光伏装机达2000万千瓦,因此我国太阳能光伏市场空间巨大。 同时,我国企业还将充分受益国际光伏市场的巨大发展。2008年全球光伏产量达6.4GW,新增装机量达5.6GW;2009年产量达9.3GW,新增装机量达7.3GW。光伏产业产量过去5年间增加超过8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EPIA预测,到2014年世界光伏市场市场需求在策推动下将会达到30GW,从2010年到2014年年复合平均增长率约为17.9%。 从太阳能电池产量来看,目前是晶硅电池占据主导地位,2009年占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但未来薄膜、聚光光伏和聚光光热随着技术发展也存在发展潜力。因此,随着国内外光伏市场增长,晶硅电池市场前景广阔。非晶硅薄膜电池的投资在2008年开始成为市场一大亮点,随着技术进步其投资规模预计在未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世界主流非晶硅薄膜设备供应商普遍预计在2012年其薄膜电池成本可降到0.5-0.6美金/kg,转换效率研发目标约12%-14%,随着工艺稳定性和效率研发的不断提升,非晶硅薄膜市场将稳定增长。
光伏农业的概述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由于产能扩张的速度远超于市场发展的速度。2010年,世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当年新增装机达到18GW(1GW=10亿瓦特),较上年增长153%。去年,世界光伏市场需求增幅下降,据权威机构预测,2011年全年安装量24GW左右,仅较上年增长33%左右。与此同时,近年来,各地光伏产业发展风起云涌,产能急剧扩张。我国光伏组件的产能已达到了30GW(估计全球40G左右),以去年全球安装量24GW计算,大约有近20GW组件无法消化。目前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利科技集团投资控股公司,总投资48亿元人民币,年产能为3GW电池和3GW组件。全部引进德国Reis公司、德国centrotherm、日本NPC公司、意大利Baccini公司等目前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全自动生产线。
光伏农业概述:简单来说,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
光伏农业符合生物链关系和生物最佳生产原料能量系统要求、遵循农产品生产规律并创新物质和能量转换技术,以达到智能补光、补水及调温的目的,而其产出的农产品将比现有方式生产的产品更安全、更营养、更多产。
光伏农业的光伏技术主要有:Solartech光伏提水技术(光伏扬水系统)、光伏水泵、滴灌、喷灌、微灌等产品。光伏农业的意义相较于传统农业而言,光伏农业是一场实现农场变工厂、田间变车间的生产方式变革。在国内,伴随而来的“光伏下乡”相关政策即将出台。
其在现代农业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种植、养殖环节的环境综合保护。如太阳能杀虫灯等设备的应用可有效解决传统农业中因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而带来的土壤肥力下降、(蔬果)农药兽药残留严重、农业废弃物大量增加的问题,从而达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目的。
其次,可为种植、养殖基地提供能源供给,比如,建立光伏温室大棚能给蔬菜、花卉、苗木、牲畜等种植养殖场所提供热量和电力,以确保其顺利过冬。
第三,可改善农民生活。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能将太阳能照明、太阳能取暖等在农村逐步推广,这无疑将为农民提供生活便利。
第四,光伏农业也可运用在林业生产或水利建设上,比如太阳能水情监测报告系统、林业监测报告系统、水利灌溉系统等都需要利用光伏科技和太阳能。由此,笔者有理由相信,光伏农业将是解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长期困境的发动机,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时势所趋。
从长远来看,发展光伏农业对于我国的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而从短期来看,光伏农业是是解决目前光伏产业困境的有效措施。 2011年,国际光伏市场萎靡不振,国内大量光伏企业也陷入困境,产能过剩问题严峻,原本风光无限的光伏企业集体进入“寒冬”。从根本上讲,国内光伏产业要打破危机,关键就在于能否逐渐实现自我转型,摆脱对出口的依赖,这就需要其深耕国内应用市场。然而,尽管中国的大城市人口众多,但房屋大多是高楼大厦,也就是说大部分城市人没有自己的屋顶,这决定了中国的光伏应用难以像发达国家一样以居民别墅的屋顶发电设备为主。光伏企业想在城市打开一片天,其难度可想而知。笔者以为,要开拓国内光伏市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或许更为现实,而发展光伏农业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要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光伏应用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加大产品在终端运用的研发力度,生产出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中可广泛运用的光伏应用产品,以化解市场危机,因为广袤的农村地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比如,如果新建一个万亩的光伏蔬菜大棚,需要近200兆瓦的多晶硅片。
有专家计算,如果在全国大面积、大范围地推广光伏农业产品,其市场产值可达千亿元规模,在五年内可达到万亿元规模,这几乎是一种裂变式的增长。太阳能在光伏农业领域内的应用 光伏农业不仅是一个诱人的概念,它还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现在,很多产品已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太阳能杀虫灯。相比于传统农药,太阳能杀虫灯最大的好处是取代农药或少用农药,可保证食品安全。同时,市场上的此类产品已经具有时空、雨控、光控、全天候智能化管理等功能,除了普通电源产品外,有些高科技公司还开发出一体化野外太阳能照明杀虫灯、室内便携式照明杀虫杀蚊灯等产品,极大地方便了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
第二,新型太阳能生态农业大棚。这种技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热系统及新型纳米仿生态转光膜技术综合嫁接到传统温室大棚,达到不可思议的效果。比如,转光膜技术能根据不同植物生长对不同波长光吸收的需求,对透过转光膜的太阳光进行波长转换,以便农作物更容易吸收,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这种新型农业大棚能完全实现能源自给,既节能环保,又极易维护,相比于传统大棚,有成本低廉、农产品量质皆高的优点。
第三,太阳能光伏养殖场,这是将现代清洁能源工程与传统养殖事业相结合,在养殖场屋顶建设光伏电站,用以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养殖业并提供绿色能源的一种全新尝试,同时其推广和普及也能在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第四,新型农村太阳能发电站。这是一种以村为单位分享光伏发电系统的创新型商业尝试,在每一个村庄建设一个光伏电站,服务三农。考虑到太阳能发电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发展空间,未来这类产品将大有可为。
第五,太阳能污水净化系统。现在,农村的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污水是其中一大问题。太阳能污水净水系统在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电能后再有效地运用于污水处理工艺中,在这个过程中,基本没有二次污染和能耗转移。
第六,农用太阳能小产品,如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马灯、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照明灭蚊灯等。这些产品可为偏远的无电、缺电地区的农民提供极大的生活便利。 以上列举的产品只是几类极具代表性的、可实际运用的光伏产品,实际上,光伏农业还在其他很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假以时日,类似的产品会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能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水准,推动农村加快转型。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光伏农业发展 综上可知,现代农业需要光伏技术支撑,而光伏产品在农业上的应用价值也不可估量,推动光伏农业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光伏产业困境的双赢之道,而政府应该在其中有所作为。
笔者以为,政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光伏农业发展:
首先,中央政府应尽快出台扶持光伏农业相关应用的配套支持政策和法规。
其次,各级政府应制定出资金扶持政策,以鼓励相关企业投入到光伏农业领域。除了给予企业相应的资金补助外,还应从每年的新能源专项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扶持光伏农业。同时,还应允许各地农业局或科技局申请专项经费用于推广太阳能农业技术或产品。
再次,中央、省级相关部门应和各地农业厅牵头,打造光伏农业样板和示范工程,专款列入国家财政预算,为其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和培育初级市场。
最后,在农业部现有的每年农机补贴经费中增加光伏农业产品补贴的份额和范围,扶持光伏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是为我国整体光伏产业解决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