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政策风险_光伏电站前期开发的风险有哪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项目中的几个主要风险分析2.光伏电站前期开发的风险有哪些?
3.提醒,海外光伏EPC工程如何避险
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项目中的几个主要风险分析
一、自发自用比例降低风险 分布式光伏的电价分为两类:
一是出售给用电企业的电价;另一类是出售企业电量的余量,直接并网的价格。
二、购电方电费结算风险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多采取签署能源管理合同或是购售电方及供电局三方签署供电合同作为售电方取得自发自用收入的基本保障。
三、屋顶租赁风险 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需要安装在屋顶上,屋顶资源的保障成为顺利发电的基本保障,在投资者和屋顶所有者之间也潜藏如下风险,通常情况下,投资者通过与屋顶所有者签署屋顶租赁协议来取得发电场所。
四、国家政策风险
(1)政府补贴的持续性。
(2)补贴的落实情况。
光伏电站前期开发的风险有哪些?
中国光伏市场未来几年将处于市场平稳发展,不会出现一个大幅度的上涨或下探。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量发展渐趋平稳,另一方面,中国国内最近几年光伏产业变化也没有大的发展变化。
2013年以来,政府政策上大力补贴驱动光伏产业逆市前行,在光伏发电并网、补贴、金融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这一阶段,光伏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2013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首次超过德国,位列全球首位。业内相关人认为转机多是国家政策的扶持。
一方面国家对光伏行业的补贴政策预期,影响着市场对光伏产业的关注;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电价补贴的预期时间,资金贷款发放的速度,这些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会影响光伏行业投资者的预期。
另一方面,长期依赖政策驱动并非长久良策。完善政策、降低电价补贴,推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进而从依靠政策推动向市场化运作,是光伏企业面临的宏观大趋势。
相比乐观的 “复苏”预期,中国光伏市场真正成熟的道路仍然道阻且长。
中国作为较大的光伏市场,如何实现有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度,突破现有产能过剩,有效开发市场需求,落实并网发电,仍有很多实际的问题和困难。
融资困境“不确定性”犹在:
中国光伏行业秘书处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宏观数据分析》中,指出企业盈利状况仍不容乐观。一是扭亏企业仅超过半数企业,仍有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融资难问题产品仍在困扰着企业,银行在光伏制造领域的投资仍较为谨慎,保持着以往的紧缩状态,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度仍然较高。
目前光伏企业融资主要依赖政府政策,致使金融市场 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目前这针对光伏行业的投资还缺乏一个成熟的稳定的市场交易环境。建议市场开发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包括债券和股权等多种形式,促使资本在光伏产业有效流通,形成稳定成熟的金融市场。
另外,国家光伏政策风险以及光网发电制度的落实困境,也影响着资本市场的流动。政策,资本的联动效应会影响到实体光伏产业的日常经营,这种实体企业的波动性变化带来的投资者对企业盈利前景的担忧,既不利于金融产品的定价,同时也不利于金融机构创新相适应的金融产品。
竞争可替代性能源的发展,譬如天然气的开发,尤其以美国页岩气技术开发促进天然气发电成本下降,以及俄罗斯地缘政治的影响给亚洲天然气市场带来的机遇,这可能会转移部分投资者对成本相对居高不下的太阳能发电的注意力。
这些不确定性和市场可替代性竞争能源的状况影响着投资者对光伏行业的盈利预期。资本市场在经历“寒冬”之后的“转机”中依然十分关键。
面对陷入融资困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企业,能源局多次调研探讨,最终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和融资需求,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优惠贷款,采取灵活的贷款担保方式,探索以项目售电收费权和项目资产为质押的贷款机制。
但是也有行业相关人士指出,该政策出台对解决光伏行业融资困境有很大作用。问题症结还在于融资成本过高除了融资难还有融资贵的问题,只有同时降低融资门槛及融资成本,分布式融资问题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另外,参与的银行机构较少,还处于观望状态。
“盘活整个产业链,下游的核电站的资产的证券化和流动性起决定力量。这需要一定时间,金融产品的开发与成熟需要1-2年,才能形成一个成熟的金融资本市场”。
提醒,海外光伏EPC工程如何避险
在当前全球新能源快速发展背景环境下,建设光伏电站不仅是当前全球收益率最稳定和比较可观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且作为串联上游制造和终端应用的核心环节,对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应用普及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枢纽作用。从专业投建商角度看,光伏电站顺利并网以及正常发电,即意味着资产价值和IRR回报模型的基本形成。但从光伏组件商角度而言,则需将投资风险延续至更后端的贷款退出或整体出售。对组件商而言,电站资产交易现金流才是整个投建成败的关键。光伏电站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项目选址方面存在的风险
1、土地面积不实、地形地貌不准确
在考察一宗地况时,特别是山地,建议使用GPS、水准仪等设备进行测试,因为往往靠目测或参考平面地图会导致地块有效面积、坡度、地表情况与实际不符,存在较大的误差。
2、土地性质风险
项目选址地块性质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原则上是选择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允许建设用地、有条件建设区等。其他性质土地是否能用到目前为止还不太清楚,比如林地、草地等,存在能否调规等问题。由于前几年国家推出耕地、一般林地等每年每亩给一定的补贴政策,当地政府把一些未利用的非耕地、非林地全部调规成为耕地或一般耕地等造成现在未利用地很少。
对于同一块土地,不同政府部门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划,会造成项目考察用地性质不一致。必须保证所有的部门均为未利用地方可进行下一步进度,这要求对所有管辖土地的部门一一进行详细了解。
3、关于土地租赁风险
面对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这两种归属权的地块,需要与哪个部门签订租地协议?我们建议与当地县、乡镇政府、村委会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尽量不要与当地老百姓签订合同,以免造成后期不必要的麻烦。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租赁方法,值得探讨。
4、土地投资费用
受土地、光伏资源的限制,地面光伏发电站往往规划在滩涂、丘陵、戈壁、沙漠等地貌类型的场地。在这些场地修建的地面光伏发电站,可能因为地下水位高、持力层埋深大、地形起伏大而产生高额的投资费用。在项目考察前期,要做好全面的费用预算。
5、关于土地租金和支付方式风险
在与当地政府洽谈项目过程中,政府主要考虑的是地价多少、税收多少、给当地带来多少就业等问题,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利润,给的地价指导价为每亩每年200-300元,山地和平地怎么区分,山地最多给多少?平地最多给多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指导价,目前行业用的投资模型测算,测算出的误差有多少还有待考证。
光伏项目享受三年三减半税收政策加上17%增值税抵扣,当地政府前五年是享受不了税收,政府就要求我们提前预交一部分税收,达到一定条件后再进行返还,这样存在资金占有、返还等风险。土地租赁费用以每年交纳的方式,还是以三年或五年一交纳的方式,还是一次性交清,哪种方式对于企业的资金流更安全,值得商榷。对于企业来说,这些都是项目开发存在的风险。
二、电网接入问题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新能源,要使它进入企业或家庭,最终还是要通过国家电网输送。地面光伏发电站往往规划在滩涂、丘陵、戈壁、沙漠等地貌类型的场地,这使得变电站远近、容量、备用间隔、是否能扩容间隔,是否能T接等信息至关重要。
三、环保要求程度高
根据我国光伏资源的分布特点,光伏资源丰富的区域往往是生态脆弱的地区,因此光伏电站的建设必须重视对生态的保护。如果不顾场区地形条件和原有生态环境,盲目套用传统的土建施工方式会引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施工扬尘、废浆废水等种种问题。尤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地区,一些光伏电站的建设已造成恶劣的后果:部分地区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半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区域水土流失、次生地质灾害频发等等,这完全违背了光伏产业"绿色环保"的宗旨。
另外光伏支架基础在光伏发电站服务期满后为最大宗的固体废弃物,没有有效的回收处理措施,这些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实质上是对我国现有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侵占,降低和限制了土地资源的再利用。如果因为光伏项目的建设而破坏生态环境,则是与发展绿色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望相悖了。
由于光伏政策的调整,国内光伏企业纷纷将海外市场作为“突围”方向。近日,国际分析机构IHS
Markit将2018年的全球光伏装机量预测从113GW下调至105GW,预计全球需求提升将弥补中国市场的需求下降,今年装机量仍将比2017年增长10%以上。
在此背景下,作为光伏扬帆海外的重要模式,EPC工程如何躲避行业风险?
“出海”门槛降低
近年来,无论是传统电力还是新能源,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与施工承包模式)在对外承包工程总额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与传统的施工承包模式相比,其项目收益更高,但风险系数也更大,需要承包商通过管理能力、技术水平、融资实力、实施经验等方面提升与增强才能够有效实施项目,同时实现既定的项目收益目标。
据了解,我国对外EPC工程经历了劳务输出、EPC、EPC+F、投建营一体化等多种模式的形态演进。“海外EPC市场近几年变化非常大,合作条件越来越苛刻,承包价格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大,与此同时,EPC自身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商业生态变化非常大。”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律师宋玉祥告诉记者。
从法律法规上来讲,2017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最大的变化就是国家层面取消了相关管制,企业想要对外承包工程,在中国境内没有资质和门槛要求。
“这是双刃剑。对于原先没有相关工程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是福音,但也导致中小企业‘走出去’,更加鱼龙混杂,竞争更加激烈,还有可能引发恶性竞争。”宋玉祥分析,海外市场大部分项目采取融资模式,后面跟着融资银行,会对EPC承包商进行审查,取消门槛限制,尽管对行业生态有一定影响,但不至于造成颠覆性后果。
另外,还有一个利好,随着简政放权的推进,商务部修改了《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投标(议标)管理办法》,准制改成备案制,并将相关权限下放至省级商务部门。
“‘531’新政后,半年时间内是光伏行业需求的回调阶段,因成本下降带来的全球市场需求至少增长5%。”天合光能中国区组件“产品+”价值群负责人曾义认为,包括印度、拉丁美洲等地区以前不能做的项目,现在也可提上日程。也有国金证券分析师认为,一旦光伏成本继续下降,欧洲、拉丁美洲、美国、东南亚、阿联酋等众多市场也可实现增产。
EPC出现新趋势
“EPC现在出现资金拉动工程的新趋势。”宋玉祥说,几年之前承包商只是单纯做承包,现在的趋势是“要挣钱,先出钱”,现在大多都是资金运作重大项目,其中包括先垫资,以亚非拉国家为主,通常要求中国承包商为其从中国的银行融资,巴基斯坦、孟加拉、菲律宾的EPC项目都出现过类似情况,业主要求在融资关闭前先垫资开工。
另外一种情形是参股投资拉动EPC工程,承包商参股10%—20%,在埃及就有多个这样的项目。“因为光伏项目有25年保质期,EPC承包商会被要求同时负责运维。”宋玉祥补充道,承包商同时承担运维是光伏项目趋势。
“融资租赁以前较多用在海外风电项目上,近年来,逐渐用于开发海外光伏项目。”
宋玉祥指出,除此以外,海外收购也越来越多,“对于境外投资行业来讲,海外收购并不是新交易模式,但对EPC企业来讲,则是新模式,不一定要短期收益,而是借此扩大平台,布局项目。”
市场风险加大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海外EPC市场环境竞争日趋激烈,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这种竞争体现在EPC承包价格、IPP上网电价越来越低,工期越来越短。
近两年,比较典型的案例是2016年,迪拜电力和供水机构与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正式签署了迪拜光伏园第三期800MW项目的购电协议,成交价格为0.299美分/千瓦时,创下彼时全球最低光伏价格纪录。2017年,沙特阿拉伯北部某省300MW光伏项目最低中标电价约为0.12元人民币/千瓦时,再创新低。
“如果IPP电价低,成本会被转移到承包商和组件企业上,将利润空间压得越来越低。有些承包商为了业绩,甚至不要利润去做项目。”某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对记者说,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据了解,风险管控能力是光伏EPC企业的另一弱点。境外投资项目交易模式、交易文件复杂,一些EPC企业自身负债率高、融资能力不足,缺乏海外投融资人才,导致光伏EPC企业面临向境外投资转型的结构性风险。
“外国土地多为私有制,征地困难,且当地政府一般支持力度较差,尽可能多跟持有方签订长时间的合约。最容易产生的问题之一是设备采购,很多新兴市场原料储备不足,要做好准备前期。很多电力公司是私有制,价格、损害赔偿都要事先谈好。绝大部分海外项目必须保证一次性通过试运行,不会给调整时间,一定要保证质量。”TüV北德员工朋泰彧也谈到了光伏海外项目风控要点。
此外,受访人士建议,不同国家之间项目标准差异大,政策风险和汇率风险也都是值得反复推敲和注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