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产业930_光伏未来前景如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隆基、通威、大全千亿光伏龙头扎堆“晒”业绩2.光伏未来前景如何
隆基、通威、大全千亿光伏龙头扎堆“晒”业绩
1月19日晚,隆基绿能(最新收盘市值3391亿元,下同)、通威股份(市值1843亿元)、TCL中环(市值1322亿元)、大全能源(1065亿元)等多家千亿市值“光伏巨头”同日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受行业景气度高企影响,头部光伏企业业绩均表现不俗。不少公司提到,报告期内持续满负荷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硅料价格高位运行、硅片大尺寸化的行业背景下,硅料硅片龙头公司通威股份(预计2022年净利润252亿元至272亿元)、大全能源(预计2022年净利润190亿元至192亿元)2022年业绩均超过有“光伏茅”之称的隆基绿能(预计2022年净利润145亿元至155亿元)。
“光伏茅”业绩暂列第三
光伏电池组件龙头隆基绿能预计2022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亿元至155亿元,同比增长60%至7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40亿元至151亿元,同比增长59%至71%。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行业需求持续向好,在面临因上游原材料紧缺及采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交付和成本压力下,公司适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与2021年相比,硅片和组件销售的量价齐升,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较快增长。同时,公司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增加,也增厚了2022年度经营业绩。
数据显示,截至1月19日收盘,隆基绿能收报44.73元/股,总市值为3391亿元,位列光伏行业首位。
按照预计净利润下限计算,隆基绿能跑输大全能源和通威股份两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暂列第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隆基绿能日前发布关于投建项目补充公告,公告显示,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和产能规划,公司与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于2023年1月17日在西安签订《投资合作协议》(预计项目总体投资金额452亿元),就公司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投资建设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隆基绿能公告显示,此次公司投资项目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其中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为切片项目,不包含单晶拉棒环节。预计投产时间为2024年3季度首线投产,2025年底达产。
多家公司业绩表现不俗
硅料硅片龙头公司通威股份预计2022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亿元至272亿元,同比增长207%至2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60亿元至280亿元,同比增长206%至230%。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受益于光伏行业持续快速发展,2022年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产品需求旺盛,公司高纯晶硅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行,各项生产指标进一步优化,新项目快速投产达产,量利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同比明显提升。同时,公司农牧业务稳健发展,销量实现新的突破。
数据显示,截至1月19日收盘,通威股份股价报40.94元/股,总市值为1843亿元。
同属硅料硅片行业的另一龙头公司大全能源预计2022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0亿元至192亿元,同比增长231.94%至235.44%;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光伏产品已经在全球大多数地区实现平价上网,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碳减排的有效能源解决方案。此外,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全球能源价格上涨,能源安全问题凸显,全球整体光伏产品需求保持旺盛。光伏产业其它环节扩产提速,高纯多晶硅料环节整体依然供应紧缺,造成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前期的扩产战略效应在报告期内逐步体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满负荷生产,产销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大幅增加,实现业绩显著增长。
此外,硅料硅片头部企业TCL中环预计2022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亿元至71亿元,同比增长63.79%至76.2%。
光伏逆变器龙头公司阳光电源预计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亿元至38亿元,同比增长102%至140%;营业收入为390亿元至420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风电变流器等核心业务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加强,出货量和收入同比大幅提升。
在此之前,同属光伏千亿市值巨头的光伏电池组件公司天合光能也发布了业绩预告,业绩表现不俗。但受前期股价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发布业绩预告后股价反应平平。
招商证券研报显示,主材环节中,电池与组件不同程度的下跌为组件厂利润回暖创造了空间;辅材环节中,2023年石英、胶膜、浆料等部分环节将量利齐升。此外,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一直是光伏产业技术迭代的主要方向,建议密切关注TOPCon、HJT的降本与放量,以及钙钛矿电池产业化的进程。储能、锂电、第三代半导体、光伏依然是1月份重点看好的赛道。
光伏未来前景如何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国内光伏产业上市公司主要有隆基股份(601012)、晶澳科技(002459)、晶科能源(688223)、通威股份(600438)、天合光能(688599)等。
本文核心内容:国家政策规划、发展目标、省市政策解读
1、政策历程图
光伏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国民经济“九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光伏行业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积极发展”到“重点发展”再到“大力提升”的变化。
“九五”计划(1996-2000年)至“十五”计划(2001-2005年)时期,国家层面仅从宏观角度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但未具体提及光伏等新能源;从“十一五”规划开始,明确提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
“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将光伏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点规划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路径。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刚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大力提升光伏发电规模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2、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国家层面光伏行业政策汇总
我国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案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并推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2006年以来,为鼓励和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部门密集出台支持和规范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其范围包括了生产、销售、财税、补贴、土地政策等产业发展的各个相关方面。
——《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解读
当前,随着光伏技术逐渐成熟、经济性逐渐提升,光伏产业正进入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以5G通信、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兴起,加快光伏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成为大势所趋。
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旨在“十四五”期间有效引导行业智能升级,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应用,使我国保持全球光伏制造第一大国和装机应用第一大国地位。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光伏产业的影响解读
“3060碳达峰碳中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是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历史性突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会对我国光伏产业产生多维度的显著影响。
——国家层面光伏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07亿千瓦,2021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0.55亿千瓦。根据2022年5月底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锚定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从国家层面来看,光伏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朝阳产业,未来十年国家将通过大力提升光伏装机容量规模来促进行业发展,重塑能源体系。
3、各省市层面的政策汇总及解读
——31省市光伏行业政策汇总
目前,为响应国家能源结构升级调整的战略部署,大部分省市均出台了“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规划,对构建新能源结构体系做出明确指示和要求。其中,光伏产业作为各省市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受到极大重视,“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提升其装机规模。
——31省市光伏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十四五”期间,我国各省市均提出了光伏行业的发展目标,大部分省份对光伏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的光伏新增装机量及累计装机量均做出明确计划,具体发展目标如下所示: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产业投资机会与投融资策略建议分析报告》。
未来三五十年内是非常看好的光伏产业。
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表示,“光伏发电在‘十四五’期间,至少要新增2.5亿千瓦,要达到累计装机5亿千瓦。这才能为2030年和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到35%和70%的高比例目标。”
这表明,分布式光伏作为国家大力扶持和推动的新能源代表,将是“十四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主题增量,市场将会持续火爆。
而且,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应用范围广,场景多,成本快速降低,是未来最有可能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所以各国都在大力推广光伏屋顶电站。
发电国家的乡村里,现在建房子光伏电站都是标配了,我国未来的几年,光伏发电也会逐渐的普及开来。
资讯来源:碳银网 碳盈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