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发电海盐_请教地理问题——环渤海地区指哪些城市?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内容2.请教地理问题——环渤海地区指哪些城市?
3.低温气候对工业的影响
4.核电行业专题报告:“积极”发展正在兑现,核能应用景气向上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内容:
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第四条?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是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重要依据。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同时废止。
扩展资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已于2015年3月19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同时废止。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已于2008年10月1日起废止,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取而代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已于2016年12月27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同时废止。
百度百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请教地理问题——环渤海地区指哪些城市?
未来发展就业前景光明的几个理工科专业
(网上可以搜一下这方面的文章,)
高考后,偶然在新浪网看到介绍众人不了解或不为人知的小专业,仔细斟酌了一下,从中选出几个,留做探讨和将来实践的考验。另外又添加了几个近年来在招聘市场上,较为稀缺的、朝阳的新兴学科。在这些学科中不完全是985、211等重点大学的专利,在一些一般院校甚至二本、三本院校(下面红色字体)中一些特色鲜明的学校也在其中,这样也有利于各个层次的考生报考时参考。具体院校名称参看下面各专业解析的结尾部分。在大学的专业设置中,有一些专业如汉语言文学、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等开设院校众多,学习人数多,因此被众多考生和家长熟知。但同时也有这样一些专业,开设院校不过几十所,甚至十余所,与前一类相比“势单力簿”,从名称上判断,既看不懂该专业学什么,也不懂该专业毕业后从事哪类型的工作。这些“单薄的小专业”不为众人所知,只有经过一番深入探讨,才会了解这些专业学什么、做什么。虽然这些专业的知名度只在部分人群中流传,但都有着特定的人才培养方向,有的甚至是为某些行业和国家机构所涉及的行业量身定做。因此,当毕业季来临的时候,学习该专业的同学就会惊喜地发现广阔的就业空间
1、隐形的防护墙——科技防卫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对整个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国家、企业乃至个人都更加关注安全防卫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我们早已进入了一个用科学技术作安全防卫的新时代。
科技防卫专业是一个捍卫国家及企业安全的专业,与我们比较熟悉的军事类专业不同,科技防卫专业着重的是“软实力”的较量。作为一个比较新的专业,科技防卫“混搭”了目前最热门的计算机学科及电子信息学科,同时还增加了法律及犯罪学等学科内容。
该专业的同学在四年要学习的课程种类非常广泛,像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网络基础、心理学、安全防卫概论、涉外安全防卫、刑法、经济法、涉外法规、企业安全管理、情报学等。因此不难理解,这个专业主要是培养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防护方面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科技防卫的同学毕业后,有两条大的出路,部分综合素质较高、通过选拔考核的同学可以进入国家机关,从事国家安全保卫的相关工作。而大部分同学将会到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现代安全防卫主管,协助企业的日常运行管理(如人力资源、财务、要害部位、重要文档、重要设施等)的安全防卫工作,以及从事现代企事业防卫体系的建立、维护、使用及管理等工作。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安全对企业的正常运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这一专业也日益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重视。目前,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保证了科技防卫专业的潜力发展。
相关专业开设院校: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
2、非一般的霓裳魅影——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对于纸和布,大家都很熟悉,天天都接触到的生活材料。然而对于非织造材料,大家可能都不太熟悉了。事实上,这种材料早已渗透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之中了。所谓的非织造材料又称非织造布、非织造织物、无纺织物或无纺布,像老妈用的面膜纸、日常用的湿纸巾,还有一些PU革做的包包,它们使用的都是非织造材料。
了解了非织造材料,我们对于这个专业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自然是希望大家通过4年的大学学习,能在非织造材料与产品制造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装备设计、环境保护、国内外贸易、产品设计、新产品研制等工作。目前,非织造材料在我国的发展远不如纺织类材料,在高端人才上也有很大的人才缺口。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多学科交叉、多行业融合、多领域应用的理念和特色,紧紧围绕“非织造材料”这个中心点,开设了非织造学、非织造布学、功能纤维及其应用、复合材料、非织造布后整理等必修课程,同时还学习一些高分子化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由于该专业是比较强调工业应用,非织造工程设计、非织造产品质量与检测、纺织电子商务也是这个专业非常重要的课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属于工科专业,继承了工科专业课业压力重、学习严谨等特色,想学好学透,真是要费不少苦功。
由于该专业对口的行业还处于发展之中,因此就业环境还是比较乐观的。在我国的上海、山东、江苏等地区有着不少非织造材料的公司,每一年都需要大量的高学历人才从事材料研发、检验及营销等工作,这些都是渴望大展身手的学子的舞台。另外,政府部门、商检与海关或相关科研院所等也需要该专业人才。
相关专业开设院校: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安徽工程大学、河南工程学院等。
3、光源与照明(本科)
光源与照明专业是一门为人类带来光明的边缘交叉学科,通常设立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一般设有“半导体照明材料与器件”和“半导体照明工程应用”两个专业方向,天津工业大学于2009年申请增设的光源与照明本科专业。该校成为全国首个设置该专业且专门培养半导体照明技术人才的高校。
4、轻化工程(本科)
轻化工程专业涉及制浆造纸、精细化工、纺织染整、皮革等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的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领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以多种天然资源及产品为原材料,通过化学、物理和机械方法加工纺织品、皮革、纸张和卷烟等的理论及工艺原理等内容,目前,东华大学、青岛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都开设有这个专业。
5、转基因的安全屏障——生物安全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有关基因工程改造过的生物产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些产品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隐藏着一些潜在的危险。为了让人们更安心地使用经过基因改造的产品,生物安全专业应运而生,培养对有关基因工程改造过的生物产品进行检验检疫的人才。
生物安全的狭义指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研究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广义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生物安全性,简单说就是生物体对人是否安全,一般特指生物体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对人是否还依然安全。生物安全属于边缘问题,也是各学科的交叉部分。该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技术。能在海关和口岸、动植物检疫、国家安全部门、动物疫病防疫、环境保护、外贸及其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监督、执法、管理等工作。大体上开设的课程有生物安全法、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因院校设置而略有不同。
有人觉得该专业离生活太远,不知所谓,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部门和人员在从事生物安全相关专业,比如我国各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他们承担着动植物和卫生检疫的职责,严防危险性生物进入我国。世界各国都有相关机构,国内的各级检疫站、食品化验机构等等。
相关专业开设院校: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
6、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该专业为2011年新增专业,重点是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设置,主要依托化学化工学院,跨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多个学科,拟培养能掌握新能源材料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技术技能,掌握新能源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的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了解新能源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具备开发新能源材料、研究新工艺、提高和改善材料性能的基本能力的新能源材料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化学能源、太阳能及储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新能源材料及相关学科高层次专业学位。
该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
2011年首批获得批准开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14所院校。华北电力大学、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大学、南昌大学、湘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三峡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
7、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该专业为2011年新增专业,主要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涉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电能、化石能源等等。
我国高校在新能源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几年国内仅有十几所高校增设了核能相关专业,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开设了核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等专业。华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近十所高校开设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山东建筑大学、南昌大学等几所高校开设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光伏材料等专业。国内尚没有高校开设生物质能相关专业。大多数高校是在原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基础上增设了部分与新能源有关的选修课程,作为对新能源领域知识的一种补充,或进行了专业名称的更改。其它开始该专业的院校为浙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盐城工学院、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
8、光电子信息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可从事光学工程、光通信、图象与信息处理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能够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因而对光电信息技术 基本知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光电信息技术以其极快的响应速度、极宽的频宽、极大的信息容量以及极高的信息效率和分辨率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光电信息产业在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云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中北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常熟理工学院、上海电力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安徽工程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南昌理工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长沙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等.
9、海洋科学
海洋科学专业毕业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适宜从事海洋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海洋事务管理、海洋新技术、海洋科研部门、环保部门的科研工作;化工、石油、地质、水产、交通部门的化学实验及化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海洋沉积、海洋构造和矿产、海岸动力地貌、河口、海岸带及海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含油盆地地质勘查资料综合解释;河口、海岸带及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勘查,气象局、海洋局系统以及交通、军事等部门的海洋调查预报工作、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工作;以及为石油部门海上石油平台设计安装提供有关海洋水文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港湾、河口、近海、浅海及深海区的生物本质调查、资源及开发利用工作:可从事普通生物学、普通海洋学和海洋生物学有关的科技情报工作;可从事海洋农牧化和水产增养殖有关的生物学研究工作;可从事盐田、盐湖综合利用和盐田生物学工作;亦可以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就业领域的重点是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水利用、海洋制药、海洋保健品开发、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服务业、海洋能发电、海水化学元素提取、海洋采矿业,以及新兴的海洋空间利用事业等。海洋学是一门牵涉面非常广、就业领域非常广泛的行业,需要多学科的人才。作为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占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同时,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还可涵盖其他许多行业,诸如大气科学领域、地质勘探领域、气象工作、有关学校的普通生物学教学,电子科技行业等,因为海洋科学本身就是一门涵盖面非常宽的学科。
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厦门大学、河海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海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开设该专业。
10、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与较强专业实践技能,有创新思维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意识的增强,环保人才的需求增加,开设该专业的院校由2006年的130多所左右迅速增加到200所以上。各层次理工类、综合类院校都有,目前在国内较有代表性的院校为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华中科技大学等。
11、珠宝设计与加工
专业特性及就业方向自不再介绍。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也不是很多,开设较早、较成熟的院校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昆明理工大学、延边大学、桂林理工大学、长春工程学院。
低温气候对工业的影响
概述
“环渤海地区”亦或是“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分别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31%和总人口的22.2%。区域内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太原、济南、青岛、保定、石家庄等多座城市。
渤海是一个内海,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华北大平原“C”字形所环抱。覆盖面积遍及大半个中国,并且是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部分地区的主要出海口。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的粮食、畜产品、石油,西北地区的煤炭、皮毛,华北地区的石油、轻纺产品,渤海的海产品,甚至远在数千里的青海、新疆的货物都要经过这里运往世界各地。
同时这里是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的通道,从国外进口的设备、资金、商品也要从这里进入中国的北方市场。这些内陆腹地,涉及十几个省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60%,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0%,这在我国其他沿海区域也是少有的.
面对如此“辽阔”的经济区域,想单靠区域内任何一个城市、某个地区的力量,环渤海经济圈是发展不起来的。因此,环渤海经济圈要大发展,这就需要区域内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太原、济南、青岛、保定、石家庄等多座城市携手推动。未来24条高速车道连京津
天津代表团热议京津合作,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未来京津间将有三条高速公路,多达24条高速车道相连。其中,双向8车道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2008年全线建成通车。现有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也要由双向4车道拓宽至双向8车道。京津塘第三条高速公路也在规划中。此外,京沪高速公路天津段将于2007年建成通车。
预计“十一五”时期,天津将形成市域内的“一小时市域快速交通圈”、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的“三小时都市经济圈”和服务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八小时腹地服务圈”。
晋蒙严防风沙
山西省在当地“两会”中提道“要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据山西省水利厅透露,山西今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项目水保投资将达到7616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也在规划中强调:“2006年要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重点工程,力争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380万亩的任务,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努力提高城乡绿化水平。”
自2000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北京地区出现沙尘暴的次数在递减:2000年13次,2002年7次,2005年只有3次。
京石、京秦铁路1小时抵达
在铁路上,拟建设京沪、京石等客运专线河北段,新建京张(北京至张家口)等地方铁路。京石客运专线是从北京西站向南,经涿州、保定引入石家庄东站,全长约278公里。这条专线上的列车将可能有两种车型,A型时速为300公里以上,B型时速为200公里以上。这样算来,如果乘坐A型列车,半小时就能从保定赶到北京、一个小时就能从石家庄赶到北京。而秦皇岛设想建设北京至秦皇岛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也仅需1小时即可由北京抵达秦皇岛。现在北京至秦皇岛的客运列车要运行近3个小时才能到达。
津保城际4小时--->40分钟的转变
天津至保定间也将建设一条高速城际铁路。铁道部与天津市、河北省签订了一份《加快天津至保定铁路建设会议纪要》,三方约定将加快津保城际铁路的前期规划和可研报告等工作,0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建成后,天津将直达保定,乘坐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将仅需40分钟。而现在从天津乘坐火车到保定只有两个车次,都是分别绕道廊坊、北京后,奔波4个小时才能到达保定。
张家口供京绿色能源
“十一五”期间,张家口将大力发展火电、风电,力争使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达100万千瓦),建成华北甚至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
张家口位于北京西北,坝上地区年平均有效风速时间在6000小时以上,具有建设70亿千瓦的风电场资源,其中可以建设23个百万千瓦级的大型风电场,是国家规划的三大百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之一。
保定倾力打造“中国电谷”
中国电谷就是河北省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高开区之一,随着保定市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正在成为保定市的新城市中心。
保定市是科技部命名的全国惟一的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是全国惟一的“太阳能综合应用示范城市”,是“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2个试点城市之一,具有建设“中国电谷”、打造全国首座太阳城的独特优势。
保定·中国电谷,就是在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凭借电力产业的明显优势,向电力技术的更深、更广领域延伸与扩展,建立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重点,以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设备为基础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企业群和产业群,从而形成国内电力设备产业的技术聚集区、人才聚集区、信息聚集区、产业聚集区,引领中国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发展走向与潮流,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形成面向世界的新能源与电力设备产业发展平台。其目标是集研发、教育、生产、观光、物流为一体,建设世界级的新能源及电力技术创新与产业基地。
保定·中国电谷已形成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设备、新型储能材料、电力电子与电力自动化设备、输变电设备和高效节能设备六大产业体系,为保定打造“中国电谷”、太阳城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保定制造”要叫响京津
保定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打好“保定制造”牌,努力打造京津冀都市圈中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让“保定制造”叫响京津。
目前北京市建筑业使用的建材,包括水泥、大理石等,大部分都是保定生产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大理石就来自保定厂家。据《河北日报》报道,北京市预计每年约有4000万吨的砂石要由外埠供应。而河北省环绕北京周边的保定等地可采砂石储量超过200亿吨,砂石年生产能力在2亿吨左右,砂石专用运输车辆近2万部。
保定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早在建国初期,在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保定就有8个。经过多年建设,现在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0多家,形成了以汽车制造为支柱产业、机电、纺织、食品、建筑建材和信息产品制造等优势产业。
近几年,保定 “华北轻型汽车城”雏形凸显。现有整车生产企业12家,零部件生产企业93家。2005年,全市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辆,以长城、中兴、河北长安为代表的整车企业生产的皮卡、SUV、微卡汽车产销21万辆,整车出口3.1万辆,同类车型全国出口量第一。汽车产业销售收入150亿元,实现利税17.5亿元。长城汽车是国内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民营企业,年生产能力14万辆,长城集团跻身全国500强;长城发动机、风帆蓄电池、立中轮毂、涿州凌云等一批汽车零配件企业也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产品品种最多、市场覆盖面最广、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化企业,彩色胶卷和彩色相纸等主导产品占国内市场的30%以上,居全国第一;保定天威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承制百万机组主变压器的生产企业,其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能力全国第一,在三峡工程输变电设备招标中一举中标;天威英利太阳能光伏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创新中国”榜上有名;依棉集团是集纺、织、服装一体化的综合性大型企业,研制生产的依翔牌航空服装已被国航选中;河北巨力集团吊索具生产规模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丽华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礼帽生产企业,年出口量世界第一。此外,三利毛线、华夏粘胶带等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天津借势滨海发力“环渤海”
“20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滨海新区。”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战略发展布局,使之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加上北京2008年奥运会这个因素对该区域成长的催化,环渤海的未来令人期待。
滨海契机
“滨海新区无疑将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天津市发改委主任李亚力代表说,除了国家政策外,滨海新区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等地理条件。“滨海新区拥有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有1200平方公里是滩涂荒地,后续开发也不会占用耕地。”
从1994年至今,滨海新区已经过了10多年的建设,2005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8亿元,已超过同年北京市全市生产总值的20%,而其地区财政收入也达到了248.4亿元。
按照天津市给出的定位,滨海新区将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随着滨海新区的不断“壮大”,以北京-天津-滨海新区为发展轴,以京津冀为核心区,以辽东、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大格局日渐成形。如何借助滨海新区的发展契机摆在了区域内其他城市的面前。
借势发力
2月27日,北京社科院发布了《2006年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书中认为即将启动的“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将掀起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三波浪潮,从而彻底改变我国区域发展“南高北低”的不平衡状况。
“北京应利用好滨海新区的发展契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孟平说,比如滨海新区定位先进制造业基地,其崛起为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产业支撑。
同时,滨海新区依靠与北京相毗邻的地理区位,利用自身制造业成本优势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北京实现研发和制造环节的互动,促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环渤海城市是我国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拥有许多著名的大中型企业。1997年,13座城市的GDP占了全国GDP的7.8%。因此,环渤海城市的经济对于全国十分重要。根据环渤海4省、直辖市工农业GDP增长速度(图2)可以看出,这些地区的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其中工业包括钢铁、机械、电子仪器、石油、石油化工、造船等行业,在全国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该地区工业发展迅速。1994年到1998年河北和山东两省的工业GDP持续增长;天津市和辽宁省在1994年到1997年保持增长,但到1998年稍有回落。尽管农业GDP增长速度不及工业GDP增长明显?尤其是在1996年以后 ,但农业发展稳定,产值保持稳定增加的趋势。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显著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环渤海城市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2)人口及其相关活动
由于控制人口措施的效果,1994年至1998年人口增长率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但实际人口数一直保持增加。该地区旅游业在1994年到1998年间迅速发展,游人数量和旅游业收入均显著增长。
为了控制因人口增加带来的废物排放,在国家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中,要求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3)海洋开发活动
环渤海地区的海洋开发活动可以由各种海洋产业产值的变化表示,如渔业、石油、天然气、海盐等。可以看到,1994年到1998年所有海洋产业呈现出总体增长的态势。
核电行业专题报告:“积极”发展正在兑现,核能应用景气向上
气候对工业 生产 的影响 在庞大的工业系统中,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建筑业有和农业相似的地方,即都露天生产,受气候的作用自不待言,太阳辐射的强弱、气温高低的变化、风向及风力的大小、降水的多寡等等,对城镇和建筑业在生产之初的规划设计就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建筑物的朝向、室内日照状况、地基的深浅、建筑材料的选择等都必须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为前提,在施工过程中,低温、冰冻、雨雪、大风等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 海盐生产,是工业中的农业,基本上“靠天吃饭”,气温高低、辐射强弱、风力大小、雨量及雨日多少,一句话,气候的各个方面都对之产生影响。 石油的勘探、开采、运输与储存,地下煤炭的采掘等,气候条件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关系生产安全。 那些生产过程主要在厂房内进行的工业部门,如纺织业、印刷业、电子业等,也或多或少地受到气候的影响,都对温度、湿度有一定的要求,有些精密实验室和工厂要求严格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甚至要恒温恒湿,有的对空气的含尘量也有严格要求。 气候还给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巨大而廉价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等。太阳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直接利用方便清洁, 太阳温室、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等已广泛使用,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也不再是梦想;目前广泛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也都是太阳能转化来的;地球上发展成目前规模庞大的生物界,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物能量,也与太阳能的转化直接相关;风能、水能也是太阳能的表现形式,像古老的风车、水车是人类自古利用能源的标志,现代化的大型水电站和风力发电场,使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深度和效率有了极大提高。此外在水利建筑选址、建设过程中,也要考虑降水量、暴雨强度等气候要素。 气候对交通的影响 人们以车、马、轿、船代步的时代,交通受气候影响自不待说。 “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差异,是气候影响的最突出结果。现代社会,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快捷而方便,但它们对气候条件的依赖反而更明显了。大雾、大风、暴雨、低温、积雪和积冰,每年都造成数以万计的交通事故,车祸、海难不决于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交通安全,一直是交通部门关心的大事。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 兴业证券 蔡屹 石康 李春驰 史一粟)
1.1 核电原理概述:裂变链式反应产生能量,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组发电
核能通过核裂变、核聚变和核衰变等三种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能量,其中核裂变链式反应为核能发电原理。
核能发电主要利用质量较大的原子(如铀、钍、钚)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后会分裂为多个质量较小原子核、同时放出二至三个中子和巨大能量的特性,而放出的中子和能量会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裂变,使放出能量的过程持续,这样的系列反应被称作核裂变链式反应。核裂变链式反应即为核能发电的能量来源。
核电站使核裂变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完成核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转变,达到发电的目的。
核电站大体可分为核岛部分(NI)和常规岛部分(CI):
核岛部分:核岛部分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主要作用为进行核裂变反应和 产生蒸汽。
核岛反应堆的作用为发生核裂变,将裂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转化为水的热能;水在吸收热能后以高温高压的形式沿管道进入蒸汽发生器的 U 型管内,将热量传递给 U 型管外侧的水,使外侧水变为饱和蒸汽;冷却后的水将被主泵打回到反应堆中重新加热,形成一个以水为载 体的闭式吸热放热循环回路,这个回路被称作一回路,又称“蒸汽供应系统”。
常规岛部分:常规岛部分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和二回路系统,主要作用为利用蒸汽推动汽轮机组发电。
由核岛部分热传递产生的蒸汽会进入常规岛中的汽轮机组中,将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汽轮机的机械能,再通过汽轮机与发电机相连的转子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完成发电过程。
同时做功完毕的蒸汽(乏汽)被排入冷凝器,由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凝结成水,之后由凝 结水泵送入加热器进行预加热,最后由给水泵输入蒸汽发生器,形成又一个以水为载体的封闭循环系统,这个回路被称作“二回路”。
从原理上看,二回路系统与常规火电厂蒸汽动力回路大致相同。
1.2 核电商业模式:重资产模式+运营期现金牛
核电商业模式呈现重资产模式+运营期现金牛的特点:
建设期:工期长,投资额大
核电站因存在普遍拖期现象,实际建设周期约在5-10年。核电站的设计工期通常为 5 年,而因缺乏施工经验、设计变更、耗时检测等原因,我国核电机组普遍存在首堆拖期问题,导致建设期利息费用增长、发电成本提高。
批量化生产有利于核电机组建设周期缩短、成本下降,实现批量化建设之后,M310/CPR等同机型系列建设周期可逐渐稳定在 5 年左右。
我国三代核电单千瓦投资额在15000元左右。
在AP1000基础上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CAP1000的建设成本为14000元/kW,同属三代核电技术的“华龙一号”建设成本达17390元/kW。据此计算,一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对应投资额约为150亿元,呈现投资额大的特点。
运营期:稳健现金牛
核电行业与水电行业类似,都具有运营期稳定现金牛的特征。
核电站遵循营业收入=电价*上网电量=电价*装机容量*利用小时数*(1-厂电率)的拆分简 式,营业收入可确定性强,同时由于项目前期建设投入高昂、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较高(占主营业务成本的30-40%),所以核电站成本中非付现成本(折旧)占比较高。
因此核电站一旦进入运营期,将呈现获得稳健而充裕的经营性净现金流的特性。
1.3 低碳高效的基荷电源,“双碳”目标下重要性凸显
核电具有低碳高效的特点,我国核电占比明显低于全球水平。
相比于其他发电方式,核电利用小时数高、度电成本较低,具有低碳、稳定、高效的特点,适合作为优质基荷电源发展。
而从电源结构上看,2020年我国核电占比仅为 4.80%,不仅低于核能利用大国法国的 64.53%,也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 9.52%,我国核电占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双碳”目标下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核能重要性凸显。
在2020年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到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达到 25%左右。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中提出要“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不断提高非化 石能源消费比重”、“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合理确定核电站布局和开发时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
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
加大核电标准化、自主化力度,加快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培育高端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持续提升核安全监管能力。”对比我国近10年来的能源结构变化,非化石能源占比自2011年的8.40%提升至2020年的15.90%;从电源结构上看,据中电联数据核电占比已从2011年的1.85%%提高至2021年的4.86%,核能重要性正在凸显。
2.1 核电技术演进:经济性与安全性推动核电技术发展
经济性与安全性是推动核电发展的核心目标。
核电站的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 70年代石油涨价引发的能源危机促进了核电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行的四百多座核电机组绝大部分是在这段时期建成的。
上世纪90年代,为解决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事故的负面影响,美国和欧洲先后出台“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和“欧洲用户对轻水堆核电站的要求”,满足两份文件之一的核电机组称为第三代核电机组。
21 世纪初,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会议提出将钠冷快堆、铅冷快堆、气冷快堆、超临界水冷堆、超高温气冷堆、熔盐堆 6 种堆型确认为第四代核电站重点研发对象。四代核电技术强化了防止核扩散等方面的要求,目前相关产业链雏形基本形成,预计将于2030年开启商业化进程。
2.2 2019年核电审批重启,三代机组成为主力机型
2016-2018年我国核电连续三年“零审批”,核电发展处于停滞期。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受地震引发的海啸冲击,出现严重核泄漏事故,世界各国开始谨慎对待新增核电站建设,我国核电站审批工作也受此影响放缓。
2015年,我国批准 8 台核电机组,之后2016-2018年进入停滞状态,连续三年“零审批”。
2019年核电审批重启,三代核电机组正成为主力机型。
2018年后我国多台三代核电机组投入商运,三代机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印证;此外2018 年1月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 5 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顺利吊装入堆,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受此影响,我国核电审批工作重新提上议程。
2019年 7 月,国家能源局表态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标志着核电审批正式重启。
2020年,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总计 4 台机组获批;
2021年,江苏田湾核电厂7&8号机组、辽宁徐大堡核电厂3&4号机组和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 科技 示范工程项目共计5台机组获批,我国核电机组批复进度正有序进行。
而从2019年后核电机组开工情况来看,以“华龙一号”和“VVER”为代表的三代核电机组已成主力机型。
自主三代核电有望按照每年 6-8 台机组的核准节奏稳步推进,“积极发展”政策正逐步兑现。2021年 3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10 年来首次使用“积极”来对核电进行政策表述。
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1)》,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有望按照每年6-8台机组的核准节奏稳步推进,2021年全年核准、开工各 5 台,积极有序发展政策正逐步兑现。
3.1 四代核电技术快速发展,有望带领核电产业迈入新纪元
四代核电有望带领核电产业迈入新纪元。
近年来,我国在“863”、“973”、核能开发、重大专项计划以及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合作框架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超临界水冷堆、铅冷快堆和熔盐堆五种堆型的研究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与国际水平基本同步。其中,我国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研发进度居于世界前列。
高温气冷堆利用其高温特性,在工艺供热、核能制氢、高效发电等工业领域拓展核能的应用前景;快堆则是当今唯一可实现燃料增殖的关键堆型,将明显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并能够利用嬗变以实现废物最小化。
我国在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上的研发进度居于世界前列。
高温气冷堆全球首堆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已于2021年12月20日成功并网发电,并计划于山东海阳辛安核电项目建设 2 台高温气冷堆。
钠冷快堆方面,中核霞浦600MW示范快堆工程已于2017年底实现土建开工,计划于2023年建成投产。
高温气冷堆: 具有固有安全性和潜在经济竞争力的先进堆型。
固有安全性: 即在严重事故下,包括丧失所有冷却能力时,核电站可不采取任何人为和机器的干预,仅依靠材料本身的能力保证反应堆放射性不会熔毁与大量外泄。
具体表现为:
①防止功率失控增长。
以我国石岛湾示范工程为例,其采用不停堆的连续在线装卸燃料方式,形成流动的球床堆芯;且示范堆采用石墨作为慢化剂,堆芯结构材料不含金属,稳定性高,堆芯热容量大、功率密度低。
②载出剩余余热。
高温气冷堆采用氦气作为一回路冷却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在主传导系统失效的情况下,堆芯余热可借助热传导等自然机理导出,再通过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排出,剩余发热不足以使堆芯发生熔毁。
③放射性物质的包容。
示范堆采用全陶瓷包覆颗粒燃料元件,以四层屏蔽材料对燃料核心进行包裹,只要环境温度不超过1650 ,碳化硅球壳就能保持完整,固锁放射性裂变产物。经测试,示范堆正常运行温度最高达1620 ,放射性达到了国际最好水平。
潜在经济竞争力: 同样以石岛湾示范工程为例,通过①装备高度自主化(示范工程国产化率达 93.4%)、②“多合为一”降低成本支出(在保持主体系统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双模块组合,即核岛由两座球床反应堆模块、两台蒸汽发生器带动一台汽轮机发电。
这类模块化建造缩短了工期,大幅减少施工量,提高了经济性)来控制造价。
同时若对比建设成本,尽管高温气冷堆(HTR-PM)在反应堆本体(主要是 PRV 和堆内构件)的造价远超同等规模的压水堆(PWR)核电站,但根据张作义等人的相关文献研究,在一个 PWR 核电站的建设总造价中,反应堆本体(PRV 和堆内构件)的造价所占的比例非常有限,大约为 2%,所以影响较小。
对比等规模 PWR 核电站,在其他部分造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即使 HTR-PM 示范电站反 应堆本体的造价增加为原来的 10 倍,全站建设总造价的增涨也可以控制在 20% 以内。
钠冷快堆: 固有安全性外,具备核燃料增殖提高利用率、核废料最小化等优势的先进堆型。
提高核燃料利用率: 快堆技术利用铀-钚混合氧化物(Mixed Oxide,MOX)。在快堆中,堆心燃料区为易裂变的钚 239,燃料区的外围再生区里放置着铀 238。
钚 239 产生核裂变反应时放出来的快中子较多,这些快中子除了维持钚 239 自身的链式裂变反应外,还会被外围再生区的铀 238 吸收。
铀 238 吸收快中子后变成铀 239,而铀 239 很不稳定,经过两次β衰变后又一次变成了钚 239。
因此在快堆运行时,新产生的易裂变核燃料多于消耗掉的核燃料,燃料越烧越多,此便称为增殖反应。
增殖反应充分利用了铀资源,且核废料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将有希望解决,从而使第四代核电成为拥有优越安全性和经济性,废物量极少,无需厂外应急,并具有防核扩散能力的核能利用系统。
3.2 新型核电技术下,核能综合应用成为可能
据中国科学院院刊《核能综合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从能源效率的观点来看,直接使用热能是更为理想的一种方式,发电只是核能利用的一种形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应用,核能有望超脱出仅仅提供 电力的角色,通过非电应用如核能制氢、高温工艺热、核能供暖、海水淡化等各种综合利用形式,在确保全球能源和水安全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核能制氢: 核能制氢即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作为一次能源,从含氢元素的物质水或化石燃 料制备氢气。目前研发的主流核能制氢技术包括热化学碘硫循环、混合硫循环和高温蒸汽电解,实现了核能到氢能的高效转化,有效减少热电转换过程中的效率损失。由于高温气冷堆(出口温度 700 950 )和超高温气冷堆(出口温度 950 以上)具有固有安全性、高出口温度、功率适宜等特点,是目前最理想的高温电解制氢的核反应堆:
1) 高温陶瓷包覆燃料具有高安全性。
2) 与热化学循环过程耦合。在800 下,高温电解的理论制氢效率高于50%,且温度升高会使效率进一步提高。
3) 核热辅助的烃类重整利用高温气冷堆的工艺热代替常规技术中的热源,可部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也相应减少了CO2排放。
4) 可与气体透平藕合发电,效率达48%。
当前,中核集团与清华大学、宝武集团等已联合开展核能制氢与氢能冶金结合的前期合作,计划“十四五”期间进行中试验证,“十五五”期间进行高温堆核能制氢—氢冶金的工程示范。
对比不同制氢方式,高温气冷堆制氢具有成本优势。
美国能源部在核氢创新计划下进行了核能制氢经济性评估,得到的氢气成本在2.94-4.40美元/kg。此外,IAEA开发了氢经济评估程序,参与国对核能制氢成本进行了情景分析,在不同场景下得到的氢气成本在2.45-4.34美元/kg。
核能供暖: 核能供暖即使用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厂内换热首站、厂外供 热企业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最终用户。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在整个供热过程中核电站与供暖用户间有多道回路进行隔离,每个回路间只有热量的传递,而热水也只在小区内封闭循环,与核电厂隔离,较为安全;而从碳排放角度来看,核能作为零碳能源大大优于传统热电厂烧煤供热。
2021年 11 月 15 日,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 450 万平方米项目在山东海阳正式投产;2021年 12 月 3 日,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期)在浙江海盐正式投运。从远期来看核能供暖作为零碳清洁取暖手段,具备复制推广潜力,也有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4.1 核电乏燃料需妥善处置,我国已确认闭式循环路线
乏燃料指受过辐射照射、使用过的核燃料,由核电站反应堆产生。
核燃料在反应堆内经中子轰击发生核反应,经一定时间内从堆内卸出。
乏燃料含有的铀含量较低,无法继续维持核反应,但仍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需要妥善处置。
乏燃料处理方式分为“开式核燃料循环”和“闭式核燃料循环”,差异在于“开式”直接将乏燃料冷却包装后送入深地质层进行处置或长期储存,而“闭式”将乏燃料送入后处理厂回收铀、钚等物质后再将废物固化进行深地址层处置。
我国于上世纪 80 年代确立核燃料“闭合循环”路线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小放射性废物体积并降低毒性。
4.2 卸出乏燃料规模持续增长,首套200吨/年处理设施处于建设周期
卸出乏燃料规模不断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国家能源局在2021年7月5日公开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831号建议的答复复文摘要》(索引号:000019705/2021-00408)中表示,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卸出乏燃料20-25吨;若按中电联披露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核电装机5326万千瓦计算,我国将每年产生乏燃料约1065.2吨-1331.5吨。
据《中国核能行业智库丛书(第三卷)》,2020年我国产生1100吨乏燃料,乏燃料累积量已达8300吨,预计到2050年累积量达114500吨。
随着核电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持续运营,我国每年卸出乏燃料的规模将持续增长,核电的继续发展势必离不开乏燃料后处理设施的相关配套。
首台套 200 吨/年处理设施正处于建设周期中,紧迫需求下未来具有确定性发展机会。
据江苏神通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预案介绍,我国在建的首套闭式乏燃料处理设施处理能力仅有 200 吨/年,而开式核燃料循环使用到的堆贮存水池容量已超负荷,这与较为庞大的乏燃料年产生量与累积量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外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早在 2016 年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年)》中就明确了要发展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提出要在 2030 年基本建成我国首座 800 吨大型商用乏燃料后处理厂。
我国核电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闭式核燃料循环处理”相关产能的同步推进,市场需求较为紧迫,未来具有确定性发展机会。
受益于核电积极发展的逐步兑现,核电全产业链景气度有望回暖。
核电属于典型重资产行业,运营期可获得优质现金流,利用小时数高、度电成本较低、低碳稳定高效等优势,在碳中和背景下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期。
(1)核电站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核电项目建设期长,若因种种原因造成建设工期延长,将导致造价成本大幅上升;
(2)政策风险:核电行业高度受政府监管,若相关政策出现变化可能会对核电发展产生影响;
(3)核安全风险:若世界范围内发生核事故,将会对项目推进节奏、核电长期发展空间造成不利影响。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获取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 库官网或点击:报告下载|文档下载|免费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品牌报告|战略报告|人力资源报告|培训课件|工作总结|远瞻文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