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2013年江苏光伏产业困难_光伏产业链总结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江苏盐城新能源光伏厂怎么样2.光伏产业链总结
3.光伏的争端
4.政策持续加码分布式光伏预期向好三大挑战值得关注
5.光伏产业链现回暖信号?上游厂商艰难挺价全年价格下行趋势或难改变
江苏盐城新能源光伏厂怎么样
好。
1、规模宏大。江苏盐城新能源光伏厂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产品质量较高。
2、前景广阔。盐城地区光伏产业链完整,拥有众多光伏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氛围,因此,江苏盐城新能源光伏厂在行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光伏产业链总结
由于国际国内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国内光伏产业也已形成包括高纯度多晶硅锭与切片、光伏电池及其组件以及平衡系统等较完整的产业链,而光伏支架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且成本较高,该公司避开太阳能电池组件和逆变器两大竞争激烈的领域,潜心研发太阳能发电支架。
光伏的争端
背景
碳达峰与碳中和:通过各种手段抵消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 , 最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过去十年光伏发电成本已下降了超过90% , 甚至在部分国家已经低于常规能源 , 实现了平价上网 ( 接入电网 )
产业链
行业上游为从硅料到硅片的原材料制备环节 ;
中游则是从光伏电池开始到光伏组件的制造环节 , 负责生产有效发电设备 ;
下游则是应用端 , 即光伏发电系统。
1.硅料(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保利协鑫)
2.硅片( 隆基,中环,上机数控)
3.电池片(通威股份,爱旭股份)
HJT topCon
4.组件(晶澳科技)
需要辅材配合
5.电站(晶科科技 京运通 太阳能)
需要逆变器配合
一体化企业:隆基,晶澳科技,天合光能
光伏设备:迈为股份 捷佳伟创 金辰股份
光伏硅料 : 掌控产业上游
工业硅为原料,经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提纯后达到一定纯度的电子材料,是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最基础的原材料.
注:这里的多晶硅料与多晶硅片不是一个概念,多晶硅片是光伏中游的产品。
硅料在光伏产业链的成本比重越来越小(技术进步),目前已经从90%下降到了45%。
制作工艺: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流化床法(成本优势,但是技术相对不成熟)
硅料涨价(特别是21年):供应商惜售,抬价;确实存在产能不足。会对下游利润和需求造成压制。
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保利协鑫
光伏硅片 : 单晶硅对多晶硅实现全面替代
硅片是产业链上游的末端 ,是光伏产品的起点,其形状 、 大小与薄厚取决于生产工艺与下游产品设计需求 。 硅片进一步加工即是晶硅电池片 , 而电池片经排列 、 封装并与其它辅材组合后即是太阳能电池板 , 光伏系统最小有效发电单位。
简单概括硅片的生产工艺 : 将上一节所说的多晶硅料经过一系列工序后 , 拉棒制成单晶硅棒 , 或铸锭制成多晶硅锭 , 再进行切片制成硅片。
单晶硅光电转化效率更高(尤其是PERC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电池技术),随着技术进步,基本全面取代多晶硅。
当前光伏硅片有5种主流尺寸 , 分别为
156.75mm 、 158.75mm 已经淘汰
166mm(主流) 、182mm 、210mm(趋势)。
大尺寸化正在加快,大尺寸的成本低,效率高。
目前降低耗硅量的主要方式为降低硅片厚度与减少切片损耗。
目前光伏产业上游的发展路线十分清晰 , 一切围绕降本展开。
隆基,中环,上机数控
光伏电池 : 持续升级 , 快速进步
中游的起点。所谓光伏电池 , 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半导体薄片 。 只要满足一定光照条件 , 电池片就可输出电压 , 并在有回路的情况下产生电流。
最重要的指标为发电功率。
技术路线:
单晶硅PERC电池:产能高,技术成熟。未来提升光电转换率的空间不高。
N型电池 :光电转换率高,技术相对成熟
TOPCon: 理论光电转换效率极高 , 达到28.7%,对生产线要求不高,可以在现有生产线升级而来,对前期投资更加友好。但是生产工艺复杂(12-13道。),因为工艺负责也推高了生产成本。
HJT: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代主流的技术路线。工序少(4道),但是成本高(对原材料要求高,目前PERC设备不兼容)
IBC:转换效率最高的技术路线,但是技术不成熟,工艺要求高,面临的困难远大于前两者。
薄膜型太阳能电池,衰减低 、重量轻 、材料消耗少 、制备能耗低 、适合与建筑结合等特点 。但由于仍处于研发的早期阶段,转换效率并不高。商业化上的困难较大。
通威股份,爱旭股份
光伏组件 : 太阳能发电的根基
光伏组件 , 或太阳能电池板 , 两者指的是同一个产品。
光伏组件的制备主要包括电池片互联和层压两大步骤 :
电池片互联:伏组件的标准电池片数量为60片或72片 , 对应以10或12条铜线作为汇流条将其连接起来 , 6组互联为一个光伏组件。
层压:在电池片互联后 , 一般需按照钢化玻璃 、 胶膜 、 电池片 、 背板以从下到上的顺序 , 经过层压的方式封装在一起 , 背板与钢化玻璃将电池片和胶膜封装在内部 , 通过铝边框和硅胶密封边缘保护。
晶澳科技
光伏辅材 : 不含硅 , 也重要
辅材中成本占比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边框 、玻璃 、 胶膜 、 背板以及焊带
边框:成本占比最高,技术含量最低,议价能力最低。
玻璃:光伏玻璃,超白压花玻璃 、 超白加工浮法玻璃 , 以及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TCO)玻璃,光伏玻璃的发展主要受上下游驱动 , 目前的主要趋势分别是增大与减薄,比较核心的辅材。
胶膜:封装胶膜材质一般为有机高分子树脂 , 其直接与组件内部的电池片接触 , 覆盖电池片上下两面 , 对电池片起抗水汽 、 抗紫外等保护作用 。目前市场上有三种主流胶膜 , 分别为透明EVA ( 聚乙烯-聚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简称 ) 胶膜 、 白色EVA胶膜以及POE ( 聚烯烃 ) 胶膜。
背板,焊带:略
玻璃:福莱特,信义光能
胶膜:福斯特 海优新材
支架边框:爱康科技 中信博
背板:塞伍技术 中来股份 名冠新材
光伏逆变器 : 光电上网的最后一块拼图
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 , 转换成频率可调节的交流电的电子设备,光电上网的必备器件。。
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
光伏发电站 : 产业的终端
光伏发电站是光伏产业链的最末端
集中式光伏电站的主要特点在于运维更为经济 , 受益于规模效应 , 发电成本比较低 , 且发电量大 , 更能满足电网的接入要求 。 我国目前就是集中式电站占主流 , 多分布于西部光能富集地区
分布式光伏电站则主要是指利用小型空地 , 或建筑物表面 , 如厂房 、 公共建筑屋顶等表面建设的小型发电站 , 在人口比较稀疏的发达国家占据主流
晶科科技 京运通 太阳能
政策持续加码分布式光伏预期向好三大挑战值得关注
中国光伏产业遭遇欧美“双反”危机
2011年10月
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 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企业展开“双反”调查。
2011年11月
美国开始立案调查中国75家光伏企业。
2012年3月
美国商务部初裁,决定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
2012年5月
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
2012年9月
欧盟启动针对中国输欧光伏产业反倾销调查,但并未就中国输欧光伏产业提出反补贴调查。
2012年10月
美国商务部10日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2012年10月
欧盟提交针对中国输欧光伏产业反补贴调查请求。
中国反击:商务部发起对韩国、美国、欧盟双反调查
2012年7月
中国商务部确认在多晶硅领域对美国发起“双反”立案,对韩国发起反倾销调查。
2012年11月
中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补贴调查、反倾销调查,并将与此前已发起的对美、韩多晶硅产品的“双反”调查进行合并调查。
受欧债危机、多国贸易保护的影响,中国光伏企业大面积亏损,其中赛维2012年上半年已亏损超过4亿美元,尚德电力2012年Q2亏损1.8亿美元。
欧盟委员会4日宣布,欧盟将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前两个月的税率为11.8%,此后将升至47.6%。
欧委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考虑到在短期内保证光伏产品的稳定供应,该委员会决定分两步实施临时性关税。自6月6日起,欧盟将执行11.8%的临时税率,8月6日后税率将涨至47.6%,其间平均税率为37.2%至67.9%。
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当天在发布会上表示,临时税率将维持6个月直到12月份,此后欧委会将决定是否对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一旦征收,该关税将持续5年。
不过,就在同一天,欧盟平价光伏联盟(AFASE)向德古赫特发了一份公开信,呼吁其停止征税的裁决。信中表示:欧委会的行为将使太阳能的成本高于煤或核能,这将使干净的太阳能无法取代肮脏的能源。信中强调:“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代最大的挑战,而平价的太阳能是应对这一挑战的一个有力武器。”
应欧盟支持太阳能组织(EU ProSun)请求,欧盟委员会先后于2012年9月和11月对原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德古赫特称,欧委会认为中国光伏企业向欧盟市场的倾销幅度高达112.6%,对欧盟光伏产品的损害程度约为67.9%。欧委会同时认为中国的产品导致欧盟相当数量的光伏企业破产,并影响到欧盟约2.5万个就业机会。
欧委会曾向欧盟成员国提议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平均为47.6%的临时反倾销税。据消息人士透露,这一提议遭到了18个成员国的反对。
中国天合光能欧洲公共事务部门总监容思礼说,欧盟实施的临时反倾销关税,无论是11.7%还是47.6%,对中国与欧洲的相关企业都会造成很坏的影响。她介绍说:“我们的德国客户曾做过估算,如果欧盟的税率定在15%左右,那么他们85%的业务都有可能流失。”
德古赫特也表示:“欧盟委员会将随时准备与中国的光伏产品出口商和相关商会展开讨论,如果双方能够找到妥善解决方案,临时性关税将停止征收。”
对此,容思礼说:“我们企业当然欢迎这种会谈,但这需要双方的诚意。”
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盟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
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
江西赛维:董事长彭小峰
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
晶澳集团:董事长靳保芳
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
韩华新能源:董事长南晟祐
昱辉阳光:董事长李仙寿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
南京中电:董事长陆廷秀
中国光伏企业应当如何应对“双反”
关于中国光伏企业应当如何应对美国“双反”,不少业界人士都提出了“绕道出海”的策略。其实,海外拓展战略,应当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一项长期战略,无论是否有“双反”,都应该有计划地开展;而且,中央政府也应当给与足够的支持,这样还可以给国家充足的外汇储备一个很好的出口。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但是,作为企业家要注意的是,海外设厂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事情,需要认真调研和慎重决策,如果仅仅是因为“双反”,就匆忙作出决定,可能反倒会忙中出错。而且,对于海外设厂所造成成本增加,也要有应对的策略。
但是,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利用目前的光伏产业低迷期,尽快加强自身的实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技术和制造水平,才是真正的应对方法。这里给出三条建议:
1)应当大胆采用我国自主创新技术
我国虽然是光伏制造大国 ,但并非光伏制造强国。以现在的多晶硅为例,国外对中国的销售价格降低到15万元/吨,还有盈利,但中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只能停产。这就是依赖国外的技术所造成的恶果。但中国这些年的制造经验,实际上已经为创新作了丰富的积累,实际上,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发出了许多“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制造技术。例如,上海普罗所开发的PM法多晶硅提纯技术,可以在实现99.99995%的纯度下,将成本降低到6万元/吨的程度,仅为国外西门子法多晶硅成本的1/2.5。上海普罗正在开发的无籽晶铸造单晶技术,不仅效率高,而且成本低,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上海普罗的一炉四锭多晶硅铸锭炉,单炉产量达到3200公斤,单位铸锭能耗低于5千瓦时/公斤,晶粒质量优于欧美铸锭设备。这说明,我国的装备制造和工艺研发能力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目前的危机阶段的低谷时期,只要我国光伏企业大胆使用这些创新技术进行自主创新,大胆采用国内自己的技术成果,自主研发更为高效节能的光伏产品,就能够进一步大幅降低光伏制造成本。2013年4月,武汉凹伟能源的“高效率屋顶聚光发电系统”项目在第41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特别金奖,是中国代表团获得的三项特别金奖之一。
实际上,虽然欧美国家对光伏的研究比中国早若干年。但领先优势并不是很明显。大多数工艺设备都很粗糙,并未经过长期的产业化检验,不少设备比中国的设备性能还要差,有的甚至是“愚蠢”的设计。当然,也不乏有不少技术领先的设备和工艺,但领先优势都不大。因此,一方面,我国的装备制造和工艺研究单位要加快研发进度,尽快实现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对欧美的全面超越,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也要大胆采用国内的工艺和设备。这样的话,即便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即便美国坚持双反,中国的光伏产业依然能够摆脱对欧美市场与技术的依赖,摆脱其贸易壁垒,而独自领跑世界。这样还会使得欧美越建立贸易壁垒,对其自身的光伏产业发展危害越大,而中国则能够发展得更好。
2)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建立我国独特的光伏制造体系
我国在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电子等除了在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组件等主要环节进行自主创新外,还应当发挥中国制造大国的优势,将汽车、电子、服装、纺织等传统产业的制造优势,转移到光伏产业的制造系统中来。这样,将能够建立起全球竞争力最强的光伏制造体系,将成本做到最低。我国光伏制造业中,虽然下游的成本暂时低于国外,但多晶硅的成本还高于国外,而装备制造方面,许多环节的制造技术还依赖于国外,因此,制造优势还不明显。一旦将我国传统制造业的优势转移过来,则将居于不可撼动的龙头地位。这样,国外的任何贸易壁垒都会使得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损失的只有他们自己。
我国光伏企业要利用产业低迷阶段,提高我国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 ,将已经具备的成本优势保持下去,并积极采用新工艺将多晶硅原料环节的高成本的短板劣势转化为低成本的优势,使得中国光伏产业在全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和技术上均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并长期保持下去。这样才能彻底打败外国政府和企业遏制中国光伏发展的企图。
3)利用光伏组件成本急剧下降的机遇,大力发展国内光伏发电市场。
由于光伏组件和系统的成本急剧下降 ,使得1元/度的光伏上网电价在我国西北变得十分有利可图。在东部,江苏省制定了1.25元/度的策略。国内的光伏企业可以大力进行光伏电站的建设,享受金融危机导致的光伏低迷所带来的低价红利,同时,在西部将光伏项目与光伏发电同步上马,解决光伏发电的出路问题。同时,光伏应用企业也要大胆探索,除了在西部地区建设地面电站外,也要在中部和东部沿海进行屋顶发电、水面发电、海上光伏等发电应用,积累经验,为我国政府提供依据。
我国的光伏产业存在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各地政府和企业都是为了光伏而发展光伏,仅仅把光伏当作一个新兴产业,忘记了光伏其实是一种能源产业。这种对光伏的夸大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这种夸大其实是对光伏的孤立,反而限制了光伏的发展。光伏产业的真正发展,只有在光伏充分地被应用以后,才能够实现。毕竟,光伏发电是一种能源,是为了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电力的。因此,发展光伏不能为光伏而光伏,而是要为经济发展而合理发展光伏产业。光伏发电,应当与工业、农业、服务业项目、人民生活用电等紧密结合,光伏为生产服务,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光伏发电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此外,有实力的企业,要利用现在的价格低谷和产业低迷的阶段,设法联合金融机构,实行逆市扩张,弯道超车。在低谷中进行扩产,并加大技术改造的强度和力度,这样,就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大的产能迎接下一轮的产业高潮。
只要中国光伏企业的制造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只要中国光伏企业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增加技术优势,只要中国光伏企业能够正视光伏的地位,使光伏能够最好地为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那么,无论美国佬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花招和手段,都无法伤害中国的光伏产业。他们会发现“双反”,不仅伤害不了中国企业,反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的光伏产业,就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中欧谈判
经过近一年马拉松式博弈,在最高政治层面***介入斡旋之下,中欧双方就光伏反倾销一案达成和解,中国光伏企业终于得到难得的喘息机会。当事企业向腾讯财经起底了谈判内幕。
欧盟委员会8月2日宣布正式批准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该方案将于8月6日起实施,这标志着中欧光伏贸易争端获得和解。
另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务部主任陈惠清介绍,反补贴调查仍在进行中,调查处理结果会一并通过价格承诺协议解决并于8月6日公布。
承诺价格和出口配额是决定中国光伏企业未来命运的关键点,也因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但是按照相关法律要求,这两项数据均应保密,参与谈判的双方不得对外透露,有关方面对此也是三缄其口。
尽管如此,各种版本还是充斥行业内外,0.54欧元/瓦、0.57欧元/瓦等说法更是喧嚣一时。对此,包括江苏某知名企业高管在内的光伏业内人士向腾讯财经证实,谈判确定中国对欧出口光伏组件底线价格及配额分别为0.56欧元/瓦和7吉瓦。
而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分析师王润川向腾讯财经透露,这一超级贸易大案涉及光伏硅片、电池及组件,除了组件之外,中欧双方实际也就硅片和电池也分别制定了一个底线价格和配额,总的配额量将远超7吉瓦,超过行业企业预期。
得益于上述利好结果,中国光伏企业保住了欧洲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但是由于价格承诺限制,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优势或将被削弱,在欧洲市场上将面临来自韩国等同业的激烈竞争。在此背景下,开拓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成为众多企业未来业务的重点,但这显然并不那么容易。特别令业内人士担心的是,如果国内企业不吸取欧美“双反”案件的教训,新兴市场可能成为中国光伏企业另一个滑铁卢。
此外,在经历疯长和贸易争端之后的中国光伏产业的确应该反思近年来的发展模式
光伏产业链现回暖信号?上游厂商艰难挺价全年价格下行趋势或难改变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国内能源结构加速转型,光伏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尤其是在分布式光伏领域,自2021年新增装机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后,业界对今年市场表现普遍抱有乐观预期。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尽管分布式光伏前景向好,但各地在实践过程中普遍面临政策标准不统一、消纳并网难题待解、后期运维困难等挑战,而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则成为不少企业的应对之道。
政策持续加码分布式光伏预期向好
分布式光伏具有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等特征。2021年,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分布式光伏宜建尽建与应接尽接。不久前,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关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政策的持续加码,推动分布式光伏建设进入快车道。
2021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54.88GW,其中分布式光伏达29.27GW,占比53.33%。今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30.88GW,其中分布式光伏达19.65GW,接近三分之二。业内专家估计今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可能达到1亿千瓦左右,这意味着到今年底光伏装机将超过风电装机总量,成为最大的非化石能源,分布式光伏也将从中受益。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说。
良好的市场前景,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反馈。以国内户用光伏龙头企业正泰安能为例,不久前刚获得了10亿元战略融资。老牌光伏龙头企业天合光能,今年上半年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占有率上继续保持领先位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受内外部因素影响,硅料价格持续攀高,给光伏组件等下游企业带来压力,影响了分布式光伏建设进度。但多位业内专家预计,硅料价格或将从今年下半年起出现改观。随着国内硅料新项目陆续投产,预计今年年底国内产能到120万吨,明年年底或超过240万吨,利好分布式光伏。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说。
三大挑战值得关注
尽管分布式光伏前景向好,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各地在实践推进中依旧存在诸多挑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各地政策、标准不统一。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家提出整县(市、区)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以来,各地执行政策不一,给企业带来困扰。
与此同时,缺乏标准也是不少企业头痛的问题。以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为例,建筑业、光伏业各自有专门标准,目前暂无明确方案将两者融合。比如一些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荷载不够,想在彩钢瓦屋顶上建光伏到底用什么方案解决,电站生命周期和屋顶使用周期怎么适配都需要探索。中信博副总裁孙国俊说。
二是消纳并网问题难解。国家能源局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就近消纳,但各地电网建设存在差异,让光伏发电消纳并网存在诸多难题。国网江苏经研院能源研究室主任李琥表示,不同层级的电网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如配网方面可能面临着线路约束,也可能面临断面约束。
不只是大电网层面的消纳难题,广大农村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也亟待进一步升级。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要解决消纳问题,除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外,需要光伏企业、电网企业等市场主体间的相互配合。
三是后期运维仍面临诸多难题。对于工商业来说,分布式光伏的自发自用特性,为企业节能减排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对于数量庞大的户用光伏用户来说,如何找到盈利点则成为后期良性发展的关键。
专家表示,在全球减碳趋势下,探索废旧光伏组件回收利用问题势在必行。
科技创新依旧是破题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针对上述挑战,企业纷纷围绕科技创新,开展先行探索。
新技术成为企业的发力焦点。近年来,包括异质结、钙钛矿等新型电池迅速发展,为分布式光伏建设降本增效提供可选路径。如大正微纳科技研发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有望安装在车顶、铁塔等领域,目前正将产能从目前的10MW扩充到100MW。日托光伏研发的轻质柔性单晶硅组件,不久前已获得太极实业663.21万元的采购订单。
国家电投江苏和慧综合智慧能源总经理朱艺新表示,光伏电池板的制造规模每翻一番,产品固定成本就会下降25%,随着新型电池的上量,随之而来的综合优势将更加明显。
新平台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户用光伏如同lsquo;蚂蚁搬家rsquo;,单个用户比较分散,整个项目工序非常多,需要系统性建设。正泰安能公共与政府事务部经理汪志华说。该公司探索光伏星球,通过对代理商、运维商、业务开发人员和工程建设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分布式电站建设的品质以及运维服务的质量。
天合光能构建的信息平台,打通了企业与供应商、企业内部、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数据流,实现对前端、运营、采购、生产、物流、服务等各环节的透明化管理。这个平台将不止服务于天合光能的分布式电站,也可以为友商服务。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
新模式蕴藏破题可能。光伏+储能已成为分布式光伏建设的重要模式,但多位受访者表示,每个项目单独建设储能电站存在资源分散、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共享储能或将成为破题思路。共享储能目前主要用于大型电站或者电网侧的调峰调频,在西北地区已有成功案例。随着分布式项目建设速度的加快,未来三到五年,共享储能在分布式电站或将得到更多应用。禾望电气光伏渠道产品总监韩光说。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去年12月初,当业内还在为是否存在25万元/吨的“便宜”多晶硅而争论时,市场并未想到,仅在一个多月后,30万元/吨已成为难以回首的高光。据硅业分会消息,本周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为16.16万元/吨,致密料为15.92万元/吨,成交区间最低价仅12万元/吨。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在上游硅料和硅片连续大跌之后,已有厂家作出挺价行动。据悉,硅料价格跌幅较前期已有收窄,而硅片在一线企业率先上调报价带动后,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伴随调整报价,本周M10和G12报价均出现小幅回暖。
此次挺价是上下游博弈后的短期妥协,还是见底后发出的回弹信号,目前尚难预测。SMM光伏分析师史真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近期硅片涨价逻辑有三点:一是前期超跌后导致成本压力大,二是硅片降价后去库存良好,三是市场对年后短期行情的看好。硅料方面,如果未来行业掀起价格战,那么价格可能到逼近成本线时才会企稳。
上游行情在节前小幅反弹
自去年12月至今,多晶硅从30万元/吨高点急转而下,价格已近“腰斩”。据硅业分会消息,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12.5万-18.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6.16万元/吨,周环比跌幅为9.32%;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12.3万-17.8万元/吨,成交均价为15.92万元/吨,周环比跌幅为9.65%。
硅片方面,在一线头部厂商的挺价下,本周出现小幅回暖,止跌回升。据硅业分会消息,M10单晶硅片成交均价提升至3.77元/片,周环比涨幅为0.8%;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提升至4.94元/片,周环比涨幅为0.82%。
硅片环节小幅回暖,与下游开工率提升有关。财联社记者从一家头部组件企业获悉,目前公司组件生产开工率总体是九成左右,较前期有一定提升。另据SMM消息,部分硅料企业开始出现挺价欲望,个别甚至拒绝低价出货,叠加临近春节市场活跃度降低,价格开始持稳。
对于上游价格何时企稳,目前业内观点并不一致,但春节后预计成为一道分水岭。有分析认为,由于春节假期,光伏产业进入传统淡季,但国内电站招标预计在2月陆续启动,届时低迷许久的终端市场有望进入活跃期。
据悉,硅片环节在经历前期的超跌后,目前去库存良好。隆基绿能1月1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硅片库存不到一周,处于较低的水平。
有企业采购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目前产业链各个环节价格波动大,厂商根据成本和库存动态调整开工情况。由于对节后需求预期的看好,上游厂家倾向于在库存合理的范围内控制出货,待年后重新议价。
不过,将时间线拉长至全年看,短期行情波动或难改变上游长期降价的趋势。SMM光伏分析师史真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供过于求是产业链降价的主因,从2023年硅料产能与终端装机量预期对比情况看,硅料在2023年将处于过剩状态。因此,保守的预测下,如果硅料行业掀起价格战,那么跌幅就会到逼近成本线时才能企稳。
传统淡季需求有限
在成本压力缓解后,组件价格更是在日前走出新低,在本周中电建26GW组件开标结果中,最低报价仅1.48元/W.尽管多方机构指出目前组件主流价格在1.7元左右,但总体价格下行的趋势已经确定。
目前,产业链价格仍然处于博弈状态。集邦新能源最新指出,春节临近,硅片企业对硅料备货的需求显现,询单量明显增加,预计下周硅料成交体量会有所提升。由于硅料企业基本维持满产运行,部分扩建产能仍有增量释放,硅料库存持续增加,而硅片采购需求尚在僵持阶段,硅料仍保持着供过于求的态势,博弈日趋白热化,需求起量或将带动硅料库存逐步消化,跌幅有望逐渐放缓后企稳。
业内分析认为,在终端需求回暖后,产业链价格有望企稳,或者至少波动幅度趋于平缓,以此实现带动更多电站项目开工。
一位长期观察光伏行业的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上游成本价格急涨急跌对下游的采购需求都是非常大的打击。成本急涨,组件和电站如果又不能重新议价,组件厂交付困难有毁约的风险;而如果成本骤降,下游客户面对前期签订的高于市场行情的组件订单,也有毁约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终端需求方面,一季度作为传统淡季,实际增量或许有限。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国内2023年新增装机指标稳定,风光大基地项目保证电站规模保持较好增长。不过,一季度受招标进度、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预计在二季度市场会更加活跃。
根据机构调研报告,2022年遗留存量项目主要取决于收益率要求。今年上半年主要完成2022年存量项目,预计今年的实际增量将于3月后开始招标,下半年有组件排产需求,因此四季度主要是增量项目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