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创始人施正荣_光伏教父施正荣、电王朱共山等首富们回A“厮杀”?-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施正荣的兼职教授2.光伏教父施正荣 、电王朱共山等首富们回A“厮杀”?-
3.施正荣的职业生涯
4.市值破千亿,2022年财富增长最快,领路大哥却被限制消费
施正荣的兼职教授
施正荣,江苏省光伏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江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IEEE会员,国际材料研究学会会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太阳能学会会员。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1.主持“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发专向课题,课题编号:2004016;项目经费2000万元。
2.“光伏光热/热泵综合应用研究”,无锡市新区科技局课题,课题编号:CM030006,项目经费2000万元。
光伏教父施正荣 、电王朱共山等首富们回A“厮杀”?-
施正荣,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英国《卫报》评委会对施正荣入选的评语是:他是有效阻止地球环境恶化的绿色英雄。中国对可替代能源的迫切需求,推动了国内太阳能电池业的迅猛发展,而科学家施正荣正是抓住了这个大好机会。
太阳是一个巨大、久远、无尽的能源,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但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施正荣所从事的太阳能产业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太阳能热水器将光能转变成热能不同的是,它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变成电能,源源不断地应用于生产和生活,而且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施正荣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主要销往欧洲市场。 从事太阳能产业让施正荣进入“拯救地球50人名单”。其实,这个能拯救地球的施正荣,在他刚刚出生的时候,就曾拯救了两个家庭。 施正荣和哥哥是一对双胞胎兄弟,1963年的2月10日,他们出生在江苏省扬中市一个叫太平村的村庄里,可是,这一天,他们的父母却陷入了一生最为痛苦的抉择之中。因为同一天施家的母亲生了一个女儿,当时是死胎。陈家的母亲生了一个双胞胎,加上陈家上面还有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哥哥,突然来了一个双胞胎,三年自然灾害,家里也比较困难。然后施家的母亲,也可以想象,心情非常难受,失去了孩子,非常希望要一个孩子。就这样,双胞胎中的弟弟就被送给了施家,他就是今天的施正荣。生活虽然清苦,但是施家还是把施正荣当作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供他上完了大学,读上了研究生,最终因为成绩优异,施正荣被公派到澳大利亚留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施正荣被抱养后的42年后,2005年12月15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尚德电力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成功上市。半个月后,持有6800万股的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身价超过23.13亿美元 ,他成了2006年中国的新首富。
40多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施家当初的老房子已经不复存在,为了感谢施家父母的养育之恩,施正荣让他们在老家过上了富裕而舒适的生活。在让施家人享受着这个抱养的儿子给他们带来的无限荣光的时候,施正荣还让施家人享受着阳光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如今,施家也用上了新能源——太阳能。
从姓陈到姓施,既减轻了陈家的经济压力,又缓解了施家的丧女之痛,年幼的施正荣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刚一出生就担负起拯救两个家庭重担。如今,40多年过去了,施正荣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也让抱养他的施家成为方圆百里最富有的人家,那么这期间,施正荣演绎了一个怎样的传奇呢?这一切,都是从2001年9月的一天开始的。 施正荣苦苦思索着下一步的目标,渐渐地他发现,面对全球的环境恶化,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专业研究领域感觉高处不胜寒的施正荣决定把太阳能电池作成产品进行开发应用。他要对太阳能电池进行商业化大规模生产。于是施正荣兴奋地把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上司。没想到上司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当时总经理跟我讲,不可以。他说,你怎么能够跟BP竞争啊?你怎么跟西门子竞争啊?”
将太阳能电池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想法在澳大利亚的研究中心无法实现,施正荣感觉万分苦恼,这时一个朋友提出的到国内发展太阳能事业的建议,让施正荣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而当时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既然自己掌握了先进的太阳能电池光伏技术,那么到国内发展太阳能产业,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那将是一片创业的蓝海。 2008年9月21日施正荣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在长春理工大学设立正荣奖学基金,使母校有更多品学兼优的学子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
正荣奖学基金下设正荣奖学金和正荣助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年度奖励额度为当年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和理财收入。
其中,正荣奖学金用于奖励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中的优秀学生,正荣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基金在长春理工大学设立专用帐户,实行独立管理核算。
由学校和施正荣校友委托的全权代表联合成立长春理工大学正荣奖学基金理事会,负责基金的管理、运行,并监督基金的评审。
基金的日常管理运行由长春理工大学正荣奖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由长春理工大学正荣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和正荣助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21日下午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领到了中国“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他也是无锡市第19位中国“绿卡”持有人。“很高兴,也很荣幸”,施正荣从市公安局副局长刘建手中接过“绿卡”时,连声感谢。他说:“中国的创业平台更大,更能发挥用武之地。我当时的梦想就是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带到国内来,发挥一技之长,为光伏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施正荣的职业生涯
3月28日,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披露2021年经营成果。去年营收达196.98亿元,同比增加34%;归母净利达50.84亿元。一扭2020年亏损56.68亿元的颓势。
3月25日新特能源(01799.HK)也披露,2021营收超225亿元,归母净利达49.5亿元。
乘着行业东风,包括港股保利协鑫能源、新特能源及A股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在内的四大硅料巨头去年以来均赚的盆满钵满。而保利协鑫能源及新特能源也正筹划回A股,此外,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洲硅业)也正处于A股IPO已问询阶段。
有趣的是,仅从上游硅料企业实控人来看均是“大有来头”,可谓 “首富云集、神仙打架” 。
硅料龙头亚洲硅业的实控人施正荣被称为“光伏教父”,他用五年登顶中国首富,后七年财富蒸发186亿,此次施正荣携亚洲硅业正是其在光伏业的“三次创业”。
1963年,施正荣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的一个农村家庭。1979年,施正荣考上了长春理工大学,大学毕业后考取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并获得硕士学位,此后公派到澳大利亚留学,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并在求学期间攻克了硅薄膜在玻璃上生长的难题,研发出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成功拿到博士学位。
2000年,施正荣带着一份商业计划书回国为他的光伏梦找钱。每到一个城市,他都会说,“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第二年,施正荣与无锡市政府达成合作,正式成立无锡尚德。2005年12月,控股尚德电力的开曼公司Suntech Power Holding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施正荣荣登中国首富,被称为“光伏教父”、“光伏界的比尔·盖茨”等。
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和2011年“双反”使施正荣的财富迅速缩水,此后2013年尚德电力破产重整,2014年2月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施正荣也独自一人跑到澳洲,曾经的首富成了“老赖”。
但施正荣并未从此隐退。2019年,他一手创办的Sunman(上迈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完成1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据2019年胡润百富榜显示,凭借上迈新能源,施正荣以25亿元财富成为“2019胡润百富榜”新晋成员。这是无锡尚德2013年宣告破产时隔6年后,施正荣重登中国富豪榜。
若此次亚洲硅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施正荣的个人财富将随之水涨船高。
除了亚洲硅业外,“协鑫系”也在下一盘大旗。其实控人朱共山为“江苏盐城首富”,旗下拥有2家A股、2家港股以及1家新三板公司。
在“协鑫系”(即围绕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构成的一众上市公司)资本版图中,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生产硅料,协鑫集成(002506.SZ)负责组件生产,协鑫新能源(00451.HK)则是负责光伏电站建设、运营及管理,三者布局光伏的三个重要环节,紧密相连。
在光伏领域,保利协鑫能源、协鑫新能源、协鑫集成完成了从上游的硅、硅材料、硅片制造到中游的光伏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再到下游的光伏电站等一站式布局。
这位首富在光伏行业同样几经沉浮。
出身江苏盐城的朱共山,早年凭借创办的20多家热电厂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营电王”。2005年,也是施正荣凭借尚德电力荣登中国首富的同一年,江苏电力集团想要在连云港投建一座多晶硅厂,朱共山接住了这一橄榄枝。当年年底,朱共山把承接到的多晶硅项目搬到了江苏徐州,那里有多家协鑫热电厂,正式开启了光伏之旅。
此后朱共山快速布局自己的“光伏帝国”。用15个月开通多晶硅生产线,刷新了当时最快的建设速度,也凭此打响光伏赛场第一枪,于2007年成功登陆港股。
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2年的“双反”不仅把施正荣拉下了巅峰,朱共山也大受影响。此时他做出了大胆的决定:扩产。
保利协鑫能源依靠逆周期增产不仅活了下来,还在横向纵向扩张。在“双反”第二年保利协鑫能源荣登“全球硅王”,硅片业务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此外,公司将战线逐渐延伸到了组件、系统集成和电站投资等多个环节,逐步实现一体化经营。
熬过了光伏业的两次洗牌,保利协鑫能源在2018年遭受重创。
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直接叫停2018年普通地面式光伏电站的新增投资,仅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建设规模,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的补贴力度。而始于2009年的中国光伏电站市场,常年都是依靠补贴“续命”。
之后一周,A股、港股、美股共57家光伏企业的近千亿市值烟消云散。以隆基股份(601012.SH)为例,在2018年6月前7个交易日直接跌去三成。保利协鑫能源产品平均售价下调,其中2018年多晶硅及硅片的平均不含税售价分别同比下滑36.9%和28.3%,造成保利协鑫能源收益减少难以“造血”,于2020年巨亏56.68亿元。
此时保利协鑫能源早在2010年布局的颗粒硅技术为其雪中送炭。2020年9月,中能硅业的颗粒硅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到47亿元,首批产能5.4万吨,总规划产能达10万吨。凭借这个“全球单体最大的颗粒硅项目”,中能硅业成为全球唯一实现单晶硅应用的颗粒硅量产企业。
此次保利协鑫能源带颗粒硅技术重回A股,是否又是一次洗牌的开始?
新特能源是特变电工(600089.SH)的子公司,其实控人张新是新疆昌吉首富,他于26岁创业,手握3家上市公司,实控1800亿帝国。
张新发轫于新疆小城昌吉,1997年特变电工成功登陆上交所,2008年营收首次突破100亿,再到200亿、300亿、400亿,特变电工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四级跳。
2000年,特变电工设立了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公司正式涉足光伏领域。2010年特变电工光伏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6.73亿元,同比增长了81.18%,其营业利润率较上一年增长了2.84%至6.58%,是自2007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
此后特变电工加大对光伏业务的投入,不断扩大多晶硅生产规模。2015年,子公司新特能源开始进入光伏、风力发电项目运营商领域,建设了哈密、固阳等共计450MW BOO项目,同时,作为以BT方式开发的固阳20MW光伏项目、木垒49.5MW风电项目转为BOO项目。
新特能源于2015年12月30日登陆港股。上市募集资金净额为13.83亿港元。
2016年特变电工跻身光伏百亿俱乐部。2016年公司光伏收入达102.13亿元,是2007年的16.8倍。
在此过程中,实控人张新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2021年,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排名“《财富》中国500强”第257位。
如今,特变电工分拆新特能源回A上市, 此后三位硅料首富将共聚A股。厮杀之下,谁主沉浮?
市值破千亿,2022年财富增长最快,领路大哥却被限制消费
施正荣 ——在2005年12月14日之前,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除了太阳能电力行业的专业人士,很少有人知道,然而,正是这个瞧准发展江苏省无锡市的“洋博士”,悄悄地将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
这位从澳大利亚归国的太阳能博士、创业4年便问鼎纽交所。他——从一位频受外界质疑的创业者,变成了华尔街和媒体热烈追捧的“有钱人”。
2006年1月13日5时左右,中国新的首富诞生。
纽约交易所当日收盘时,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的每股达到34.02美元。
其董事长兼CEO施正荣持有6800万股,也就是说,其最新身价达到了23.13亿美元,合计人民币约186亿元——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40亿元人民币。 施正荣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首个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人。
2000年,带着技术和在澳洲两年的薪水40万美元,施正荣回国创办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取得无锡市政府的支持后,2002年9月,第一条生产线投产运行,尽管产品性能优异,产品仍然卖不出去,坚持数月后,跟随他的几位骨干相继离开。
这是施正荣在创业途中摔的第一个跟头,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从科技人向管理人转变,市场观念最为重要,要能放下知识分子身段,善于整合资源,科学家往往推崇技术第一,而企业家需要考虑的更多,要将好技术转化为好产品,再依靠好的人才,运用好的销售模式去赚钱。
2004年,尚德产值翻了十倍,利润接近2000万美元。2005年,在无锡市委书记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企业私有化,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国有股获益十几倍后,相继退出。同年底,VC和PE齐助阵,共同募集8000万美元,成为2005年私募之最,襄助尚德电力成为中国大陆首家登陆纽交所的民营企业,由此,施正荣个人也荣登中国富豪榜首。
在亲信和科技骨干相继离开时,施正荣艰难支撑尚德,一度连工人工资都无法支付,与其合作的公司甚至为了几万元,要搬设备抵债。
由于从事生产线低端的下游组件,即便技术先进,上游原料短缺现象仍然牵制产能扩张。2006年7月,尽管多晶硅市场状况已陷入严重的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飙升,尚德毅然与全球大型硅料供应商MEMC签署了50-60亿美元的多晶硅合同,合同期为十年。签单半年后,多晶硅黑市价每公斤上涨100美元,翻至300美元。2007年6月,尚德又与美国HoKu签订了6.78亿美元的多晶硅供货合同。
果然,“拥硅者为王”,在2007年底,上游原料持续疯狂上涨,黑市价格更是创下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于是,处在下游的太阳能电池需求放缓。尚德电力则在这样的原料厮杀战中,依靠每年2000吨硅料的稳定供应,安然度过。
由于原材料获取稳定,下游组件的产能顺利扩张,颇具成本及技术优势的尚德电力于2007年末,跻身全球行业领导者之列。
2008年3月,尚德电力对外宣布,将连续8年,向韩国东洋制铁化学株式会社提供多晶硅,合同金额为6.31亿美元。4月,尚德电力打入日本市场,收购日本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的MSK公司,并且向Soco-voltaic系统公司供应230MSK光伏玻璃板,用于设计、制造和设置一体化光伏(BIPV)系统。
多晶硅的风险愈演愈烈,施正荣再度掌舵方向,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
2007年5月9日,总投资3亿美元的电池基地落户上海,这是全球首个硅薄膜电池基地。相比硅片太阳能电池,它的转换效率略低,却很具成本优势,每瓦太阳能电池成本可从2.5美元降至1.2美元,但同时也面临资金、技术的门槛。 2000年,施正荣从澳大利亚带着几十万美元回国,寻找创业的机会。“一个熟人和我开玩笑,你是一条大鱼跑到小河里去了。”施正荣说,“那时的自己比较年轻,想的少,当时是要什么没什么,就凭着一腔热血。”
施正荣拿着一个关于创立太阳能科技企业的概念与无锡市政府圈子、商人圈子进行了接触。他碰到了后来成为合作对象的无锡市风险投资公司投资部经理张维国,取得了他的大力支持,而由此诞生了无锡尚德的雏形。
施正荣走的关键一步是取得了无锡市政府的支持。无锡市政府一直在寻找一些含高新技术同时又能回报丰厚的项目。施正荣的项目正好入了他们的法眼。而施正荣也长袖善舞,与无锡市政府多位高官相交甚密,人脉极其丰富。
在无锡市政府的支持下,拥有国资背景的无锡当地知名企业纷纷出手,这其中包括了小天鹅集团、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山禾制药等8家公司,施正荣共融资600万美元,他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成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无锡尚德的成功背后实则是政府的隐形之手,而这种国资背景的企业投资实际上就类似于无锡市政府自己出手。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施正荣很难让那些国资背景的企业出手相助,因为当时的太阳能概念并不新鲜,已经炒作了数十年,但由于技术限制,一直无法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美国纽交所上市,融资4亿美元。施正荣也从一位饱受质疑的创业者成为华尔街追捧的明星。尽管争议仍在,但在过去的一年中,无锡尚德产能达到540兆瓦,销售收入100亿美元,跻身世界光伏行业前三强。并被誉为光伏界的“比尔盖茨”!而且成为2005年的中国首富。 2013年3月4日晚间,尚德电力对外宣布,由原独立董事Susan Wang(王珊)接替施正荣担任公司董事长。尚德创始人施正荣在失去CEO职务之后,又失去董事长身份。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时施正荣辞职是无锡市政府接手尚德的一个信号,因为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无锡市政府接手尚德的前提是,施正荣退出尚德。“此前就有无锡国联入驻尚德办公的消息,所以3月份即将到期的大量债务,最后很有可能由政府兜底。”
尚德晚间公告显示,由Su-san Wang代替施正荣担任公司董事长,任命即刻生效。施正荣已经辞去董事长的职务,但仍作为董事继续留在董事会。
文 | 华商韬略 600
2022年,要数国内最风光的企业家,当属李仙德。
根据2022年11月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胡润百富榜》显示, 晶科能源创始人李仙德财富暴增272% ,达到160亿元,位列371名, 成为2022年财富增长速度最快的富豪。
李仙德如今的无限风光,其曾经的领路人——亲大哥李仙寿却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001年,无锡尚德创始人施正荣在国内建立了第一条10MW商业化的光伏电池生产线,从此开启了施正荣的造富故事。
李仙德的大哥李仙寿从中看到契机,毅然抛弃掉稳定的文化局工作,成立了一家光伏公司,专门负责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源系统的生产和销售。
2005年,无锡尚德登陆纽交所,李仙寿则加大投资,创立了昱辉阳光。
事实证明,跟着成功者的步伐走是正确的。昱辉阳光仅成立一年多,就成功在伦敦上市,成为彼时国内第二家海外上市的中国太阳能企业。
公司成功上市,李仙寿没有忘记自己的两个亲弟弟——李仙华、李仙德。
两个亲弟弟也乐于被提携,当年便变卖了各自的资产,先后成立了包括晶科能源在内的两家公司,并进行了如此规划—— 专门给哥哥做配套,提供昱辉阳光生产硅片所需的大量原材料。
虽然没有太多财务报道,但考虑到昱辉阳光成立一年后的200万张硅片产能,仍然可以预料,“专门给哥哥做配套”这个生意,可能不会太赚,但绝对是晶科能源早年间的立身之本。
一创业就已经不用担心企业的存活问题,李仙德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给哥哥做配套”这门生意,格局也就显得小了。
图注:从左到右为李仙寿、李仙德、李仙华
浙江商人之间曾经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
“没资金、没技术、没人才、没有一点优势,怎么创业?”“怕什么,借呗!借个老母鸡,还能下个金蛋呢!”
当年昱辉阳光成立,李仙寿就从一众大客户手中拿来数亿预付款,并用于企业扩张。李仙德有样学样, “借鸡下蛋”成为李仙德成立晶科能源后做的第一件事。
2007年,晶科能源同样从下游客户拿来近2亿元预付款,用于在扩展光伏产业上下游的各个领域布局。
最终“借鸡下蛋”不但帮助晶科能源成功扩大规模,还使得其成功度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
李仙寿曾认为,只有低调才能活下去。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听进了领头大哥的忠告,此后的李仙德和晶科能源确实一直低调。创业十几年,仅有的被外界关注的事件还是2011年的污染问题。
直到晶科能源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已经是今年1月,晶科能源回到A股科创板上市,当天市值就暴涨111%,达到1055亿,成为前四大光伏组件厂商中最后一个登陆A股的企业。
然而, 为李仙德铺路的亲大哥李仙寿,却没能撑过2011年和2012年之后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
截至2016年底,遭受致命伤害的昱辉阳光股价连续两月低于1美元,被美国纽交所警告退市。2017年6月,李仙寿宣布承担昱辉阳光的相关债务。2019年7月,李仙寿被限制消费。
在2022年伊始,李仙德表达了对新一年的信心,“正好的时间、正好的风口、正好的地位、正好的一群人”。
只不过,在中国光伏波折前行的十余年中,多少曾经的领路人一蹶不振。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