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国对光伏双反的应对和影响_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对中国直接影响有哪些?比如各种倒闭,各种失业....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对中国光伏发展的几点思考2.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对中国直接影响有哪些?比如各种倒闭,各种失业....
3.美国光伏双反终裁对中来股份的影响
4.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
5.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对中国光伏发展的几点思考
1、清洁能源综合效益大,现在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了,环境保护迫在眉睫,需要改善能源结构。 2、光伏是未来能源产业的重点,现在我国在光伏领域在国际上领先,但遭遇到美国和欧盟双反,出口受阻,因此借机转向国内市场发展,为光伏产业赢得喘息之机,希望在此波不利的行情中保持光伏行业的领先优势。 3、中国对世界做出了减排承诺。要实现中国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一方面是国内环境保护的需要,再是在国际社会上环境保护的责任。 4、碳排放交易机制,目前中国已有三家碳排放交易所,未来碳排放交易将会随着环保观念加强而更加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光伏大规模降低碳排放,对后续国际上关于碳排放的谈判将更具有优势。 5、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发展能源产业,成规模的发展可以减少国家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这是利用财政补贴杠杆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最好的范例。同时也能解决中国过去长期的电荒问题。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对中国直接影响有哪些?比如各种倒闭,各种失业....
在反倾销调查终裁结果中,该案的主要被告尚德电力和天合光能被判定倾销幅度分别为31.73%和18.32%,与初裁结果相比,倾销税率31.14%下调至18.32%,最高幅度不变。尚德略微提升,而天合与另外59家中国光伏公司倾销幅度认定则有所降低。而在反补贴方面,尚德及其关联的10家公司被判定接受补贴14.78%,天合为15.97%,其他光伏进出口商和制造商为15.24%。显然,裁定的反补贴税率大大高于初裁的2.9%至4.73%。
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自8月6日起,该税率将升至47.6%。对于该初裁结果,中国商务部随即宣布,将启动对欧盟葡萄酒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美国光伏双反终裁对中来股份的影响
一是欧洲销售商会犹豫购买中国的光伏产品,使得本在就外销不畅的情况更加恶劣,目前光伏企业的通病是库存太多而需求太少,这会加剧各光伏企业的资金流。
二是在心理上对已经饱经沧桑的光伏企业以沉重的打击,应对美国双反调查和维持企业发展已经使各家光伏企业焦头烂额,捉襟见肘,欧盟这个主要市场再传噩耗,加大了各家企业的应对成本,牵扯企业的许多精力,也动摇了许多企业坚持度过难关的信心。
三是各其他国家和地区以不好的示范作用,之前印度曾传来消息可能会对我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经过多方努力,一直没有立案,但欧盟的立案给其他国家的光伏企业以不好的信号,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针对光伏产品的贸易摩擦争端中。
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
美国商务部将于当地时间12月11号公布对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终裁结果。业内认为,相比产品出口美国所受的影响,调查引发的连锁反应更加值得关注。
根据统计,今年1到10月,我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额为107亿美元,前三大出口地依次为日本、欧盟和美国。其中出口到美国约20亿美元,占比19%。不过,相比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前后,我国光伏行业发起的大规模抗议和声讨,此次终裁前,国内光伏企业却一反常态,反应较为平静。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了2012年第一轮美国双反调查,不少企业已经探索出应对措施:
协会负责人:国内的很多企业都到国外去建厂了,比如像晶科啊、晶澳啊,或者是阿特斯,他们在海外都有工厂。美国市场的产品,我可以从这些市场出去;像昱辉,它也是跟国外的很多的企业,搞OEM代工,或者是合作生产也好,我们的大企业,都有各自的一些应对措施。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制约性因素分析:
(一)技术成为最大制约因素
太阳能光伏发电未在我国得到广泛利用,其最基本的制约因素就是技术,技术的匮乏导致太阳能发电成本相当高,是煤发电的11—18倍,并且在提炼多晶硅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当大的污染,本应环保的产业成为污染性产业,其原因归结为中国光伏产业本身起步晚,太阳能发电在最初也未像日、德受到国家的重视,技术人才紧缺,在众高职院校中,仅有约30家设立相关专业,加之美、日、德对此技术的保护,与国外相比,我国光伏技术至少落后10年,主要的一些原材料和设备都需要靠进口。
我国多晶硅的供求量大致处于上升趋势(2012年因“双反”问题影响除外),并且需求量的上升速度快于产量,可见我国在光伏产业发展中面临着原材料短缺的制约,中国企业需要通过进口大量的多晶硅进行光伏产品的生产。因此,技术成为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对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光伏产业,没有资金的投入,技术得不到研发,产业链的上游及下游都依靠国外进口,由此我国的太阳能发电将不能在国内市场得到良好、快速的发展。
(二)对国外市场依赖性高
在光伏产业链中,我国主要生产的是中游的电池片和电池组件这一低技术、低投入、短周期环节,由于近些年欧洲、美国等一些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国家对电池组件、电池片的大量需求,中国的光伏产品也急剧增加,但市场的95%在国外,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为欧洲、北美和亚洲。外国市场稍有变化就会对中国光伏产业产生甚大影响,中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由于国外市场的广阔,使得光伏企业忽略了并且不愿对国内市场进行开发。
(三)政策支持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的光伏产业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科研项目归科技部门,新上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归发改委高新处,应用发电项目归发改委能源处管理。光伏产业归多个部门管理,需和多个部门打交道,因此造成没有哪个部门愿意去起草制定关于光伏产业的发展规划、扶植计划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光伏产业在国内市场健康、快速的发展。
光伏发电在我国主要的应用集中在农村电气化和离网型光伏产品,并且由于电力部门未正式接受光伏发电上网,以致网型的光伏市场在国内并未真正启用,无锡尚德副总经理解晓南曾指出:“由于政策问题,国内市场不能很快启动,我们非常着急。”尽管2005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但是相应的配套政策却是缺乏的,政府对光伏发电的扶植力度小,“收购上网”等扶植政策在我国目前仍旧是遥不可及,与日本等早已实行光伏上网的国家相比,中国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相关政策不够成熟,实行力度不够强。
2011年,国内光伏需求增长到2.75GW,中国成为仅次于德国和意大利的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场。在政策收缩的影响下,德国和意大利的光伏需求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在2012年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种种迹象表明,继2011年470%的大幅增长后,中国光伏市场新一年的强劲增长已经拉开序幕。中国光伏市场2012年将翻一番,达到将近5GW,并有达到超过6GW水平的空间,这将使得中国在今年末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光伏市场,也给国内光伏上游行业2010年、2011年形成的产能提供了重要出口。
积极的政策环境是中国光伏市场增长的基础,包括上网电价机制、政府补贴项目等。事实上,中央政府还打算继续推出新的激励计划,如可再生配额制和分布式发电的相关政策都可能在2012年出台。
中国太阳能电池企业之前约90%的产量供应海外市场,主要面向欧洲国家及美国,当前,欧债危机持续发酵,而美国商务部也于2012年3月份作出了对华太阳能电池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裁,认定中国涉案企业存在2.9%-4.73%不等的补贴幅度,并追溯90天征税。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了这些企业的业绩,因此相关企业及时做出了经营战略调整,转投中国本土市场。2011年7月,中国政府公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受此影响,多家企业开始计划在国内兴建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站。此外,各家企业为了抢占国内市场,开始扩充各地方分支机构。目前,中国有800多家太阳能电池企业,预计今后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将十分激烈。
就目前而言,全球光伏市场仍然集中在德国,2011 年德国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7.5GW,而美国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6GW,增速分别为1.21%与77.78%。而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国主要以德国为主。因此相对来说,业内更担心德国效法美国“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