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总览:
不听中国劝退出RCEP:这步“错棋”将让印度光伏失去什么?
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
RCEP在2012年由东盟10国发起,当时,东盟邀请了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6个国家共同参加。但是,本应该由16国组成的RCEP,最终只有15个国家。
缺席的正是主动退出的印度。
当时中国曾表示,愿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与各方一道,继续协商解决与印度谈判中面临的问题,欢迎印度尽早加入到协定中来。
但是此后,印度并未回头。
当下,印度主动退出RCEP的举动,已经是多方确认的“错棋”。
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指出 ,印度市场虽然看起来广阔,但实际消费水平远远不足。从印度在国际组织中的一贯表现来看,凡是印度参与并获得重大话语权的国际组织,其效率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功能。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詹姆斯•克拉布特里表示 ,印度决定不加入RCEP,不仅是对协议的一个挫折,对印度自己来说,也是一个“ 历史 性的错误”。因为印度将被两个决定亚洲未来的经济集团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排除在外。
有外媒表示 ,印度的离开将会促使该国的贸易规模与其他国家形成差距,进而在这场经济复苏竞赛中落于人后。
“错棋”将波及印度哪些行业?产生影响几何?目前尚未可知,但可以确认的是,其对印度光伏行业的影响难以避免。
印度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推动已持续5年。2015年,印度曾定下2020年100GW光伏装机的目标。但在诸多不利条件下,直到2020年9月30日,印度全国光伏装机仅达到36.05吉瓦,不及之前目标的1/2。
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齐((Wood Mackenzie)) 指出,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印度新增光伏装机量或仅为4.9吉瓦,比2019年下降42%,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要完成尽快达成目标,印度光伏亟需助力,而退出RCEP,恰恰让印度光伏失去了两大助力。
从近期看,印度无法获得产业链稳定的红利。
一直以来,印度光伏市场青睐低价产品,特别是其在2018年实行“杀伤性”关税政策后,这种对低价产品的倾向更加明显。
众所周知,RCEP协定签署的最大意义,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持区域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而供应链稳定的终极目标之一,则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印度退出RCEP,加上原有的税收政策,双重作用下,其获得高质低价的产品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质量安全是光伏电站的关键,放弃了高质产品,也或将给印度光伏电站的后期运维增加压力和额外成本。
从远期看,印度可能错过技术升级的良机。
印度光伏发展障碍之一,是在于政策和监管环境,冗余的流程、认证和批准增加了企业总体成本,这减缓了技术创新的速度,使印度在技术接受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
比如,已经被多国使用的双面光伏组件,最近才在印度市场缓慢扩散。印度本地官员也认为,引进先进的技术才是提升太阳能产业最重要的部分。
RCEP的签署,将为参与国提供原料、人工、资本等便利条件,技术必然在其中。印度的退出,等于是放弃了一个快速获得技术、提升光伏产业升级的良机。
印度征收光伏防卫税到底是市场博弈还是另有原因
1月5日,印度保障措施总局(DGS)公告宣布了对光伏组件保障措施的初步调查结果,并建议印度政府在最终结果确定前,对进入印度的中国、马来西亚光伏电池(无论是否封装成组件)征收为期200天的高达70%的防卫性关税作为临时保障措施。可以说,社会各界都对此议论纷纷,不断揣测此举背后的用意。
“双反”并不能拯救该国的光伏行业。这一认知在欧洲(尤其是德国)和美国都有过很好的证明。但此次印度仍然“一意孤行”地推动对光伏组件的保障措施,第一种观点是这是为了保护印度本国的光伏产业,是一次基于商业的政府行为;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这是在给莫迪政府完不成预定的光伏目标打前哨,留下其今后完不成光伏电站预定建设目标的周旋余地。
支持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征收防卫税的建议是由印度光伏制造商协会(ISMA)于2017年12月5日提出,ISMA代表了五家印度光伏制造商:蒙德拉太阳能光伏公司,印度太阳能公司,Jupiter太阳能电力公司,Websol能源系统公司和Helios光电公司。而这5家公司生产的光伏电池总数占印度总产量的50%以上。
尽管如此,这5家企业的生产状况也不乐观。据印度保障措施总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印度国内光伏行业的市场份额为14%,而2017年至2018年却降至10%。印度相关行业的数据也证实,目前印度国产太阳能电池的装机容量约为1386兆瓦。就总体太阳能发电能力而言,超过75%依赖中国产电池,15%依赖美国产品,其余则依赖国内产品。也就是说,上述5家企业,占据的印度市场份额仅为5%。
这么看来,印度的光伏制造商确实已经到了不得不“背水一战”的地步,申请“国家保护”并得到保护是自然而然的事。
不过,支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却认为并没有这么简单。欧美的先例证明,不管印度是“双反”还是征收防卫性关税,或许会在短时间内“拯救”印度的光伏制造业,但对印度政府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和普通消费者并不是好事,尤其是不利于印度总理莫迪提出的2020年(现在调整到2022年)要建成100吉瓦光伏电站的目标。
据Bridge to India这一咨询机构的调查显示,莫迪的口号在印度缺乏落实条件,最乐观的情况也是能在2020年完成70吉瓦的安装量。事实上,数据显示,印度2015财年太阳能装机量为2.9吉瓦,2016财年为5.8吉瓦。如果要实现100吉瓦的目标,装机容量需要增长超16倍。这对于印度过于薄弱的电力输送基建来说,根本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但或许这就是莫迪政府想要的效果。因为此举可以充当莫迪的“遮羞布”,从印度目前光伏电站的建设进度来看,落实建设条件并非喊口号那么简单,尤其是加征防卫性关税会导致进口减少,国内产能却不足以满足装机需求的后果,更是会使得莫迪政府的光伏目标难以实现。这也成了天然的借口:“本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产能跟不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一观点的持有者认为,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占据15%市场份额的美国产品不在防卫税征收之列。
这两种观点究竟孰是谁非,在尘埃落定前谁都没办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临时保障措施征收的70%的防卫性关税,一旦落实,不仅会对中国、马来西亚的光伏产业造成重大损失,究其根本,也不利于印度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
印度BIS为什么要对光伏产品强制认证
首先,目前印度太阳能产品需求暴增,导致进入印度市场的各种光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印度政府为了规范市场,这是必须要做的一道门槛。
其次,典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以保护和扶持印度国内光伏产品自主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