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总览:
光伏玻璃的前景,
光伏玻璃,眼下也因原燃材料成本上涨与市场需求回暖露出了涨价的征兆,这样的预期对于光伏行业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与去年光伏玻璃价格“疯涨”的原因不同,去年光伏玻璃大幅涨价主要是因为产能不足,而今产能问题已然得到解决。
华夏能源网了解到,在去年下半年,就有10余家企业投资超472亿元加码光伏玻璃,其中包括信义光能、福莱特、南玻A、中电彩虹、洛阳玻璃、金晶科技等头部企业,同时也有一些新崛起的企业,例如旗滨集团、德力股份。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厂商福耀玻璃也在计划进军光伏玻璃领域。
其中信义光能、福莱特和洛阳玻璃3家企业2021年计划新增产能分别达4000吨每日、5800吨每日及1000吨每日。尤其是信义光能,其上半年2条日熔量各为1000吨的新太阳能玻璃生产线已投入运作,光伏玻璃总产能已提升至11800吨/天。
此外,随着新版《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于8月1日起开始实施,光伏玻璃新玩家被“松绑”了新增产能的准入限制,由此可以加速进场。
而眼下光伏玻璃出现的涨价征兆,很大程度上是集中在原燃材料价格上涨方面,包括动力煤、纯碱和石英砂等,这与硅料价格上涨所导致的光伏产业链价格普涨具有一定相似性。
随着组件企业陆续签订新订单,按照光伏玻璃订单量来看,需求明显回升,预期下月企业将对光伏玻璃价格做出调整。
与此同时,玻璃上产能的速度要远快于硅料上产能,当下光伏玻璃的产能正在快速扩张,因此即便市场回暖拉动需求,光伏玻璃产能也可以快速满足,故而光伏玻璃即便涨价,其价格回归到合理区间也应快于硅料。这同时也意味着,光伏玻璃若爆发产能过剩问题,其速度也将快于硅料。
2022年光伏产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人们为什么往往会高估一年发生的变化,但低估五年发生的变化?我认为主要是人的思维容易被当前看到的和听到的“真相”所迷惑!
文 / NE-SALON新能荟 张真人
过去的2021年,刚刚实现平价上网“成人礼”的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多重挑战:硅料、IGBT、玻璃、EVA、金属、海运的轮番供应紧张和涨价。笔者认为,上述挑战主要是全球疫情、美联储货币超发造成的全球通胀等因素叠加造成的。下面笔者将就自己对中国光伏产业链的理解,逐个分析上中下游未来一年的行情和竞争态势,供读者诸君参考。
一、 上游(工业硅、多晶硅、有机硅)
光伏产业的真正源头不是多晶硅料,而是工业硅。工业硅,又称结晶硅或金属硅,是由石英砂矿(硅石)和碳质还原剂(焦炭等)在矿热炉内冶炼成的产品,主成分硅元素的含量在98%左右(近年来,含Si量99.99%的也包含在金属硅内),其余杂质为铁、铝、钙等。金属硅有三大应用领域:1.特种钢冶炼的脱氧剂( 汽车 工业等行业应用);2.硅橡胶、硅树脂、硅油等有机硅(建筑、医疗、新能源等行业应用);3.进一步提纯为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芯片等行业应用)
由上可知,随着我国新能源 汽车 、半导体芯片、太阳能光伏、电力电子等产业的快速爆发,工业硅相关产业链将会持续井喷。
1.1 合盛硅业(SH603260): 目前有80万吨工业硅年产能,工业硅产能全球最大,拥有国内最完整的硅产业链条;
1.2 通威股份(SH600438): 通威股份旗下的永祥股份目前产能18万吨,2022年硅料总产能将达33万吨,是全球太阳能级多晶硅龙头企业;
1.3 硅宝 科技 (SZ300019): 硅宝 科技 的有机硅密封胶年产能达2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有机硅密封胶生产企业,有望成为建筑和光伏两大领域有机硅密封胶双龙头。
二、 中游(硅片、电池组件、装备)
2022年全球硅片规划产能合计将超过450G,将远远超出下游装机需求。由于硅片领域的技术门槛不高,全球硅片产能将更加分散,因此硅片环节的高毛利时代即将结束,转入到比拼“精耕细作”能力的工业4.0时代。
2021年,由于硅料、玻璃、EVA等原料辅材轮番涨价,缺“料”的专业电池、组件企业生存艰难,毁约不断。但2022年随着硅料等原材料上游产能的释放,电池组件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得以逐步修复,可谓“利空放尽,苦尽甘来”。
随着近年来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带来了光伏行业整体景气度上升。再叠加大硅片、HJT/TOPCon等产业链技术快速升级迭代,因此行业领先企业纷纷抛出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并都有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冲动。“在光伏制造这样一个没有明显护城河的产业,扩产可能是找死,不扩产必然是等死!为了不被上游原材料卡脖子,有时也不得不抢供应商的饭碗,进入自己不擅长的制造领域”,某知名光伏企业负责人向NE-SALON新能荟描述了光伏产业链的无序竞争现状:“行业内卷必然会造成全产业链大规模的产能过剩,但对光伏装备企业或是重大利好!”
2.1 中环股份(SZ002129): 单晶硅片总产能约88GW,210先进产能超75%,N型硅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半导体区熔单晶硅片国内市占率超80%;行业率先导入工业4.0智能制造体系,以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拥有行业定价话语权,或将登顶2021年单晶硅片对外出货全球第一宝座。
2.2 爱旭股份(SH600732) : 2021年电池片产能约36GW,专注高效晶硅电池研发、制造与销售,大尺寸出货占比超70%,并创新性推出的双面电池“双面 双测 双分档”,推动双面技术发展。其新一代N型ABC电池平均效率高达25.5%,8.5GW新产能将于今年中期投产。
2.3 东方日升(SZ300118): 2021年电池产能13.5GW,组件产能达19.1GW,连续多年稳居全球一线组件品牌行列。东方日升作为异质结技术一线企业,在一年内三次刷新自己创造的HJT世界纪录,创新技术潜力值得期待。随着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局面的逐步缓解,该公司2022年盈利能力大概率将强力反弹。
2.4 迈为股份(SZ300751):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全自动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异质结高效电池制造整体解决方案、OLED柔性屏激光切割设备、Mini/Micro LED晶圆设备、半导体晶圆封装设备等,其中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生产线自2018年起连续4年全球市占率第一。作为异质结电池产业化技术的主力军,迈为正向千亿市值高端装备企业迈进。
三、 下游(逆变器、电站 投资 、系统集成)
“硅料供应能力决定2022年国内户用光伏装机量的下线,而逆变器的IGBT供应能力则决定了其上线”,山东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晓斌对NE-SALON新能荟说到。
受全球疫情、新能源车市场爆发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下半年以来,光伏逆变器IGBT的供应开始出现极度紧张局面。很多逆变器厂商先是涨价,然后是惜售、毁约、断供,特别是IGBT用量特别大的户用光伏市场。据了解,部分光伏逆变器企业已经尝试在低功率产品上使用国产IGBT,而更多逆变器企业也正在马不停蹄对国产品牌IGBT进行测试,预计2022年将会逐步批量导入,逆变器“缺芯”问题或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后逐步缓解。
前几年国内大型光伏电站投资由央国企主导,分布式光伏电站由民企主导。而在国家碳中和战略的推动下,更多央国企涌入分布式光伏投资领域,甚至是之前看不上的户用光伏市场。央国企携资金成本优势在分布式市场所向披靡,甚至有时为了完成新能源配额任务指标,不断突破投资财务模型底线,让参与竞争的民企投资商只能干瞪眼!而光伏“整县推进”的政策,更让本就热闹的分布式光伏市场掺入地方招商引资的利益诉求,最终在各地上演了一出出“暂停备案”的闹剧。2022年,分布式光伏市场“国进民退”的趋势无疑将愈演愈烈。
“在新能源领域,国进民退或许是一件好事。让大多数电站资产放在央国企手里,我们民营企业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好前期开发、产品配套、工程实施、技术方案,以及售后运维等相关服务,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某民营光伏企业负责人向NE-SALON说到。
3.1 斯达半导体(SH603290): 全球IGBT模块市场排名第六,是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IGBT领军企业,目前其产品已在新能源车、光伏风电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3.2 正泰电器(SH601877): 正泰电器旗下的正泰新能源公司,累计投建光伏电站达8GW,运维总量超7GW,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光伏投资运营商。
3.3 天合光能(SH688599): 天合光能旗下的天合智慧分布式能源公司,行业首创“原装光伏系统”标准,拥有1000+县级经销商,15000+乡镇服务网点,是国内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系统集成品牌。
结语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74亿大订单!比市值还高,这家公司火了
光伏赛道景气度爆棚拉动上游需求。
亚玛顿(002623)26日晚公告,公司与天合光能(688599)签署了关于1.6mm超薄光伏玻璃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亚玛顿拟向天合光能销售1.6mm超薄光伏玻璃,预估合同总金额约74.25亿元,占亚玛顿去年营业收入达363.73%。
光伏玻璃轻量化趋势
由于下游光伏高景气度持续拉动,光伏玻璃无论在产能还是产品升级方面都获得了极大拉动。
中信证券预计,2022至2026年光伏玻璃产能有望实现迅速扩张。2021年末全国光伏玻璃产能为 41260t/d(吨/日),而今年3至6月国内各省陆续召开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听证会共计106场。2026年全国产能有望达360070t/d(吨/日),与2021年相比增长695.6%。而且在行业中,1.6mm超薄光伏玻璃市场份额有望获得大幅提升,光伏玻璃向“轻量化”趋势明显。
此次亚玛顿公告显示,公司与天合光能签署合作协议,拟于6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向天合光能销售1.6mm超薄光伏玻璃,预估销售量合计3.375亿平米,预估合同总金额约74.25亿元。亚玛顿2021年全年营收为20.32亿元。
也就是说,此次协议为亚玛顿带来的金额为去年营收的363%,拉动上游产能效应明显。行业中包括信义、福莱特等公司均储备了1.6mm厚度玻璃的生产技术,但只有个别企业有实际的生产应用。
经营数据显示,亚玛顿光伏玻璃2021年收入达17.43亿元,占整体营收9成,其中公司1.6mm/2mm薄玻占比超过80%。
目前,1.6mm超薄光伏玻璃是“轻量化”的趋势之一。光伏玻璃是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超白玻璃,可在露天工作的严酷条件下起到保护电池不受到水气侵蚀、阻隔氧气以防氧化、耐高低温、绝缘、耐老化等作用,同时保证较高的透光率。
而光伏玻璃越薄透光率越高,其光电转化效率也越高,2.0mm相对于2.5mm光伏玻璃的透光率增加0.1%,即对应组件功率会有0.1%的可观增益。对比3.2mm的玻璃,生产1.6mm的玻璃在相同能耗下,理论上可以多出接近2倍的产能,在提升玻璃产能的同时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生产能耗。
除了在1.6mm厚度玻璃方面与下游龙头天合光能合作外,亚玛顿近期在扩产方面也动作频频。6月11日晚亚玛顿公告,拟作价25亿元收购凤阳硅谷100%股权,凤阳硅谷目前已投产3座共计日熔量1950吨的原片窑炉,实现供应亚玛顿80%左右的深加工产能。未来随着4座日熔量1000吨的窑炉建成投产,公司原片和深加工生产规模经济效应将显现。
产能过剩值得警惕
虽然下游需求旺盛,光伏玻璃行业仍存在面临过剩风险。
有机构分析认为,光伏玻璃的过剩已不可逆转,同时,成本的上涨叠加价格疲软会导致生产厂商受到双重压力。据了解,随着新增产能不断释放,今年光伏玻璃价格或将维持中低位波动。而对于未来价格走势,近期需求略显清淡,部分成交存商谈空间,暂未见价格上涨迹象。
中信证券一份研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计划有30条新增产线点火,新增产能共计28350t/d,而2022年1至5月实际共有13座窑炉点火,新增产能约14100t/d,部分产线点火时间推迟至2022年下半年。目前点火产线包括福莱特、新福兴、南玻、洛玻、旗滨、 湖北亿钧、安徽燕龙基、武骏等公司,各大企业投产确定性较高。据悉,下半年预计有39条新增产线点火,产能40620t/d。
根据统计,在全部产线按期投产的情况下,到2022年底,国内光伏玻璃产能将达到61880t/d,同比增长156.32%,供给将大幅过剩,超出需求天花板25.5%。而在2023年上半年,供给过剩幅度继续扩大,超出需求天花板78.46%。
此次亚玛顿也提及,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遇行业政策调整、市场环境变化、交易双方经营策略调整等不可预计或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法如期或全部履行。
光伏产业2022年八大发展趋势
在双碳政策刺激下,以光伏发电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迎来了 历史 性发展机遇,将全面变革全球能源体系。而我国光伏产业链经过近二十年的跌宕起伏和曲折发展,已经实现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追赶和超越,在绝大部分领域坐稳了全球行业龙头的位置,成为了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展望2022年,随着掣肘光伏产业链发展的瓶颈制约逐步得以解决,预计我国光伏产业在装机规模、技术革新等方面都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具体将呈现以下八大发展趋势:
1.装机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光伏装机受到硅料环节供给不足、价格暴涨影响,进度不及预期,虽然在12月份疯狂抢装下,勉强实现了市场普遍预期的50GW左右装机规模,但全年市场运行状况与“双碳”目标相去甚远。进入2022年,随着硅料扩产产能的释放,光伏产业链的供需矛盾局面将从结构性紧缺向全面过剩转变,经过一年大幅涨价的硅料、硅片等上游材料将进入降价阶段,光伏发电的LCOE将不断下降,将这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不一定是好信号,但对国家能源体系变革和光伏装机来说,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利好。叠加风光大基地建设、整县推进等政策促进,市场普遍预测,2022年光伏装机规模将达到70GW以上,乐观预估装机规模则超过100GW。
2.技术变革持续加速。光伏产业类似于半导体产业,在技术变革周期上基本符合摩尔定律,总体技术更新换代较为频繁。目前,光伏产业最主要的技术变革为P型电池向N型电池的升级,随着P型电池基本达到理论上的光电转换上限,预计2022年将加速向HJT和TOPCON技术变革,N型电池的占有率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至于HJT和TOPCON之间的技术路线之争,随着越来越多生产线较长期限实测数据的出炉,两种技术路线的优劣势对比将会有更多科学依据,路线之争将更趋明朗化。对我个人来说,我一直押注HJT技术。此外,在加快风光大基地建设的推动下,在集中式电站更具优势和经济性的跟踪支架技术将会得到普及,推升跟踪支架技术的市场占有率,逐步从目前较低的20%左右向欧美50%左右靠拢。与此同时,双面率也将快速提升,对光伏玻璃技术提出了更大、更薄、透光性更好的要求,有利于头部玻璃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
从技术变革趋势可以看出,光伏产业链的技术变革主要聚焦于提升转换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综合起来就是降低度电成本(LCOE)。总体来看,2022年将以电池技术、支架技术和双面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变革为主,预计将大幅提升光电转换效率,降低度电成本。
3.“一大一小”成为中坚。相对于其他发电模式,光伏发电在清洁程度、降成本空间、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的优势很明显,但也具有占地空间大、对光照条件要求高等缺点。为了规避这一矛盾,未来光伏发电装机将向大基地这一“大”和分布式光伏这一“小”集中。在“大”的方面,国家和各省市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地方部署打造多个风光大基地,集中于大西北和山东、河南等北方区域,主要建设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中。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所所长李琼慧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建14个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其中包括9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项目和5个大型海上风电基地项目。另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开工建设的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项目合计装机规模达到了100GW,将成为未来光伏新增装机的主力军。在“小”的方面,分布式光伏成为行业的焦点,特别是在整县安装政策刺激下,分布式光伏将迎来大发展阶段,包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户用分布式光伏,预计未来每年将带来至少二三十GW的装机增量。
4.大型企业抢占市场。光伏产业发展初期,我国光伏产业链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力军,包括早期的产业龙头尚德、赛维和现阶段的龙头正泰、隆基、通威,以及数量众多中小EPC和运营企业。但随着“双碳”上升为国策,光伏发电装机和发电规模成为了央企、大型国企能源集团的政治任务,导致光伏产业特别是光伏电站EPC和运营市场被大型企业大举蚕食,原先作为市场主力军的中小民营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国进民退趋势非常明显。目前市场主流的商业模式为:大型国企EPC建设方或民营企业负责建设电站,建成后直接打包出售给央国企能源集团,赚取建设总成本和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收益,而央国企能源集团通过这一模式可以更快速完成新能源装机和发电规模的政治任务。
5.加装储能成为趋势。“光伏发电 储能”将成为新一代能源体系的黄金搭档,储能的调峰调频功能可以较好地缓解风光等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缺陷,确保电力体系的稳定性。2022年,储能的装机主力将在发电侧,因为有政策强制加配的要求,同时随着电价改革的深化,峰谷价差将会持续拉大,发电侧储能的性价比也会逐步提升至具备经济性。此外,电网侧、用户侧的储能需求也会不断释放,推动储能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6.特高压建设加速上马。与储能一样,特高压也是新一代能源体系必备的辅助型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不亚于储能。特别是清洁能源大基地主要分布于非负荷中心区的西北和华北,大基地发出的电必须通过特高压电网向东南沿海用电中心区输送,催生大规模的特高压建设需求。在特高压领域,我国的技术在全球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是我国建设新一代能源体系的另一张王牌。
7.竞争格局发生剧变。在市场无形之手和政策有形之手的双重作用下,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形势和价格走势将发生显著变化。
硅料端——扩张产能将在2022年陆续释放,供不应求局面将逐步得到缓解,预计价格将从高位持续回落,但产能释放的节奏并不会太快,大量产能将在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后落地,因此硅料价格在2022年总体还将在相对高位,市场预计将维持在150元/千克以上,虽然相对最高点的268元/千克有较大幅度下降,但较四五十元的成本来说依然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硅片端——硅片是整个产业链中产能最为过剩的环节之一。据统计,2021年底全球产能达到390GW,2022年底将达到600GW,相较预计的210GW装机规模对应的260GW
硅片需求,过剩非常严重。在2021年,由于上游硅料的紧缺,导致硅片环节整体开工率仅60%左右,硅片龙头企业凭借产业链掌控优势,开工率相对更高,同时将成本向下传导的能力更强,这也是隆基、中环等硅片龙头2021年盈利较好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硅料产能的释放以及硅片产能的进一步过剩,预计今年硅片环节的市场竞争将会大幅提升,价格战将不可避免,龙头企业的超额利润将会抹平,整体产业形势不容乐观。
电池片、组件端——电池片和组件是上下受压的弱势环节,对上受到硅片价格上涨的冲击,对下受到强势EPC方和运营方的挤压,是2021年最悲惨的光伏细分产业。所谓否极泰来,在经历了一年的至暗时刻后,预计电池片和组件企业将在今年迎来涅槃重生,量价齐声叠加成本下降,盈利能力有望触底反弹。
光伏玻璃端——又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环节,其产能过剩程度不亚于硅片端。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没有进入壁垒的热门产业必然引发严重过剩,硅片如此,光伏玻璃也是如此。随着2020年光伏玻璃在产能不足催动下出现一波大涨,大量光伏玻璃企业疯狂扩大产能,一批其他类型的玻璃企业也大举进入光伏玻璃领域,导致整个光伏玻璃产能今年将达到2000万吨,远超1300万吨的预计需求量。产能严重过剩必然导致恶性竞争和剧烈的价格战,光伏玻璃价格也将持续保持地低位,二三线光伏玻璃企业将面临生存压力。
8.多能互补将成趋势。当前能源形式越来越丰富,既有火电、水电等传统能源,又有光伏、风电、垃圾发电等新能源,各种能源形式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特别是新能源具有波动性的缺陷,需要与其他能源形式尤其是火电进行搭配,形成优势互补,构建动态稳定的能源闭关体系。如现在比较热门的“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通过在大基地中建设风电、光伏发电、火电、水电等各类型电站,并相应配备一定的储能,从而实现多能源发电品种互相补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此外,风光大基地建设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建设形式,通过“风电 光伏”并行建设的形式,既可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也可以形成能源互补,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
高光的纯碱 发生了什么?
9月7日,纯碱主力合约涨4.71%至2865,盘中创上市以来新高。一直以来,纯碱是一个产能过剩的品种,期现结构也表现为contango结构,近期我们发现contango结构斜率有所放缓,纯碱行业或正在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
1 产能过剩品种,产量相对比较稳定
纯碱作为产能过剩品种,从2010年5月1日起,工信部印发了《纯碱行业准入标准》,从生产企业布局、规模与技术装备、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与产品质量五个方面对新建、扩建纯碱项目配套设施进行了严格规范准入,其后三项条件也同样适用于现有的纯碱生产装置。这就导致纯碱的产能增加非常缓慢。但2020年6月16日工信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第27号》文件中称,
一、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我部印发的《纯碱行业准入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工产业〔2010〕第99号)予以废止。二、鼓励相关行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引导监督企业规范发展。但新增产能项目仍需经发改委严格审批,且目前国内供应过剩局面难改,加上投资碱厂所需金额较大,此政策对纯碱市场实际影响或较为有限。
从远期新增产能来,2021年预计产能下降46万吨,只有2023年内蒙古远兴能源新上300万吨产能较大。
在产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量也表现相对稳定,2021年1-7月份,纯碱累计产量1707.5万吨,累计增幅2.8%。
2 纯碱需求增量亮眼
1、传统平板玻璃产量大增
2021-2022年是房地产竣工大年,玻璃需求明显增加,带来了玻璃的高价格和高利润,高利润下又带来玻璃产量的攀升。2021年1-7月份玻璃累计产量59918万重量箱,累计增长11.1%。在发改委玻璃行业保供的政策的前提下,今年下半年冷修产线将加快复产,同时在产产线冷修会延迟,目前在产玻璃生产线条数创了5年来的 历史 新高,在冷修和复产基本等量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下半年玻璃的产量仍不低。
2、光伏玻璃纯碱需求增量开始出现
7月20日,据工信部官网,工信部印发《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办法要求,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项目。确有必要新建的,必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产能置换。光伏压延玻璃项目可不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但要建立产能风险预警机制。办法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根据已有信息了解到,下半年光伏玻璃投产规模在
10000T/D。且未来几年光伏玻璃投产规模更大,纯碱潜在增量增量可观。
据玻璃协会调研,2021新增光伏玻璃产能,720万吨。新增纯碱需求140多万吨。2022年新增光伏玻璃产能500万吨,纯碱新增100万吨。
3、新能源行业带动的纯碱需求
2021年7月份中国新能源车产量28.9万辆,累计产量157.2万辆。作为新能源车的电池正极,按照每辆车平均使用50-80kg碳酸锂,今年1-7月份需要碳酸锂11万吨,需要消耗纯碱22万吨以上。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鼓励新能源行业发展,以及国外推广新能源 汽车 ,对碳酸锂的需求增量显而易见。按照测算,2025年我国碳酸锂耗用的纯碱量将达到125.45万吨,较2020年增加约89万吨。虽然当前碳酸锂贡献的需求占比仅有1.4%左右。但碳酸锂产业对纯碱需求侧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中长期看,碳酸锂消耗的纯碱增量较大,会逐渐形成较为显著的影响。
4、日用玻璃产量增加显著
2021年上半年日用玻璃制品及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360.75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5.70%。2020年受疫情影响,日用玻璃制品行业开工率下降明显,但今年开始下游需求好转,产能利用率也开始提升,产量提升明显。
3 供稳需增背景下,供需存在缺口
在产能产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且远期也只有2023年后才有新的大产能落地,需求端平板玻璃增量需求;日用玻璃制品需求;光伏玻璃新增需求;远期的碳酸锂增量对纯碱的需求,原本过剩的纯碱将变成一个紧平衡的品种,甚至有缺口存在。这或许是近期期现结构在缓慢改变的原因。纯碱弱现实,强预期的格局,或逐渐走向强现实,强预期,成为下一个明星品种。
本文源自对冲研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