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农业助力光伏发展_光伏农业凭什么大发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光伏农业的技术有哪些?2.光伏农业凭什么大发展
光伏农业的技术有哪些?
随着光伏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光伏技术在农业中的地位也日益的重要。所谓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现代农业种植和养殖、高效设施农业相结合,一方面太阳能光伏系统可运用农地直接低成本发电;另一方面由于薄膜太阳电池一大特点是可做成透光的,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光源可以穿透;另外红外光也能穿透,可储存热能,提高大棚温度,在冬季有利于动植物生长,节约能源。以下为一些最新光伏农业技术应用:
集光伏发电、特征光谱led照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设施
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一种农业设施,特别是一种集光伏发电、特征光谱led照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设施,包括具有顶棚和侧壁的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顶棚设有分光式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分光式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可吸收太阳光中短波波段(570nm以下)的光并透过部分长波波段(600nm以上)的光,以同时进行光伏发电及为所栽培植物提供所需光照;所述温室内设有特征光谱led灯,所述特征光谱led灯所发出光的光谱及半波宽度与所栽培植物的特征光谱相适合,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该设施不仅节能省电,而且利于植物生长,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太阳能作物害虫诱杀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电能和热能来源的物理、生物双效应农业作物害虫诱杀装置,经专利检索,目前该发明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该技术包括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光感三位追踪技术、高压放电技术、半导体紫外线发射技术、昆虫性激素释放技术,本发明通过一套独立的太阳能系统,可以在田间自动跟踪太阳发电,通过特殊设计的蓄电装置将电能蓄积、同时将光热管产生的热能收集存储,到了晚上,该系统自动启动诱杀趋光性害虫的黑光发生器、以及高压电装置,同时打开侵在热水中的害虫性激素密封容器,让性激素缓慢的均匀挥发、扩散,大量的趋光性害虫和受性激素引诱的害虫扑向本装置,触及本装置外围的高压线珊而被杀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大量杀灭害虫。
家用自给式屋顶光伏发电系统设备
本技术是将高透过和自洁为一体的纳米复合膜融合应用于采光玻璃的技术。拟投资500万元,其目标是将该产品用于太阳能盖板玻璃上,能显著提高太阳能产品光热、光电的转换效率。
本技术针对研究太阳能路灯的关键部件—led灯头以及整个系统降低能耗的技术。其目标是将该产品大规模用于企业及工程用电,以达到节能、降耗、环保的目的。在该技术的运用上已取得较大的突破。该技术具有行业共性技术。
光伏水泵
光伏水泵系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它利用太阳电池发出的电力,通过最大功率点跟踪以及变换、控制等环节后,驱动直流永磁电机或高效异步电机以带动高效水泵。本系统可用于农田灌溉、景观喷泉、鱼池增氧、高速公路绿化、海滨盐场供排水等领域,在能源短缺的今天,此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太阳能光伏广谱灭虫灯
本实用技术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广谱灭虫灯,包括设立在支柱上的太阳能板和蓄电池,灭虫灯灯体挂在支柱上,灭虫灯灯体周围设有电网,灭虫灯灯体下面设有接虫袋子,所述灭虫灯灯体中间设有连接变频控制器的起辉灯管。由于采用了所述结构,本实用技术新型连接变频控制器的起辉灯管可以针对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害虫种类,进行诱捕,对害虫的杀伤力大,针对范围广,并且可以根据田地的大小进行频率控制,使得灭虫灯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
光伏农业凭什么大发展
光伏农业被视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途径。然而,当前我国光伏农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关行业标准不健全、建设标准不统一,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农争光、与农争地等伤农问题,不仅损害了收益,也造成人们对光伏农业的误解。
政策扶持叠加市场导向,光伏农业发展渐进春天里。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5年我国光伏农业市场规模将达数万亿。
农业是光伏项目落地的基础与前提,光伏农业首先要解决的是与农争光、与农争地的问题。在传统的光伏电站中,光伏支架高度、组件排列间距等限制了种植农作物的种类,也阻碍了机械化的参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
因为有四大优势
1、 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光伏农业大棚发电组件利用的是农业大棚的棚顶,并不占用地面,也不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因此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可在有效扭转人口大量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光伏项目在原有农业耕地上建设,土地质量好,有利于开展现代农业项目,发展现代农业、配套农业有利于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结合。而且可以直接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2、 可灵活创造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通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满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可种植有机农产品、名贵苗木等各类高附加值作物,还能实现反季种植、精品种植。
——中国三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