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光伏发市场供应预测_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有望进入持稳状态硅料供应增幅明显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2022光伏竞争格局加剧,前景如何2.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有望进入持稳状态硅料供应增幅明显
3.光伏太阳能产品目前市场销售情况
4.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千亿超级大单出炉
5.光伏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2光伏竞争格局加剧,前景如何
2022光伏竞争格局加剧,前景如何
光伏板块的爆点新闻,除了行业外上市公司纷纷集体跨界,意欲进军光伏产业,还有硅料龙头大哥通威股份加速布局全产业链,并在周五成功引发股价大分化。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光伏板块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通威回应加速一体化布局
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电池组件、控制器、储能蓄电池(组)、直流或交流逆变器等部分组成。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太阳电池组件,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光伏产业以硅为主线,上中下游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电站等23个环节。整个光伏产业链由最原始的硅料开始,金属硅从硅矿中提取,最上游从合盛硅业开始,再把硅变成纯净可以直接用于生产的硅料,硅料的代表企业有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等。隆基绿能、TCL中环则是把硅料制作为硅片的公司。早前,隆基与通威的上下游产业链紧密关联,互相合作紧密。
19日盘后,通威股份回应将进军组件领域,自2013年通威股份收购合肥赛维时即有部分组件产能,并在此基础上一直保持着研发推进和少量扩产,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市场基础。基于目前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和行业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公司也会顺势而为,考虑在组件业务上做进一步论证规划。
也就是说,主要生产硅料与电池的通威股份,这次意在进军组件领域,早前有同样一体化布局的还有隆基绿能与天合能源。
行业内布局一体化早有先例
隆基股份成立于2000年,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如今隆基已成为全球光伏行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旗下拥有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分布式解决方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在硅料与组件领域隆基现已处于行业龙头地位。
2月11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70亿可转债获核准,将用于西咸乐叶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宁夏乐叶年产3GW单晶电池制造项目。3月7日,隆基宣布扩大其曲靖(二期)单晶硅片项目投资规模,再至3月13日,隆基又一次宣布扩产,拟斥资195亿元加码光伏产业链一体化,而其中76亿元都将投向电池环节。
从一系列的扩产项目可看出,除了巩固硅片与组件这两大优势业务,更是将电池业务作为新的战略突破口。
天风电新团队指出,类比隆基进入组件环节后行业格局实现了加速集中,通威的进入实质上是大幅提高了组件企业的壁垒,全一体化的产能与品牌渠道资金需求巨大,新进入者几乎不再可能完成对传统组件企业的冲击(传统组件企业凭借海外和分布式市场可以获取利润,但所有新进入者在国内均要面临通威的价格竞争,难以实现渠道扩张),因此组件环节的最终格局会更具确定性的集中在头部具有品牌渠道、规模优势、先进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手里。
无独有偶,6月23日,天合光能的青海多家子公司也浮出水面,天合光能同样重金下注一体化,通过天合光能(常州)科技有限公司、西宁合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天合光能向青海地区投资了多家新公司。
西宁合源成立于2021年12月,注册资本13亿,经营范围包括了技术服务、开发、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等,由天合光能常州公司直接持股。根据一二期的详细规划,天合计划建设年产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组件及15GW组件辅材线,该项目已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
从上述动作可以看出,天合光能除了扩产多晶硅外,更将加速产业链的一体化的布局进程。
光伏竞争格局加剧,下跌创造买入机会
行业内龙头公司加速一体化进程,行业外公司也早已按耐不住,20家来自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纷纷跨界进军光伏赛道,有做益智玩具的沐邦高科,还有知名乳企皇氏集团,更有生猪养殖的正邦科技,抑或是来自地产行业的蓝光发展等。
对于这类行业现象,某华南头部公募基金经理指出,光伏行业目前处于技术不断更新迭代阶段,作为最前沿的新能源领域,也显现出层出不穷的机会,如果估值偏高可以等估值降低,但只要新增装机处于平稳加速中,行业基本面就没有问题。
行业外虎视眈眈,行业内竞争加剧急剧内卷,光伏行业近期如站上“风口”的猪一般,而这个周五光伏赛道的调整也如期而至。那通威一体化究竟是为何影响到光伏的下跌呢?
根据招标报价显示,通威报价1.942元,远低于同样参与集采的亿晶光电1.995的报价和隆基绿能2.02的报价。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意味着通威大举进军组件并首先打起价格战,但通威本身是硅料龙头具体价格优势,其他一体化组件厂并没有明显价格优势,也将拉低组件厂商利润,但其核心原因还是近期光伏板块接连大涨,估值过高短期有调整的需求。
但也有知名私募投资人指出,价格只是光伏的短期扰动,长期看并不是以价格来判断相应股价涨幅,但通威给了市场创造了一个买入其他优质光伏一体化公司的机会。
不改持续成长性,券商看多光伏
尽管市场因通威股份进军光伏一体化,而对其他一体化组件企业用脚投票,但机构确有不同观点。
对于光伏的大跌,海通证券电新团队认为,市场对组件格局担忧过度,股价反应过激。短期调整提供良好上车机会,并持续看多光伏。
组件格局目前来看还会保持稳定。海外组件渠道的布局需要时间,组件品牌影响力被海外客户接受需要时间,所以通威目前在国内市场取得一定突破,短期看并没有对组件整体格局造成冲击;中长期看,组件由于下游客户分散的特点,本身市场集中度就比上游各个制造环节要低的多,行业第一名的市占率也就在20%左右,而且市占率提升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有新的实力强的企业进入,更多是清扫二三线组件市场份额,也不会对于前4名组件企业产生巨大冲击。
当前行业的核心点在于需求增长,竞争是次要矛盾。光伏行业的投资逻辑始终是需求>供给,各个环节每年总有新企业、新技术、新产能进入,重要的还是行业的持续成长性,当前的扩张都会被长期的成长空间消化,而从增速的角度2022-2024年是历史上少有的连续3年高增长时期,不光是组件,各个环节的竞争激烈程度都会比市场担忧的要好。
天风证券电新团队认为通威组件低价中标,短期利空三线企业,长期稳固组件环节格局,未来几年光伏行业增速保守预估在30%以上,头部组件企业已经处于较为低估状态;同时组件龙头长期积累的品牌渠道优势仍可保证其盈利水平。
全球范围看,国内地面电站是对价格最为敏感的市场,因此也是价格手段最有效的地方;而分布式需要铺设渠道,海外地面电站需要可融资性评级,都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所以这些细分市场的盈利尚不受影响。
长期上看,市场对组件环节终局的预期大致是四大龙头占据80%以上份额,其他企业占据不足20%份额,通威的进入或将进一步挤压二三线企业,尤其是主打国内地面电站的小企业。
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有望进入持稳状态硅料供应增幅明显
回答:现在光伏是没有前景的,
但是,离网新型光伏是很有前景的。
我认为光伏发电的前景不大,主要有一下几个因素:
1,光伏发电占用大量的空间,例如土地资源,先要有较大的发电量是拿空间换来的,很多农村的人觉得在自家屋顶安置光伏发电可以获取收益,但是这个收益需要很多年以后才能见效,至于以后的国家政策和电价,谁也说不好。
2,目前来说,国家在减少火电的产能,增加核电和水电的产能,尤其是核电,国家对原子能的重视,会加速核电的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用电量也在稳步增加,光伏满足不了这个需求。
3,从长远看,光伏也是一种环境污染,阳光照射大地,让土地升温,提供了能量,如果这种能量转化为电能,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肯定会破坏生态。温度的差异会造成生态的变化。
我国光伏行业于2005年左右受欧洲市场需求拉动起步,十几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主要梳理了中国光伏发电行业竞争格局等内容。
光伏发电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光伏发电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保利协鑫,中环股份、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
本文核心数据:光伏发电行业市场集中度、竞争格局、五力模型
1、中国光伏发电行业竞争梯队
光伏发电是我国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20年光伏发电行业业务收入,可分为3个竞争梯队。其中,营业收入大于200亿元的企业有隆基股份、通威股份;营业收入在100-2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中环股份、东方日升、阳光电源、正泰电器;其余企业2020年光伏发电行业业务收入在100亿元以下。
2、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市场份额和排名
从2020年光伏发电行业的上游多晶硅产量份额来看,永祥股份以21.45%的占比获得行业第一,其次是保利协鑫,占比为20.26%,排名第三的是新特能源,占比为17.16%。
在光伏组件的角度,根据PV
InfoLink供需数据库统计,隆基以超过20GW的黑马之姿站上组件出货量第一的宝座。连霸出货冠军多年的晶科退居第二,第三名则是一路稳健布局持续成长的晶澳。排名第四和第五的是天合和阿特斯。尽管出货排名出现变动,但2020全年出货TOP
5成员基本上与2020上半年相同。
3、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市场集中度
光伏发电行业上游多晶硅产业链已形成寡头局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多晶硅行业CR5从2018年的60.3%提高至2020年的87.5%,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4、中国光伏发电行业企业布局及竞争力评价
光伏发电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隆基股份、保利协鑫、中利集团等企业在光伏发电行业业务布局均较为多样化,涉及到硅片、组件、电站运营等环节。部分上市公司专注于产业链某一环节,如清源股份专注于光伏支架。从光伏业务占比看,隆基股份、亿晶光电等企业专注于光伏行业,其余部分企业为多元化经营。从竞争力看,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注:保利协鑫暂未公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光伏业务占比仅为预测数据,仅供参考。
5、中国光伏发电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从五力竞争模型角度分析,目前,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属于新能源行业,光伏发电成本相对于风电、水电和火电等其他方式成本仍较高,因此所面临的行业替代品威胁较大;国内光伏发电行业竞争者数量多,国际龙头企业纷纷布局中国市场,行业整体竞争程度激烈;上游部分光伏关键零配件仍然需要进口来解决,但是总体上,技术进步速度较快,光伏发电关键零部件厂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但趋于减弱,而下游消费市场主要是电力局和分布式光伏用户,光伏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弱;同时,因行业存在资金、技术门槛较高,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小。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你好,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只能说总体而言前景是看好的。但是前景好不一定就意味着投资就能赚钱,具体的还要看当地的政策、资金成本、光照程度、以及使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等等因素来决定最终的投资收益。早期投资的靠着并网收益以及国家政策补贴确实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随着安装的数量越来越多,国家的补贴力度也在逐渐的减小。投资的风险也有一定比例的抬升。所以,投资前一定要先了解好投资所在地的政策等信息。前景肯定是看好的。
从国家政策来看是一个发展方向
发现前景不大,由国家补助越来越少可以看出,因为这个占地面积大,发电量少。占用耕地国家不允许,占用农屋房顶发电量不足,面积少。占用荒地,荒地现在都植树造林呢。所以现在的土地面积宝贵。
国家对新能源经济不断的经济投入和大力政策支持,新能源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而光伏发电也是新能源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光伏发电前期投入成本比较大,量力而行,并入国家电网,赚取差价,扣除前期的成本和后期运营成本就是利润,建议可以找政府合作,谢谢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广东省光伏发电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
第一节
我国光伏发电产业链结构及价值链分析
一、光伏发电产业链结构分析
由于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80%以上是以单晶硅或多晶硅为原材料生产的,这里就以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为主,产业链各环节如下:晶体硅原材料生产-晶体硅片制备-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应用。
图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数据库
1、太阳能光伏产品
太阳能光伏产品是以太阳光为能源,通过太阳能电池组件接受太阳辐射,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在控制器的管理下不断向蓄电池充电,控制器根据设定的程序将蓄电池中的电能释放出来向用电设备供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元件是太阳能电池,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和薄膜电池等。其中,单晶和多晶电池用量最大。
2、应用: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通常可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以及互补型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阵列、电能变换器和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在很多电能变换和控制策略方面,三者都有类似和通用的部分。
二、光伏发电产业价值链分析
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价值链由两条工艺路线构成,其中单晶太阳能电池加工环节包括高纯硅的生产、拉单晶、单晶硅切片、电池片生产、组件封装、系统应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加工包括高纯硅的生产、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破锭、切片、电池片生产、组件封装、系统应用。
对于高纯硅的生产来说,存在一条产业价值链,即硅矿石
—
金属硅
—
高纯多晶硅。首先将
SiO2含量较高的硅矿石提炼成Si含量在99%以上的金属硅,再经由改良西门子法等一些晶体硅提纯工艺提炼出9-11N的高纯硅。
第二节
多晶硅供需及盈利水平分析
一、多晶硅产能规模分析
图表:2014-2016年我国多晶硅产能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数据库
二、多晶硅产量规模分析
图表:2014-2016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规模分析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数据库
三、多晶硅市场需求分析
从多晶硅的价格走势分析其市场需求。
2014年我国多晶硅价格总体比较平稳;2015年多晶硅价格全年呈“一路下跌”的走势;2016年上半年,受“630”下游抢装影响,多晶硅价格开始稳步上扬,随着630抢装结束,下游需求减弱导致多晶硅价格自7月份开始下滑并持续至9月末;价格下跌使得多晶硅厂家开始主动检修减产,同时下游厂家利用低价时机开始囤货,促使需求再次增加,11月开始多晶硅价格重新步入上涨趋势。
图表:2014-2016年我国光伏级多晶硅价格情况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数据库
从近期看,光伏发电可以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解决特殊应用领域和边远无电地区民用生活用电需求,从环境保护及能源战略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远期看,光伏发电终将以分散式电源进入电力市场,并部分取代常规能源。
2020-12-22
光伏行业是指光伏发电相关的设备制造行业,属于新能源产业,国内超过3/4的领土光照资源符合太阳能资源利用,应用潜力较大。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光伏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指出,与传统火电相比较,光伏发电对环境几乎污染;与水电、风电和核电相比,光伏发电无排放、噪声低,且技术已经成熟;近年来国内光伏行业发展很快,且规模较大,对国家的补贴资金造成一定压力,因此国家对光伏行业的支持政策逐步减弱,行业的竞争优势需要转型,降低对国家支持政策的依赖。
光伏发电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是未来环保、稳定、可靠的能源。由于光伏行业在初期投资规模相对较高,后期运营成本低,因此国内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早期均对光伏行业的市场开拓领域制定了设备安装补贴、上网价格补贴等政策,对光伏行业早期的市场开发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光伏行业在国内外终端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发展,行业正在逐步成熟,占世界比重超过65%,规模较大。国内2017年光伏行业下游装机容量达到53GW,国内各级政府在短期内可以补贴,但从长期来看,如果持续保持这么大的规模财政资金难以承担。
从光伏发电成本测算来看,部分地区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火电,为补贴政策降低提供了技术依据。另外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光伏行业已经过了发展初期阶段,持续的高额补贴政策反而会助长企业惰性,忽视成本控制、新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国内补贴政策逐步降低补贴标准。
2018年,国内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国内需要合理把握光伏发电项目推进节奏,优化新建的建设规模;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光伏发电行业补贴标准;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2020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计划竞价补贴10亿元、光伏竞价规模在27.8GW,相对于之前补贴规模有下降。
新思界研究分析师认为,光伏行业国家支持政策减弱从行业发展周期、技术水平和财政等方面来看是大势所趋,虽然短期内造成行业内部分企业裁员、收入下降,但更多的企业开始加强新技术研发、向储能电池领域拓展、控制经营成本等措施,行业竞争优势将向技术、成本控制、服务等方面转型,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光伏太阳能产品目前市场销售情况
四季度伊始,久经高价硅料“煎熬”的光伏产业链传来振奋消息。根据工信部网站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
一位光伏行业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多晶硅价格居高难下,对光伏终端需求已经形成抑制。目前,硅料成交价维持在30万元/吨之上,与之相对应是组件价格徘徊在1.90-2元/W之间。地面电站属于价格敏感型市场,对于高价组件接受度较低,降价才能装机。
目前,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有望进入持稳状态。根据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有关要求,为深入引导光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三部门有关业务司局在组织开展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接的基础上,近期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
三部门对相关单位提出工作要求。其中提到,要统筹推进光伏存量项目建设,合理释放已建产能,适度加快在建合规项目建设步伐,同时对后续新建产能大规模投产要提前研判、防范风险。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更早之前的今年7月,面对供应链价格持续上涨,工信部已牵头有关部门协调。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表态,已关注到部分组件企业停产减产,降低开工率。今年6月,组件招标量已降至年内最低,上半年新增装机中有70%为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分布式,对价格敏感度高的集中式电站已受到抑制。
上述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硅料在四季度将迎来产能释放高峰期。硅料供应充足预期下,产业链上游热度逐渐消退。10月预计产出8万吨以上硅料,包括通威股份(600438)、新特能源、保利协鑫、青海丽豪等均有新产能爬坡至满产,可以充分满足下游硅片生产需求。
据市场反馈称,主流价格区间已经逐渐平稳,硅料价格继续上涨的动力下降,且买方心态处于持续调整变化的阶段,对于10月硅料有效供应量的增幅信心充足预期下,抢购或囤货现象陆续消退。
四季度硅料有望进入下降通道,已经成为业内共识。据SMM预测,硅料供应在9-10月将出现明显增长。进入第四季度,随着后续新建产能的投产以及产能的继续爬坡,硅料供应增长率有望进一步增加,国内多晶硅供应有望在年前实现供需平衡甚至出现小幅累库,远期看价格恐难有较明显涨幅。
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千亿超级大单出炉
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太阳能光伏产品第一制造大国。然而,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出口。这种"两头在外"的产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全球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无污染、可持续、能源总量大等优点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已逐渐登上世界能源舞台。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太阳能光伏产品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从太阳能路灯到太阳能并网发电,从MP3播放器到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光伏发电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据相关预测,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的占比将达到10%以上;到21世纪末,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占比率将更高,预计会突破60%。这些数字足以描绘出太阳能光伏产业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时代机遇,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光伏产业发展计划,我国的光伏产业也在国内外市场的推动下经历了爆发式的成长过程。2009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已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0%,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产品制造第一大国,并涌现出一些像尚德电力、赛维LDK等一批国际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巨头。同时,在知识产权方面,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也结出硕果:据统计,1990年至2009年,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我国共申请相关专利4400多件,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二位。然而,记者在深入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我国专利申请总量较为可观,但光伏领域中的一些核心技术,大都集中在以佳能株式会社、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为代表的国外企业手中。尤其是在多晶硅主流技术方面,我国仍与这些企业存在一定差距。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产品销售都主要出口,这种“两头在外”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有专家建议,我国应在做好产业整体规划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和企业的优势,围绕多晶硅提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重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逐步突破技术壁垒,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从而确保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象 发展强劲,品牌崛起专家:中国已成全球太阳能光伏第一制造大国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受到各国的重视。先是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制定本国太阳能光伏发展计划,之后德国、西班牙等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太阳能光伏产品的需求,形成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华新能源动力与储能委员会研究员李雷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产业链日趋完善,规模产量日渐庞大。据业内人士介绍,2009年,我国光伏产量已达到4100兆瓦,稳居世界首位;其中,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0%,远远超过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此外,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能分别占全球总产能的25%、65%和61%。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太阳能光伏第一制造大国。据了解,太阳能光伏电池是光伏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世界上有90%以上的光伏电池是以单晶硅或多晶硅为原材料生产出来的。“白天具有太阳能电池功能的太阳能接受板收集太阳光,并把阳光辐射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晚上或待需要时再释放电能供人们利用,这就是光伏发电的一个简单过程,其中太阳能电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利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于洋告诉记者。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规模逐渐增长的同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光伏产业应用的政策,如《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从法律和战略层面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光伏产业的应用市场也开始迅速扩张。据统计,2009年,我国的装机容量已达到350兆瓦,2010年预计将超过500兆瓦。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刺激,使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光伏产业链中,并涌现出一批如尚德电力、赛维LDK、天威英利等在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据了解,目前在全球太阳能电池1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了4位。其中,仅尚德电力一家企业,2010年就为全球新增太阳能光伏产品1500兆瓦。
发展 知识力量倍受重视,专利申请全面开花专家:自主知识产权为企业不断开拓市场保驾护航“光伏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我国众多企业的加入,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行业门槛标准的提高,如果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不过关,将难以在光伏领域长久发展。”赛维LDK技术研究院主任蒋荣华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事实上,我国很多光伏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加强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些企业已成功积累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尚德电力是我国较早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之一,目前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据尚德电力公关事务部张建敏介绍,尚德电力一直坚持崇尚科技、持续创新的理念,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用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技术研发。截至2010年10月,尚德电力已在国内外申请专利240多件,其中多数为发明专利,涉及领域包括晶体硅太阳电池、太阳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等多个核心技术领域。赛维LDK也是目前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企业,通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已在光伏产业多个技术领域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截至2010年11月,赛维LDK已在中国申请专利62件,其中发明专利有43件;同时,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递交了PCT专利申请。”蒋荣华告诉记者,专利不仅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同时也加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北京知识立方科技有限公司专利分析服务中心(下称知立方专利中心)主任赵栋介绍,通过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检索太阳能光伏领域相关专利后发现,1990年至2009年,我国光伏产业领域的企业共申请相关专利4400多件,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二位。比美国、德国分别高出了1%和5%。 问题 关键技术依赖进口,产品市场90%在国外专家:“两头在外”,中国仍处全球光伏产业价值链中端 近年来,虽然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和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专利,但核心技术专利较少。据了解,太阳能光伏核心技术领域涉及把辐射能转换为电能,通过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用于制造、处理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或设备等方面。记者从知立方专利中心提供的一份专利分析报告中了解到,截至2010年11月,在我国申请的H01L03专利权人排名中,佳能株式会社以141件专利申请遥遥领先,明显多于其他申请人;其次是夏普株式会社121件、三洋电机株式会社108件、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株式会社89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84件。在排名前10位的专利权人中,还有3位来自中国的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和南开大学,他们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分别是75件、66件和60件。“国外企业在我国光伏技术核心专利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赵栋向记者坦言,虽然近年来我国科研院校和企业已加大在该领域的研发力度,但与国外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我国在该领域的专利大户多为科研院校,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此外,国内企业还没有掌握太阳能电池所需要的多晶硅技术,尤其是多晶硅提纯技术方面,我国还存在一定差距。“多晶硅主流技术掌握在以德国瓦克公司为代表的国外企业手中,目前国内多数企业的多晶硅技术都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李雷告诉记者,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垄断了全球多晶硅料的供应,中国企业从国外购买硅料后,在国内加工成硅片、太阳能电池,最后组件封装后再出口。“原料、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产品市场销售90%又在国外,这种‘两头在外’的模式使国内一些光伏企业承担了多晶硅生产中高污染、高耗能的后端生产环节,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成本很高,这都直接影响了我国光伏产业的生命力。”尚德电力董事长兼CEO施正荣博士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尚处于全球光伏产业价值链的中端,离光伏产业强国还有一段路要走。 建议 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家:联合攻关突破技术壁垒,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核心专利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因此突破技术瓶颈已成为各方共识。据了解,在我国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太阳能发电被明确列为新兴产业中重点发展的新能源领域。而在我国的“973”、“863”科技支撑计划中也围绕光伏电池材料、光伏电池、并网光伏电站等关键领域部署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并进行重点支持。李雷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整合力量,发挥科研院校和企业的优势,就多晶硅提纯、晶体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重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逐步突破技术壁垒,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从而确保整个产业健康发展。“企业应充分利用专利信息,通过专利申请趋势来分析太阳能光伏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也应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技术创新的重点和方向,从而加强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赵栋告诉记者。同时,针对目前国内大多数多晶硅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的情况,李雷表示,一方面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要做好消化、吸收和本土化再创新,以防企业发展命脉被别人所掌握。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就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参数出台相关标准,逐步加强我国标准体系建设。此外,针对我国光伏产业链发展不太平衡的状况,如多数企业集中在产业链中间环节,上游硅料生产缺乏核心技术,李雷认为,光伏产业需要一个科学的、符合产业发展现状和规律的规划。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结合业内行业组织,开展较为全面的行业调查,并出台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引导产业可持续发展。据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就从政策、法律法规和战略方面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给予扶持。其中,德国就通过立法规定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大大推动了光伏市场和产业发展。随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也纷纷制定了本国光伏产业发展计划,并出台相关政策对光伏电池进行补贴。对此,李雷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应联合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积极推进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的建设,加大示范工程的补贴力度,从而不断扩大我国光伏发电应用市场,并形成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
光伏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火爆的锁料行情不仅看不到休止符,而且还在不断刷新上限。
硅料龙头大全能源(688303.SH)10月25日公告,公司与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内蒙古大全)近日与某客户签订了《采购框架合同》,合同约定2023年-2028年某客户预计共向公司及内蒙古大全采购432000吨原生多晶硅(太阳能级免洗硅料)。按照PVInfoLink最新(10月20日)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30.30万元/吨(含税)测算,预计采购金额约为1308.96亿元(含税,本测算价格不构成价格承诺)。
大全能源并未直接披露采购方的名称,公告称“公司已履行内部涉密信息披露豁免程序,对销售对象的有关信息予以豁免披露。某客户具有良好的信用,具备较强的履约能力。”
澎湃新闻注意到,当天的另一则公告似乎揭晓了这则超级大单的谜底。
硅片龙头TCL中环(002129.SZ)同日公告,根据公司战略规划与经营需要,为保障公司太阳能级多晶硅料的稳定供应,公司子公司天津环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环睿科技有限公司近日与某供应商签订《硅料采购框架合同》,合同约定2023年-2028年天津环睿预计共向某供应商及其子公司采购43.20万吨太阳能级原生多晶硅,合同交易总额以最终成交金额为准。按照PVInfoLink10月发布的价格预测,预计2022-2027年多晶硅致密料价格,计算均价为14.60万元/吨(含税)测算,预计采购金额约为630.72亿元(含税,本测算价格不构成价格承诺)。
由于多处关键交易细节吻合,市场认为二者即为交易双方。若以业内通常的合同金额估算方式,这一长单已成为“史上最大多晶硅订单”,无论是采购量还是预估采购额,均刷新历史纪录。
超级大单出炉
同一天前后脚披露,订单时间跨度、采购内容、采购量完全一致的两则公告之所以会产生600多亿元的合同差额,是因为两者采用了不同的价格测算方式。
在大全能源的公告中,参照的是行业第三方机构PVInfoLink最新披露的当前硅料价格,这也是光伏上下游企业披露长单采购合同时通常的做法;TCL中环则采用了同一市场机构对2022-2027年硅料六年均价的预测值。如今硅料价格仍在高位坚挺,前者的长单金额测算更符合行业惯例,后者更切合业内关于今后几年硅料降价的趋势判断。
不过,30.30万元和14.60万元有可能都不是买卖双方最终执行订单时的单价。熟悉多晶硅采购的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介绍,此类长单为“锁量不锁价”,按月议价,价格随行就市。
大全能源和TCL中环在公告中均强调了此价格执行机制:双方约定,实际采购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采购金额可能随市场价格产生波动,实际以月度采购订单为准。因实际销售价格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本次预计合同金额不构成业绩承诺和业绩预测/价格承诺或价格预测。
据澎湃新闻观察,不到半个月内,大全能源已经连续披露了三个多晶硅采购大单。按照PVInfoLink每周公布的硅料价格测算方式,合计总金额超过1900亿元。
该公司10月17日公告,近日与某客户签订了《硅料采购合同》,合同约定2023年-2027年某客户预计共向公司及内蒙古大全采购46200吨太阳能级原生多晶硅,按照PVInfoLink10月12日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30.30万元/吨(含税)测算,预计采购金额约为139.99亿元(含税,本测算价格不构成价格承诺)。双方约定,实际采购价格采取按周议价方式。
10月13日公告,大全能源及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大全近日与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签订了《多晶硅采购供应合同》。合同约定2022年至2027年双良预计向大全采购多晶硅料共15.53万吨,按照PVInfoLink12日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30.30万元/吨(含税)测算,预计采购金额约为470.56亿元(含税,本测算价格不构成价格承诺)。双方约定,实际采购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
自2020年TCL入主中环以来,后者在光伏板块的进击更加凶猛。尤其是近两年来,中环不断提升G12(210尺寸)单晶硅片的供应能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三季报,TCL中环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498.45亿元,同比增长71.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1亿元,同比增长80.68%。截至三季度末,其光伏硅片总产能提升至128GW.据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的规划,预计2022年末,其硅片产能将超过140GW。
“拥硅为王”还在继续
锁料!下半年以来,光伏上游超级大单层出不穷,“史上最大硅料订单”的记录不断突破新高。
晶科能源(688223.SH)9月9日发布签订重大采购合同的公告称,公司及相关子公司与通威股份相关下属子公司就原生多晶硅购销达成协议,签订了《多晶硅购销框架协议》。公司及相关子公司将于2022年9月至2026年12月期间向通威股份相关下属子公司采购约38.28万吨多晶硅产品。
如按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8月31日公布的国内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30.51万元/吨测算,预估该合同总金额约1033.56亿元。
晶科此举打破了自己在8月份创造的“光伏行业史上最大硅料采购合同”记录。
特变电工(600089.SH)8月26日披露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重大销售合同的公告,新特能源及其子公司当天与晶科能源及其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买卖协议书》,晶科能源方面将于2023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期间向新特能源采购原生多晶硅33.6万吨。按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8月24日公布的国内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测算,该协议总金额预计约903.33亿元。
光伏龙头企业们争相与几家硅料巨头“锁料”,折射的是其对市场需求的高度乐观预期。业内普遍预计,尽管四季度硅料新增产能加速释放,但年内硅料供需结构依然紧张。2023年供需紧张虽有缓解预期,但不至于宽松,硅料价格仍将受到下游需求的支撑。
与光伏产业链上的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不同,多晶硅环节更多地具有化工行业属性。据澎湃新闻了解,多晶硅产能建设周期通常为12-18个月、爬坡周期为3-6个月,相比之下,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扩产周期仅需3-6个月。正是由于下游产能快速扩张、上下游产能错配,近两年来多晶硅供应持续紧张,光伏行业重回“拥硅为王”时代。多晶硅价格也势如脱缰野马,创下近10年新高,多晶硅供应商集体迎来暴利盛宴。
当硅料短缺时,下游企业与硅料企业签署采购长单以锁定后续供应成为普遍现象。2021年以来,大量长单协议的存在并没有阻止硅料现货价格的整体上行。
多位硅料领域专家向澎湃新闻介绍称,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下,国内光伏产业链,尤其是硅片端的大规模扩产引发企业对硅料供应的焦虑,纷纷签订长单。在余量有限的情况下,能供应零售市场的供应量一直不足,加上部分已签有长单的下游企业继续在零售市场抢料,导致市场零星交易的硅料价格飙升,带动硅料价格逐月攀升。也就是说,涨价很大程度上是抢料“抢”出来的,零售交易部分的硅料价格上涨在推动硅料整体价格节节攀升。
中信证券认为,展望2022年第四季度,尽管硅料可能迎来阶段性扩产小高峰,但随着光伏进入装机旺季,以及国内地面电站潜在的开工潮,硅料实际供需或仍然相对紧张,预期硅料价格降幅相对有限。目前来看,硅料仍将是光伏主产业链中供应最紧张、产能弹性最小的环节。
除了本月接连斩获大单的大全,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商通威也是此轮硅料超级周期中的大赢家。据统计,今年以来,通威股份(600438.SH)已签订6份重大销售合同,按照前述测算方式,订单采购规模超过3500亿元。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理财新闻,欢迎关注我们。
光伏行业发展趋势是: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由于光伏发电技术革新不断涌现、光伏产品成本持续降低,平价上网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指日可待,光伏发电成为各国重要的能源结构改革方向,包括中国、印度、美国、欧盟主要国家和沙特等能源大国纷纷宣布了大规模的新能源规划。
2、产品性能持续提升:技术进步仍将是光伏产业发展主题。2019年底,产业化生产的主流高效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将超过20%,单晶硅电池有望达到22.5%-23%,主流组件产品功率将分别达到285W和320W。单晶连续投料生产工艺和大容量铸锭技术持续进步;多晶硅片金刚线切割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到30%,单晶硅片将完成金刚线切割的替代。
3、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分布式光伏具有安装灵活、投入少、方便就近消纳的优点,有利于解决我国发电与负荷不一致的问题,同时大幅降低传输损失,减少对大电网的依赖,并缓解电网的投资压力。
4、单晶硅电池市场逐步增大:随着光伏市场的不断发展,高效电池将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未来几年单晶硅电池市场份额逐步增大,2018年单晶硅片市场份额已经超过40%,2019年将超过一半,其中N型单晶硅片的市场规模也将逐年提升。
5、平价上网加速到来: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我国光伏发电产业成长迅速,成本下降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目前,用电侧在部分地区已可以实现平价,2019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和低价上网试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