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乐叶光伏单晶板产品_2022光伏竞争格局加剧,前景如何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乐叶光伏单晶板产品2.2022光伏竞争格局加剧,前景如何
单晶,效率高、成本高;多晶,效率低、成本低。在光伏行业近十年来的爆发式增长中,多晶组件一直是市场的绝对主流,但目前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虽然目前多晶产品在光伏市场仍保持微弱优势,占据全球近六成的市场份额,但在近3年的时间里, 单晶产品的占比已从不足20%,一路飙升至目前的46%,并且近期增势不减,大有“取代”多晶“霸主”地位之势。
随着单晶、多晶产品价差的缩小,这对“宿敌”的竞争会走向何方?
(文丨本报实习记者 董梓童)
“现阶段市场对单晶的青睐,主要得益于光伏产业从粗犷式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单多晶之争之所以引人注目,最早是由于前些年领跑者计划的推出。该计划对组件转化率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转化效率有优势的单晶产品的发展。”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说, “但近年来随着单晶产品产能的扩大,其成本迅速下降,确实对多晶形成了较大压力。”
行业分析机构PV InfoLink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单晶产品开始呈现明显的上涨势头, 全球市场占比从2016年的19%,提升至2017年的28%,2018年这一数据更是攀升至46%。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钱晶认为,领跑者计划限定了组件效率的硬性指标,当时单晶产品的“火”更多是靠政策驱动,但对于目前的竞价项目, 单晶的“火”则是投资人根据投资收益模型科学测算后的自发选择性行为。
隆基乐叶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王英歌也表示:“现阶段市场对单晶的青睐,主要得益于光伏产业从粗犷式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因为市场对高效组件需求开始逐步释放,所以目前高效单晶组件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此情况下,隆基股份已经启动扩产计划,加快对单晶产品的布局速度。2019—2021年,隆基股份计划单晶硅棒/硅片产能分别达到36吉瓦、50吉瓦和65吉瓦;单晶电池片产能分别达到10吉瓦、15吉瓦及20吉瓦;单晶组件产能分别达到16吉瓦、25吉瓦和30吉瓦。
“高效单晶产品是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钱晶说,“目前晶科能源单晶产品占比已经超过总产能半壁江山,其中高效单晶目前占比在48%左右,预计今年底或将超过50%。”
此外, 据光伏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此前专注于多晶的企业也开始转向单晶。 “以江西展宇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为例,截至目前,其多晶产线的一半已经完成了改造,逐渐向单晶靠拢。”
PV InfoLink表示,从目前的市场风向可以预见, 今年单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至近60%。换言之,届时单晶将取代多晶坐上头把交椅。
“国际市场对高效单晶组件需求旺盛,使得单晶组件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彭澎看来,单多晶占比的变化是市场逐渐发展、成熟的自然过程。在竞价模式开启、平价上网渐行渐近的背景下,光伏产业市场化进程越来越快,对产品度电成本、转化效率会更加看重,未来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产品、设备将会逐步占领更多的市场。
王英歌告诉记者:“与多晶组件相比,单晶组件提高效率的潜力更大。 目前,市场上高效单晶PERC组件的转换率在22.5%左右,而高效多晶PERC组件的转换率维持在20%上下,显然有差距。”
尽管单晶产品光电转换效率比多晶高,但两者之间的巨大价差不容忽视。据了解,目前普通多晶组件功率在275瓦,普通单晶组件功率为305瓦,高效单晶组件能达到315瓦以上, 普通多晶组件比普通单晶组件价格低约0.1元/瓦,比高效单晶组件价格低0.4元/瓦左右。 最新数据显示,普通多晶组件的价格在1.7—1.8元/瓦左右,普通单晶组件价格在1.9元/瓦左右,而高效单晶在2.15元/瓦左右。换言之, 多晶产品的成本优势仍旧明显。
“目前单多晶产品间的价差不代表实际成本差异。”王英歌说,“国际市场对高效单晶组件需求旺盛,使得单晶组件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单晶产能的持续增加, 供应紧张情况缓解,明年单价组件价格将会回落,单多晶产品的价差也会缩小。”
而在多家光伏企业高管的眼中,单晶产品价格的下降空间也优于多晶产品,“ 多晶组件的售价已逐渐逼近成本线,而单晶产品还可以通过改善工艺、扩大规模等方式持续降本, 同时在光伏电站的运输、安装等后续环节上,也可以为客户节省更多。”
“单多晶在成本、转换效率上各有优缺点,产品的应用定位也不尽相同”
其实,“5·31”光伏新政出台后,单多晶市场就处于硝烟弥漫的状态。苏州协鑫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金善明曾表示,单多晶之争在于性价比。“由于在前端处理等环节上的效果不同,单多晶在成本、转换效率上各有优缺点,产品的应用定位也不尽相同。 比如在草原、沙漠上,土地资源并不是项目考量的关键,采用多晶的可能性大一些,而在地皮紧张的项目上,由于单晶效率高于多晶,采用单晶的可能性更大。”
同时,多晶技术也在持续提升。金善明在今年SNEC上表示,在硅片端,持续降低的多晶硅料成本、持续降低的铸锭能耗及综合成本,以及“金刚线切片+黑硅技术”是助推平价上网的三驾马车。
其中,铸锭单晶技术是指在常规多晶铸锭工艺基础上加入单晶籽晶,最终制成类单晶硅片。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万跃鹏介绍,通过近几年的技术研发,协鑫铸锭单晶硅片已经成为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正快速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 在近些年单多晶市场不断重塑的背景下,普通单晶已经逐渐被排除在竞争之外。 今年3月底,PV InfoLink称:“由于普通单晶组件市场总量相比去年明显减少,市场以高效单晶组件为主,因此不再跟踪普通单晶电池片以及组件价格。”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是哪种技术路线,都是市场化的选择,而企业对单多晶路线不同选择都是基于对市场的不同判断。”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说。
在市场化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下,话语权已经逐渐转移到消费者一方。 协鑫集成 科技 (苏州)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监张喆说:“市场的变化是随市场需求和客户选择而变的,不管哪种产品,都需要遵循市场导向,做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集邦分析师施顺耀认为: “对消费者来说,单多晶产品的分类并不是他们考虑的因素,产品的性能、收益率才最被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也不是“一边倒”,而是两极分化明显。施顺耀介绍,目前市场上对两种产品的需求度较高,一种是最低价的产品,另一种是最高价的产品。“出于成本考虑,在两种产品效率差距并不大的时候,消费者可能会选择稍次的产品,同时在较好产品缺货等情况出现时,这种情况也会发生。”
钱晶表示,从地域来看,新兴市场同样会对多晶产品有需求。王英歌则预测, 未来多晶产品会集中在低端市场,在品质要求不太高而注重成本的项目上大显身手,单晶产品或将在追求效率的屋顶等项目上广泛使用。
纵观光伏产业发展 历史 , 单多晶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在刘译阳看来, 竞争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对光伏产业发展的促进,即成本的快速下降、效率的大幅提升,是产业内的良性循环。
“说到底,单多晶是两种不同技术路线,不能说某一种产品就一定优于另一种。”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秘书长李丹说, “技术之争不会结束。”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责编 | 卢奇秀
推荐阅读
自身市值50多亿,标的总资产超300亿,银星“蛇吞象”会成功吗?
专家热议: “氢”,你的定位还需明确
2个月内3次自燃,市值缩水超70%,交付量明显下滑—— 蔚来坠入险境
2022光伏竞争格局加剧,前景如何
目前来看TOPCon肯定是跑得最早、最快的选手,但未来一定是百花齐放的赛道。
技术是引领当今时代的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放在光伏赛道更是贴切不过了。
光伏行业经历了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技术更迭层出不穷,玩家交替更是稀松平常,这不,最近隆基绿能(601012)又开始玩起了花活,甚至可以说是另辟蹊径。
熟悉光伏电池技术的朋友肯定知道,行业专家普遍认为P型电池的效率已经触摸了天花板,红利已经吃尽。就在产业玩家们开始着眼于下一代的N型电池的时候,号称隆基绿能是风险厌恶着的李振国,开始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这条路上,没有TOPCon、HJT,也没有IBC,而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HPBC电池技术(混合钝化背接触电池)。据悉,它的量产效率已经能突破25%,叠加氢钝化技术的PRO版本效率达到25.3%。其实早在今年一月,隆基绿能披露旗下年产4GW单晶电池项目环评信息时,就已经便披露了HPBC字眼。
为了今天的HPBC电池,据笔者了解,整体的投入应该超过了10亿元,可以说也是拿重金砸出来的细分赛道。
对比一下,晶科能源曾公开过TOPCon的平均量产效率为24.5%,但最近已经能达到25%了。
但是技术归技术,资本归资本。至少从股价上来看,光伏板块整体的估值还需要进一步用时间去治愈(虽然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在45%以上)
就像隔壁的车用锂电池技术一样,每一次选择都是一场豪赌,那这一次,光伏电池的赛道即将上演怎样的好戏,笔者带你一探究竟。
一、每一次选择,都是痛苦的抉择
光伏行业自从进入平价上网阶段后,景气度其实一直不差,去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54.88GW,同比增长了14%。
展开光伏电池技术的“画卷”,你就能发现电池是一个大家庭。曾经的霸王多晶硅片,因为单晶硅片更好地电学性能和光电转化效率,把多晶硅直接拍死在了沙滩上(单晶硅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0%),而单晶硅里N型电池和P型电池之争,看似N型已经领先,但还远没有结束。
其实,在隆基绿能还没有高调宣布HPBC电池前,全村的希望主要是集中在TOPCon和HJT身上。先来看看TOPCon,也就是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
从玩家目前的布局来看,今年1月,晶科的8GWTOPCon电池项目已经正式投产,又是一个全国产能规模第一,今年的产能预计能提高的16GW,可谓是TOPCon电池的忠实粉丝,而且实验室电池的最高转化效率能达到25.7%,天花板很高。
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TOPCon已经建成的产能在27GW,在建或者待建的产能大概有10GW,虽然PERC电池片还是目前的出货量老大(超过75%),但是TOPCon凭借最近两年的高增速,已经在电池整体出货量中占据了不少的份额。其实就连隆基绿能自己,也在多条技术赛道上押注,也能有效对冲风险。
而对于新贵HJT电池来说,摆在其面前最大的难题不是去抢市场、扩产能,而是降本增效。从HJT的生产流程上来说,虽然更为简单,但工艺难度更高。但是据笔者和行业内专业人士的沟通,银浆成本约占电池成本的20%,非硅成本大约占据了40%。所以从降低银耗量入手,对于HJT电池意义重大。
而从目前HJT电池的产能来说,据不完全统计产能大约有9.3GW,比TOPCon的产能还是少了一大截,但是从最高效率来看,而TOPCon不相上下。
除此之外,IBC和钙钛矿电池成为后备军,朝着前面的老大哥们跃跃欲试。
二、后起之秀,潜力仍待观察
隆基最近发布的HPBC技术,投资者和产业玩家免不了要与TOPCon、HJT、IBC进行对比。
据公开信息,在产品性能上,HPBC在电池的稳定效率是三者最高为25%,未来据说可以超过26.5%,这个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但是就像笔者上文所说,隆基绿能作为行业的龙头,也押注了不同的赛道,对不同的技术和资源都有相应的储备。
目前来看,HPBC组件计划产能已达25GW,明后年的产能还有提升的空间。但要注意,这毕竟是计划产能,相较于已经有大约27GW已建产能的TOPCon,还是刚刚起步。
这背后,隆基选择HPBC技术的原因也不难理解,HPBC电池,更多的是适用在分布式场景,产品也准备出口海外市场。
从量产的情况来看,9月,隆基西咸乐叶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正式投产,新型电池技术HPBC进入量产阶段,今年四季度,泰州4GW项目也将投产,这两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披露出来的信息,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于新晋者HPBC的信心。
三、高额投入,盈利堪忧
说了这么多,光伏行业的装机量仍然高涨,但是对于电池玩家来说,这两年的盈利能力随着硅料的上涨,在不断下降(去年光伏电池的净利润仅为0.01元/W,比三年前降了90%以上)。
头部玩家凭借各方面的优势还在坚持,不少中小玩家已经选择了退场。
而在电池赛道,唯有通过进行技术革命,提高护城河,才能更好的提升议价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TOPCon、HJT,IBC应运而生,甚至HPBC也来凑热闹。
但最后谁能问鼎中原,目前来看TOPCon肯定是跑得最早、最快的选手。但笔者相信未来一定是百花齐放的赛道。毕竟没有谁的优势可以击倒一切。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2022光伏竞争格局加剧,前景如何
光伏板块的爆点新闻,除了行业外上市公司纷纷集体跨界,意欲进军光伏产业,还有硅料龙头大哥通威股份加速布局全产业链,并在周五成功引发股价大分化。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光伏板块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通威回应加速一体化布局
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电池组件、控制器、储能蓄电池(组)、直流或交流逆变器等部分组成。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太阳电池组件,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光伏产业以硅为主线,上中下游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电站等23个环节。整个光伏产业链由最原始的硅料开始,金属硅从硅矿中提取,最上游从合盛硅业开始,再把硅变成纯净可以直接用于生产的硅料,硅料的代表企业有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等。隆基绿能、TCL中环则是把硅料制作为硅片的公司。早前,隆基与通威的上下游产业链紧密关联,互相合作紧密。
19日盘后,通威股份回应将进军组件领域,自2013年通威股份收购合肥赛维时即有部分组件产能,并在此基础上一直保持着研发推进和少量扩产,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市场基础。基于目前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和行业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公司也会顺势而为,考虑在组件业务上做进一步论证规划。
也就是说,主要生产硅料与电池的通威股份,这次意在进军组件领域,早前有同样一体化布局的还有隆基绿能与天合能源。
行业内布局一体化早有先例
隆基股份成立于2000年,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如今隆基已成为全球光伏行业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旗下拥有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分布式解决方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在硅料与组件领域隆基现已处于行业龙头地位。
2月11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70亿可转债获核准,将用于西咸乐叶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宁夏乐叶年产3GW单晶电池制造项目。3月7日,隆基宣布扩大其曲靖(二期)单晶硅片项目投资规模,再至3月13日,隆基又一次宣布扩产,拟斥资195亿元加码光伏产业链一体化,而其中76亿元都将投向电池环节。
从一系列的扩产项目可看出,除了巩固硅片与组件这两大优势业务,更是将电池业务作为新的战略突破口。
天风电新团队指出,类比隆基进入组件环节后行业格局实现了加速集中,通威的进入实质上是大幅提高了组件企业的壁垒,全一体化的产能与品牌渠道资金需求巨大,新进入者几乎不再可能完成对传统组件企业的冲击(传统组件企业凭借海外和分布式市场可以获取利润,但所有新进入者在国内均要面临通威的价格竞争,难以实现渠道扩张),因此组件环节的最终格局会更具确定性的集中在头部具有品牌渠道、规模优势、先进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手里。
无独有偶,6月23日,天合光能的青海多家子公司也浮出水面,天合光能同样重金下注一体化,通过天合光能(常州)科技有限公司、西宁合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天合光能向青海地区投资了多家新公司。
西宁合源成立于2021年12月,注册资本13亿,经营范围包括了技术服务、开发、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等,由天合光能常州公司直接持股。根据一二期的详细规划,天合计划建设年产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组件及15GW组件辅材线,该项目已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计划于2025年底前完成。
从上述动作可以看出,天合光能除了扩产多晶硅外,更将加速产业链的一体化的布局进程。
光伏竞争格局加剧,下跌创造买入机会
行业内龙头公司加速一体化进程,行业外公司也早已按耐不住,20家来自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纷纷跨界进军光伏赛道,有做益智玩具的沐邦高科,还有知名乳企皇氏集团,更有生猪养殖的正邦科技,抑或是来自地产行业的蓝光发展等。
对于这类行业现象,某华南头部公募基金经理指出,光伏行业目前处于技术不断更新迭代阶段,作为最前沿的新能源领域,也显现出层出不穷的机会,如果估值偏高可以等估值降低,但只要新增装机处于平稳加速中,行业基本面就没有问题。
行业外虎视眈眈,行业内竞争加剧急剧内卷,光伏行业近期如站上“风口”的猪一般,而这个周五光伏赛道的调整也如期而至。那通威一体化究竟是为何影响到光伏的下跌呢?
根据招标报价显示,通威报价1.942元,远低于同样参与集采的亿晶光电1.995的报价和隆基绿能2.02的报价。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意味着通威大举进军组件并首先打起价格战,但通威本身是硅料龙头具体价格优势,其他一体化组件厂并没有明显价格优势,也将拉低组件厂商利润,但其核心原因还是近期光伏板块接连大涨,估值过高短期有调整的需求。
但也有知名私募投资人指出,价格只是光伏的短期扰动,长期看并不是以价格来判断相应股价涨幅,但通威给了市场创造了一个买入其他优质光伏一体化公司的机会。
不改持续成长性,券商看多光伏
尽管市场因通威股份进军光伏一体化,而对其他一体化组件企业用脚投票,但机构确有不同观点。
对于光伏的大跌,海通证券电新团队认为,市场对组件格局担忧过度,股价反应过激。短期调整提供良好上车机会,并持续看多光伏。
组件格局目前来看还会保持稳定。海外组件渠道的布局需要时间,组件品牌影响力被海外客户接受需要时间,所以通威目前在国内市场取得一定突破,短期看并没有对组件整体格局造成冲击;中长期看,组件由于下游客户分散的特点,本身市场集中度就比上游各个制造环节要低的多,行业第一名的市占率也就在20%左右,而且市占率提升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有新的实力强的企业进入,更多是清扫二三线组件市场份额,也不会对于前4名组件企业产生巨大冲击。
当前行业的核心点在于需求增长,竞争是次要矛盾。光伏行业的投资逻辑始终是需求>供给,各个环节每年总有新企业、新技术、新产能进入,重要的还是行业的持续成长性,当前的扩张都会被长期的成长空间消化,而从增速的角度2022-2024年是历史上少有的连续3年高增长时期,不光是组件,各个环节的竞争激烈程度都会比市场担忧的要好。
天风证券电新团队认为通威组件低价中标,短期利空三线企业,长期稳固组件环节格局,未来几年光伏行业增速保守预估在30%以上,头部组件企业已经处于较为低估状态;同时组件龙头长期积累的品牌渠道优势仍可保证其盈利水平。
全球范围看,国内地面电站是对价格最为敏感的市场,因此也是价格手段最有效的地方;而分布式需要铺设渠道,海外地面电站需要可融资性评级,都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所以这些细分市场的盈利尚不受影响。
长期上看,市场对组件环节终局的预期大致是四大龙头占据80%以上份额,其他企业占据不足20%份额,通威的进入或将进一步挤压二三线企业,尤其是主打国内地面电站的小企业。